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是朝廷的传旨钦差来了!”
“他们一定是代表皇帝来表彰叶大人的御敌之功,还有这三年来的政绩,皇帝老子眼没瞎啊!”
“当真是历史诚不欺我,但凡开国皇帝都是明察秋毫的千古明君,我们生在这个君明臣贤的时代,未来可期啊!”
“不对,这白脸钦差手持代表圣人恩典的圣旨,可这黑脸钦差却手持代表生杀大权的刀,如果他们是来表彰叶大人的,怎么会带刀呢?”
“确实不对,如果真是表彰叶大人的话,他们也该是去雁门县在才对,直接来太原府算怎么回事?”
“来太原府很正常,我们柳大人是叶大人的直属上官,可这黑面钦差手持代表生杀大权的刀,就确实不正常了!”
“这拿刀的钦差黑面钦差,看着不怎么面善啊!”
“.”
太原府衙门前的大街之上,
站在边上的百姓们,根据这一路钦差的面相,以及手上的物件,进行了多种可能的分析。
可随着郑士元他们距离太原知府衙门的大门越来越近,百姓们的猜测也越来越接近真相。
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被他们认为面善的白面钦差手里的那封,被他们认为是用于表彰之用的圣旨,其‘杀伤力’远比被他们认为面恶的黑面钦差手的那把,代表生杀大权的刀,要厉害得多!
也就在郑士元他们昂首跨步走进府门之后,百姓们的脸色也变得凝重了起来。
这一刻,他们决定暂时放下自己手上的活计,如果皇帝老子不长眼,钦差还不懂事的话,他们可不会让钦差轻松离开了。
也就在百姓们做出这么个决定之时,郑士元和韩宜可,便来到了知府衙门的会客大厅。
很快,在前衙忙碌的知府大人柳文成来到了这里。
“臣拜见陛下,问陛下圣躬安!”
柳文成看见郑士元手里的刀,以及韩宜可手里的圣旨之后,便下跪参拜道。
韩宜可代君昂首道:“朕安,柳爱卿平身。”
紧接着,柳文成这个四品知府,就对郑士元和韩宜可这俩七品钦差行礼:“下官拜见二位钦差大人。”
“柳大人免礼!”韩宜可淡笑说道。
紧接着,郑士元又面色严肃的同时,还用尽是威胁的语言道:“本官奉陛下旨意来此,只为查明一个真相,还请柳大人一定知无不言。”
“如有半句虚言,休怪本官刀下无情!”
话音一落,郑士元就横握宝刀,用刀刃的一面对着柳文成,然后放在了茶几桌面之上。
不论是他的话语还是这放刀的动作,意思都非常的明显,只要他柳文成说的话,一旦被他们查出来是假话,就会毫不留情的杀了他。
柳文成只是拱手行礼道:“还请二位大人发问,下官一定知无不言,且绝无半句虚言。”
可他虽然手上动作恭敬,言辞也还有礼,但脸上却没有一点怕的意思。
即便是面对蒋瓛这种自带三分杀气的人,柳文成这个真正的一介书生,也完全没有半点怕的意思。
郑士元看着毫不心虚的柳文成,再回想老兵带他们去看过的‘战备粮仓’,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但柳文成的态度很重要,他必须是面对毫不知情的钦差,一五一十的说出大实话。
这是臣公面对君主的态度问题,事关地方官员是否尊皇,这也是他们的考察范围。
他柳文成不是叶青,不具备拿圣旨拍马屁的特权,必须不能罪犯欺君!
想到这里,郑士元便目光如炬的问道:“柳大人,本官且代陛下问你,叶大人今年上税,是否私造知府印鉴,瞒着你在文书上盖章。”
“你也可以直接回答本官,你是否亲自在雁门县上税的文书上签字盖章,你太原知府的税务审核人员,是否有认真核算,你柳大人又是否过问此事?”
