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乱中登基,建炎难渡,遥尊二圣。
读史明智,以史为鉴,闲暇之余读读史,的确是件好事。
只不过,宋史中最给郕王殿下启迪的大事件真的只是徽钦二帝靖康之耻吗?
但愿是他想多了吧。
若是荪歌知晓于谦的想法,必会叹一句知己。
徽钦二帝被俘,沦为阶下囚受尽侮辱。
金太宗封宋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
宋徽宗甚至都哀婉凄绝的写出了“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又拜托逃跑的使臣转告赵构勿要忘记救他。
结果呢?
救了吗?
迎他了吗?
徽宗被囚禁九年,死于五国城。
到最后,南宋轻飘飘的遥上尊谥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
死法那么多,落水的,染疾的,哪怕吃饭噎死的,只要能弄死叫门天子就行,该借鉴前人的狠心和经验,就得借鉴。
天色渐暗,被烦扰了一天的朱祁钰终于有机会喘口气。
初监国,他实在疲于应付。
应付孙太后,应付臣子,实在乏累。
昏暗的天色,于他而言,反倒更像是希望。
回郕王府的路上,依旧可见京师的富户乡绅拖家带口忙乱的离京。
寻常的百姓家,也在着急忙活收拾行囊,能走则走。
似乎所有人已经默默认定了京师守不住。
最好的结果,就是南迁。
朱祁钰长长的叹了口气,堪堪放松的心情再一次变得凝重。
这条路,他也不确信能不能走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可母妃尚有不躲不退的气节,文官也愿身先士卒坚守,他身为监国,更无退缩的理由。
朱祁钰摘下佛珠串,不停的拨动着珠子。
越转越快,就如他此刻的心,无数个想法充斥其中。
京师,如何守?
陛下,又如何赎?
以后的路,又如何走?
无意识间,朱祁钰加重了力道,佛珠串不堪重负,散落在马车内。
一颗一颗,每一下声响,都像是砸在他的心上。
沉闷的响声,朱祁钰猛的回神。
看着地上四散的佛珠,轻叹一口气,弯腰一粒粒捡了起来。
这串随着母妃数次逢凶化吉的佛珠串,竟被他硬生生扯断,母妃问起,到有些不好交代。
“可曾交待府里,本王陪太妃用晚膳?”
朱祁钰抬高声音,发问。
马车外,舒良恭恭敬敬回“殿下,不到酉时就派人回府禀告太妃了。”
朱祁钰轻嗯一声,不在言语。
靠在马车上,闭目养神。
聪明如母妃,深居内宅两耳不闻府外事,都能猜到孙太后有意让他监国,那必然也能为他指点迷津。
在文华殿的这一日,他只觉得自己如同一只蝉,被重重叠叠的茧束缚。
时而慷慨激昂,可又忍不住想退路。
纠结,徘徊,身上的那层层厚茧就越缠越紧,直至让他窒息。
可偏偏厚茧之下,隐隐约约又有什么东西。
他心知,不能再这般彷徨犹豫下去。
马车猛的停下,朱祁钰险些磕到。
还不待他问发生了何事,就听到了马车外的求饶声。
朱祁钰掀起帘子,诚惶诚恐的跪在地上的是一对父女。
衣着朴素又简单,质地更是寻常。
“贵人饶命,贵人饶命。”
朱祁钰沉声道“因何?”
“贵人,这京师要不太平了。”
“不走,要么就会在瓦剌的铁骑下丧命,城破人亡,要么就会成为瓦剌的俘虏。”
“可,迁徙路途遥远山水迢迢,没足够的盘缠,就是离开京师,也活不下去。”
“草民也是没办法了,只能将家中女儿卖进富户,能走一个是一个吧。”
“小女不依,逃至此,不慎冲撞了贵人的车架,还请贵人饶命。”
闻言,朱祁钰沉默了片刻“起来吧。”
“若走不了,那就留下吧。”
“京师不会沦丧的,大明更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败于瓦剌。”
是啊,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承担起南迁的。
此一途,又不知会死多少人。
“朝廷不会南迁,更不会弃京师百姓于不顾。”
殊死一搏,京师保卫绝不能输。
一城失,丢掉的从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一座城池,还有这不计其数的百姓和民心。
如果可以,百姓也绝不愿背井离乡。
朱祁钰重新放下帘子,轻声道“回府吧。”
在京师的长街上,能见到比在文华殿臣子哭泣哀嚎更真实的东西。
马车再一次徐徐前行。
夜幕下,似有人认出了朱祁钰的马车。
“好像是郕王府的标志。”
“是郕王。”
“王爷的话,应该可信吧?”
