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从愿就这么被打发出宫去了。
早晨的时候,他还是侍奉在天子驾前的亲信侍从,午间过完,他就被发配去了守陵,地位一落千丈。
赵祯结束了经筵,才得知了这个消息。
看着面前特意过来禀报的江德明,他不由有些惋惜。
按理来说,刘从愿其实没做错什么大事,但坏就坏在,他有往上爬的心,却没有这份眼力劲儿。
宫中逢高踩低是常事,但是,有些高不是谁都能捧的,有些低也不是谁都能踩的。
天家关系如此复杂,就连赵祯自己都谨慎谨慎再谨慎,刘从愿一个区区内侍,却非要掺和进去,自然是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的确,往日里刘娥对赵祯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关心。
但是,这种关心其一是因为,那时的刘娥是皇后,赵祯是太子,她既要保证赵祯能够健康长大,又要保证没有人擅自接近赵祯,挑拨她和赵祯的关系,进而威胁到她的权力和地位。
事实上,这种略带监控性质的关心,随着赵祯登基,刘娥拿到了法定的摄政权力,地位彻底稳固之后,就已经淡了许多。
之后仍旧保持着事事回报给她的惯例,更多的只是因为习惯而已。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实际上,她对赵祯的管控已经放松了许多。
除了偶尔会纵容赵祯的任性之外,最明显的一点变化就是,跟随服侍他的那些女官,每日的起居注,已经从三天往承明殿一送,变成了七天一送。
这些事,刘从愿不会不知道,而且,那天张景宗和赵祯说话的时候,他也是在的。
但是,或许是名利迷人眼,让他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些。
事实上,那天张景宗说到,多是宫中之人妄测上意之举时,赵祯便觉得他意有所指。
如今看来,他的感觉的确没错。
落到现在的地步,赵祯不是没有给过刘从愿机会,奈何,他自己把握不住。
就拿今天的事情来说,刘娥既然让张景宗来表了态,那么之后必然会有所动作加以证明。
事实上,赵祯特意嘱咐他,让他去找张景宗,也是此意。
如果他老老实实的办事,那么,就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可惜,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做法。
经历了雷允恭一事,刘娥必然更加意识到,她和赵祯的关系不能是像以前一样时时看着,而是需要采取更加怀柔的手段,以达到让二人关系更加亲近的目的。
正因于此,她才特意让张景宗来传达善意,但仅仅有善意肯定不够,要达到效果,就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好处。
说白了,这会刘娥正缺一个能帮赵祯立威的人,刘从愿就这么直直的撞上去,不被拿来杀鸡儆猴才是怪事……
轻轻的摇了摇头,赵祯很快便放下了刘从愿的事。
他这样的性格和能力,或许,去皇陵也是好事,至少能够安稳的度过一生。
“劳江都知亲自跑上一趟,这就是之前许妈妈提过的张从训?”
坐在宽大的榻上,赵祯抬眼看着面前头发花白的江德明,目光下移,落在了他身后的年轻人身上。
“臣乃内宫之人,替官家和太后办事是分内之职,官家称名便是,不然,倒让臣心中惶恐。”
江德明,内侍省都知。
从品级上来说,他和张景宗,蓝继宗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主管的是内侍前省,也就是所谓的北司。
前,后两省,向来以后省为贵,内侍前省一般负责管理低阶的内侍,一旦内侍升为高品,便会派出差遣,或者转入后省。
所以江德明虽是都知,但是在宫中的地位,却和押班相仿。
当然,这只是从地位上来说的,要论权力,作为负责整个前省的大珰,江德明在多数低阶内侍面前的威慑力,甚至要比张景宗等人要高。
只不过,这位江都知虽然手中权大,但是为人却低调。
眼下雷允恭被下狱,刘娥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手接替他,所以,便让江德明暂时负责了内外的文书转递。
当然,这种状况肯定不会持续很久,随着雷允恭一案尘埃落定,刘娥也必然会有新的安排。
只是,这都是后话了。
“张都知客气了,你在宫中多年,服侍先皇尽心尽责,朕虽登基,可对你们这些旧人,总还是要存几分敬意,一声张都知,你受得起。”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虽然说,赵祯是皇帝,但是,他这个小官家如今在宫里还有刘娥压着,像是江德明这样的大珰,客气几分总归是有好处的。
果不其然,眼瞧着官家把先皇拉了出来,江德明也不再推辞,道。
“官家仁孝,社稷之福也。”
“禀官家,提拔苗继宗为右班殿直的事,太后已经吩咐下去了,另外,太后得知许氏之事后,又下了手书,准备依林氏之例,赐封许氏为高阳郡夫人。”
“这两份手书,都已经送到了政事堂,之后臣会亲自盯着,若有后续,会随时禀报官家。”
说着话,江德明侧了侧身,将身后的年轻人引上前,又拱手道。
“官家,这人,臣已经送到了,内侍省还有些事情需要臣去处理,便先行告退了,官家若有何事差遣,可再遣人召臣便是。”
所以说,在这宫中做事,要么消息灵通,能够准确的把握风向,要么就老老实实的低头做事,听命而行。
以江德明的身份地位,他显然是属于前者。
这番话,其实就是在隐隐表达善意,虽然不能说是投名状,但话中之意就是,赵祯若有事情吩咐他去办,他必定会尽心遵行。
于是,赵祯点了点头,吩咐人拿了五十两银子赏了下去,江德明也没有推辞,谢恩之后方退了下去。
把江德明打发走之后,赵祯这才腾出空来,将目光落在殿中的这个年轻人身上。
“你就是张从训?”
