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稼殿内,气氛陷入沉默。
雨早就停了。
正是凌晨三四点钟,接近上早朝的时分。
外面漆黑一片,后苑竹影森森,清风吹得殿前的稻苗随风摆动,传来沙沙作响的声音。
殿中无人说话。
按照以往惯例,从赵骏那听完之后,他们都会来这里小待片刻。
有的时候是为了商量未来的方向,有的时候则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有的时候......是赵祯要砸东西发泄。
但今天众人却一改往常畅所欲言的气氛,而是变得十分沉重起来,因为官家现在的心情很不好。
“陛下。”
吕夷简先发话道:“臣弹劾范仲淹居心叵测,故意引导赵骏陷害微臣。”
范仲淹冷笑道:“我居心叵测?没听到赵骏说了吗?要想让大宋不灭亡,就要进行改革。你阻挠改革,不就是在贻害大宋?”
吕夷简马上说道:“臣没有阻拦改革!”
至少现在没有。
“是,你现在没有阻拦改革,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开始改革。”
范仲淹马上道:“官家如此信任你,你却要毁害大宋,吕夷简,你才是朝廷最大的奸臣!”
“你胡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吕夷简大怒。
范仲淹反驳道:“这是赵骏说的,难道有假吗?”
“陛下.....”
吕夷简大急,正想解释。
“够了!”
赵祯猛地拍桌,双目猩红地看着他们道:“朕的大宋就是被你们这群废物给害了,再过九十一年,大宋就要灭亡,连帝姬都被敌人羞辱,你们却还在这里勾心斗角,还有没有人把朕当一回事!”
众人顿时不自觉缩了缩脖子。
仁宗的脾气向来都是温文尔雅,几乎从不发怒。但今日不仅发怒,还竟辱骂他们是废物,这可比赵骏一口个废物可怕得多。
因为赵骏是后世的人,他一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二来他本身是站在后世人的角度看问题,所以自视更高一点,上帝视角来说,评价他们不行,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赵祯却本身就是赵骏嘴中历史里的人物,而且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赵骏也归咎于他身上,因而按理来说,赵祯本应该虚心接受,没资格发脾气才是。
可官家却偏偏发脾气了。
在场的都是宦海浮沉多年的老妖怪,又怎会听不出来?
这是赵祯对他们党争的极力不满。
按照赵骏的说法,正因为仁宗朝党争,导致庆历新政的失败,间接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让三冗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最终北宋灭亡。
大宋要亡了。
怎能不令赵祯火气上涌?
过了好一会儿,范仲淹才沉声道:“官家也听见了,大宋要想长久,三冗之患,就必须要解决。而要想根治三冗,则必须先整顿吏治,臣的改制并没有错,错的是有小人暗中阻拦新政罢了。”
他虽未点名道姓,但这跟点名道姓也已经没什么区别。吕夷简更是脸色通红,想要反驳,可赵骏说的名单第一个就是他,反驳终究是无力。
“吕相。”
赵祯扭过头看向吕夷简,对他说道:“三冗之事的弊端,你也是常跟我说的,可为什么到了大事上,要糊涂呢?”
吕夷简嘴唇蠕动了两下,想说什么,但如鲠在喉,始终说不出话。
范仲淹冷笑道:“赵骏不是说了吗?吕相在朝中多少徒子徒孙,门下位高权重者不计其数,他若是支持新政,岂不是将自己那一派党羽一网打尽?”
王曾趁机落井下石道:“这也不能怪吕相,吕相恰好这两年权判尚书省事,执掌二十四司,二十四司人吏迁补皆由吕相处置,选的官员自然是贤良,但若要大规模罢黜,岂不是浪费了吕相为国家挑选栋梁之才的心意?有些抵触,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二人一唱一和,令殿内气氛都凝固了起来。
吕夷简横了王曾一眼,王曾也横了他一眼,二人权力斗争可不是在明年开始。
早在两人同朝为相,明争暗斗就已经存在。只是到了明年王曾忍无可忍,最终与吕党爆发了而已。
现在不趁着这个机会出手,更待何时?
