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连续数日的放晴,黄河的水位,终于从危险位置退下。
从大名府向北,两三百里的河堤上,无数人都舒了一口气。
总算是……撑过来了!
征调来守河堤的禁军和厢军,美滋滋的带着绢布,揣着一大袋的铜钱,兴高采烈的在各自长官的率领下,返回驻泊地。
有良心的,可能会回家一趟,把这次赚的赏钱、绢布给家里的浑家。
没良心的,大抵已经在想着驻泊地附近的勾栏和瓦子了。
是的……
我大宋禁军的驻泊地在哪里。
瓦子、勾栏就会跟到哪里。
这是时代特色,谁都无法阻止、避免。
而河堤两岸,被征调或者自告奋勇来守堤的百姓,也没有白来。
一天一百二十钱的工钱,全部结算到位。
苗授带来的四个指挥的上四军禁军,就是专门负责这个事情的。
而苗授有天子手诏授权整个河北没有人敢说闲话。
大量铜钱和绢布,就这样流入了河北民间。
可以预计,未来两个月,河北商贸都会繁荣一段时间。
站在河堤上,章惇看着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营地。
他也露出了笑容来。
“可以回京复旨了!”他说道。
只是,章惇扫视一圈人,并没有看到宋用臣的身影。
于是,章惇问道:“宋昭宣呢?”
苗授答道:“昭宣已受旨意,就任提点东流河道勘察大使,昨日便已率部出发,前往德州勘探东流河道淤积情况……”
“嗯?”章惇皱起眉头来:“又有人提议复黄河故道?”
这是他最害怕的事情。
已经搞过两次回河运动了,再来一次,谁吃得消?
苗授笑着道:“省佐不必忧心,只是勘察东流河道,据说从今年开始,每年冬季都要在东流河道淤积之地,进行清淤……”
“哦……”章惇放下心来,只是清淤的话,他也就不担心了。
就怕回河!
熙宁四年的回河,直接让黄河水冲进御河,将御河堵塞。
河北前线的雄州、霸州的军粮补给,从此就需要从陆路运输。
而这是章惇亲历的惨剧!
只是……
“钱从何来?”章惇问道。
苗授摇了摇头,但他想起了一个事情,道:“省佐,末将的部下,这些日子在民间,听到了很多议论……”
“河北百姓,尤其是生活在河道两侧的百姓,近来都在说……”
“这免役钱交的好!”
“若非有免役法照过去,大河恐怕就要溃堤了……”
这是事实!
这次秋汛,整个河北都提心吊胆。
要不是天子拨下的财帛,使得河防要什么有什么!
光是工匠,就征集了三千多人。
以此营造各种器械和治河工具、运输车辆。
光是运土的鸡公车,就打造了上千辆!
在财帛的激励下,无论是民夫还是军队,抢险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仅仅是在大名府地段,就抢险百十次!
其中危险的管涌数十次之多!
这都是钱砸下来的。
而朝堂的大手笔,地方上的百姓不是瞎子、傻子,自然感受得出来。
尤其是和熙宁四年、十年的大灾对照后。
河北路的百姓,特别是生活在靠近河道两侧的百姓们,当然知道自己交的钱,没有白交。
哪怕是那些过去每年要交两三千贯的形势户们,如今也在给免役法唱赞歌了——河北的大水淹下来,是真的会淹掉他们的土地、产业和祖坟的!
章惇想着这些,微微吁出一口气,对苗授道:“那将军便与某一起上书汴京,请求卸任差遣吧!”
“末将谨从省佐之命!”
……
宋用臣骑在马上,站在东流河道的堤岸上。
他望着这条滚滚向东,流向德州的大河。
这条河道就远没有北流道那么宽广了,流量不及北流道的一半,流速就更慢了。
宋用臣是治水的老行家了,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水性向下,北流道的地势比东流道要低很多。
自然,黄河水就会更多的向北而去,而非向东而走。
同样的道理,东流道的流速和流量,都比北流道小所以,这条河道的泥沙淤积情况,恐怕不容乐观!
“先仔细沿途勘察,记录河道走势……”宋用臣对着他身边跟着的都水监官员们吩咐:“尤其要关注河湾等泥沙淤积情况严重之地!”
“未来数十年,河北能否安生,就全赖诸公此番查河了!”
“诺!”官员们在马背上拱手应命。
这些官员,都是宋用臣按照旨意,从河北路精挑细选出来的。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家乡桑梓都在黄河两岸!