隐隐约约,有声音顺着风飘进来朱祁钰的耳朵。
在此之前,朱祁钰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也会被百姓视为绝境中的希望。
也许,文华殿监国也不只是束缚。
朱祁钰紧紧凝着的眉头,渐渐舒展。
距离王府越来越近,朱祁钰的心越来越静。
只是,王府的气氛,似是不同于寻常。
下人们的脚步声,都变得小心谨慎。
朱祁钰刚刚换下衣衫,典簿成敬就告知了他府上之事。
王妃收拾行囊,有意避避风头?
这话说的还甚是委婉。
成敬本事选翰林庶吉士出身,派到山西晋王府奉祠,后晋王被告发与汉王勾结意图不轨,成敬被连累受腐刑,后入郕王府,以典簿侍王讲读。
不论是太监舒良还是成敬,都极受朱祁钰宠信,是朱祁钰的心腹。
“母妃动怒了?”
成敬垂首“太妃不动声色,不见悲喜,只是宣王妃在院中立规矩。”
朱祁钰敛眉,面无表情。
他的正妻,汪氏,金吾左卫指挥使之女。
以往,母妃与王妃素来不睦,没少口角是非。
他是个无实权被太后不喜的藩王,母妃的出身更是禁不住被细细推敲。
母妃蛮横,汪氏性子也跋扈刚硬。
吵来吵去,他就被夹在中间。
可既然母妃已对他坦白,想来也不会再与汪氏一般见识。
“下去吧。”
朱祁钰没有带下人,自己提灯缓步来到了荪歌的院落。
院外,挂着的灯笼散发着暖暖的光晕。
乱中登基,建炎难渡,遥尊二圣。
读史明智,以史为鉴,闲暇之余读读史,的确是件好事。
只不过,宋史中最给郕王殿下启迪的大事件真的只是徽钦二帝靖康之耻吗?
但愿是他想多了吧。
若是荪歌知晓于谦的想法,必会叹一句知己。
徽钦二帝被俘,沦为阶下囚受尽侮辱。
金太宗封宋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
宋徽宗甚至都哀婉凄绝的写出了“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又拜托逃跑的使臣转告赵构勿要忘记救他。
结果呢?
救了吗?
迎他了吗?
徽宗被囚禁九年,死于五国城。
到最后,南宋轻飘飘的遥上尊谥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
死法那么多,落水的,染疾的,哪怕吃饭噎死的,只要能弄死叫门天子就行,该借鉴前人的狠心和经验,就得借鉴。
天色渐暗,被烦扰了一天的朱祁钰终于有机会喘口气。
初监国,他实在疲于应付。
应付孙太后,应付臣子,实在乏累。
昏暗的天色,于他而言,反倒更像是希望。
回郕王府的路上,依旧可见京师的富户乡绅拖家带口忙乱的离京。
寻常的百姓家,也在着急忙活收拾行囊,能走则走。
似乎所有人已经默默认定了京师守不住。
最好的结果,就是南迁。
朱祁钰长长的叹了口气,堪堪放松的心情再一次变得凝重。
这条路,他也不确信能不能走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可母妃尚有不躲不退的气节,文官也愿身先士卒坚守,他身为监国,更无退缩的理由。
朱祁钰摘下佛珠串,不停的拨动着珠子。
越转越快,就如他此刻的心,无数个想法充斥其中。
京师,如何守?
陛下,又如何赎?
以后的路,又如何走?
无意识间,朱祁钰加重了力道,佛珠串不堪重负,散落在马车内。
一颗一颗,每一下声响,都像是砸在他的心上。
沉闷的响声,朱祁钰猛的回神。
看着地上四散的佛珠,轻叹一口气,弯腰一粒粒捡了起来。
这串随着母妃数次逢凶化吉的佛珠串,竟被他硬生生扯断,母妃问起,到有些不好交代。
“可曾交待府里,本王陪太妃用晚膳?”
