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太子也是三国迷?
对于妹子发出来的鄙视之情,朱元璋只得讪笑一阵,不在继续这个话题。
说实在的,他也是被在仙境当中看到的后世子孙败家的事给气懵了。
所以才会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实在是他这个放牛娃苦怕了,穷怕了!
就想着能够把家业完完整整的传下去,奈何事与愿违。
“可是咱发现当了皇帝的子孙都比较短命,以至于他们的儿子年纪轻轻就继承大统,把国家治理的不成样子。”
马皇后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因为自从有了仙境能窥探大明的未来后,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便越发的忙碌,或者激进,想要改变未来。
但人力如何能胜过天力?
古往今来那么多强权皇帝都办不成的事,光凭借一个仙境,也管不到什么身后事。
马皇后一直替自己的夫君累,你活着都不能让底下的贪官,甚至子嗣完全按照你制定的规矩做事,更不用说你亡故之后了。
但她又明白自己的丈夫想要尽可能的把制度弄的完善一些。
朱元璋终究是叹息道:“咱的后世子孙,如何会变成这样?”
储君没有经过上一辈皇帝的悉心教导,光靠着给他找的那些儒家老师教育,朱元璋都能想象的出来,皇帝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到时候就不仅仅是宦官掌权,底下也容易出现权臣,掌控年幼的皇帝,让他不理会政务,完全是那帮读书人说了算。
今天在仙境当中看见的便是这种结果。
再加上崇祯这个大明末帝,也容易被底下的臣子给欺骗,着实是让朱元璋左思右想,都没想出办法遏制住这种情况。
他把后宫不得干政都刻在石碑上立在后宫,同样宦官也做了一定的防范,奈何后世自己拿咱的话当放屁。
这就让朱元璋纯纯是有苦说不出来了。
难不成天底下真的没有可以一劳永逸的制度吗?
“那你加一条,让所有皇室子孙都练习八段锦。”马皇后给朱元璋提了一嘴:
“雄英不是预言在八岁夭折吗?
他现如今除了玩玩沙子之外,也是偶尔跟着他娘练一练八段锦,若是他真的能挺过八岁,那就证明八段锦是有效的,后面再给他安排学习之类的。”
对于大孙儿早夭的事情,马皇后一直都记在心中。
“哎,你说的有道理。”
朱元璋连连点头,这倒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可再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架不住有叛逆子孙,就不想依照什么祖训。
朱元璋因为立皇帝的事情,对于宦官耿耿于怀,他要想出一个能遏制宦官的办法来。
他已经下令不许宦官识字读书,竟然还有这种人出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皇帝朱元璋在皇宫内发愁。
女婿王布犁刚刚醒来,躺在床榻之上打着哈欠。
现如今大抵是没什么事。
太子朱标作为主面试官好像更加严格起来了,刷下去不少人。
这便让许多盼望着太子殿下仁慈点把他们都给选上学子的愿望落了空。
原来驸马爷王布犁才是最喜欢放水的考官,大家误会他了。
朱标是为了他们好,但此时此刻显然是耽误他们的前程了。
如今这么多人被选上,连有些勋贵家中的庶子都要去,下一次还能有这种好事吗?
被朱标面试的这帮学子们只能说晦气了一点,而被安排在明日的学子们,则是颇有些激动的想要去找王布犁打探一下消息,询问他明天是否会继续当主面试官。
王布犁在房间内挥舞着扇子,瞧着外面围着密密麻麻的学子,难不成是朱标护短,刷下的人太狠了?
“这个还得看太子殿下明天来不来,若是他不来,那自然是我,若是他来,那自然是他啊。”
对于王布犁如此贴心的话,众人也各自散去,他们可不敢去让太子明天别来了。
你挡着咱们大明读书人“上进”的道了!
国子监现如今分成了四类人,一种是直接没报名的,另外一种是报名被刷下来的,还有一种是榜上有名的,这些人最为繁忙,一直都在被训练。
剩下一种就是等待自己面试后,能否上榜的学子。
朱标这半天下来感觉很充实,原来这就是选拔人才的感觉呐。
桌子外这些人的命运全都掌握在你的嘴里。
朱标以前多是跟在朱元璋身边被带着,目前很少得到独自的锻炼。
他这还是第一次参与到人才选拔的实事里来。
一下午感受下来,朱标竟然丝毫没有感到到自己会累。
他站起身来一晃神的功夫,突然就想起了自己的老爹,为什么处理那么多政务,起得早睡得晚,一丁点都不累呢?
