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被押回京后一直关在刑部大牢……派了专人日夜看守,在圣旨下达之前绝不会有丝毫闪失。”

    说着说着南京朝廷,突然又问起了女真首领,跨度确实有点大,好在袁可立已经习惯了,不光给出了答案,还有具体安排。

    “嗯,活着就好。朕想恕皇太极不死,由他带领女真军队南下配合王安和陆军震慑宵小。”不过洪涛的心思岂是旁人能随意揣摩的,一张嘴,又让袁应泰和袁可立目瞪口呆。

    本以为皇帝要拿建虏头领立威,最次也来个千刀万剐什么的,这才费尽心思把人从辽东运了回来,为了保证活蹦乱跳,吃喝拉撒全都由专人伺候,每隔一旬还得请道士入监仔细检查身体,生怕得了大病。

    没想到皇帝居然要将祸害了大明朝大几十年,又立国称帝的反贼释放,还要委以重任,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啊?

    “陛下,女真部众确实骁勇善战,但其生性野蛮、目不识丁,若将其纳入军中非一朝一夕可驯服;若令其独领一军又难以把控,鸡肋也!”对于皇帝的想法袁可立率先表达了反对。

    西征是需要军队,女真八旗兵也确实比单纯的蒙古骑兵战斗力高。但不能病急乱投医,是药三分毒没错,如果毒性太大就有害无益了。

    另外八旗兵也不是非要不可的,只要能训练出一批蒙古骑兵与陆军配合,也可以起到差不多的效果。

    而从使用火器的角度考虑,文化程度太低但个性太强的女真和蒙古青壮,反倒没有语言相通、性格更温和的汉人适合当兵。

    “参谋长所言极是,建虏言语不通、民风不顺,转瞬间身处江南繁华所在难免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若是因此生出事端,反倒让王安分心。”

    袁应泰也连忙帮腔,军事上的内容他也不懂,干脆从政务上找毛病。着重点出江南是膏腴之地,最好以稳为主,祸害狠了会损失很多银子。

    “你们可想过另一件事,朕该如何处置那八万多女真族人?他们大多是老弱妇孺,工部安排不了,建设部也安排不了,又没那么多矿山苦役可差遣,更不可能成建制的送往吕宋和安南。难道要留下来白白耗费粮食,或者全都饿死?”

    眼见自己的安排遭到了左右手的反对,洪涛也没着急。不同意是吧,那好,我把问题摆出来,你们谁能解决就按照谁的办。如果拿不出办法,那就得同意我的。

    “……恕臣无能,想不出合适的应对办法,请陛下明示。”袁可立与袁应泰大眼瞪小眼,开动脑筋好一阵琢磨,依旧还是两手一摊无可奈何。

    大明朝建国二百多年从来就没有过这么富裕的日子,一下子弄来八万多俘虏。如果不是蒙古人和朝鲜人大开杀戒,放火烧了赫图阿拉城,走一路摧毁一路,这个数量恐怕还要翻倍。

    可谁也没想到俘虏多了反而是麻烦,现在被皇帝当面问起,仔细一琢磨,得,还真没地方安排。这么多人,无论放到哪儿都会引发大问题。

    分散安置……说着容易,女真人善于打猎采集,不怎么会耕种,长城之内哪儿有那么多猎户可当?如果不为其留有生路,等于是给各州府县埋雷。

    用不了多久全变成流民了,在饥饿的趋势下老弱妇孺一样能杀人越货,到处祸害,还不如直接全杀了呢。

    “朕有个想法,说来让两位听听是否可行。福建、广西、云南山多地少,人口凋零,但随着甘蔗、橡胶树、可可树、金鸡纳树的大量种植,山地会逐渐变成种植园,到时候反而极度缺乏劳动力。

    一边是朝廷需要的物产,一边是无人可用,白花花的银子看得见拿不到手,不光百姓们着急,朕心里更急。

    实际上不光福建、广西、云南缺人,小琉球、吕宋、安南、辽阳同样也缺人。放着好好的土地无人开荒耕种,而朝廷手里却拿不出足够的土地奖赏士兵,简直就是天理难容!

    所以朕在想为何不把女真族人放到需要的省份去开荒土地、修建道路。这样一来,他们获得了养活自己的生路,朝廷得到了一部分耕地和税收,岂不是两全其美?

    嗳,先别插话,朕知道你要说什么,祸乱地方对吧?朕也想了对策,就拿这些女真族人举例。他们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生活,现在要改一改了。

    每五户俘虏配两户苦役犯组成农庄,再由银行发放贷款让其购买农具、种子和粮食,送到指定区域开荒。开垦出来的土地一半上缴朝廷,一半留下自用。若是有种植园主雇佣,可以酌情减免贷款利息和税赋。

    从北地远赴南地,举目无亲,又有活路可走,只要当地官府不以死相逼,他们为何要作乱,又该如何作乱呢?

    另外朕还打算将八旗军编入陆军,经过训练之后专事骑兵。如果作战英勇立下功勋,也可为其家庭赢得更好的生活。只要上官不苛求虐待,有家人为质,应无反叛之危。

    如果此法可行,将来可以照例遵循,用来解决族群始终无法归心的问题。一律分散安置,南北东西对调,大范围迁徙。久而久之语言相通、风俗相近、再通婚结亲,与汉人无异!”

    俗话说的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有了明显代差的武器和作战方式,大明军队可以在数量处于劣势时比较轻松的击败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军队。

    但打败之后的占领和治理问题却很难再借助武器优势,必须要尝试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性强、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的办法。

    想解决问题,第一步是找到关键点,这时候就要祭出以史为镜的办法了。纵观古今、横看中外,通过分析、比较和总结,化繁为简、去伪存真。

    最终会得出一个结论,不管国家多大、多强盛,早晚都要在内部斗争中衰弱解体。而民族问题,是最容易引发内部斗争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