朱祁钰抬高声音,发问。
马车外,舒良恭恭敬敬回“殿下,不到酉时就派人回府禀告太妃了。”
朱祁钰轻嗯一声,不在言语。
靠在马车上,闭目养神。
聪明如母妃,深居内宅两耳不闻府外事,都能猜到孙太后有意让他监国,那必然也能为他指点迷津。
在文华殿的这一日,他只觉得自己如同一只蝉,被重重叠叠的茧束缚。
时而慷慨激昂,可又忍不住想退路。
纠结,徘徊,身上的那层层厚茧就越缠越紧,直至让他窒息。
可偏偏厚茧之下,隐隐约约又有什么东西。
他心知,不能再这般彷徨犹豫下去。
马车猛的停下,朱祁钰险些磕到。
还不待他问发生了何事,就听到了马车外的求饶声。
朱祁钰掀起帘子,诚惶诚恐的跪在地上的是一对父女。
衣着朴素又简单,质地更是寻常。
“贵人饶命,贵人饶命。”
朱祁钰沉声道“因何?”
“贵人,这京师要不太平了。”
“不走,要么就会在瓦剌的铁骑下丧命,城破人亡,要么就会成为瓦剌的俘虏。”
“可,迁徙路途遥远山水迢迢,没足够的盘缠,就是离开京师,也活不下去。”
“草民也是没办法了,只能将家中女儿卖进富户,能走一个是一个吧。”
“小女不依,逃至此,不慎冲撞了贵人的车架,还请贵人饶命。”
闻言,朱祁钰沉默了片刻“起来吧。”
“若走不了,那就留下吧。”
“京师不会沦丧的,大明更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败于瓦剌。”
是啊,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承担起南迁的。
此一途,又不知会死多少人。
“朝廷不会南迁,更不会弃京师百姓于不顾。”
殊死一搏,京师保卫绝不能输。
一城失,丢掉的从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一座城池,还有这不计其数的百姓和民心。
如果可以,百姓也绝不愿背井离乡。
朱祁钰重新放下帘子,轻声道“回府吧。”
在京师的长街上,能见到比在文华殿臣子哭泣哀嚎更真实的东西。
马车再一次徐徐前行。
夜幕下,似有人认出了朱祁钰的马车。
“好像是郕王府的标志。”
“是郕王。”
“王爷的话,应该可信吧?”
隐隐约约,有声音顺着风飘进来朱祁钰的耳朵。
在此之前,朱祁钰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也会被百姓视为绝境中的希望。
也许,文华殿监国也不只是束缚。
朱祁钰紧紧凝着的眉头,渐渐舒展。
距离王府越来越近,朱祁钰的心越来越静。
只是,王府的气氛,似是不同于寻常。
下人们的脚步声,都变得小心谨慎。
朱祁钰刚刚换下衣衫,典簿成敬就告知了他府上之事。
王妃收拾行囊,有意避避风头?
这话说的还甚是委婉。
成敬本事选翰林庶吉士出身,派到山西晋王府奉祠,后晋王被告发与汉王勾结意图不轨,成敬被连累受腐刑,后入郕王府,以典簿侍王讲读。
不论是太监舒良还是成敬,都极受朱祁钰宠信,是朱祁钰的心腹。
“母妃动怒了?”
成敬垂首“太妃不动声色,不见悲喜,只是宣王妃在院中立规矩。”
朱祁钰敛眉,面无表情。
他的正妻,汪氏,金吾左卫指挥使之女。
以往,母妃与王妃素来不睦,没少口角是非。
他是个无实权被太后不喜的藩王,母妃的出身更是禁不住被细细推敲。
母妃蛮横,汪氏性子也跋扈刚硬。
吵来吵去,他就被夹在中间。
可既然母妃已对他坦白,想来也不会再与汪氏一般见识。
“下去吧。”
朱祁钰没有带下人,自己提灯缓步来到了荪歌的院落。
院外,挂着的灯笼散发着暖暖的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