郑士元话音一落,韩宜可和蒋瓛就把目光集中在了柳文成的身上。
柳文成却根本没有任何思考,直接就认真负责的说道:“雁门县上税这件事,下官不仅过问,还全程知晓,甚至可以说还全程参与。”
郑士元诧异道:“那你的意思是,雁门知县叶青偷漏农税这件事,你也不仅知晓,还有份参与?”
郑士元话音刚落,手就放在了朱元璋亲赐战刀的刀柄之上!
韩宜可和蒋瓛看着这一幕,虽然知道这只是郑士元询问事情的一种方式,但也不自觉的起鸡皮疙瘩。
黑无常的外号,可不是随便叫的!
但凡有点心虚的人,只要被他这么一吓唬,就算心理素质再好,也会或多或少的有心虚的表现。
可面前这位柳大人,不仅大方承认自己是帮凶,还一点心虚害怕的表现都没有。
他之所以有如此表现,只能证明在他看来,他帮着叶青偷逃农税,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而这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搞清楚他们为什么认为偷逃农税,不仅无罪,还反而有功!
也就在站在边上的蒋瓛看着柳文成,那犀利的目光之中流露出一丝期待之色的同时,柳文成便再次开了口。
“郑大人说得极是,因为下官以为,叶大人此举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在下官看来,这件朝廷认为罪大恶极的事情,却是利国利民,唯独不利己的大好事。”
郑士元三人对视一眼,便默契的点了点头,然后就示意柳文成坐下慢慢说。
终于,随着柳文成的落座,现场的氛围才稍微缓和了一些。
柳文成开口道:“二位钦差大人,雁门县知县叶青,实乃千古无二之大才,他竟然研造出亩产达到六七百斤的新稻种,并于去年开始集合全县之力种植!”
“其实也不仅是雁门一县,下官也让辖下适合种植水稻的州县,都种植叶大人研造出来的新稻种。”
郑士元三人听到这里,当即眼前一亮。
无疑,这是一个朝廷全然不知的消息,也是朱元璋这个两次微服雁门县的人不知道的消息。
韩宜可相对客气,但也严谨问道:“那依柳大人的意思,你太原府的州县官员,包括你自己,都干着偷漏农税的事情?”
柳文成只是淡然一笑道:“如果二位大人知道我们这么做的原因,还认为我们是在偷漏农税的话,那就算是吧!”
郑士元皱眉道:“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哪有算是这种说法?”
“还请柳大人直接说明原由,是非功过,陛下自有圣断!”
柳文成点了点头之后,也就不再卖关子,继续说道:“其实,自下官知道叶大人的治世方式有奇效之后,就让我太原府各州县主官学习效仿,只是官员良莠不齐,天赋也不尽相同,虽然比起以前都有所进步,但比起雁门县还是差得很远。”
“也因此,其他州县根本做不到像雁门县这样,一次种植就是十万亩,可即便如此,也不是以前的产量可以比的。”
“如果不是北方气候导致我们只能种植单季稻,年总产量还能再翻一倍!”
“可就算是有这诸多的不足,我太原府的粮食总产量,也是一个相当吓人的数字!”
“扣除上缴朝廷的农税,和我太原府市场所需,以及农户必要自留,所剩下的粮食,也就是朝廷认为‘偷漏的农税’,足以装满十二个大型粮仓!”
郑士元三人听到这里,也是同时面露惊骇之色!
装满十二个大型粮仓这句话,可就当真是让数字活了过来。
不仅是明朝,历朝历代为了方便计算统计,都对官办各类仓库建筑,有规格数据要求。
大中小型粮仓、兵器库、火药仓等,分别代表多少容量,都是一个死的数据!
他们三人虽然都不是户部吃专业饭的官员,并不知道具体的数据,但也知道那一定是一个超出他们想象的数字。
想到这里,三人的面色也同时变得严肃了起来。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柳文成接下来说的话,不能把偷漏农税这个罪名成功摘除的话,太原府的官员绝对要被清洗干净!
