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新贵
杜慎行接过盆里的锅盔,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可盆里的锅盔实在是太香了,松脆油酥,让没吃早饭的他暗吞口水。
只能先吃为敬。
填饱了肚子,杜慎行脑子也变得更加灵光起来。
他忽然意识到,炭粉只有林先生自家能烧制,那么以后,想让粗盐变成精盐,岂不是要先向林先生家购买炭粉?
“先生,炭粉贵吗?”
“一斤六十文。”
“多少?!”
杜慎行声量猛地拔高,仿佛不敢置信。
从杂货铺买一斤粗盐才要十来文钱,一斤炭粉便要六十文钱。
就算杜慎行并未当过账房,也能算明白这笔账。
“一斤六十文是卖给糖坊的价格,盐司要买的话,最低我也只能再降五文,真的没办法再降了,再说了,一斤炭粉能过滤两千斤盐水,按最低效率折算,它能过滤出数百斤精盐。”
一斤粗盐能溶解成五斤盐水,照此推算,一斤炭粉能吸附四五百斤的粗盐水。
林羽对外声称是过滤杂质,但实际上炭粉主要是吸附盐水里的杂质,负责过滤的另有他物。
食用的粗盐拿来制作精盐,损耗在两成左右。
所以使用一斤炭粉能得到二三百斤精盐。
“杜兄,根据我的算法,十斤精盐能消耗三文钱的炭粉,你觉得值不值?”
根本不知道粗盐如何变成精盐的杜慎行,只听这个结果,顿时双眼放光,不住地点头。
就一个字——
“值!”
对比起一两银子一两精盐的价格,别说十斤精盐消耗三文钱的炭粉,一斤精盐消耗三文钱的炭粉,朝廷也没有任何负担。
如此一来,他也不必担心,朝廷会因为炭粉耗材价格高,从而打炭粉的主意。
毕竟,烧炭粉靠的是技术,知道它怎么烧,眼睛会了便脑子和双手不会,还是没有用。
也没必要因为这些支出,寒了有功之人进献精盐的一片赤诚之心。
杜慎行心情大好,又多吃了一块锅盔。
吃完一块,犹豫着要不要再喝碗满院飘香的鱼汤,垫垫肚子的时候,钱表哥带着手下的一名衙役,骑马载着四麻袋粗盐前来。
益州盐司负责赋税事务的官吏们,和之前被抓的府衙同僚们一道,还在大牢里关着。
因此只是走流程,提用盐司库存的一百斤粗盐,颇费了一番周折。
“大人,盐司的一百斤盐送来了,昨晚你给下官传了消息,本想及时送来,可郡守大人睡下了没批复章程,这才怠慢了。”
“不慢不慢,孙书吏,你来得正好,把盐卸下来放到那边烧竹子的空地上,快来尝一尝林先生亲手做的锅盔。”
此时心情大好的杜慎行,根本不与故意使绊子的李郡守计较。
孙书吏还以为杜大人要一百斤粗盐有急用。
从昨晚就在猜测,是不是要彻查盐司为几家贩盐的铺子偷税漏税的事。
还对休假依然在办差的杜大人,心疼不已。
谁能想到,杜大人此刻正在林先生新买的庄园里野炊?
“大人,这一百斤盐下官垫付了钱,直接买来的,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益州盐司虽不卖盐,但会备用着府衙、益州驻兵兵营以及境内徭役所用的盐量。
再加上盐司管理的粗盐不值得,盐司囤的盐只多不少,这两年剑南道大体上风调雨顺,盐产量也高,多出来的粗盐,有许多都是内部消化了,以内部的低价转卖出去,一斤粗盐才五文钱。
正因如此,上任负责盐司事务的官吏,才会因倒卖过多赚差价,再加上偷税漏税被送进大牢里,少说也得在脑袋上留个疤。
但一百斤盐,统共才五百文钱,根本没有人当回事,也没有人会说三道四。
“辛苦你了,回头请你喝茶。”
杜慎行知道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下官公开表达对李郡守处事不公的不满。
想到当上郡丞,他也有了向朝廷和吏部举荐人才的权利。
递给孙书吏一个火候刚好,表面微焦的锅盔,杜慎行轻声问他。
“孙书吏,你在府衙干了多少年了?”
“之前干过两年半,后来大人不嫌弃我,又跟着大人干了两年。”
孙书吏不懂杜大人为何突然问这个问题,如实回答。
“你以前是何功名?”