权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药,太子朱标还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到。
如此感悟,可要比他的那些老师空洞的讲解感觉来的更加强烈。
朱标同他的老师送来告别。
宋濂斟酌了一会才开口:“太子殿下,今日被罢黜的学子过多,驸马那里怕是不高兴的。”
“老师,你不觉得对于这些学子过于宽松,才是对他们的放纵。”
朱标可不认为是个人都能被派去北方,担当重任,关键是王布犁报上来的这些人名单,先前就早已超过安排的位置。
再不严苛一些,北方便会出现冗官现象。
这如何能行。
宋濂对于朱标的也也极为认同,国子监的学子大部分都被王布犁给蛊惑要前往北方去了。
对于这种事,他其实是反对的。
可目前看,大抵是陛下的主意,否则王布犁搞得这般声势浩大,朝廷里一丁点风声都没有传出来。
甚至连那些言官都闭嘴,不敢再上书。
朝臣也不傻,陛下为了回护王布犁直接杖毙了礼部尚书章善,谁还敢再去触霉头啊?
都快要洪武十年了,朱元璋严苛的御下之道,早就让这帮臣子们清醒,皇帝绝不会被一些弹劾所裹挟的,他要罩着胡惟庸,也要罩着王布犁。
胡相不是没有被人弹劾过,可惜被弹劾的人都受到了责罚,胡惟庸没事。
驸马都尉王布犁也是这个情况。
再加上王布犁还是大明第一个平民驸马,更足以见识到陛下对他的厚爱。
宋濂只能跟自己的学生朱标抱怨一二,并不敢与外人说。
现如今得了朱标的回答,宋濂还是觉得去北方的学子过多,于是摸了下胡须,看向逐渐散去的学子:
“太子殿下,这个人都是将来的国家栋梁,不经过科举就被发往北方任职,今后怕是会坏了科举的大计,到时候便没有人想要钻研孔孟学说了。”
朱标思考了一会,才颔首道:
“师傅说的对,但父皇对于前两届进士的所作所为十分的气愤,才准备停了科举,采用察举制,现在好不容易劝他开个口子,怕是很难的。
况且孔孟之道在元朝也并没有断绝,如何因不开科举就断了传承呢?”
宋濂再次闭嘴,他这个弟子也聪慧,虽然尊师重道,可经过朱元璋的教导,绝非常人。
大家都盼望着让他登基,其实也是因为朱标仁慈,对于读书人的态度很好。
“驸马说的对,与其让他们在国子监无所事事,不如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宋濂摸着胡须,单手背后,老朱的心思他猜不透,但大抵能明白是要提拔北人。
否则朝堂里全都是南人,对于皇权是极为不稳固的,再加上北方又有蒙元余孽,必须得让北人为大明效力。
这跟朱元璋响应他们的劝谏重开科举一个结果。
“老师,让这些学生出去历练一二,比死读书是好的。”
“太子所言极是,是臣小家子气了。”
前途命运!
王布犁便是他们最好的榜样!
天子还有很多女儿,若是自己去北方干出一番事业来,兴许也能走上王布犁的老路!
王布犁若不是娶的天子嫡长女,还没那么轰动。
韩国公的儿子都只能娶庶女,那说明天子说他自己是淮右布衣的事,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切实这么认为的。
所以大家当驸马的机会很大啊!
毕竟淮西勋贵集团的人是少数,国子监大部分学子都是普通人家出身。
好一点的官宦之家也会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毕竟国子监的师资力量还是蛮拿的出手的。
当朝驸马爷可并不是什么花瓶,是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的。
反正那句谚语也广为流传,读书读的好不如长的好。
大家没有生在皇家,那就只能想法子跟皇家搭上关系,迎娶公主也不失为一条上进的路子。
宋濂本来是打算等自己退休了,再把读书种子方孝孺搞成关门弟子,好好教导他一番。
未曾想竟然被王布犁给截胡了非要去什么北方那个苦寒之地历练!
伱就说气人不气人?