赵祯果然脸色十分难看,虽然吕夷简确实是他人生路上的导师,可相比于大宋江山,他自然更看重后者,所以若吕夷简成为了改革路上的拦路虎,也许他也未尝不能舍弃。
沉默片刻,吕夷简拱手说道:“陛下,臣自然是愿意支持新政的。但所谓事有缓急轻重,赵骏也说了,王安石与苏轼都是千古名臣,他们也都非奸臣,却最终反目,可见新政并非臣一人反对就会失败,而应该循序渐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吏治,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范仲淹说道:“赵骏也说,如今朝廷官员多如牛毛,数量为唐朝明朝的几倍,朝廷要支出的俸禄更是唐朝明朝的数十倍,冗官之害,再不能消弭的话,靖康耻还是会发生,大宋危在旦夕之间。”
吕夷简却摇头说道:“陛下,赵骏也只是说了一些问题的根源。但这件事极为复杂,远不是一句满朝士大夫反对就能概括。其中的内情,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范仲淹是新政的改制人不假,但他失败了,也证明他并不是改制的合适人选,也许我们还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方向。”
“吕夷简,你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范仲淹大怒道:“若不是你们阻拦,改制又怎么可能失败呢?”
吕夷简却笑道:“光凭我一人,就能让全大宋的官员士大夫反对你,范仲淹,你也太高看我了。赵骏说过,你得罪的是整个利益集团。要想打破这样的利益集团,强硬的手段就只能动用军队,你敢动用军队杀人吗?”
“我......”
范仲淹一时语塞,因为他看到赵祯依旧面无表情的脸。
在大宋动用军队?
就连枢密院都没有这个权利。
枢密院虽然名义上是大宋的最高军事机构,但实际上枢密院只有发兵权而无统兵权。
统兵权在皇帝手里。
宋朝要调动军队很复杂,如果要打仗,皇帝就任命将领去领兵,然后枢密院负责征调士兵给这个将领。
将领有统兵权,却无发兵权,造成后世众所周知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
所以如果给范仲淹兵权,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他将来去了西北,也只能在当地进行行政管理,军事裁决依旧要看皇帝的脸色。
就好像在好水川之败前,韩琦和范仲淹关于出不出兵的争执,最后决议权还是在赵祯手里一样。
北宋皇帝对于兵权的掌握,几乎病态到了骨子里。
“赵骏说过,当一个保守的利益集团成为国家的负担时,需要的是强力与铁腕手段。但这显然违背了太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还会令满朝官员风声鹤唳,吏治没有做好,大宋内部就已是风雨飘摇,这难道是陛下愿意看到的事情吗?”
吕夷简老神在在地说道:“所以我以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一蹴而就。改革吏治,应该缓慢图之,一步一步来,就如赵骏说的那样,可以先激励官员,做好惩罚奖赏制度,再谈罢黜官员的事情。”
晏殊搭腔附和道:“是,这就是赵骏说的,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温水煮蛙,蛙才不会因水热而一下子从锅里跳出来。陛下,臣也以为,还是应该循序渐进比较好。”
“你们呢?”
赵祯看向王曾王随他们,问道:“你们也觉得应该一步一步来吗?”
王随和盛度对视一眼,同样向赵祯建言道:“是的,臣等也以为,像这样的大事应该做好充分准备,不能急于一时,确实该放慢脚步。”
“臣附议。”
王曾和蔡齐亦是应下。
三相三参,差不多是三个小团体,竟全部赞同,这是很罕见的事情。
可不赞同不行。
除了赵骏也点评过范仲淹的做法肯定会失败以外,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也是利益集团一员。
如果真放手支持范仲淹去大刀阔斧改革,众人的门生故吏也都得遭殃,因此自然不能支持。
所以总得来说,每个人都有私心,可又确实是在为大宋着想,充满了矛盾。
范仲淹急道:“陛下,国家生死存亡之大事,岂能缓图?”
赵祯想了想,摇摇头道:“范卿历史上毕竟是失败了,赵骏也说范卿的方式不可取,还是缓图为好。”
晏殊见范仲淹脸色很差,就笑着说道:“希文也无需忧愁,赵骏大抵也就两三月就能恢复光明。有他在,难道希文还怕不能成事吗?”
赵骏很快会复明?
范仲淹一下子被点醒,顿时浑身一个激灵,随后说道:“同叔公所言有理,是臣心急了。不过陛下,臣还是请奏。”
“你说。”
赵祯闭眼揉捏着太阳穴,这几天确实没怎么休息好。
范仲淹严肃地说道:“臣请罢吕相一党,纵使吕相不能罢相,也应该削减其羽翼,否则他们作为利益集团,吕相明着说不阻拦新政,但在背后作妖,那才是坏事。”
“唔。”
赵祯目光扫了吕夷简一眼。
吕夷简脊背发凉,便只好上前拱手承诺道:“臣......一切听凭陛下做主。”
“那哪些被吕相提拔的人,碌碌无为,昏官庸官者,由范卿列个名录吧。朕会令皇城司予以配合,如有阻拦者,绝不姑息。”
赵祯摆摆手说道:“今日就先到这里,先去上殿。”
“是。”
众臣拱手行礼。
吕夷简恨恨地瞪了眼范仲淹。
这次。
他算是栽了。
雨早就停了。
正是凌晨三四点钟,接近上早朝的时分。
外面漆黑一片,后苑竹影森森,清风吹得殿前的稻苗随风摆动,传来沙沙作响的声音。
殿中无人说话。
按照以往惯例,从赵骏那听完之后,他们都会来这里小待片刻。
有的时候是为了商量未来的方向,有的时候则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有的时候......是赵祯要砸东西发泄。
但今天众人却一改往常畅所欲言的气氛,而是变得十分沉重起来,因为官家现在的心情很不好。
“陛下。”
吕夷简先发话道:“臣弹劾范仲淹居心叵测,故意引导赵骏陷害微臣。”
范仲淹冷笑道:“我居心叵测?没听到赵骏说了吗?要想让大宋不灭亡,就要进行改革。你阻挠改革,不就是在贻害大宋?”