“举人。”
说完,孙书吏还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了一句。
“是当年排名倒数第三的举人,同窗都说,我恐怕这辈子考不中进士,当不了官,还好我运气不错,之前的府衙遭遇了一场兵袭,死伤惨重,我不怕死当了之前那位长史大人的文书,又运气好,遇到了大人。”
“看来孙书吏的运气确实不错。”
林羽在旁边调侃一笑,盛了一碗晾温的鱼汤,递给杜慎行。
自己喝了一碗后,朝着门外烧好的竹炭昂了昂头。
“火候到了,等到竹炭晾凉磨成粉就能用,孙书吏府衙还有事要处理吧?”
吃得嘴里飘香的孙书吏,想说他今日也休沐,想讨一碗鱼汤留下来喝。
见林羽暗示他离开,只能目光幽幽地盯了一眼鱼汤。
“先生,可以给孙书吏来碗鱼汤吗?他奔波这么远应该渴了。”
“想喝鱼汤?自己盛呗,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吃食,我和杜兄是自己人,孙书吏你别太见外了。”
一日不见,林先生都和杜长史混成自己人了?
孙书吏对此是佩服不已,并愉快地加入了他们自己人的圈子,厚着脸皮拿勺子盛了一大碗鱼汤。
鲜!香!爽!
还好自掏腰包送了盐来,没错过林先生家的早饭。
“杜大人,林先生,我家就住在离这里十里远的地方,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吩咐。”
林羽随着孙书吏手指的方向看去。
正好位于收购的原马家作坊和自己庄园连接的地带。
等粗盐提纯变精盐的事处理完,可以请孙书吏吃顿饭,聊聊当地的情况。
目送走了孙书吏,林羽又将大力他们抓来的鱼虾鸡兔用料腌上,让他们自己烤着吃。
自己则准备办正事。
“杜兄,别看了,乘风去城里采购了,中午回来我给你做大餐。”
闻着肉香味难以前行的杜慎行,尴尬地笑了。
“让先生笑话了。”
“笑话啥,吃喝玩乐人之欲也,吃在最前头,咱们把粗盐变成精盐,不也为了吃吗?”
言之有理。
杜慎行发现跟着林先生,总能拓宽自己的思维与眼界。
竹炭烧得差不多,晾了两刻钟还是微热。
林羽挑了几块质量较好的竹炭,放到通风处继续晾凉。
他没着急磨炭粉,而是先亲力亲为,就地取材,从竹堆里扯出一根两个拳头粗的竹子,用柴刀劈出数节竹桶。
柴刀舞得威风凛凛,感觉比以前用起来轻松了许多。
林羽劈得正起劲,杜慎行试探着小声开口。
“先生,我该做什么?”
可盆里的锅盔实在是太香了,松脆油酥,让没吃早饭的他暗吞口水。
只能先吃为敬。
填饱了肚子,杜慎行脑子也变得更加灵光起来。
他忽然意识到,炭粉只有林先生自家能烧制,那么以后,想让粗盐变成精盐,岂不是要先向林先生家购买炭粉?
“先生,炭粉贵吗?”
“一斤六十文。”
“多少?!”
杜慎行声量猛地拔高,仿佛不敢置信。
从杂货铺买一斤粗盐才要十来文钱,一斤炭粉便要六十文钱。
就算杜慎行并未当过账房,也能算明白这笔账。
“一斤六十文是卖给糖坊的价格,盐司要买的话,最低我也只能再降五文,真的没办法再降了,再说了,一斤炭粉能过滤两千斤盐水,按最低效率折算,它能过滤出数百斤精盐。”
一斤粗盐能溶解成五斤盐水,照此推算,一斤炭粉能吸附四五百斤的粗盐水。
林羽对外声称是过滤杂质,但实际上炭粉主要是吸附盐水里的杂质,负责过滤的另有他物。
食用的粗盐拿来制作精盐,损耗在两成左右。
所以使用一斤炭粉能得到二三百斤精盐。
“杜兄,根据我的算法,十斤精盐能消耗三文钱的炭粉,你觉得值不值?”
根本不知道粗盐如何变成精盐的杜慎行,只听这个结果,顿时双眼放光,不住地点头。
就一个字——
“值!”
对比起一两银子一两精盐的价格,别说十斤精盐消耗三文钱的炭粉,一斤精盐消耗三文钱的炭粉,朝廷也没有任何负担。
如此一来,他也不必担心,朝廷会因为炭粉耗材价格高,从而打炭粉的主意。
毕竟,烧炭粉靠的是技术,知道它怎么烧,眼睛会了便脑子和双手不会,还是没有用。
也没必要因为这些支出,寒了有功之人进献精盐的一片赤诚之心。
杜慎行心情大好,又多吃了一块锅盔。
吃完一块,犹豫着要不要再喝碗满院飘香的鱼汤,垫垫肚子的时候,钱表哥带着手下的一名衙役,骑马载着四麻袋粗盐前来。
益州盐司负责赋税事务的官吏们,和之前被抓的府衙同僚们一道,还在大牢里关着。
因此只是走流程,提用盐司库存的一百斤粗盐,颇费了一番周折。
“大人,盐司的一百斤盐送来了,昨晚你给下官传了消息,本想及时送来,可郡守大人睡下了没批复章程,这才怠慢了。”
“不慢不慢,孙书吏,你来得正好,把盐卸下来放到那边烧竹子的空地上,快来尝一尝林先生亲手做的锅盔。”
此时心情大好的杜慎行,根本不与故意使绊子的李郡守计较。
孙书吏还以为杜大人要一百斤粗盐有急用。
从昨晚就在猜测,是不是要彻查盐司为几家贩盐的铺子偷税漏税的事。
还对休假依然在办差的杜大人,心疼不已。
谁能想到,杜大人此刻正在林先生新买的庄园里野炊?