关乎宗族和祖坟安危,由不得他们不卖命。
于是,数十骑散往四方。
他们每个人都负责一道河段,而宋用臣则要将整条东流道都看一遍,并绘制这条河道的流经图。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任务——寻找一个地势低洼,人口稀疏,经济匮乏的地方,作为将来大灾的泄洪区。
……
元丰八年八月壬午(二十一)
江宁府,半山园。
王安石穿着素白的袍服,慵懒的坐着,披散着已经渐渐霜白的头发,抚弄着琴弦。
随着悠扬的琴声,整个半山园,都仿佛沉浸在音符之中。
在王安石的对面,他的弟弟王安礼,端正的坐着,听着王安石的琴音。
悠扬、潇洒、空寂……
王安礼叹了一声,他知道的,音声就是心声。
特别是对他的长兄这样的人来说,他从来懒得掩饰自己的内心。
高兴就是高兴,开心就是开心,不开心就是不开心,不想当官就是不想当官。
从来不愿和人玩什么三请三让的把戏,更懒得附和世俗之见。
这就是他的长兄——王介甫。
天下独一无二的奇男子!
一以贯之的君子人物!
良久,琴声停歇,王安礼抚掌赞了一句:“大兄的琴技,又高明了几分……”
王安石甩手道:“琴之一道,不过是个人的娱乐而已……就算有进益,也不值一提!”
然后他就看向王安礼,问道:“和甫一向无事不登三宝殿……”
“今日特地上门,是为了汴京之事吧?”
王安礼对自己的哥哥,当然是了解的,他点点头,道:“正是因为听说了汴京的事情……”
“小弟看不懂,便只能厚颜请兄长解惑……”
“宋辽新约……我朝究竟是吃亏了,还是得利了?”
“还请兄长示下!”
王安礼说完,就和年轻时一样,长身一拜。
他知道,他的长兄是这个天下有数的经济奇才!
这个事情,求教于王安石是最合适的。
王安石却是哈哈大笑,看着王安礼道:“这就要看和甫是怎么看待钱帛的了!”
王安礼不太懂,道:“请兄长赐教……”
王安礼当然想回到汴京。
回到都堂上回到那执掌天下大权的位置上。
王安石随手拨弄了一下琴弦后,就说道:“和甫,上古之时先王结绳记事之际,以何物为钱?”
王安礼自然知道,便答道:“乃是以贝为钱!”
这是说文解字里就明确记录的事情。
古者货贝而宝龟!
“缘何如今,以铜为钱?”王安石追问:“为何四川、陕西可以铁为钱?”
王安礼愣住了。
“和甫认真想想吧……想清楚了,自然知晓答案……”
王安礼的眼中闪现出莫名的色泽。
他看向王安石:“兄长的意思是……天子……天子欲以交子为钱?”
王安石笑了:“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
“拿着本来给辽人的白银、绢布当本钱,来行大宋钱帛交子化之事……”
王安礼咽了咽口水。
“若老夫没有猜错,这还只是个开始……”
“搞不好两三年后,辽人就会将他们的金银送来大宋,求着大宋给他们印交子了!”
辽国缺铜,比大宋更缺!
所以辽国也是铁钱大行其道,而铁钱笨重且容易生锈,流通性很差。于是,辽国的钱荒比大宋更甚!
这是王安石当年在汴京为相就已经看破的事情。
只是王安石怎么都没有想到,那位少年天子,居然会利用这一点,让辽人心甘情愿的给大宋当起了货币交子化的牺牲。
当王安石知道这个事情后,他的脑子顿时一个激灵。
脑子仿佛被人开了一个窗。
无数奇思妙想,在大脑中此起彼伏,让他精神振奋,甚至一度起过‘是不是回汴京看一看’的想法。
但这个想法只维持了数息时间,就自然熄灭。
王安石很清楚。
那位少年天子,若想召见他,一道旨意送来江宁,难道还有人敢拦着天子召见先帝器重的宰执元老不成?
但他没有!
所以,自己这个糟老头子还是别去丢人现眼,给人添乱了。
况且,在江宁看戏,岂不美哉?
前些时日,王安石可是听说了,在陈州的司马光,被一些胥吏搞得手忙脚乱。
最后不得已,靠着杀人才立了威,叫上下官吏都听话。
然而……
若是杀人就可以让上下官吏老实。
也就没有那句话了——胥吏,皆曰可杀!
多少进士,多少词臣,多少文章风流人物,最后都栽在下面的的胥吏手中!
这可是斑斑血泪的教训!
故而,才有那句话:猛将必起于行伍,宰相必取于州郡。
没有接受州郡考验,没有能把上上下下的胥吏都驯服的本事的人,不配为宰执!
注:北宋军队的陋习……一言难尽。
南渡后的宋军,也依旧如此,根据史料记载,宋军在临安复刻了在汴京的种种享受。
包括但不限于瓦子、勾栏、半掩门……
所以才有那句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本章完)
从大名府向北,两三百里的河堤上,无数人都舒了一口气。
总算是……撑过来了!