也就在郑士元三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之时,柳文成又再次开了口!
“这十二个大型粮仓已经建好,粮食也已经全部进仓储存,仓房命名‘战备粮仓’。”
“对应的十二个‘备灾粮仓’,以及十二个‘变现粮仓’,也已经选址完毕,并开始动工。”
“叶大人的意思很简单,如此巨量的粮食上缴朝廷,朝廷也做不到,保证全部用在刀刃上。”
“用来当做军粮,军需官要吃一口,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
“用来当做赈灾粮食,负责赈灾的官员,也要狠狠吃一口,甚至出现吃肥了官员,饿死了灾民的情况。”
“与其如此,还不如分别建仓保存。”
“太原府多长城军镇,就把粮仓建立在军镇附近,一旦出现朝局动荡,无暇顾及边镇,战备粮仓可保边军不乱,可保国境无忧。”
“这只是战备粮仓的作用之一,还有一个作用便是远征节约人力!”
“就拿本次北伐来说,二十万大军北伐,就有六十万人在后勤粮道保证后勤,前线将士战损不多,冻死累死的民夫劳役,却比前线将士还多。”
“可有了延边的战备粮仓之后,远征大军便可以就近取粮,比从南方调运节约一半人力不止。”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唯有粮草跟上,后勤补给跟上,才是大军取胜的关键!”
三人听着这‘战备粮仓’的妙用,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叶青的这个想法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国策!
紧接着,柳文成又继续说道:“备灾粮仓的作用就很简单了,如果出现朝廷赈灾不及时,本地可自行赈灾,以保灾区不乱!”
“变现粮仓就更简单了,完全就是字面意思,卖掉变现钱!”
紧接着,柳文成又开始说起了三种粮仓的流转关系。
才收获的新粮食进战备粮仓,只为保证守土开疆的将士们,可以吃到最好的头年新粮食。
第二年收获之后,便把战备粮仓里的陈粮,转存于备灾粮仓,灾民吃二年陈粮,也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第三年收获之后,又把备灾粮仓里的陈粮,转存于变现粮仓!
等第四年收获之后,变现粮仓里的陈粮就可以卖掉变现了,不论是卖给番邦小国,还是卖了干嘛都行。
郑士元三人听到这里,就不只是若有所思的点头这么简单了。
可以说他们已经深表认可,叶青此举有功无过,太原府上下全部有功无过。
这个仓储方案,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还保证将士们永远吃一年新粮,灾民吃二年陈粮。
这简直就是让将士和灾民,都对朝廷感恩戴德的无双国策!
要知道兵变和民变都是王朝覆灭的重要因素,而引起兵变和民变的重要因素,就是没有吃食!
不仅如此,那听着就新鲜的‘变现粮仓’也非常的妙,有那么点废物利用的意思!
终于,素有‘黑无常’之称的郑士元,也露出了满是敬意的笑容。
柳文成的眼里,
郑士元和韩宜可齐齐站起身来,朝柳文成行礼一拜,并先后开口说道:
“此事的是非功过,依旧只能由陛下圣断,可不论圣断如何,我二人都觉得有功无过!”
“柳大人和叶大人,真乃国士也!”
柳文成笑着道:“二位大人谬赞,下官只是一个还算有良心的地方官罢了!”
说着,柳文成便看向雁门县的方向,目光之中尽是赞誉之色:“真正的无双国士,是雁门县知县叶青叶大人!”
郑士元和韩宜可听后,也点头表示赞同。
蒋瓛更是在此刻明白他的恩师毛骧,为什么愿意‘效忠’这个七品县官了。
片刻之后,郑士元又提出要求,要柳文成带他去看所有的战备粮仓,以及已经选址结束,并开始修建的备灾粮仓和变现粮仓。
虽然是非功过只能由朱元璋决断,但他们得看到实实在在的证据!
只要有证据,他们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尽全力为他们心里的‘无双国士’叶青美言!.
求看官大大们追订支持,求推荐票、月票支持,谢谢!
