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

    “你尚且年轻,在这宫中,母后分身乏术不见得能看护你。”

    “也别说做女官的气话,你我都知,女官在贵人们眼中也卑贱的很。”

    “长年在这宫中,难免遇到跋扈的主儿。”

    “离宫去,但也别走太远,世道不太平。”

    “天子脚下,总归还有个照应,遇到实在无法解决之事,也可去邓家传个信。”

    “你跟在我身边十余年,我想让你有个好的结局。”

    她初来时,不过是个四岁的孩童,秋霜也是个刚过豆蔻年华的少女。

    如今,十余年过去,她是个少年郎,秋霜也过了花信年华,成了别人口中的老姑娘。

    她继位时,便想着放秋霜出宫。

    但秋霜以宫外无牵无挂拒绝了。

    如今,她大概是真的要死了。

    以秋霜多年锻炼出的本事,出宫无论是否婚嫁,都能过的很好。

    “去将匣子里的东西拿走,即刻出宫。”

    “一应手续,我已办妥。”

    “走吧。”

    荪歌突然觉得,能预知到自己的死期,也是一件顶顶好的事情。

    她可以慢条斯理的安排好所有事情。

    总比似在照姐儿的世界死的那么猝不及防要好。

    太史令,去过隐士高人的生活了。

    刘祜,马上就能继承他的位子成为大汉天子了。

    秋霜,也能在洛阳城里做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

    唯余邓绥了。

    对邓绥,她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担忧和不放心。

    邓绥够强,也够稳。

    她是心疼。

    邓绥赶来时,荪歌依旧坐在树下,靠着枯死的树干。

    荪歌将那那株幼苗指给了邓绥。

    “母后,这也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母后,天灾不断,世道艰难,儿臣知母后已甚是辛苦。”

    “但儿臣还是希望母后在连年天灾边疆战火停止后,能为天下的女子留下一个受教育的星火。”

    邓绥为女子,便最是能够感同身受,天下女子并不是一种模样。

    “母后,大胆的往前走吧。”

    “我和父皇,永远都会为之骄傲。”

    “若刘祜反目,母后无需顾及他与儿臣的交情。”

    这是邓绥啊。

    临朝以来,水旱十载。

    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民饥,或达旦不寐,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母后,丧事一切从简,无需大操大办。”

    说到此,荪歌顿了顿。

    “但逢年过节,母后还需派人多准备些祭祀品。”

    “这是母后答应过的。”

    短短的一句话,将邓绥的思绪带回了八九年前。

    那时,先帝尚在。

    “好。”

    邓绥坐在荪歌的身侧,安安静静。

    光影将母子二人的身影,祥和又温暖。

    邓绥的肩膀纤瘦又窄又薄,但却又如小山一般,一层一层,将大汉的江山和臣民扛在了肩上,会矢志不渝的带着他们熬过天灾。

    夏,四月乙未,刘胜驾崩。

    刘祜于宫中斋戒,邓绥登上崇德殿,文武百官都穿上吉服陪同出席。

    随即,邓绥撰写了册立刘祜为帝的诏命。太尉献皇帝的御玺,刘祜便正式即位,成为大汉朝新一任的天子,邓太后仍旧临朝摄政。

    一切,好像都又回到了历史本来该有的样子。

    但,一切好像又都不变了。

    邓绥下令,国家接连遭受天灾,百姓苦于徭役,丧事从简,陵墓中的随葬之物及规格都予以裁减。

    直到此时,清河老王妃耿氏才知,刘祜以养病的名义留在宫中是为了迎接着泼天的富贵。

    明明这一切都是刘庆筹谋算计一生都不可得的,如今就这样轻飘飘的降落在刘祜头顶。

    简直是不可思议。

    继承了天子之位的刘祜,并没有飘飘然。

    数年的放飞自我和沉寂的打磨,让他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陛下和太史令说过,浅薄的东西才容易飘起来。

    翌年,正月,邓绥改年号为“元初”。

    鼓励耕种,修建水渠,大破羌人,流民回归。

    其,考虑寡、孤、独、笃癃、贫而不能自谋生计的人,一人赐予三斛谷物,推行社会保障,满足基本的生存。

    数年眨眼而过,邓绥已年近四十。

    与东汉皇室而言,也已经算一个相对长寿的岁数了。

    这一年,邓绥一意孤行创办了新学堂。

    她心知,一步到位让女子似男子般入学堂教育,必会引起无法想象的阻力。

    所以,唯有循序渐进,徐徐图之。

    然后,上行下效,以期能为天下女子开拓一条前路。

    也许,她注定无法成功。

    但只要能影响一人,也是改变。

    于是,邓绥尝试着征召五岁以上的亲王和邓氏近亲,不论男女一律到专门开设的学馆中学习经书,试图以身作则将女子家庭教育上升为学堂教育。

    让臣民知晓,女子亦可习字读书。

    公元121年,四十余岁的的邓绥,卧病日渐严重。

    “生死存亡,寿命大限,是无可奈何的。公卿百官,应勉力尽忠恪慎,辅助朝廷。”

    这是邓绥留给文武百官最后的话语。

    当年那一株小幼苗,也渐渐长成了大树。

    胜儿驾崩已经将近八年了。

    和帝刘肇也长埋皇陵十六年了。

    她支撑着这个王朝,殚精竭虑,前行了十六年。

    如今,走不动了。

    也不知,后人能否承担起责任,将好不容易迎来安稳的大汉继续带领下去。

    也不知,后来者是会记住她的轻徭薄役广施德政,赈济灾荒躬行节俭,征服北虏讨灭海盗,还是只会记得她有好势位牝鸡司晨,用宦官抑制世家。

    都不重要了。

    胜儿曾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胜儿也曾说,千百年后,会有人记得她的付出。

    其实,到生命的尽头,反倒觉得名声也不重要了。

    青史留名也好,被史书掩盖也罢,她这一生尽力了。

    她想站在权力的顶峰,她做到了。

    她身背负的责任,也从不曾推卸。

    也许,她做的还不够好,但她尽力了。

    她让大汉,从天灾人祸中走出来,呈现出中兴之态。

    邓绥享年四十一,谥“和熹皇后”,与汉和帝刘肇合葬顺陵。

    兴灭国,继绝世。

    录功臣,复宗室。

    她是无冕的女皇,也是强权的太后。

    邓绥的故事告一段落了,在最开始决定写这个人物时,主要是想着让大家知晓,在遥远的几千年前便有这样一个女子不让须眉。

    邓绥在流传至今的一众女性中,显得默默无闻,并没有那么为人所熟知。

    但她并不普通,苏轼曾赞“和熹盛东汉”

    邓绥,不应被埋于历史的黄沙之下。

    这个故事终了,能让大家对邓绥有所认知,便是这个故事的价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