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来自那位不知名大人物的投资,赵学宁决定接受。
正好,他目前主要的精力和资源都用在了军工产业上,对于轻工业的发展略有些不足。
所以赵学宁打算利用一下这些大商人的资金,虽然说不能让他们涉足军工产业和其他的核心领域,但是办设几个服装工厂与食品工厂、提高一下兰芳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是可以的。
而且服装工厂和食品工厂在战时也能被政府征用,生产军装和军粮,一体两用,血赚。
于是赵学宁便对刘礼说起了这件事情,表示自己这里有一些办设服装厂和食品工厂的想法,如果那位大人物有想法的话,可以投资一些银两帮帮忙,兰芳方面愿意售出四成股本。
刘礼表示他知道了这件事情,并且会尽快将赵学宁的意见带回去告诉大人物,看看他们是否有投资的兴趣。
与此同时,刘礼和赵学宁确定了今后讯息往来的方式和人员,以及最重要的口令和暗号相关的内容。
因为大人物并不想被太多人知道这件事情,所以希望赵学宁务必帮他保密。
赵学宁表示明白。
只要愿意合作就行,其他的赵学宁也不指望他们能做到更多,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只想站在胜利者那边,谁赢他们帮谁,所以赵学宁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然后赢过弘历。
这样,带清的统治将会土崩瓦解。
十月七日,赵学宁接到了陈启隆转自暹罗的情报消息。
九月底,郑信决定出动大军征伐真腊,大军号称二十万,实际数量大约只有十分之一,规模倒也不算小。
这支军队由他的儿子昭水统领,他的妹夫、某种意义上的丈人通銮以及通銮的弟弟素拉一同出征,从吞武里出发向真腊行军。
中南半岛的乱战眼看着就要开始了,真腊眼看着就要重归暹罗的掌控之中了。
但是与此同时,陈启隆还听说了一个小道消息。
兰芳安排在暹罗的情报商人和一些暹罗华人商人交情不错,大家聊天的时候,谈起了郑信治国的事情。
据说郑信因为长期征伐、南征北战而消耗大量钱财资源,因此不太注重民生和经济建设,甚至连军队也常常得不到该有的赏赐,由此,渐渐出现了一些对郑信感到不满的人。
郑信对这些感到不满的人所提出的诉求一向都是不怎么关注的,他似乎认为只要自己不断获得军事胜利,威望不断提高,就能压倒一切不满意的声音,所以继续推动军国政策。
但是人的忍耐力是有极限的,人群厌战度也在不断提升,从两三年前开始,对郑信感到不满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于郑信的身边人也会感到不满。
郑信鼓励华人移居暹罗,增强华人在经济方面的地位和实力,由此触犯到了暹罗前王朝旧贵族的利益,而这群旧贵族曾在郑信建立吞武里王朝的过程中给予他重要支持。
于是这群前代王朝的旧贵族们开始对郑信产生不满。
同时,华人的经济实力增强后,也与郑信产生过经济冲突。
据传在暹罗遭遇灾情出现饥荒的时期,某些华人身份的大商人囤积居奇,想要攫取更多的利益,郑信大为不满,双方曾因为粮价的问题发生争执。
最后,郑信用政治权力惩戒了不听从命令的富商,并开始打压这些富商的经济空间,由此使得自己的威望在华人群体内出现动摇。
郑信当然也感受到了这种不满带来的危机感,但是他没有选择休养生息,而是更加固执地认为是自己的威望还不够。
只要增加威望,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于是郑信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是全力向弘历释放善意,请求弘历承认他所建立的王朝,确立吞武里暹罗和清帝国之间的宗藩关系,给自己的上位增添合法性。
第二,就是想方设法寻求战争,并且获得战争的胜利,以此增强威望,打压反对的声浪。
第三,则是在灭了当初割据一方的佛教长老国后,自称佛祖,要求全国僧侣以他为教主,向他跪拜礼敬,不从者会被他判刑。
然而这些事情并没有缓解吞武里王朝的社会危机。
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郑信面对的危机是全方位的。
有一个暹罗商人喝醉酒之后,神秘兮兮的让兰芳商人尽量远离吞武里地区,担心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测的混乱事件,想要活命的话,就要脚底抹油,跑得远远的。
陈启隆据此分析,赵学宁的判断是有道理的,一场针对郑信的阴谋可能正在展开,郑信的统治岌岌可危。
赵学宁得到情报之后,立刻传令给陈启隆,让陈启隆吩咐下去,进一步在暹罗当地传扬兰芳事迹,并且多在当地华人群体中找寻合作者,以备不时之需。
而后,赵学宁又传令李闯调集一支舰队和运输船队在汉城军港进入战备状态,时时操练,不得有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一次,兰芳一定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赵学宁如此坚信。
共和国二年的最后三個月就在这种准备之中度过,赵学宁于共和国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返回了汉城,与家人团聚,也回到了自己阔别数月的大总统府。
