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八年六月癸酉(十一),延和殿便殿听政。
诏:坤成节以大行皇帝梓宫在殡,唯开封府度僧道,比兴龙节减三分之二,依旧禁屠、决大辟之罪,余依治平故事。
又诏:皇太后出入仪卫,依治平四年故事,皇太后承舆,上设龙行六。
礼部言:德妃朱氏,育诞圣躬,乞两宫慈圣推恩。
诏:可。
礼部于是请加德妃为皇太妃,两宫诏准。
礼部再奏:大行皇帝梓宫在殡,乞依故事,免皇太妃典礼、宝册。
从之。
于是,命有司制皇太妃出入仪卫、典章,以呈两宫。
退朝之后,两宫并未带着赵煦回大内。
而是依旧留在延和殿中。
因为今天,是经筵官们入觐的日子。
除却那些还在路上,未能入京的经筵官。
剩下的在京经筵官班子,都将入宫陛见。
没等太久,经筵官们就在閤门通事舍人的引领下,鱼贯而入。
领头的,自然是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兼侍读吕公著。
在其身后,则是一队穿着各种公服的官员。
群臣到了殿中,分别持芴而拜。
“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兼侍读臣公著……”
“龙图阁学士、兵部侍郎兼侍讲臣纯仁……”
“直龙图阁、中书舍人兼侍讲臣卞……”
“给事中兼侍讲臣佃……”
“崇政殿说书臣希哲……”
“恭祝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四个朱紫大臣之中,混进来一个褐衣书生。
看着虽然有些不协调,但帷幕后的两宫,见了吕希哲,却都很高兴。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寿州吕氏家族是一个另类的勋臣之家。
自吕蒙正以来,吕家已经连续三代,为大宋宰执。
和皇室的关系,也是无比亲密。
赵煦就更开心了。
他微笑着说道:“来人,给诸位爱卿赐座!”
他的眼睛,在范纯仁身边的那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书生身上,多看了几眼。
因为赵煦在现代时已经知道,这个吕公著的长子,是王安石的拥趸。
后来,王安石新学的两个分支之一的荥阳学派的创始人就是他了。
而且吕希哲有个儿子叫吕好问。
那也是个人才!
靖康后错非此人委曲求全,在金兵、张邦昌之间反复横跳。
完颜构能不能即位,还在两说!
细细算来,吕好问如今也该有十三四岁甚至十五六岁了!
上上辈子,赵煦因为恨吕公著,所以错过了!
这一世,吕希哲也好,吕好问也罢!
都是值得培养的!
吕公著领着蔡卞、范纯仁、陆佃和吕希哲,再拜谢恩。
赵煦则也瞄了一眼蔡卞就继续看向吕希哲。
蔡京、蔡卞兄弟,赵煦都很熟悉。
反倒是吕希哲,赵煦上上辈子见都没有见过!
更不会知道,吕公著身边就卧着一位王安石的追随者和死忠!
几人战战兢兢的坐下来,特别是吕希哲,他只是布衣,却能御前赐座,这让他惶恐。
同时,他心中也很兴奋!
“介甫相公嘱托我的事情,终于能有交代了!”
他小心翼翼的抬头,却看到了那御座上的少主,似乎也在饶有兴趣的看着他。
吕希哲连忙低下头去。
耳畔,只听到了那帷幕后的太皇太后的声音:“诸位爱卿,皆国家词臣,天下文学之士……”
“官家能得诸位爱卿,实是天下之幸!还望诸位爱卿,勠力用心,将官家的功课辅导好!不负老身和太后嘱托!”
几人立刻起身拜道:“太皇太后、皇太后托付,臣等唯尽死以报!”
御座上的少主,在这个时候,却忽然问道:“诸位爱卿,可曾选好了朕接下来要读的书?”
吕公著持芴拜道:“启奏陛下,臣与都堂宰执商议,宰执大臣皆以为,陛下聪俊,治学严谨,乃我朝圣主!”
“故此,臣斗胆乞以《尚书》进献,愿陛下读此先王典籍,立圣王之志,开我朝太平盛世!”
自然,这个事情是经过了激烈的博弈。
一度甚至争执不下,最后是右相韩绛出来和了稀泥。
折中选了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都可以接受的《尚书》作为少主新的书目。
但,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都只是暂时休战。
几个月后,大行皇帝葬礼结束,虞主回京。
届时,尚书估计也会讲完那就又会是一场拉锯战!
士大夫为名为实,是不会有人后退的!