“老师要退休了,也可以收几个北方的学子教导一二!”
朱标提出来的要求,着实是让宋濂措手不及。
“太子殿下,此事容我想一想,毕竟我年岁大了,精力不够,否则也不会只教导几个学子,我也想要有教无类。”
儒家自从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走的就是精英路线,而不是孔子的有教无类。
想要读书,可不是谁都能有门路的。
别说你家里没钱,就是有钱都不一定能请到名师教导,除非你还有权!
如此,大家今后才能更好的抱在一起,拧成共同利益小团体。
朱标瞥了宋濂一眼便没再多说什么,他招呼身边人去寻王布犁,正好要与他说一说心中的感受。
未曾想宦官回报说是驸马爷醒盹之后便离开了国子监,回到县衙去处理日常公务去了。
听到这话,朱标也并不想马上回皇宫,而是急于同王布犁分享一二他的心得。
虽然自己这个妹夫有时候说话难听了些,但毕竟忠言逆耳,且此子看待事情的角度异于常人。
朱标觉得多跟王布犁接触,也能长见识。
谁知道王布犁在仙境当中都学到了什么杂七杂八的学识,总之他妹夫是个宝藏,值得挖掘。
太子朱标同国子监的其余考官告别,由曹国公李文忠陪同。
大家都是实在亲戚,将来也都是他的嫡系,走近点又没什么的。
就算的他爹,也不会因为这种小事怪罪的。
朱标的政治资本还是蛮雄厚的,只不过现在年轻了些,权力上还是一般般。
可是他们到了县衙,却听人说四爷去夜秦淮查案了,因为前几日疑似自杀身亡的巡检使刘有江去过那里,还点了冰火两重天过夜。
那问题就极其严重了。
他一个巡检使,能有多俸禄点三十贯的奢侈活,更不用说其他消费了?
听到这话,李文忠便与朱标一同前往夜秦淮。
说实在的,朱标对于这个消金窟还从来没有踏足过。
今天倒是颇为激动,因为他晓得这里面是多赚钱的生意,李景隆账目做的不错,没什么差错,皇家的买卖,也不敢有人出差错。
朱标还没进门,就被人迎了进去,再进去一瞧,里面的人热闹的很,许多冰块都放在一旁,免得如此多的人聚在一块特别闷热。
台上有戏子在演杂剧。
春十三娘一扭一扭的迎上来,说着客气话。
倒是李文忠开口道:“我是李景隆他爹,带我去见他,不必行礼惹人注目。”
听到这话,春十三娘连忙弯下腰,请国公爷去二楼。
至于捕头钟牛带着一帮兄弟坐在大厅叫好,他们是来查案的。
但问题是陪侍刘有江的妓女服务的人多了,问也问不出来什么。
还不如借着办公的机会,在这里养养眼,顺便等着下值,反正跟着驸马爷白女票就对了。
钟牛瞥了一眼正在上楼梯的那个年轻人,他见过,据说是一个从五品的官,在工部还是刑部来着?
可是他身后的曹国公李文忠的模样,作为捕头的钟牛能记不住吗?
那年轻人凭什么敢走在曹国公前面?
想到这里,钟牛猛地的一个激灵。
什么他娘的从五品的官,那年轻人就是当朝太子!
钟牛的眼神随即不敢在追踪,他也害怕自己被检校盯上,只能佯装喝水,不敢去探寻什么。
王布犁其实同眼前的老头子聊了许久,以至于一旁陪同的李景隆都觉得没意思。
而且听起来这老头子大概以前不是跟着“吴王”混的,而是敌对势力的谋士。
如今改名叫什么湖海散人。
王布犁却对这个老头子十分感兴趣,他就是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呀。
卧槽,见到真人了,王布犁自然是好一顿说。
夜秦淮的名头别说应天府内的百姓如雷贯耳了,随着商人的奔走,也都陆续传到其余地方。
罗贯中是想要把自己以及他师傅兼好友施耐庵的遗作给刊印出来,但他又没有这个财力。
听闻小公爷想要招什么戏曲写手,尤其是三国方面的,这就给了罗贯中极大的信心。
为了手中的书籍能够出版,罗贯中甘愿冒险进入应天府南京城内。
李景隆对这些事不感兴趣,不过他知道王布犁喜欢三国这方面的故事,所以就差人把他给叫来了。
蒋环见太子以及曹国公来了,连忙敲门禀报。
王布犁这才停止了交谈,罗贯中稍微有些紧张。
他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头子了,咋还能惊动当朝太子来见呐?