(本章完)
“他们一定是代表皇帝来表彰叶大人的御敌之功,还有这三年来的政绩,皇帝老子眼没瞎啊!”
“当真是历史诚不欺我,但凡开国皇帝都是明察秋毫的千古明君,我们生在这个君明臣贤的时代,未来可期啊!”
“不对,这白脸钦差手持代表圣人恩典的圣旨,可这黑脸钦差却手持代表生杀大权的刀,如果他们是来表彰叶大人的,怎么会带刀呢?”
“确实不对,如果真是表彰叶大人的话,他们也该是去雁门县在才对,直接来太原府算怎么回事?”
“来太原府很正常,我们柳大人是叶大人的直属上官,可这黑面钦差手持代表生杀大权的刀,就确实不正常了!”
“这拿刀的钦差黑面钦差,看着不怎么面善啊!”
“.”
太原府衙门前的大街之上,
站在边上的百姓们,根据这一路钦差的面相,以及手上的物件,进行了多种可能的分析。
可随着郑士元他们距离太原知府衙门的大门越来越近,百姓们的猜测也越来越接近真相。
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被他们认为面善的白面钦差手里的那封,被他们认为是用于表彰之用的圣旨,其‘杀伤力’远比被他们认为面恶的黑面钦差手的那把,代表生杀大权的刀,要厉害得多!
也就在郑士元他们昂首跨步走进府门之后,百姓们的脸色也变得凝重了起来。
这一刻,他们决定暂时放下自己手上的活计,如果皇帝老子不长眼,钦差还不懂事的话,他们可不会让钦差轻松离开了。
也就在百姓们做出这么个决定之时,郑士元和韩宜可,便来到了知府衙门的会客大厅。
很快,在前衙忙碌的知府大人柳文成来到了这里。
“臣拜见陛下,问陛下圣躬安!”
柳文成看见郑士元手里的刀,以及韩宜可手里的圣旨之后,便下跪参拜道。
韩宜可代君昂首道:“朕安,柳爱卿平身。”
紧接着,柳文成这个四品知府,就对郑士元和韩宜可这俩七品钦差行礼:“下官拜见二位钦差大人。”
“柳大人免礼!”韩宜可淡笑说道。
紧接着,郑士元又面色严肃的同时,还用尽是威胁的语言道:“本官奉陛下旨意来此,只为查明一个真相,还请柳大人一定知无不言。”
“如有半句虚言,休怪本官刀下无情!”
话音一落,郑士元就横握宝刀,用刀刃的一面对着柳文成,然后放在了茶几桌面之上。
不论是他的话语还是这放刀的动作,意思都非常的明显,只要他柳文成说的话,一旦被他们查出来是假话,就会毫不留情的杀了他。
柳文成只是拱手行礼道:“还请二位大人发问,下官一定知无不言,且绝无半句虚言。”
可他虽然手上动作恭敬,言辞也还有礼,但脸上却没有一点怕的意思。
即便是面对蒋瓛这种自带三分杀气的人,柳文成这个真正的一介书生,也完全没有半点怕的意思。
郑士元看着毫不心虚的柳文成,再回想老兵带他们去看过的‘战备粮仓’,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但柳文成的态度很重要,他必须是面对毫不知情的钦差,一五一十的说出大实话。
这是臣公面对君主的态度问题,事关地方官员是否尊皇,这也是他们的考察范围。
他柳文成不是叶青,不具备拿圣旨拍马屁的特权,必须不能罪犯欺君!
想到这里,郑士元便目光如炬的问道:“柳大人,本官且代陛下问你,叶大人今年上税,是否私造知府印鉴,瞒着你在文书上盖章。”
“你也可以直接回答本官,你是否亲自在雁门县上税的文书上签字盖章,你太原知府的税务审核人员,是否有认真核算,你柳大人又是否过问此事?”