此人看着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这般年纪,在内侍当中,算是十分年轻的了。
“臣内侍殿头张从训,给官家请安。”
说着话,这位张殿头立刻跪了下来,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赵祯的反应倒是平淡,道。
“许妈妈说,你是个伶俐之人,央朕将你调到御前侍奉,刚好,朕身边的刘从愿犯了错,被大娘娘逐出了宫,此后,你便接替他的差事,在朕身边侍奉吧。”
虽然说,赵祯将张从训调到身边,是打算当做亲信培养的。
但是,他却并没有多说什么。
在宫中的这段时间下来,他越发的感觉到,作为上位者的不容易。
所谓御下之道,需宽严相济。
这张从训刚刚被调过来,必然正是心中惶恐之时,这种时候,赵祯若待他太过热切,只会让他失了敬畏之心,变得骄狂起来。
作为皇帝,赵祯天然可以获得这些内侍的效忠,但是,这种效忠本质上来源于权势,而并不是对赵祯本人的忠诚。
若是寻常办事的人,这点区别倒也无妨,可若要真正倚为心腹,就不能单靠权力来维系忠心。
因此,施恩是要的,但是,要把握好尺度,就算是要收为亲信,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更何况,这张从训虽是许氏举荐,身家清白,但是能力如何,却还要打个问号。
刚刚赵祯的这番话,就是给他的第一道考题,且看看他,能不能领会其中之意,又知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吧……
早晨的时候,他还是侍奉在天子驾前的亲信侍从,午间过完,他就被发配去了守陵,地位一落千丈。
赵祯结束了经筵,才得知了这个消息。
看着面前特意过来禀报的江德明,他不由有些惋惜。
按理来说,刘从愿其实没做错什么大事,但坏就坏在,他有往上爬的心,却没有这份眼力劲儿。
宫中逢高踩低是常事,但是,有些高不是谁都能捧的,有些低也不是谁都能踩的。
天家关系如此复杂,就连赵祯自己都谨慎谨慎再谨慎,刘从愿一个区区内侍,却非要掺和进去,自然是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的确,往日里刘娥对赵祯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关心。
但是,这种关心其一是因为,那时的刘娥是皇后,赵祯是太子,她既要保证赵祯能够健康长大,又要保证没有人擅自接近赵祯,挑拨她和赵祯的关系,进而威胁到她的权力和地位。
事实上,这种略带监控性质的关心,随着赵祯登基,刘娥拿到了法定的摄政权力,地位彻底稳固之后,就已经淡了许多。
之后仍旧保持着事事回报给她的惯例,更多的只是因为习惯而已。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实际上,她对赵祯的管控已经放松了许多。
除了偶尔会纵容赵祯的任性之外,最明显的一点变化就是,跟随服侍他的那些女官,每日的起居注,已经从三天往承明殿一送,变成了七天一送。
这些事,刘从愿不会不知道,而且,那天张景宗和赵祯说话的时候,他也是在的。
但是,或许是名利迷人眼,让他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些。
事实上,那天张景宗说到,多是宫中之人妄测上意之举时,赵祯便觉得他意有所指。
如今看来,他的感觉的确没错。
落到现在的地步,赵祯不是没有给过刘从愿机会,奈何,他自己把握不住。
就拿今天的事情来说,刘娥既然让张景宗来表了态,那么之后必然会有所动作加以证明。
事实上,赵祯特意嘱咐他,让他去找张景宗,也是此意。
如果他老老实实的办事,那么,就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可惜,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做法。
经历了雷允恭一事,刘娥必然更加意识到,她和赵祯的关系不能是像以前一样时时看着,而是需要采取更加怀柔的手段,以达到让二人关系更加亲近的目的。
正因于此,她才特意让张景宗来传达善意,但仅仅有善意肯定不够,要达到效果,就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好处。
说白了,这会刘娥正缺一个能帮赵祯立威的人,刘从愿就这么直直的撞上去,不被拿来杀鸡儆猴才是怪事……
轻轻的摇了摇头,赵祯很快便放下了刘从愿的事。
他这样的性格和能力,或许,去皇陵也是好事,至少能够安稳的度过一生。
“劳江都知亲自跑上一趟,这就是之前许妈妈提过的张从训?”