李景隆一下子就站起身来,赶快迎接,待到关上门之后,众人才行礼。
朱标瞥见王布犁身边站着一个老头子,尽管衣衫干净,但明显可以感觉出来此人日子过的颇为拮据。
一个破写的人,挣不到钱太正常了。
更何况还没有人给罗贯中出版,他写的多好,没有发卖到市场上,那也挣不到钱。
所以为了谋生,罗贯中不得不写一些戏曲来糊口,但他更擅长是写。
就算是罗贯中活了七十岁,直到死,他的书都没有被出版,老眼昏花就更挣不到什么钱。
罗贯中目前是拼着一口气,想要获得小公爷的赏识,毕竟李景隆年少人傻钱多的名头,罗贯中还是听过的,万一成了呢。
未曾想与他侃侃而谈的竟然是最近名头正盛的驸马爷王布犁,可聊着聊着,当朝太子都来了,着实是给罗贯中整不会了。
难不成太子也是三国迷?
“查案子呢?”朱标坐下之后,问王布犁。
“不是,这位湖海散人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很喜欢看,便与他细聊了一会,准备出版,正好用活字印刷试验一二。”
王布犁把这本命往朱标面前推了推:
“不过我准备给它改个名字,封面就写四个大字,《三国演义》,中间的字都省略了。
原来的名字一瞧就容易扑街,卖不出去,封皮不要有那么多字。
还是《三国演义》更加通俗易懂,保准先生的书能够大卖,我们合作都能赚钱。”
罗贯中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来了,只要能出版,那就好说。
驸马爷说改名字就改名字呗,而且也无伤大雅,他说的有道理啊。
而且他知道王布犁十分喜欢这本书,有些剧情这位驸马爷还能与他侃侃而谈,是被自己的才华所吸引的。
罗贯中还能有什么其余的要求?
“哦?”朱标接过这本被王布犁改名的三国演义,翻开道:“妹夫,不是我打击你,你看得懂吗?”
说实在的,他也是被在仙境当中看到的后世子孙败家的事给气懵了。
所以才会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实在是他这个放牛娃苦怕了,穷怕了!
就想着能够把家业完完整整的传下去,奈何事与愿违。
“可是咱发现当了皇帝的子孙都比较短命,以至于他们的儿子年纪轻轻就继承大统,把国家治理的不成样子。”
马皇后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因为自从有了仙境能窥探大明的未来后,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便越发的忙碌,或者激进,想要改变未来。
但人力如何能胜过天力?
古往今来那么多强权皇帝都办不成的事,光凭借一个仙境,也管不到什么身后事。
马皇后一直替自己的夫君累,你活着都不能让底下的贪官,甚至子嗣完全按照你制定的规矩做事,更不用说你亡故之后了。
但她又明白自己的丈夫想要尽可能的把制度弄的完善一些。
朱元璋终究是叹息道:“咱的后世子孙,如何会变成这样?”
储君没有经过上一辈皇帝的悉心教导,光靠着给他找的那些儒家老师教育,朱元璋都能想象的出来,皇帝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到时候就不仅仅是宦官掌权,底下也容易出现权臣,掌控年幼的皇帝,让他不理会政务,完全是那帮读书人说了算。
今天在仙境当中看见的便是这种结果。
再加上崇祯这个大明末帝,也容易被底下的臣子给欺骗,着实是让朱元璋左思右想,都没想出办法遏制住这种情况。
他把后宫不得干政都刻在石碑上立在后宫,同样宦官也做了一定的防范,奈何后世自己拿咱的话当放屁。
这就让朱元璋纯纯是有苦说不出来了。
难不成天底下真的没有可以一劳永逸的制度吗?
“那你加一条,让所有皇室子孙都练习八段锦。”马皇后给朱元璋提了一嘴:
“雄英不是预言在八岁夭折吗?
