自他娘离开后,他觉得自己笨嘴拙舌,也不知该如何开口和林小月提这件事,就一直拖到了现今。
正好借着里正和村民们都在场的契机,他鼓起了勇气请里正帮忙从中说和。
里正一开始是不同意的,毕竟一个好好的年青小伙,好手好脚,做什么不行,非要头上插草贱卖自身?
就算要自卖自身,好歹找个象样点的地主家,或是员外家那种身家富裕,有些背景来头的大户人家。
卖给与他们一般的农家人,又是几个意思?
二狗和里正解释,这都是他娘生前的遗愿。况且,他现今之所以能从一穷二白到拥有一头驴,也算小有家资,这些全得亏林小月的照拂。
若是没有林小月,他不仅没能过上如今不愁衣食的日子,就是落籍万宝镇也是天方夜谭。
里正和村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完全没想到,面前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十四岁小姑娘竟有如此大能耐。
虽然,打一开始,在路上见识过小姑娘制做出能过滤脏水的那叫……滤水装置的古怪东西,觉得小姑娘那叫一个绝顶聪明。却不曾料想到,小姑娘不仅聪慧过人,还如此厚道。
不得不说,当里正和村民们得知林小月的能耐和厚道后,不只不反对二狗“自甘堕落”,与人签长契的想法,就是他们村的里正和其他村民也都动了相同的心思。
只不过碍于与人家小姑娘不熟,这才没有贸贸然提出突兀的想法,只能借希望,以后通过二狗和小姑娘家多走动走动,待熟稔些了,看小姑娘若还有契约其他长、短工的心思,他们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不是。
这么想着,才有了二狗带着里正和村民们来跟林小月客气攀谈的一幕。
……
正午过后,去往九郡七十二县镇的队伍陆续出发,万宝镇相对于其他县镇离州城最近,左不过一天左右就能抵达,路程算是相当短的了。
众人依依不舍的和相熟之人道别,这一走,山高水远,此生不知何日再相逢。
林小月一行怀揣着对于将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欢欢喜喜的牵着牲口,带着满满当当的行囊,向着新的落籍地出发。
而一同出发,前往万宝镇队伍里的其他人家,则是在担忧去到万宝镇下辖的村里会出现何种状况。
没有人发现隐在人潮如织的难民群中,几道不怀好意的目光,正紧紧锁定在他们即将前往万宝镇的旗帜上,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二百多人的队伍一路走着,声势颇为浩大,但因着出了州城,会有一大段路,与去往其他地方的难民共行一程。
如此看来,差不多也有大好几百人在官道上走着,浩浩荡荡,声势颇为浩大。
这里头的人,除了被派来的领队和官爷,哪一个不是动辄走了几百上千里,一路艰辛,披荆斩棘,顶着炎炎烈日好不容易才走到州城。
如今,落籍地都定下来了,户籍文书也有了,就差他们过去,就能重新扎根安定下来。
九十九步都走过来了,还能差了那最后的一哆嗦?