想到这里,吕公著看了一眼那两个让他感到不舒服的经筵官。
一个是王安石女婿,一个是王安石门生!
吕公著个人其实对蔡卞、陆佃没有意见,甚至很欣赏!
因为他们的文章写得极好,为人也都很正直!
但奈何,蔡卞、陆佃从不肯和王介甫割席!
这就实在忍不得!
好在,这两个人都已经不能在经筵官上久留了。
迟则两三个月,短则一个月,都将相继出知。
想到这里,吕公著脸上就露出了笑容来。
届时,整个集英殿经筵上,将皆为君子,所讲也将皆为圣人正道!
不对!
吕公著的眼睛看向他的儿子吕希哲。
“这逆子必须盯好了!”
“绝不能让他在君前胡言乱语!”
这样想着耳畔就已经出现了少主欢快的声音:“《尚书》吗?朕翘首以待!等候诸位先生指教!”
帷幕后的两宫,对这个结果也比较满意,尚书乃是先王典籍,历代帝王的必读书目,于是纷纷道:“如此,便拜托各位爱卿了!”
就是,两宫都有些不舍。
教导官家(六哥)读书,虽然累,但满足啊!
不过……两宫转念一想,她们以后还可以借着检查官家功课的借口,继续参与其中。
于是,便也释怀了。
吕公著等人齐齐起身,恭身再拜:“臣等愿竭尽所有,以奉陛下!”
“未知哪一位是崇政殿说书吕希哲?”吕公著正要坐回椅子上,少主就忽然问道。
让他差点一个踉跄,没有坐稳。
眉头和脸颊,在这个刹那更是纠结在了一起。
“那个逆子!”吕公著在心中说:“怎这么好的运道!”
“上一次,少主亲自点名……这一次,更是殿中亲问……”
可他能怎么办?
只能厚着脸皮,装出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甚至还得挤出笑容,装出一副感动的神色。
吕希哲却是兴奋的持芴而前,拜道:“崇政殿说书臣希哲,拜见皇帝陛下!”
便见着那殿上少主,从御座起身,来到了殿前御陛前,隔着栏杆,仔细端详着吕希哲的模样。
过了好一会,才赞道:“善!果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不愧是国朝元老之子,社稷名臣之后!”
吕公著只能起身谢恩:“陛下厚爱于微臣,以至爱屋及乌,臣当万死报之!”
吕希哲也跟着拜道:“臣何德何能,竟受陛下如此恩遇?当尽死报之!”
吕希哲心里面,现在高兴的不得了。
天子居然知道我?还问我了?
我得写信给介甫相公说一下这个事情!
就听着殿上的少主说道:“两位爱卿快快请起!”
“卿家世代为我社稷宰执,可谓是代代忠良!”
“今见吕说书,朕便已知我朝又得一大臣矣!”
吕公著和吕希哲听着那殿上,自信而言的少主的声音。
虽然,少主声音稚嫩,虽然他才八岁。
可这说出来的话,却直接说到了他们心坎中。
无论是吕公著还是吕希哲,在此刻心中都只有感动!
尤其是吕希哲,他现在心中被一种名曰:知遇之恩的情绪所占领。
这是士大夫们无法阻挡,也无法拒绝的诱惑——来自君权的认可!
士大夫,学得文武艺,不就是来货与帝王家的吗?
现在帝王都认可,这个货物值钱了。
对士大夫来说,这就是人生得到了升华!
于是,父子两人都是俯首而拜,再拜谢恩。
赵煦却是微笑着,转过身去。
他在做这个事情之前就已经想好了。
他也知道两宫不会阻止。
因为吕公著不仅仅是元老重臣,是旧党核心,深得两宫信赖。
更因为吕家,代代和皇室关系密切。
在某种意义上,算是皇室的自己人。
所以,赵煦做这些事情,符合他的人设、形象——一个对自己人、对亲近的人,无微不至,想方设法的加恩、赐官的天子!
于是,赵煦到了帷幕前,和两宫道:“太母、母后,朕想讨一个恩典……”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在帷幕中听着赵煦的话,就已经差不多猜到他要做了什么了?
她们都笑起来,太皇太后问道:“官家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恩典?”
“孙儿听说,吕说书因为侍奉吕相公,而放弃了科举功名……”
“孙儿以为国家褒扬孝子,推崇孝道……便不能叫这等孝子吃亏!”
“何况,吕说书一表人才,孙儿观之,必是饱学之士!”
“不如,请太母、母后,赐他一个进士出身?”