他现如今除了玩玩沙子之外,也是偶尔跟着他娘练一练八段锦,若是他真的能挺过八岁,那就证明八段锦是有效的,后面再给他安排学习之类的。”
对于大孙儿早夭的事情,马皇后一直都记在心中。
“哎,你说的有道理。”
朱元璋连连点头,这倒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可再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架不住有叛逆子孙,就不想依照什么祖训。
朱元璋因为立皇帝的事情,对于宦官耿耿于怀,他要想出一个能遏制宦官的办法来。
他已经下令不许宦官识字读书,竟然还有这种人出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皇帝朱元璋在皇宫内发愁。
女婿王布犁刚刚醒来,躺在床榻之上打着哈欠。
现如今大抵是没什么事。
太子朱标作为主面试官好像更加严格起来了,刷下去不少人。
这便让许多盼望着太子殿下仁慈点把他们都给选上学子的愿望落了空。
原来驸马爷王布犁才是最喜欢放水的考官,大家误会他了。
朱标是为了他们好,但此时此刻显然是耽误他们的前程了。
如今这么多人被选上,连有些勋贵家中的庶子都要去,下一次还能有这种好事吗?
被朱标面试的这帮学子们只能说晦气了一点,而被安排在明日的学子们,则是颇有些激动的想要去找王布犁打探一下消息,询问他明天是否会继续当主面试官。
王布犁在房间内挥舞着扇子,瞧着外面围着密密麻麻的学子,难不成是朱标护短,刷下的人太狠了?
“这个还得看太子殿下明天来不来,若是他不来,那自然是我,若是他来,那自然是他啊。”
对于王布犁如此贴心的话,众人也各自散去,他们可不敢去让太子明天别来了。
你挡着咱们大明读书人“上进”的道了!
国子监现如今分成了四类人,一种是直接没报名的,另外一种是报名被刷下来的,还有一种是榜上有名的,这些人最为繁忙,一直都在被训练。
剩下一种就是等待自己面试后,能否上榜的学子。
朱标这半天下来感觉很充实,原来这就是选拔人才的感觉呐。
桌子外这些人的命运全都掌握在你的嘴里。
朱标以前多是跟在朱元璋身边被带着,目前很少得到独自的锻炼。
他这还是第一次参与到人才选拔的实事里来。
一下午感受下来,朱标竟然丝毫没有感到到自己会累。
他站起身来一晃神的功夫,突然就想起了自己的老爹,为什么处理那么多政务,起得早睡得晚,一丁点都不累呢?
权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药,太子朱标还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到。
如此感悟,可要比他的那些老师空洞的讲解感觉来的更加强烈。
朱标同他的老师送来告别。
宋濂斟酌了一会才开口:“太子殿下,今日被罢黜的学子过多,驸马那里怕是不高兴的。”
“老师,你不觉得对于这些学子过于宽松,才是对他们的放纵。”
朱标可不认为是个人都能被派去北方,担当重任,关键是王布犁报上来的这些人名单,先前就早已超过安排的位置。
再不严苛一些,北方便会出现冗官现象。
这如何能行。
宋濂对于朱标的也也极为认同,国子监的学子大部分都被王布犁给蛊惑要前往北方去了。
对于这种事,他其实是反对的。
可目前看,大抵是陛下的主意,否则王布犁搞得这般声势浩大,朝廷里一丁点风声都没有传出来。
甚至连那些言官都闭嘴,不敢再上书。
朝臣也不傻,陛下为了回护王布犁直接杖毙了礼部尚书章善,谁还敢再去触霉头啊?
都快要洪武十年了,朱元璋严苛的御下之道,早就让这帮臣子们清醒,皇帝绝不会被一些弹劾所裹挟的,他要罩着胡惟庸,也要罩着王布犁。
胡相不是没有被人弹劾过,可惜被弹劾的人都受到了责罚,胡惟庸没事。
驸马都尉王布犁也是这个情况。
再加上王布犁还是大明第一个平民驸马,更足以见识到陛下对他的厚爱。
宋濂只能跟自己的学生朱标抱怨一二,并不敢与外人说。
现如今得了朱标的回答,宋濂还是觉得去北方的学子过多,于是摸了下胡须,看向逐渐散去的学子:
“太子殿下,这个人都是将来的国家栋梁,不经过科举就被发往北方任职,今后怕是会坏了科举的大计,到时候便没有人想要钻研孔孟学说了。”
朱标思考了一会,才颔首道:
“师傅说的对,但父皇对于前两届进士的所作所为十分的气愤,才准备停了科举,采用察举制,现在好不容易劝他开个口子,怕是很难的。
况且孔孟之道在元朝也并没有断绝,如何因不开科举就断了传承呢?”