“大人,这一百斤盐下官垫付了钱,直接买来的,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益州盐司虽不卖盐,但会备用着府衙、益州驻兵兵营以及境内徭役所用的盐量。
再加上盐司管理的粗盐不值得,盐司囤的盐只多不少,这两年剑南道大体上风调雨顺,盐产量也高,多出来的粗盐,有许多都是内部消化了,以内部的低价转卖出去,一斤粗盐才五文钱。
正因如此,上任负责盐司事务的官吏,才会因倒卖过多赚差价,再加上偷税漏税被送进大牢里,少说也得在脑袋上留个疤。
但一百斤盐,统共才五百文钱,根本没有人当回事,也没有人会说三道四。
“辛苦你了,回头请你喝茶。”
杜慎行知道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下官公开表达对李郡守处事不公的不满。
想到当上郡丞,他也有了向朝廷和吏部举荐人才的权利。
递给孙书吏一个火候刚好,表面微焦的锅盔,杜慎行轻声问他。
“孙书吏,你在府衙干了多少年了?”
“之前干过两年半,后来大人不嫌弃我,又跟着大人干了两年。”
孙书吏不懂杜大人为何突然问这个问题,如实回答。
“你以前是何功名?”
“举人。”
说完,孙书吏还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了一句。
“是当年排名倒数第三的举人,同窗都说,我恐怕这辈子考不中进士,当不了官,还好我运气不错,之前的府衙遭遇了一场兵袭,死伤惨重,我不怕死当了之前那位长史大人的文书,又运气好,遇到了大人。”
“看来孙书吏的运气确实不错。”
林羽在旁边调侃一笑,盛了一碗晾温的鱼汤,递给杜慎行。
自己喝了一碗后,朝着门外烧好的竹炭昂了昂头。
“火候到了,等到竹炭晾凉磨成粉就能用,孙书吏府衙还有事要处理吧?”
吃得嘴里飘香的孙书吏,想说他今日也休沐,想讨一碗鱼汤留下来喝。
见林羽暗示他离开,只能目光幽幽地盯了一眼鱼汤。
“先生,可以给孙书吏来碗鱼汤吗?他奔波这么远应该渴了。”
“想喝鱼汤?自己盛呗,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吃食,我和杜兄是自己人,孙书吏你别太见外了。”
一日不见,林先生都和杜长史混成自己人了?
孙书吏对此是佩服不已,并愉快地加入了他们自己人的圈子,厚着脸皮拿勺子盛了一大碗鱼汤。
鲜!香!爽!
还好自掏腰包送了盐来,没错过林先生家的早饭。
“杜大人,林先生,我家就住在离这里十里远的地方,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吩咐。”
林羽随着孙书吏手指的方向看去。
正好位于收购的原马家作坊和自己庄园连接的地带。
等粗盐提纯变精盐的事处理完,可以请孙书吏吃顿饭,聊聊当地的情况。
目送走了孙书吏,林羽又将大力他们抓来的鱼虾鸡兔用料腌上,让他们自己烤着吃。
自己则准备办正事。
“杜兄,别看了,乘风去城里采购了,中午回来我给你做大餐。”
闻着肉香味难以前行的杜慎行,尴尬地笑了。
“让先生笑话了。”
“笑话啥,吃喝玩乐人之欲也,吃在最前头,咱们把粗盐变成精盐,不也为了吃吗?”
言之有理。
杜慎行发现跟着林先生,总能拓宽自己的思维与眼界。
竹炭烧得差不多,晾了两刻钟还是微热。
林羽挑了几块质量较好的竹炭,放到通风处继续晾凉。
他没着急磨炭粉,而是先亲力亲为,就地取材,从竹堆里扯出一根两个拳头粗的竹子,用柴刀劈出数节竹桶。
柴刀舞得威风凛凛,感觉比以前用起来轻松了许多。
林羽劈得正起劲,杜慎行试探着小声开口。
“先生,我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