吕公著听着,猛地抬起头来。
他当然知道,大宋科举有一个最大的后门。
那就是天子!
天子可以赐一个没有功名的布衣进士功名!
被赐之人,从此直接被视同拥有进士功名,在仕途和升迁上享受和进士一样的待遇!
而这种恩赐,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赐进士及第——这个自然不可能赐予人,不然天下士人都会炸锅。
然后就是赐进士出身!
相当于进士三甲、四甲的功名!
这种恩典很少很少!历朝不过几个孤例而已!
最后就是赐同进士出身,这是最多的。
现在吕希哲被天子求两宫赐进士出身,算是开了今朝天子的先河!
可吕公著能怎么办?拦着自己儿子的功名吗?
他只能持芴而拜,闭上嘴巴。
吕希哲已欣喜若狂,持芴再拜:“臣卑鄙野人,安敢受此厚恩,乞陛下收回成命!”
这是虚应故事。
因为傻子都看出来,他很兴奋,也很开心!
帷幕后的两宫却都笑起来。
太皇太后道:“吕说书不必推辞!”
“说书乃我朝重臣之后,又是天下有名的孝子!”
“官家说得对,国家要褒扬孝子,像说书这样的孝子犹当褒扬!”
向太后也道:“说书莫要推辞,快快谢恩吧!”
吕希哲‘无奈’,只能试图再次‘婉拒’:“臣德薄,不敢受此厚赐……”
两宫都道:“说书人品高洁,可为天下楷模,官家推恩说书,说书岂能让官家失望?”
吕希哲这才持芴而拜:“皇帝陛下厚爱,两宫慈圣隆恩……臣希哲,愿鞠躬尽瘁,赴汤蹈火!”
说着,他就匍匐在地,大礼谢恩。
吕公著也只能持芴上前,再拜谢恩:“犬子不堪,竟蒙陛下赏识,两宫慈圣加恩,老臣感激涕零!”
“唯以余生尽力偿报!”
而在心中,吕公著在大喊:“陛下、两宫慈圣……那个逆子之所以不去科举是王介甫劝的啊!”
可他不敢说!
甚至得帮着吕希哲打掩护!
他绝对不能让天下人知道,他吕公著家里也出了一个吕嘉问!
PS,今天暂时还一千~胃有些受不了了,我得休息了!
(本章完)
诏:坤成节以大行皇帝梓宫在殡,唯开封府度僧道,比兴龙节减三分之二,依旧禁屠、决大辟之罪,余依治平故事。
又诏:皇太后出入仪卫,依治平四年故事,皇太后承舆,上设龙行六。
礼部言:德妃朱氏,育诞圣躬,乞两宫慈圣推恩。
诏:可。
礼部于是请加德妃为皇太妃,两宫诏准。
礼部再奏:大行皇帝梓宫在殡,乞依故事,免皇太妃典礼、宝册。
从之。
于是,命有司制皇太妃出入仪卫、典章,以呈两宫。
退朝之后,两宫并未带着赵煦回大内。
而是依旧留在延和殿中。
因为今天,是经筵官们入觐的日子。
除却那些还在路上,未能入京的经筵官。
剩下的在京经筵官班子,都将入宫陛见。
没等太久,经筵官们就在閤门通事舍人的引领下,鱼贯而入。
领头的,自然是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兼侍读吕公著。
在其身后,则是一队穿着各种公服的官员。
群臣到了殿中,分别持芴而拜。
“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兼侍读臣公著……”
“龙图阁学士、兵部侍郎兼侍讲臣纯仁……”
“直龙图阁、中书舍人兼侍讲臣卞……”
“给事中兼侍讲臣佃……”
“崇政殿说书臣希哲……”
“恭祝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四个朱紫大臣之中,混进来一个褐衣书生。
看着虽然有些不协调,但帷幕后的两宫,见了吕希哲,却都很高兴。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寿州吕氏家族是一个另类的勋臣之家。
自吕蒙正以来,吕家已经连续三代,为大宋宰执。
和皇室的关系,也是无比亲密。
赵煦就更开心了。
他微笑着说道:“来人,给诸位爱卿赐座!”
他的眼睛,在范纯仁身边的那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书生身上,多看了几眼。
因为赵煦在现代时已经知道,这个吕公著的长子,是王安石的拥趸。
后来,王安石新学的两个分支之一的荥阳学派的创始人就是他了。
而且吕希哲有个儿子叫吕好问。
那也是个人才!
靖康后错非此人委曲求全,在金兵、张邦昌之间反复横跳。
完颜构能不能即位,还在两说!