郑士元话音一落,韩宜可和蒋瓛就把目光集中在了柳文成的身上。
柳文成却根本没有任何思考,直接就认真负责的说道:“雁门县上税这件事,下官不仅过问,还全程知晓,甚至可以说还全程参与。”
郑士元诧异道:“那你的意思是,雁门知县叶青偷漏农税这件事,你也不仅知晓,还有份参与?”
郑士元话音刚落,手就放在了朱元璋亲赐战刀的刀柄之上!
韩宜可和蒋瓛看着这一幕,虽然知道这只是郑士元询问事情的一种方式,但也不自觉的起鸡皮疙瘩。
黑无常的外号,可不是随便叫的!
但凡有点心虚的人,只要被他这么一吓唬,就算心理素质再好,也会或多或少的有心虚的表现。
可面前这位柳大人,不仅大方承认自己是帮凶,还一点心虚害怕的表现都没有。
他之所以有如此表现,只能证明在他看来,他帮着叶青偷逃农税,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而这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搞清楚他们为什么认为偷逃农税,不仅无罪,还反而有功!
也就在站在边上的蒋瓛看着柳文成,那犀利的目光之中流露出一丝期待之色的同时,柳文成便再次开了口。
“郑大人说得极是,因为下官以为,叶大人此举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在下官看来,这件朝廷认为罪大恶极的事情,却是利国利民,唯独不利己的大好事。”
郑士元三人对视一眼,便默契的点了点头,然后就示意柳文成坐下慢慢说。
终于,随着柳文成的落座,现场的氛围才稍微缓和了一些。
柳文成开口道:“二位钦差大人,雁门县知县叶青,实乃千古无二之大才,他竟然研造出亩产达到六七百斤的新稻种,并于去年开始集合全县之力种植!”
“其实也不仅是雁门一县,下官也让辖下适合种植水稻的州县,都种植叶大人研造出来的新稻种。”
郑士元三人听到这里,当即眼前一亮。
无疑,这是一个朝廷全然不知的消息,也是朱元璋这个两次微服雁门县的人不知道的消息。
韩宜可相对客气,但也严谨问道:“那依柳大人的意思,你太原府的州县官员,包括你自己,都干着偷漏农税的事情?”
柳文成只是淡然一笑道:“如果二位大人知道我们这么做的原因,还认为我们是在偷漏农税的话,那就算是吧!”
郑士元皱眉道:“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哪有算是这种说法?”
“还请柳大人直接说明原由,是非功过,陛下自有圣断!”
柳文成点了点头之后,也就不再卖关子,继续说道:“其实,自下官知道叶大人的治世方式有奇效之后,就让我太原府各州县主官学习效仿,只是官员良莠不齐,天赋也不尽相同,虽然比起以前都有所进步,但比起雁门县还是差得很远。”
“也因此,其他州县根本做不到像雁门县这样,一次种植就是十万亩,可即便如此,也不是以前的产量可以比的。”
“如果不是北方气候导致我们只能种植单季稻,年总产量还能再翻一倍!”
“可就算是有这诸多的不足,我太原府的粮食总产量,也是一个相当吓人的数字!”
“扣除上缴朝廷的农税,和我太原府市场所需,以及农户必要自留,所剩下的粮食,也就是朝廷认为‘偷漏的农税’,足以装满十二个大型粮仓!”
郑士元三人听到这里,也是同时面露惊骇之色!
装满十二个大型粮仓这句话,可就当真是让数字活了过来。
不仅是明朝,历朝历代为了方便计算统计,都对官办各类仓库建筑,有规格数据要求。
大中小型粮仓、兵器库、火药仓等,分别代表多少容量,都是一个死的数据!
他们三人虽然都不是户部吃专业饭的官员,并不知道具体的数据,但也知道那一定是一个超出他们想象的数字。
想到这里,三人的面色也同时变得严肃了起来。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柳文成接下来说的话,不能把偷漏农税这个罪名成功摘除的话,太原府的官员绝对要被清洗干净!
也就在郑士元三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之时,柳文成又再次开了口!