年末,赵学宁召开了一次国务会议,对这一整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褒奖了立下功劳的人,惩罚了犯下错误的人,并且带领大家展望未来。
这一年,兰芳与英国人、日本人相继达成协议,吞并了尼德兰人和西班牙人在南洋海域的势力,发展为南洋海域第一大国、第一强权。
无数与兰芳为敌的势力在兰芳的兵锋之下灰飞烟灭,更多的势力选择了投靠兰芳,成为兰芳国民,兰芳国势大为增长。
与此同时,兰芳在大部分地区的脆弱统治也被赵学宁利用三级政权制度和妥善的农业制度予以增强,利用农业控制人口并建立行政和税收机构的方法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并且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兰芳的根基得到了增强,这个新生的国度并没有因为大规模扩张行动而走向动荡不安,相反,它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期。
强大的军事力量震慑了潜藏的敌人,妥善的行政政策增强了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育政策的逐步推动也将进一步增强兰芳的国家认同感。
所有人都相信,在赵学宁的领导下,兰芳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于是,赵学宁宣布了明年的国家任务。
第一,扩充常备军队至五万人规模,并且开始量产兰芳二式武器装备。
第二,在国土范围内建设完成至少五百个乡级农庄,并且全面进入生产、收获模式,争取粮食产量翻倍。
第三,在工业产能方面实现全面增加,对钢铁、造船、武器、衣物、食品等等工厂进行注资、扩建,增加产量。
第四,与尚未达成合作的南洋区域独立国家进行全面接触,向他们告知兰芳和平发展的愿望,并且尽可能与他们达成全面通商协定,打开他们的国门,扩张市场。
第五,进一步巩固和英国人、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缅甸人、暹罗人的商业贸易,尽可能的扩大商贸往来。
“达成这五个目标,兰芳会变得更强,国势会更加蒸蒸日上,届时,无论是谁想要威胁兰芳,我等都有能力保护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孩子!诸位,干了这杯酒,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赵学宁举杯,率领麾下群猩一同满饮杯中酒,大家哈哈大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于是,时间进入了共和国三年,清乾隆四十七年,西元1782年。
正好,他目前主要的精力和资源都用在了军工产业上,对于轻工业的发展略有些不足。
所以赵学宁打算利用一下这些大商人的资金,虽然说不能让他们涉足军工产业和其他的核心领域,但是办设几个服装工厂与食品工厂、提高一下兰芳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是可以的。
而且服装工厂和食品工厂在战时也能被政府征用,生产军装和军粮,一体两用,血赚。
于是赵学宁便对刘礼说起了这件事情,表示自己这里有一些办设服装厂和食品工厂的想法,如果那位大人物有想法的话,可以投资一些银两帮帮忙,兰芳方面愿意售出四成股本。
刘礼表示他知道了这件事情,并且会尽快将赵学宁的意见带回去告诉大人物,看看他们是否有投资的兴趣。
与此同时,刘礼和赵学宁确定了今后讯息往来的方式和人员,以及最重要的口令和暗号相关的内容。
因为大人物并不想被太多人知道这件事情,所以希望赵学宁务必帮他保密。
赵学宁表示明白。
只要愿意合作就行,其他的赵学宁也不指望他们能做到更多,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只想站在胜利者那边,谁赢他们帮谁,所以赵学宁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然后赢过弘历。
这样,带清的统治将会土崩瓦解。
十月七日,赵学宁接到了陈启隆转自暹罗的情报消息。
九月底,郑信决定出动大军征伐真腊,大军号称二十万,实际数量大约只有十分之一,规模倒也不算小。
这支军队由他的儿子昭水统领,他的妹夫、某种意义上的丈人通銮以及通銮的弟弟素拉一同出征,从吞武里出发向真腊行军。
中南半岛的乱战眼看着就要开始了,真腊眼看着就要重归暹罗的掌控之中了。
但是与此同时,陈启隆还听说了一个小道消息。
兰芳安排在暹罗的情报商人和一些暹罗华人商人交情不错,大家聊天的时候,谈起了郑信治国的事情。
据说郑信因为长期征伐、南征北战而消耗大量钱财资源,因此不太注重民生和经济建设,甚至连军队也常常得不到该有的赏赐,由此,渐渐出现了一些对郑信感到不满的人。
郑信对这些感到不满的人所提出的诉求一向都是不怎么关注的,他似乎认为只要自己不断获得军事胜利,威望不断提高,就能压倒一切不满意的声音,所以继续推动军国政策。
但是人的忍耐力是有极限的,人群厌战度也在不断提升,从两三年前开始,对郑信感到不满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于郑信的身边人也会感到不满。
郑信鼓励华人移居暹罗,增强华人在经济方面的地位和实力,由此触犯到了暹罗前王朝旧贵族的利益,而这群旧贵族曾在郑信建立吞武里王朝的过程中给予他重要支持。