细细算来,吕好问如今也该有十三四岁甚至十五六岁了!
上上辈子,赵煦因为恨吕公著,所以错过了!
这一世,吕希哲也好,吕好问也罢!
都是值得培养的!
吕公著领着蔡卞、范纯仁、陆佃和吕希哲,再拜谢恩。
赵煦则也瞄了一眼蔡卞就继续看向吕希哲。
蔡京、蔡卞兄弟,赵煦都很熟悉。
反倒是吕希哲,赵煦上上辈子见都没有见过!
更不会知道,吕公著身边就卧着一位王安石的追随者和死忠!
几人战战兢兢的坐下来,特别是吕希哲,他只是布衣,却能御前赐座,这让他惶恐。
同时,他心中也很兴奋!
“介甫相公嘱托我的事情,终于能有交代了!”
他小心翼翼的抬头,却看到了那御座上的少主,似乎也在饶有兴趣的看着他。
吕希哲连忙低下头去。
耳畔,只听到了那帷幕后的太皇太后的声音:“诸位爱卿,皆国家词臣,天下文学之士……”
“官家能得诸位爱卿,实是天下之幸!还望诸位爱卿,勠力用心,将官家的功课辅导好!不负老身和太后嘱托!”
几人立刻起身拜道:“太皇太后、皇太后托付,臣等唯尽死以报!”
御座上的少主,在这个时候,却忽然问道:“诸位爱卿,可曾选好了朕接下来要读的书?”
吕公著持芴拜道:“启奏陛下,臣与都堂宰执商议,宰执大臣皆以为,陛下聪俊,治学严谨,乃我朝圣主!”
“故此,臣斗胆乞以《尚书》进献,愿陛下读此先王典籍,立圣王之志,开我朝太平盛世!”
自然,这个事情是经过了激烈的博弈。
一度甚至争执不下,最后是右相韩绛出来和了稀泥。
折中选了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都可以接受的《尚书》作为少主新的书目。
但,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都只是暂时休战。
几个月后,大行皇帝葬礼结束,虞主回京。
届时,尚书估计也会讲完那就又会是一场拉锯战!
士大夫为名为实,是不会有人后退的!
想到这里,吕公著看了一眼那两个让他感到不舒服的经筵官。
一个是王安石女婿,一个是王安石门生!
吕公著个人其实对蔡卞、陆佃没有意见,甚至很欣赏!
因为他们的文章写得极好,为人也都很正直!
但奈何,蔡卞、陆佃从不肯和王介甫割席!
这就实在忍不得!
好在,这两个人都已经不能在经筵官上久留了。
迟则两三个月,短则一个月,都将相继出知。
想到这里,吕公著脸上就露出了笑容来。
届时,整个集英殿经筵上,将皆为君子,所讲也将皆为圣人正道!
不对!
吕公著的眼睛看向他的儿子吕希哲。
“这逆子必须盯好了!”
“绝不能让他在君前胡言乱语!”
这样想着耳畔就已经出现了少主欢快的声音:“《尚书》吗?朕翘首以待!等候诸位先生指教!”
帷幕后的两宫,对这个结果也比较满意,尚书乃是先王典籍,历代帝王的必读书目,于是纷纷道:“如此,便拜托各位爱卿了!”
就是,两宫都有些不舍。
教导官家(六哥)读书,虽然累,但满足啊!
不过……两宫转念一想,她们以后还可以借着检查官家功课的借口,继续参与其中。
于是,便也释怀了。
吕公著等人齐齐起身,恭身再拜:“臣等愿竭尽所有,以奉陛下!”
“未知哪一位是崇政殿说书吕希哲?”吕公著正要坐回椅子上,少主就忽然问道。
让他差点一个踉跄,没有坐稳。
眉头和脸颊,在这个刹那更是纠结在了一起。
“那个逆子!”吕公著在心中说:“怎这么好的运道!”
“上一次,少主亲自点名……这一次,更是殿中亲问……”
可他能怎么办?
只能厚着脸皮,装出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甚至还得挤出笑容,装出一副感动的神色。
吕希哲却是兴奋的持芴而前,拜道:“崇政殿说书臣希哲,拜见皇帝陛下!”
便见着那殿上少主,从御座起身,来到了殿前御陛前,隔着栏杆,仔细端详着吕希哲的模样。
过了好一会,才赞道:“善!果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不愧是国朝元老之子,社稷名臣之后!”