“这十二个大型粮仓已经建好,粮食也已经全部进仓储存,仓房命名‘战备粮仓’。”
“对应的十二个‘备灾粮仓’,以及十二个‘变现粮仓’,也已经选址完毕,并开始动工。”
“叶大人的意思很简单,如此巨量的粮食上缴朝廷,朝廷也做不到,保证全部用在刀刃上。”
“用来当做军粮,军需官要吃一口,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
“用来当做赈灾粮食,负责赈灾的官员,也要狠狠吃一口,甚至出现吃肥了官员,饿死了灾民的情况。”
“与其如此,还不如分别建仓保存。”
“太原府多长城军镇,就把粮仓建立在军镇附近,一旦出现朝局动荡,无暇顾及边镇,战备粮仓可保边军不乱,可保国境无忧。”
“这只是战备粮仓的作用之一,还有一个作用便是远征节约人力!”
“就拿本次北伐来说,二十万大军北伐,就有六十万人在后勤粮道保证后勤,前线将士战损不多,冻死累死的民夫劳役,却比前线将士还多。”
“可有了延边的战备粮仓之后,远征大军便可以就近取粮,比从南方调运节约一半人力不止。”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唯有粮草跟上,后勤补给跟上,才是大军取胜的关键!”
三人听着这‘战备粮仓’的妙用,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叶青的这个想法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国策!
紧接着,柳文成又继续说道:“备灾粮仓的作用就很简单了,如果出现朝廷赈灾不及时,本地可自行赈灾,以保灾区不乱!”
“变现粮仓就更简单了,完全就是字面意思,卖掉变现钱!”
紧接着,柳文成又开始说起了三种粮仓的流转关系。
才收获的新粮食进战备粮仓,只为保证守土开疆的将士们,可以吃到最好的头年新粮食。
第二年收获之后,便把战备粮仓里的陈粮,转存于备灾粮仓,灾民吃二年陈粮,也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第三年收获之后,又把备灾粮仓里的陈粮,转存于变现粮仓!
等第四年收获之后,变现粮仓里的陈粮就可以卖掉变现了,不论是卖给番邦小国,还是卖了干嘛都行。
郑士元三人听到这里,就不只是若有所思的点头这么简单了。
可以说他们已经深表认可,叶青此举有功无过,太原府上下全部有功无过。
这个仓储方案,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还保证将士们永远吃一年新粮,灾民吃二年陈粮。
这简直就是让将士和灾民,都对朝廷感恩戴德的无双国策!
要知道兵变和民变都是王朝覆灭的重要因素,而引起兵变和民变的重要因素,就是没有吃食!
不仅如此,那听着就新鲜的‘变现粮仓’也非常的妙,有那么点废物利用的意思!
终于,素有‘黑无常’之称的郑士元,也露出了满是敬意的笑容。
柳文成的眼里,
郑士元和韩宜可齐齐站起身来,朝柳文成行礼一拜,并先后开口说道:
“此事的是非功过,依旧只能由陛下圣断,可不论圣断如何,我二人都觉得有功无过!”
“柳大人和叶大人,真乃国士也!”
柳文成笑着道:“二位大人谬赞,下官只是一个还算有良心的地方官罢了!”
说着,柳文成便看向雁门县的方向,目光之中尽是赞誉之色:“真正的无双国士,是雁门县知县叶青叶大人!”
郑士元和韩宜可听后,也点头表示赞同。
蒋瓛更是在此刻明白他的恩师毛骧,为什么愿意‘效忠’这个七品县官了。
片刻之后,郑士元又提出要求,要柳文成带他去看所有的战备粮仓,以及已经选址结束,并开始修建的备灾粮仓和变现粮仓。
虽然是非功过只能由朱元璋决断,但他们得看到实实在在的证据!
只要有证据,他们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尽全力为他们心里的‘无双国士’叶青美言!.
求看官大大们追订支持,求推荐票、月票支持,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