于是这群前代王朝的旧贵族们开始对郑信产生不满。
同时,华人的经济实力增强后,也与郑信产生过经济冲突。
据传在暹罗遭遇灾情出现饥荒的时期,某些华人身份的大商人囤积居奇,想要攫取更多的利益,郑信大为不满,双方曾因为粮价的问题发生争执。
最后,郑信用政治权力惩戒了不听从命令的富商,并开始打压这些富商的经济空间,由此使得自己的威望在华人群体内出现动摇。
郑信当然也感受到了这种不满带来的危机感,但是他没有选择休养生息,而是更加固执地认为是自己的威望还不够。
只要增加威望,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于是郑信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是全力向弘历释放善意,请求弘历承认他所建立的王朝,确立吞武里暹罗和清帝国之间的宗藩关系,给自己的上位增添合法性。
第二,就是想方设法寻求战争,并且获得战争的胜利,以此增强威望,打压反对的声浪。
第三,则是在灭了当初割据一方的佛教长老国后,自称佛祖,要求全国僧侣以他为教主,向他跪拜礼敬,不从者会被他判刑。
然而这些事情并没有缓解吞武里王朝的社会危机。
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郑信面对的危机是全方位的。
有一个暹罗商人喝醉酒之后,神秘兮兮的让兰芳商人尽量远离吞武里地区,担心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测的混乱事件,想要活命的话,就要脚底抹油,跑得远远的。
陈启隆据此分析,赵学宁的判断是有道理的,一场针对郑信的阴谋可能正在展开,郑信的统治岌岌可危。
赵学宁得到情报之后,立刻传令给陈启隆,让陈启隆吩咐下去,进一步在暹罗当地传扬兰芳事迹,并且多在当地华人群体中找寻合作者,以备不时之需。
而后,赵学宁又传令李闯调集一支舰队和运输船队在汉城军港进入战备状态,时时操练,不得有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一次,兰芳一定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赵学宁如此坚信。
共和国二年的最后三個月就在这种准备之中度过,赵学宁于共和国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返回了汉城,与家人团聚,也回到了自己阔别数月的大总统府。
年末,赵学宁召开了一次国务会议,对这一整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褒奖了立下功劳的人,惩罚了犯下错误的人,并且带领大家展望未来。
这一年,兰芳与英国人、日本人相继达成协议,吞并了尼德兰人和西班牙人在南洋海域的势力,发展为南洋海域第一大国、第一强权。
无数与兰芳为敌的势力在兰芳的兵锋之下灰飞烟灭,更多的势力选择了投靠兰芳,成为兰芳国民,兰芳国势大为增长。
与此同时,兰芳在大部分地区的脆弱统治也被赵学宁利用三级政权制度和妥善的农业制度予以增强,利用农业控制人口并建立行政和税收机构的方法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并且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兰芳的根基得到了增强,这个新生的国度并没有因为大规模扩张行动而走向动荡不安,相反,它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期。
强大的军事力量震慑了潜藏的敌人,妥善的行政政策增强了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育政策的逐步推动也将进一步增强兰芳的国家认同感。
所有人都相信,在赵学宁的领导下,兰芳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于是,赵学宁宣布了明年的国家任务。
第一,扩充常备军队至五万人规模,并且开始量产兰芳二式武器装备。
第二,在国土范围内建设完成至少五百个乡级农庄,并且全面进入生产、收获模式,争取粮食产量翻倍。
第三,在工业产能方面实现全面增加,对钢铁、造船、武器、衣物、食品等等工厂进行注资、扩建,增加产量。
第四,与尚未达成合作的南洋区域独立国家进行全面接触,向他们告知兰芳和平发展的愿望,并且尽可能与他们达成全面通商协定,打开他们的国门,扩张市场。
第五,进一步巩固和英国人、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缅甸人、暹罗人的商业贸易,尽可能的扩大商贸往来。
“达成这五个目标,兰芳会变得更强,国势会更加蒸蒸日上,届时,无论是谁想要威胁兰芳,我等都有能力保护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孩子!诸位,干了这杯酒,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赵学宁举杯,率领麾下群猩一同满饮杯中酒,大家哈哈大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于是,时间进入了共和国三年,清乾隆四十七年,西元17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