里正和领队的官爷说着聊着,一路悠悠的走着,不经意间,将他们这边二百多人的情况探得七七八八。
他们这边去万宝镇的二百余人里,有两户是与他们一样,都是落在万宝镇上。
其余的十五户人家则分在下边不同的村落里,而其中五户,就有二狗以前村里的里正和乡亲们。只不过那五户也不是落在同一个村,而是分成了两个村里。
领队的姓沈,是州城的人,也不知是不是个嘴上没把门的,还是有意和里正他们一行交好,倒是把他了解的信息都和里正推心置腹抖了个干净。
当然,对于村里的人,因着隔着距离,里正等人倒也不在意,主要还是打听了下,同样落籍在万宝镇上的二户人家。
据沈领队所说,一户是做生意的小商贩。早年因着走南闯北,日子过得还算富裕。
原本逃荒出发时,带着父母妻儿子女,还有家里的小厮和婢女,以及三只牲口和两大车满满当当的粮食等物。
按说这样的人家,路上除了缺水外,倒是应该比旁的难民好过许多。
可问题偏偏也出在两车粮食上。
在半道上,被一伙有组织的百人难民团盯上。
怎么说商贩这一行除了自家4个男丁外,还有小厮和婢女,若大家齐心协力,豁出命去拼一把,未必不能冲破难民的包围圈。
可问题就出在,家里的婢女和小厮上。大难临头时,不仅没能和主家同心戮力、共渡患难,反而危机关头抛下主家,带着小部分粮食逃之夭夭。
他们这一走,留下主家差点没被难民踩踏至死,最后还是商贩和其长子硬是咬牙,拼着一股同归与尽,不要命的气势,勉强护得家人从抢粮抢疯了的难民包围圈中,侥幸逃了出来。
但后面的路,因为随身带着的那点口粮不足,年迈的祖父母为了让儿孙能多一撑上一日半日,愣是咬着牙,生生把自己活活饿死……。
索性,天无绝人之路,他们一家五口靠着吃树皮,观音土,硬是吊着一口气撑到雍州城,而后凭着商贩藏在贴身衣物里的印鉴,去钱庄取出存银,这才一路疏通,散了大半家财,换来落籍到靠近军囤的万宝镇上安家落户。
虽然大半身家没了,家中老人也在中途离世,但余下的商贩两口子和他的二子一女,倒是坚强的挺了下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而另外一户是坐拥千亩田产以及金银无数的员外爷。
据说,那员外爷已经年近半百,家中纳了一房娇娇柔柔,比他小了二十多岁的填房,以及亡故发妻留给他的一对子女。
儿子入伍参了军,如今就在万宝镇附近的军囤里当个小小的伍长,算也混了个最底层的军官。女儿嫁进雍州城内的一大户人家,做了第十六房姨太太。
这回逃难,员外倒是聪明的重金礼聘了十多个会武的江湖人士,出发前给了1/3定钱,余下的到州城才兑付。
正好借着里正和村民们都在场的契机,他鼓起了勇气请里正帮忙从中说和。
里正一开始是不同意的,毕竟一个好好的年青小伙,好手好脚,做什么不行,非要头上插草贱卖自身?
就算要自卖自身,好歹找个象样点的地主家,或是员外家那种身家富裕,有些背景来头的大户人家。
卖给与他们一般的农家人,又是几个意思?
二狗和里正解释,这都是他娘生前的遗愿。况且,他现今之所以能从一穷二白到拥有一头驴,也算小有家资,这些全得亏林小月的照拂。
若是没有林小月,他不仅没能过上如今不愁衣食的日子,就是落籍万宝镇也是天方夜谭。
里正和村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完全没想到,面前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十四岁小姑娘竟有如此大能耐。
虽然,打一开始,在路上见识过小姑娘制做出能过滤脏水的那叫……滤水装置的古怪东西,觉得小姑娘那叫一个绝顶聪明。却不曾料想到,小姑娘不仅聪慧过人,还如此厚道。
不得不说,当里正和村民们得知林小月的能耐和厚道后,不只不反对二狗“自甘堕落”,与人签长契的想法,就是他们村的里正和其他村民也都动了相同的心思。
只不过碍于与人家小姑娘不熟,这才没有贸贸然提出突兀的想法,只能借希望,以后通过二狗和小姑娘家多走动走动,待熟稔些了,看小姑娘若还有契约其他长、短工的心思,他们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不是。
这么想着,才有了二狗带着里正和村民们来跟林小月客气攀谈的一幕。
……
正午过后,去往九郡七十二县镇的队伍陆续出发,万宝镇相对于其他县镇离州城最近,左不过一天左右就能抵达,路程算是相当短的了。
众人依依不舍的和相熟之人道别,这一走,山高水远,此生不知何日再相逢。
林小月一行怀揣着对于将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欢欢喜喜的牵着牲口,带着满满当当的行囊,向着新的落籍地出发。
而一同出发,前往万宝镇队伍里的其他人家,则是在担忧去到万宝镇下辖的村里会出现何种状况。
没有人发现隐在人潮如织的难民群中,几道不怀好意的目光,正紧紧锁定在他们即将前往万宝镇的旗帜上,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二百多人的队伍一路走着,声势颇为浩大,但因着出了州城,会有一大段路,与去往其他地方的难民共行一程。
如此看来,差不多也有大好几百人在官道上走着,浩浩荡荡,声势颇为浩大。
这里头的人,除了被派来的领队和官爷,哪一个不是动辄走了几百上千里,一路艰辛,披荆斩棘,顶着炎炎烈日好不容易才走到州城。
如今,落籍地都定下来了,户籍文书也有了,就差他们过去,就能重新扎根安定下来。
九十九步都走过来了,还能差了那最后的一哆嗦?