征调来守河堤的禁军和厢军,美滋滋的带着绢布,揣着一大袋的铜钱,兴高采烈的在各自长官的率领下,返回驻泊地。
有良心的,可能会回家一趟,把这次赚的赏钱、绢布给家里的浑家。
没良心的,大抵已经在想着驻泊地附近的勾栏和瓦子了。
是的……
我大宋禁军的驻泊地在哪里。
瓦子、勾栏就会跟到哪里。
这是时代特色,谁都无法阻止、避免。
而河堤两岸,被征调或者自告奋勇来守堤的百姓,也没有白来。
一天一百二十钱的工钱,全部结算到位。
苗授带来的四个指挥的上四军禁军,就是专门负责这个事情的。
而苗授有天子手诏授权整个河北没有人敢说闲话。
大量铜钱和绢布,就这样流入了河北民间。
可以预计,未来两个月,河北商贸都会繁荣一段时间。
站在河堤上,章惇看着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营地。
他也露出了笑容来。
“可以回京复旨了!”他说道。
只是,章惇扫视一圈人,并没有看到宋用臣的身影。
于是,章惇问道:“宋昭宣呢?”
苗授答道:“昭宣已受旨意,就任提点东流河道勘察大使,昨日便已率部出发,前往德州勘探东流河道淤积情况……”
“嗯?”章惇皱起眉头来:“又有人提议复黄河故道?”
这是他最害怕的事情。
已经搞过两次回河运动了,再来一次,谁吃得消?
苗授笑着道:“省佐不必忧心,只是勘察东流河道,据说从今年开始,每年冬季都要在东流河道淤积之地,进行清淤……”
“哦……”章惇放下心来,只是清淤的话,他也就不担心了。
就怕回河!
熙宁四年的回河,直接让黄河水冲进御河,将御河堵塞。
河北前线的雄州、霸州的军粮补给,从此就需要从陆路运输。
而这是章惇亲历的惨剧!
只是……
“钱从何来?”章惇问道。
苗授摇了摇头,但他想起了一个事情,道:“省佐,末将的部下,这些日子在民间,听到了很多议论……”
“河北百姓,尤其是生活在河道两侧的百姓,近来都在说……”
“这免役钱交的好!”
“若非有免役法照过去,大河恐怕就要溃堤了……”
这是事实!
这次秋汛,整个河北都提心吊胆。
要不是天子拨下的财帛,使得河防要什么有什么!
光是工匠,就征集了三千多人。
以此营造各种器械和治河工具、运输车辆。
光是运土的鸡公车,就打造了上千辆!
在财帛的激励下,无论是民夫还是军队,抢险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仅仅是在大名府地段,就抢险百十次!
其中危险的管涌数十次之多!
这都是钱砸下来的。
而朝堂的大手笔,地方上的百姓不是瞎子、傻子,自然感受得出来。
尤其是和熙宁四年、十年的大灾对照后。
河北路的百姓,特别是生活在靠近河道两侧的百姓们,当然知道自己交的钱,没有白交。
哪怕是那些过去每年要交两三千贯的形势户们,如今也在给免役法唱赞歌了——河北的大水淹下来,是真的会淹掉他们的土地、产业和祖坟的!
章惇想着这些,微微吁出一口气,对苗授道:“那将军便与某一起上书汴京,请求卸任差遣吧!”
“末将谨从省佐之命!”
……
宋用臣骑在马上,站在东流河道的堤岸上。
他望着这条滚滚向东,流向德州的大河。
这条河道就远没有北流道那么宽广了,流量不及北流道的一半,流速就更慢了。
宋用臣是治水的老行家了,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水性向下,北流道的地势比东流道要低很多。
自然,黄河水就会更多的向北而去,而非向东而走。
同样的道理,东流道的流速和流量,都比北流道小所以,这条河道的泥沙淤积情况,恐怕不容乐观!
“先仔细沿途勘察,记录河道走势……”宋用臣对着他身边跟着的都水监官员们吩咐:“尤其要关注河湾等泥沙淤积情况严重之地!”
“未来数十年,河北能否安生,就全赖诸公此番查河了!”
“诺!”官员们在马背上拱手应命。
这些官员,都是宋用臣按照旨意,从河北路精挑细选出来的。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家乡桑梓都在黄河两岸!