宋濂再次闭嘴,他这个弟子也聪慧,虽然尊师重道,可经过朱元璋的教导,绝非常人。
大家都盼望着让他登基,其实也是因为朱标仁慈,对于读书人的态度很好。
“驸马说的对,与其让他们在国子监无所事事,不如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宋濂摸着胡须,单手背后,老朱的心思他猜不透,但大抵能明白是要提拔北人。
否则朝堂里全都是南人,对于皇权是极为不稳固的,再加上北方又有蒙元余孽,必须得让北人为大明效力。
这跟朱元璋响应他们的劝谏重开科举一个结果。
“老师,让这些学生出去历练一二,比死读书是好的。”
“太子所言极是,是臣小家子气了。”
前途命运!
王布犁便是他们最好的榜样!
天子还有很多女儿,若是自己去北方干出一番事业来,兴许也能走上王布犁的老路!
王布犁若不是娶的天子嫡长女,还没那么轰动。
韩国公的儿子都只能娶庶女,那说明天子说他自己是淮右布衣的事,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切实这么认为的。
所以大家当驸马的机会很大啊!
毕竟淮西勋贵集团的人是少数,国子监大部分学子都是普通人家出身。
好一点的官宦之家也会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毕竟国子监的师资力量还是蛮拿的出手的。
当朝驸马爷可并不是什么花瓶,是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的。
反正那句谚语也广为流传,读书读的好不如长的好。
大家没有生在皇家,那就只能想法子跟皇家搭上关系,迎娶公主也不失为一条上进的路子。
宋濂本来是打算等自己退休了,再把读书种子方孝孺搞成关门弟子,好好教导他一番。
未曾想竟然被王布犁给截胡了非要去什么北方那个苦寒之地历练!
伱就说气人不气人?
“老师要退休了,也可以收几个北方的学子教导一二!”
朱标提出来的要求,着实是让宋濂措手不及。
“太子殿下,此事容我想一想,毕竟我年岁大了,精力不够,否则也不会只教导几个学子,我也想要有教无类。”
儒家自从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走的就是精英路线,而不是孔子的有教无类。
想要读书,可不是谁都能有门路的。
别说你家里没钱,就是有钱都不一定能请到名师教导,除非你还有权!
如此,大家今后才能更好的抱在一起,拧成共同利益小团体。
朱标瞥了宋濂一眼便没再多说什么,他招呼身边人去寻王布犁,正好要与他说一说心中的感受。
未曾想宦官回报说是驸马爷醒盹之后便离开了国子监,回到县衙去处理日常公务去了。
听到这话,朱标也并不想马上回皇宫,而是急于同王布犁分享一二他的心得。
虽然自己这个妹夫有时候说话难听了些,但毕竟忠言逆耳,且此子看待事情的角度异于常人。
朱标觉得多跟王布犁接触,也能长见识。
谁知道王布犁在仙境当中都学到了什么杂七杂八的学识,总之他妹夫是个宝藏,值得挖掘。
太子朱标同国子监的其余考官告别,由曹国公李文忠陪同。
大家都是实在亲戚,将来也都是他的嫡系,走近点又没什么的。
就算的他爹,也不会因为这种小事怪罪的。
朱标的政治资本还是蛮雄厚的,只不过现在年轻了些,权力上还是一般般。
可是他们到了县衙,却听人说四爷去夜秦淮查案了,因为前几日疑似自杀身亡的巡检使刘有江去过那里,还点了冰火两重天过夜。
那问题就极其严重了。
他一个巡检使,能有多俸禄点三十贯的奢侈活,更不用说其他消费了?