吕夷简马上说道:“臣没有阻拦改革!”
至少现在没有。
“是,你现在没有阻拦改革,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开始改革。”
范仲淹马上道:“官家如此信任你,你却要毁害大宋,吕夷简,你才是朝廷最大的奸臣!”
“你胡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吕夷简大怒。
范仲淹反驳道:“这是赵骏说的,难道有假吗?”
“陛下.....”
吕夷简大急,正想解释。
“够了!”
赵祯猛地拍桌,双目猩红地看着他们道:“朕的大宋就是被你们这群废物给害了,再过九十一年,大宋就要灭亡,连帝姬都被敌人羞辱,你们却还在这里勾心斗角,还有没有人把朕当一回事!”
众人顿时不自觉缩了缩脖子。
仁宗的脾气向来都是温文尔雅,几乎从不发怒。但今日不仅发怒,还竟辱骂他们是废物,这可比赵骏一口个废物可怕得多。
因为赵骏是后世的人,他一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二来他本身是站在后世人的角度看问题,所以自视更高一点,上帝视角来说,评价他们不行,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赵祯却本身就是赵骏嘴中历史里的人物,而且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赵骏也归咎于他身上,因而按理来说,赵祯本应该虚心接受,没资格发脾气才是。
可官家却偏偏发脾气了。
在场的都是宦海浮沉多年的老妖怪,又怎会听不出来?
这是赵祯对他们党争的极力不满。
按照赵骏的说法,正因为仁宗朝党争,导致庆历新政的失败,间接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让三冗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最终北宋灭亡。
大宋要亡了。
怎能不令赵祯火气上涌?
过了好一会儿,范仲淹才沉声道:“官家也听见了,大宋要想长久,三冗之患,就必须要解决。而要想根治三冗,则必须先整顿吏治,臣的改制并没有错,错的是有小人暗中阻拦新政罢了。”
他虽未点名道姓,但这跟点名道姓也已经没什么区别。吕夷简更是脸色通红,想要反驳,可赵骏说的名单第一个就是他,反驳终究是无力。
“吕相。”
赵祯扭过头看向吕夷简,对他说道:“三冗之事的弊端,你也是常跟我说的,可为什么到了大事上,要糊涂呢?”
吕夷简嘴唇蠕动了两下,想说什么,但如鲠在喉,始终说不出话。
范仲淹冷笑道:“赵骏不是说了吗?吕相在朝中多少徒子徒孙,门下位高权重者不计其数,他若是支持新政,岂不是将自己那一派党羽一网打尽?”
王曾趁机落井下石道:“这也不能怪吕相,吕相恰好这两年权判尚书省事,执掌二十四司,二十四司人吏迁补皆由吕相处置,选的官员自然是贤良,但若要大规模罢黜,岂不是浪费了吕相为国家挑选栋梁之才的心意?有些抵触,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二人一唱一和,令殿内气氛都凝固了起来。
吕夷简横了王曾一眼,王曾也横了他一眼,二人权力斗争可不是在明年开始。
早在两人同朝为相,明争暗斗就已经存在。只是到了明年王曾忍无可忍,最终与吕党爆发了而已。
现在不趁着这个机会出手,更待何时?
赵祯果然脸色十分难看,虽然吕夷简确实是他人生路上的导师,可相比于大宋江山,他自然更看重后者,所以若吕夷简成为了改革路上的拦路虎,也许他也未尝不能舍弃。
沉默片刻,吕夷简拱手说道:“陛下,臣自然是愿意支持新政的。但所谓事有缓急轻重,赵骏也说了,王安石与苏轼都是千古名臣,他们也都非奸臣,却最终反目,可见新政并非臣一人反对就会失败,而应该循序渐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吏治,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范仲淹说道:“赵骏也说,如今朝廷官员多如牛毛,数量为唐朝明朝的几倍,朝廷要支出的俸禄更是唐朝明朝的数十倍,冗官之害,再不能消弭的话,靖康耻还是会发生,大宋危在旦夕之间。”
吕夷简却摇头说道:“陛下,赵骏也只是说了一些问题的根源。但这件事极为复杂,远不是一句满朝士大夫反对就能概括。其中的内情,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范仲淹是新政的改制人不假,但他失败了,也证明他并不是改制的合适人选,也许我们还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方向。”
“吕夷简,你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范仲淹大怒道:“若不是你们阻拦,改制又怎么可能失败呢?”