吕公著只能起身谢恩:“陛下厚爱于微臣,以至爱屋及乌,臣当万死报之!”
吕希哲也跟着拜道:“臣何德何能,竟受陛下如此恩遇?当尽死报之!”
吕希哲心里面,现在高兴的不得了。
天子居然知道我?还问我了?
我得写信给介甫相公说一下这个事情!
就听着殿上的少主说道:“两位爱卿快快请起!”
“卿家世代为我社稷宰执,可谓是代代忠良!”
“今见吕说书,朕便已知我朝又得一大臣矣!”
吕公著和吕希哲听着那殿上,自信而言的少主的声音。
虽然,少主声音稚嫩,虽然他才八岁。
可这说出来的话,却直接说到了他们心坎中。
无论是吕公著还是吕希哲,在此刻心中都只有感动!
尤其是吕希哲,他现在心中被一种名曰:知遇之恩的情绪所占领。
这是士大夫们无法阻挡,也无法拒绝的诱惑——来自君权的认可!
士大夫,学得文武艺,不就是来货与帝王家的吗?
现在帝王都认可,这个货物值钱了。
对士大夫来说,这就是人生得到了升华!
于是,父子两人都是俯首而拜,再拜谢恩。
赵煦却是微笑着,转过身去。
他在做这个事情之前就已经想好了。
他也知道两宫不会阻止。
因为吕公著不仅仅是元老重臣,是旧党核心,深得两宫信赖。
更因为吕家,代代和皇室关系密切。
在某种意义上,算是皇室的自己人。
所以,赵煦做这些事情,符合他的人设、形象——一个对自己人、对亲近的人,无微不至,想方设法的加恩、赐官的天子!
于是,赵煦到了帷幕前,和两宫道:“太母、母后,朕想讨一个恩典……”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在帷幕中听着赵煦的话,就已经差不多猜到他要做了什么了?
她们都笑起来,太皇太后问道:“官家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恩典?”
“孙儿听说,吕说书因为侍奉吕相公,而放弃了科举功名……”
“孙儿以为国家褒扬孝子,推崇孝道……便不能叫这等孝子吃亏!”
“何况,吕说书一表人才,孙儿观之,必是饱学之士!”
“不如,请太母、母后,赐他一个进士出身?”
吕公著听着,猛地抬起头来。
他当然知道,大宋科举有一个最大的后门。
那就是天子!
天子可以赐一个没有功名的布衣进士功名!
被赐之人,从此直接被视同拥有进士功名,在仕途和升迁上享受和进士一样的待遇!
而这种恩赐,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赐进士及第——这个自然不可能赐予人,不然天下士人都会炸锅。
然后就是赐进士出身!
相当于进士三甲、四甲的功名!
这种恩典很少很少!历朝不过几个孤例而已!
最后就是赐同进士出身,这是最多的。
现在吕希哲被天子求两宫赐进士出身,算是开了今朝天子的先河!
可吕公著能怎么办?拦着自己儿子的功名吗?
他只能持芴而拜,闭上嘴巴。
吕希哲已欣喜若狂,持芴再拜:“臣卑鄙野人,安敢受此厚恩,乞陛下收回成命!”
这是虚应故事。
因为傻子都看出来,他很兴奋,也很开心!
帷幕后的两宫却都笑起来。
太皇太后道:“吕说书不必推辞!”
“说书乃我朝重臣之后,又是天下有名的孝子!”
“官家说得对,国家要褒扬孝子,像说书这样的孝子犹当褒扬!”
向太后也道:“说书莫要推辞,快快谢恩吧!”
吕希哲‘无奈’,只能试图再次‘婉拒’:“臣德薄,不敢受此厚赐……”
两宫都道:“说书人品高洁,可为天下楷模,官家推恩说书,说书岂能让官家失望?”
吕希哲这才持芴而拜:“皇帝陛下厚爱,两宫慈圣隆恩……臣希哲,愿鞠躬尽瘁,赴汤蹈火!”
说着,他就匍匐在地,大礼谢恩。
吕公著也只能持芴上前,再拜谢恩:“犬子不堪,竟蒙陛下赏识,两宫慈圣加恩,老臣感激涕零!”
“唯以余生尽力偿报!”
而在心中,吕公著在大喊:“陛下、两宫慈圣……那个逆子之所以不去科举是王介甫劝的啊!”
可他不敢说!
甚至得帮着吕希哲打掩护!
他绝对不能让天下人知道,他吕公著家里也出了一个吕嘉问!
PS,今天暂时还一千~胃有些受不了了,我得休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