听到这话,李文忠便与朱标一同前往夜秦淮。
说实在的,朱标对于这个消金窟还从来没有踏足过。
今天倒是颇为激动,因为他晓得这里面是多赚钱的生意,李景隆账目做的不错,没什么差错,皇家的买卖,也不敢有人出差错。
朱标还没进门,就被人迎了进去,再进去一瞧,里面的人热闹的很,许多冰块都放在一旁,免得如此多的人聚在一块特别闷热。
台上有戏子在演杂剧。
春十三娘一扭一扭的迎上来,说着客气话。
倒是李文忠开口道:“我是李景隆他爹,带我去见他,不必行礼惹人注目。”
听到这话,春十三娘连忙弯下腰,请国公爷去二楼。
至于捕头钟牛带着一帮兄弟坐在大厅叫好,他们是来查案的。
但问题是陪侍刘有江的妓女服务的人多了,问也问不出来什么。
还不如借着办公的机会,在这里养养眼,顺便等着下值,反正跟着驸马爷白女票就对了。
钟牛瞥了一眼正在上楼梯的那个年轻人,他见过,据说是一个从五品的官,在工部还是刑部来着?
可是他身后的曹国公李文忠的模样,作为捕头的钟牛能记不住吗?
那年轻人凭什么敢走在曹国公前面?
想到这里,钟牛猛地的一个激灵。
什么他娘的从五品的官,那年轻人就是当朝太子!
钟牛的眼神随即不敢在追踪,他也害怕自己被检校盯上,只能佯装喝水,不敢去探寻什么。
王布犁其实同眼前的老头子聊了许久,以至于一旁陪同的李景隆都觉得没意思。
而且听起来这老头子大概以前不是跟着“吴王”混的,而是敌对势力的谋士。
如今改名叫什么湖海散人。
王布犁却对这个老头子十分感兴趣,他就是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呀。
卧槽,见到真人了,王布犁自然是好一顿说。
夜秦淮的名头别说应天府内的百姓如雷贯耳了,随着商人的奔走,也都陆续传到其余地方。
罗贯中是想要把自己以及他师傅兼好友施耐庵的遗作给刊印出来,但他又没有这个财力。
听闻小公爷想要招什么戏曲写手,尤其是三国方面的,这就给了罗贯中极大的信心。
为了手中的书籍能够出版,罗贯中甘愿冒险进入应天府南京城内。
李景隆对这些事不感兴趣,不过他知道王布犁喜欢三国这方面的故事,所以就差人把他给叫来了。
蒋环见太子以及曹国公来了,连忙敲门禀报。
王布犁这才停止了交谈,罗贯中稍微有些紧张。
他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头子了,咋还能惊动当朝太子来见呐?
李景隆一下子就站起身来,赶快迎接,待到关上门之后,众人才行礼。
朱标瞥见王布犁身边站着一个老头子,尽管衣衫干净,但明显可以感觉出来此人日子过的颇为拮据。
一个破写的人,挣不到钱太正常了。
更何况还没有人给罗贯中出版,他写的多好,没有发卖到市场上,那也挣不到钱。
所以为了谋生,罗贯中不得不写一些戏曲来糊口,但他更擅长是写。
就算是罗贯中活了七十岁,直到死,他的书都没有被出版,老眼昏花就更挣不到什么钱。
罗贯中目前是拼着一口气,想要获得小公爷的赏识,毕竟李景隆年少人傻钱多的名头,罗贯中还是听过的,万一成了呢。
未曾想与他侃侃而谈的竟然是最近名头正盛的驸马爷王布犁,可聊着聊着,当朝太子都来了,着实是给罗贯中整不会了。
难不成太子也是三国迷?
“查案子呢?”朱标坐下之后,问王布犁。
“不是,这位湖海散人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很喜欢看,便与他细聊了一会,准备出版,正好用活字印刷试验一二。”
王布犁把这本命往朱标面前推了推:
“不过我准备给它改个名字,封面就写四个大字,《三国演义》,中间的字都省略了。
原来的名字一瞧就容易扑街,卖不出去,封皮不要有那么多字。
还是《三国演义》更加通俗易懂,保准先生的书能够大卖,我们合作都能赚钱。”
罗贯中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来了,只要能出版,那就好说。
驸马爷说改名字就改名字呗,而且也无伤大雅,他说的有道理啊。
而且他知道王布犁十分喜欢这本书,有些剧情这位驸马爷还能与他侃侃而谈,是被自己的才华所吸引的。
罗贯中还能有什么其余的要求?
“哦?”朱标接过这本被王布犁改名的三国演义,翻开道:“妹夫,不是我打击你,你看得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