吕夷简却笑道:“光凭我一人,就能让全大宋的官员士大夫反对你,范仲淹,你也太高看我了。赵骏说过,你得罪的是整个利益集团。要想打破这样的利益集团,强硬的手段就只能动用军队,你敢动用军队杀人吗?”
“我......”
范仲淹一时语塞,因为他看到赵祯依旧面无表情的脸。
在大宋动用军队?
就连枢密院都没有这个权利。
枢密院虽然名义上是大宋的最高军事机构,但实际上枢密院只有发兵权而无统兵权。
统兵权在皇帝手里。
宋朝要调动军队很复杂,如果要打仗,皇帝就任命将领去领兵,然后枢密院负责征调士兵给这个将领。
将领有统兵权,却无发兵权,造成后世众所周知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
所以如果给范仲淹兵权,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他将来去了西北,也只能在当地进行行政管理,军事裁决依旧要看皇帝的脸色。
就好像在好水川之败前,韩琦和范仲淹关于出不出兵的争执,最后决议权还是在赵祯手里一样。
北宋皇帝对于兵权的掌握,几乎病态到了骨子里。
“赵骏说过,当一个保守的利益集团成为国家的负担时,需要的是强力与铁腕手段。但这显然违背了太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还会令满朝官员风声鹤唳,吏治没有做好,大宋内部就已是风雨飘摇,这难道是陛下愿意看到的事情吗?”
吕夷简老神在在地说道:“所以我以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一蹴而就。改革吏治,应该缓慢图之,一步一步来,就如赵骏说的那样,可以先激励官员,做好惩罚奖赏制度,再谈罢黜官员的事情。”
晏殊搭腔附和道:“是,这就是赵骏说的,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温水煮蛙,蛙才不会因水热而一下子从锅里跳出来。陛下,臣也以为,还是应该循序渐进比较好。”
“你们呢?”
赵祯看向王曾王随他们,问道:“你们也觉得应该一步一步来吗?”
王随和盛度对视一眼,同样向赵祯建言道:“是的,臣等也以为,像这样的大事应该做好充分准备,不能急于一时,确实该放慢脚步。”
“臣附议。”
王曾和蔡齐亦是应下。
三相三参,差不多是三个小团体,竟全部赞同,这是很罕见的事情。
可不赞同不行。
除了赵骏也点评过范仲淹的做法肯定会失败以外,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也是利益集团一员。
如果真放手支持范仲淹去大刀阔斧改革,众人的门生故吏也都得遭殃,因此自然不能支持。
所以总得来说,每个人都有私心,可又确实是在为大宋着想,充满了矛盾。
范仲淹急道:“陛下,国家生死存亡之大事,岂能缓图?”
赵祯想了想,摇摇头道:“范卿历史上毕竟是失败了,赵骏也说范卿的方式不可取,还是缓图为好。”
晏殊见范仲淹脸色很差,就笑着说道:“希文也无需忧愁,赵骏大抵也就两三月就能恢复光明。有他在,难道希文还怕不能成事吗?”
赵骏很快会复明?
范仲淹一下子被点醒,顿时浑身一个激灵,随后说道:“同叔公所言有理,是臣心急了。不过陛下,臣还是请奏。”
“你说。”
赵祯闭眼揉捏着太阳穴,这几天确实没怎么休息好。
范仲淹严肃地说道:“臣请罢吕相一党,纵使吕相不能罢相,也应该削减其羽翼,否则他们作为利益集团,吕相明着说不阻拦新政,但在背后作妖,那才是坏事。”
“唔。”
赵祯目光扫了吕夷简一眼。
吕夷简脊背发凉,便只好上前拱手承诺道:“臣......一切听凭陛下做主。”
“那哪些被吕相提拔的人,碌碌无为,昏官庸官者,由范卿列个名录吧。朕会令皇城司予以配合,如有阻拦者,绝不姑息。”
赵祯摆摆手说道:“今日就先到这里,先去上殿。”
“是。”
众臣拱手行礼。
吕夷简恨恨地瞪了眼范仲淹。
这次。
他算是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