里正和领队的官爷说着聊着,一路悠悠的走着,不经意间,将他们这边二百多人的情况探得七七八八。
他们这边去万宝镇的二百余人里,有两户是与他们一样,都是落在万宝镇上。
其余的十五户人家则分在下边不同的村落里,而其中五户,就有二狗以前村里的里正和乡亲们。只不过那五户也不是落在同一个村,而是分成了两个村里。
领队的姓沈,是州城的人,也不知是不是个嘴上没把门的,还是有意和里正他们一行交好,倒是把他了解的信息都和里正推心置腹抖了个干净。
当然,对于村里的人,因着隔着距离,里正等人倒也不在意,主要还是打听了下,同样落籍在万宝镇上的二户人家。
据沈领队所说,一户是做生意的小商贩。早年因着走南闯北,日子过得还算富裕。
原本逃荒出发时,带着父母妻儿子女,还有家里的小厮和婢女,以及三只牲口和两大车满满当当的粮食等物。
按说这样的人家,路上除了缺水外,倒是应该比旁的难民好过许多。
可问题偏偏也出在两车粮食上。
在半道上,被一伙有组织的百人难民团盯上。
怎么说商贩这一行除了自家4个男丁外,还有小厮和婢女,若大家齐心协力,豁出命去拼一把,未必不能冲破难民的包围圈。
可问题就出在,家里的婢女和小厮上。大难临头时,不仅没能和主家同心戮力、共渡患难,反而危机关头抛下主家,带着小部分粮食逃之夭夭。
他们这一走,留下主家差点没被难民踩踏至死,最后还是商贩和其长子硬是咬牙,拼着一股同归与尽,不要命的气势,勉强护得家人从抢粮抢疯了的难民包围圈中,侥幸逃了出来。
但后面的路,因为随身带着的那点口粮不足,年迈的祖父母为了让儿孙能多一撑上一日半日,愣是咬着牙,生生把自己活活饿死……。
索性,天无绝人之路,他们一家五口靠着吃树皮,观音土,硬是吊着一口气撑到雍州城,而后凭着商贩藏在贴身衣物里的印鉴,去钱庄取出存银,这才一路疏通,散了大半家财,换来落籍到靠近军囤的万宝镇上安家落户。
虽然大半身家没了,家中老人也在中途离世,但余下的商贩两口子和他的二子一女,倒是坚强的挺了下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而另外一户是坐拥千亩田产以及金银无数的员外爷。
据说,那员外爷已经年近半百,家中纳了一房娇娇柔柔,比他小了二十多岁的填房,以及亡故发妻留给他的一对子女。
儿子入伍参了军,如今就在万宝镇附近的军囤里当个小小的伍长,算也混了个最底层的军官。女儿嫁进雍州城内的一大户人家,做了第十六房姨太太。
这回逃难,员外倒是聪明的重金礼聘了十多个会武的江湖人士,出发前给了1/3定钱,余下的到州城才兑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