坐在宽大的榻上,赵祯抬眼看着面前头发花白的江德明,目光下移,落在了他身后的年轻人身上。
“臣乃内宫之人,替官家和太后办事是分内之职,官家称名便是,不然,倒让臣心中惶恐。”
江德明,内侍省都知。
从品级上来说,他和张景宗,蓝继宗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主管的是内侍前省,也就是所谓的北司。
前,后两省,向来以后省为贵,内侍前省一般负责管理低阶的内侍,一旦内侍升为高品,便会派出差遣,或者转入后省。
所以江德明虽是都知,但是在宫中的地位,却和押班相仿。
当然,这只是从地位上来说的,要论权力,作为负责整个前省的大珰,江德明在多数低阶内侍面前的威慑力,甚至要比张景宗等人要高。
只不过,这位江都知虽然手中权大,但是为人却低调。
眼下雷允恭被下狱,刘娥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手接替他,所以,便让江德明暂时负责了内外的文书转递。
当然,这种状况肯定不会持续很久,随着雷允恭一案尘埃落定,刘娥也必然会有新的安排。
只是,这都是后话了。
“张都知客气了,你在宫中多年,服侍先皇尽心尽责,朕虽登基,可对你们这些旧人,总还是要存几分敬意,一声张都知,你受得起。”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虽然说,赵祯是皇帝,但是,他这个小官家如今在宫里还有刘娥压着,像是江德明这样的大珰,客气几分总归是有好处的。
果不其然,眼瞧着官家把先皇拉了出来,江德明也不再推辞,道。
“官家仁孝,社稷之福也。”
“禀官家,提拔苗继宗为右班殿直的事,太后已经吩咐下去了,另外,太后得知许氏之事后,又下了手书,准备依林氏之例,赐封许氏为高阳郡夫人。”
“这两份手书,都已经送到了政事堂,之后臣会亲自盯着,若有后续,会随时禀报官家。”
说着话,江德明侧了侧身,将身后的年轻人引上前,又拱手道。
“官家,这人,臣已经送到了,内侍省还有些事情需要臣去处理,便先行告退了,官家若有何事差遣,可再遣人召臣便是。”
所以说,在这宫中做事,要么消息灵通,能够准确的把握风向,要么就老老实实的低头做事,听命而行。
以江德明的身份地位,他显然是属于前者。
这番话,其实就是在隐隐表达善意,虽然不能说是投名状,但话中之意就是,赵祯若有事情吩咐他去办,他必定会尽心遵行。
于是,赵祯点了点头,吩咐人拿了五十两银子赏了下去,江德明也没有推辞,谢恩之后方退了下去。
把江德明打发走之后,赵祯这才腾出空来,将目光落在殿中的这个年轻人身上。
“你就是张从训?”
此人看着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这般年纪,在内侍当中,算是十分年轻的了。
“臣内侍殿头张从训,给官家请安。”
说着话,这位张殿头立刻跪了下来,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赵祯的反应倒是平淡,道。
“许妈妈说,你是个伶俐之人,央朕将你调到御前侍奉,刚好,朕身边的刘从愿犯了错,被大娘娘逐出了宫,此后,你便接替他的差事,在朕身边侍奉吧。”
虽然说,赵祯将张从训调到身边,是打算当做亲信培养的。
但是,他却并没有多说什么。
在宫中的这段时间下来,他越发的感觉到,作为上位者的不容易。
所谓御下之道,需宽严相济。
这张从训刚刚被调过来,必然正是心中惶恐之时,这种时候,赵祯若待他太过热切,只会让他失了敬畏之心,变得骄狂起来。
作为皇帝,赵祯天然可以获得这些内侍的效忠,但是,这种效忠本质上来源于权势,而并不是对赵祯本人的忠诚。
若是寻常办事的人,这点区别倒也无妨,可若要真正倚为心腹,就不能单靠权力来维系忠心。
因此,施恩是要的,但是,要把握好尺度,就算是要收为亲信,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更何况,这张从训虽是许氏举荐,身家清白,但是能力如何,却还要打个问号。
刚刚赵祯的这番话,就是给他的第一道考题,且看看他,能不能领会其中之意,又知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