关乎宗族和祖坟安危,由不得他们不卖命。
于是,数十骑散往四方。
他们每个人都负责一道河段,而宋用臣则要将整条东流道都看一遍,并绘制这条河道的流经图。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任务——寻找一个地势低洼,人口稀疏,经济匮乏的地方,作为将来大灾的泄洪区。
……
元丰八年八月壬午(二十一)
江宁府,半山园。
王安石穿着素白的袍服,慵懒的坐着,披散着已经渐渐霜白的头发,抚弄着琴弦。
随着悠扬的琴声,整个半山园,都仿佛沉浸在音符之中。
在王安石的对面,他的弟弟王安礼,端正的坐着,听着王安石的琴音。
悠扬、潇洒、空寂……
王安礼叹了一声,他知道的,音声就是心声。
特别是对他的长兄这样的人来说,他从来懒得掩饰自己的内心。
高兴就是高兴,开心就是开心,不开心就是不开心,不想当官就是不想当官。
从来不愿和人玩什么三请三让的把戏,更懒得附和世俗之见。
这就是他的长兄——王介甫。
天下独一无二的奇男子!
一以贯之的君子人物!
良久,琴声停歇,王安礼抚掌赞了一句:“大兄的琴技,又高明了几分……”
王安石甩手道:“琴之一道,不过是个人的娱乐而已……就算有进益,也不值一提!”
然后他就看向王安礼,问道:“和甫一向无事不登三宝殿……”
“今日特地上门,是为了汴京之事吧?”
王安礼对自己的哥哥,当然是了解的,他点点头,道:“正是因为听说了汴京的事情……”
“小弟看不懂,便只能厚颜请兄长解惑……”
“宋辽新约……我朝究竟是吃亏了,还是得利了?”
“还请兄长示下!”
王安礼说完,就和年轻时一样,长身一拜。
他知道,他的长兄是这个天下有数的经济奇才!
这个事情,求教于王安石是最合适的。
王安石却是哈哈大笑,看着王安礼道:“这就要看和甫是怎么看待钱帛的了!”
王安礼不太懂,道:“请兄长赐教……”
王安礼当然想回到汴京。
回到都堂上回到那执掌天下大权的位置上。
王安石随手拨弄了一下琴弦后,就说道:“和甫,上古之时先王结绳记事之际,以何物为钱?”
王安礼自然知道,便答道:“乃是以贝为钱!”
这是说文解字里就明确记录的事情。
古者货贝而宝龟!
“缘何如今,以铜为钱?”王安石追问:“为何四川、陕西可以铁为钱?”
王安礼愣住了。
“和甫认真想想吧……想清楚了,自然知晓答案……”
王安礼的眼中闪现出莫名的色泽。
他看向王安石:“兄长的意思是……天子……天子欲以交子为钱?”
王安石笑了:“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
“拿着本来给辽人的白银、绢布当本钱,来行大宋钱帛交子化之事……”
王安礼咽了咽口水。
“若老夫没有猜错,这还只是个开始……”
“搞不好两三年后,辽人就会将他们的金银送来大宋,求着大宋给他们印交子了!”
辽国缺铜,比大宋更缺!
所以辽国也是铁钱大行其道,而铁钱笨重且容易生锈,流通性很差。于是,辽国的钱荒比大宋更甚!
这是王安石当年在汴京为相就已经看破的事情。
只是王安石怎么都没有想到,那位少年天子,居然会利用这一点,让辽人心甘情愿的给大宋当起了货币交子化的牺牲。
当王安石知道这个事情后,他的脑子顿时一个激灵。
脑子仿佛被人开了一个窗。
无数奇思妙想,在大脑中此起彼伏,让他精神振奋,甚至一度起过‘是不是回汴京看一看’的想法。
但这个想法只维持了数息时间,就自然熄灭。
王安石很清楚。
那位少年天子,若想召见他,一道旨意送来江宁,难道还有人敢拦着天子召见先帝器重的宰执元老不成?
但他没有!
所以,自己这个糟老头子还是别去丢人现眼,给人添乱了。
况且,在江宁看戏,岂不美哉?
前些时日,王安石可是听说了,在陈州的司马光,被一些胥吏搞得手忙脚乱。
最后不得已,靠着杀人才立了威,叫上下官吏都听话。
然而……
若是杀人就可以让上下官吏老实。
也就没有那句话了——胥吏,皆曰可杀!
多少进士,多少词臣,多少文章风流人物,最后都栽在下面的的胥吏手中!
这可是斑斑血泪的教训!
故而,才有那句话:猛将必起于行伍,宰相必取于州郡。
没有接受州郡考验,没有能把上上下下的胥吏都驯服的本事的人,不配为宰执!
注:北宋军队的陋习……一言难尽。
南渡后的宋军,也依旧如此,根据史料记载,宋军在临安复刻了在汴京的种种享受。
包括但不限于瓦子、勾栏、半掩门……
所以才有那句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