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九年的科举考试开始了,根据礼部统计的人数,今年考试的人数比去年整整多了一倍。

    所有考生的名单呈现在李二的案前,李二粗略地看了看,闭上眼睛轻轻叹了口气,三千多的考生里面,河南道,河东道,关陇道,这三道几乎占据了全部。

    看了一眼墙上的地图,李二悠悠地叹了口气:“你们可真是不死心啊!也真会挑时候。

    知道,吐谷浑要输,知道国朝要多一块大大的疆土,知道那时候朕要缺很多人,知道会有很多的官员前去治理。

    所以你们都来了,都肥成那样了胃口还不减么?”

    “打完突厥你们选草场,圈马场,派自家子弟去地方就任,圈地,圈民,庄园建设,买卖田地,捞钱,捞钱,使劲地捞钱。

    那时候朕忍了,这个时候又来了,真的以为没有了你们,这天下就得亡是吗?”

    大殿内回荡着李二暴躁的怒吼。

    阴影里陈萦默默地走了出来,晦暗的灯光只照亮了他半张脸,陈萦单膝着地,轻声道:

    “陛下不必叹气,奴愿意为陛下分忧,这些年奴已经把人员安排完毕,只要陛下点头,保证神不知道鬼不觉!”

    李二轻轻一声笑:“呵呵,神不知鬼不觉,这破皇宫四面漏风,怎么神不知鬼不觉?”

    陈萦闻言低下了头,李二摆了摆手:

    “出去守着吧,朕想一个人安静会儿,皇后一会儿若是过来,你就告诉她说朕想休息一下,若是有大臣亲觐见也打回去,就说朕歇息了,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议。”

    “喏!”

    陈萦走了出去,李二一个人躺在软榻上,望着案桌上一沓厚厚的奏章心生烦躁,长袖一甩,全部打散在地,仅剩的几本在案桌上胡乱地交错着。

    李二本想全部推翻在地,没有想到还有几本,愤怒地抬起手……

    片刻之后李二又把手放下,伸手拿起来案上的奏章,把油灯往案前挪了挪,李二在软塌上找了一个舒服的位置躺好。

    打开了奏章,奏章的第一页有很多的红圈,每个圈里面都是一个错别字,奏章的第一页还有个名字,名字叫——基层官员论。

    李二想了想,他模糊地想起来这应该是三年前颜白写的折子。

    李二翻到最后,果然,最后还有自己当时写的评价:似是而非,李二露出淡淡的笑意,盖上薄毯,准备再看一次颜白写得满是荒谬之语的折子。

    “陛下,臣颜白有礼,今日所呈之事,乃是您所问何为官员之道,以及长安县的可复制性,臣在仙游顿首,估摸着您要伤心了。

    其实万年县不具备复制性,但却具有参考性,所以,臣今日所说之事为,芝麻大的七品小官才是王朝的基础……”

    先前看复制性,参考性,这些奇怪的词李二总觉得胸口冒火气。

    如今再看李二不知道为何心态平静了许多,稍微想一下也能明白这些还有那些奇怪词的意思,甚至还觉得格外地贴切。

    唯一难以忍受的就是偶尔的错字。

    可看样子也不像是错别字,笔画连贯,字体有力。

    想了许久,李二觉得这应该又是颜白的恶趣味,为了减少书写的时间故意为之。

    轻轻叹了口气,李二觉得自己猜得八九不离十,可还是不明白,年轻二八的少年人,怎么会这么的懒!

    “陛下,楼观学的学子您不能忘了,这群孩子出身贫穷,论见识比不上豪门贵族,论人脉,祖上三代目不识丁。

    他们里面很多人或许是这一大家子里面数代人唯一能认字识字的,他们不完美,也不懂得人情世故,甚至跟人说话都手足无措。

    但若论求学报国之心那日月可鉴,他们不怕见识短浅,也不怕就任地方孤苦贫瘠,唯怕一腔热血无人可知。”

    “陛下若能多看他们一眼,若能提于微末,那就是再生父母,贫苦的一生如拨云见日。

    臣保证他们一定感激涕零,心怀感激,不求多大官职,只求心有所依,天子门生,至死不忘……”

    “所以啊,臣觉得您没事儿多去书院走动一下,和学子们一起种一棵树,和学子们一起上一节课,和学子们一起吃一餐饭。

    这一切对您来说是平常事儿,可对学子们来说那就是动力,努力奋斗的意义……”

    李二看到这儿,眼睛突然一亮。

    他一直觉得这些年颜白不遗余力地在自己面前推崇楼观学学子是有自己的小心思在里面,他怕清贵的颜家也如那些世家一样变得纵横交错,藐视皇权。

    今日再看李二突然觉得自己想的有些多余。

    提与微末是知遇之恩,授官任职是提拔之恩,楼观学大祭酒那就是授业之恩,天地君亲师,自己一下子能占三个,如此一来……

    “哈哈哈哈……”

    大殿内突然想起了李二酣畅淋漓的大笑声,李二看了一眼地上散落的奏折,抬脚轻轻的踩了上去,淡淡的看着,笑着:

    “以为朕没人可用?不不不,我如他们的再生父母,既然如此,我这个当父母的就给你们想要得到的。”

    “陈萦?”

    “奴仆在!”

    李二挥动长袖,双手背后,看着苍天山的一轮圆月,笑道:

    “传口谕至礼部,告诉礼部官员,就说,今年科考取材,学子无数,天下英才,尽入吾彀,放榜之日。

    朕欲登上朱雀门,与天下英才共看登科之喜……”

    “喏!”

    礼部考场内,李景仁正在奋笔疾书。

    今年他参加的是进士科,心态放得很平,考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只想看看自己学了几年学到了什么。

    说实话,也不知道是自己目光太短浅,还是题本来就不难,李景仁觉得策论竟然没有一点的难度。

    就跟无功先生说的那样,今年的策论一定会问今后吐谷浑的治理问题,观点在书院已经论述了很多次。

    吐谷浑不是重点,重点是一心改革的吐蕃,他们地处高原,土地贫瘠,若有机会他们一定会南下,占据商道,占据土地.....

    写完答卷,华灯初上,李景仁揉了揉脖子,低声埋怨道:

    “哪个傻子制定的时间,白天考就算了,夜里还考,夜里难道不该是吃烧烤打石球的时间么?讨厌的长安城,考完了我就要回家,烦死了,宵禁,宵禁……”

    嘟囔了半天,一抬头,主考官令狐德棻的长脸突然出现,李景仁吓了一大跳,手里的毛笔险些顺手就插了过去。

    令狐德棻收走李景仁的答卷,随后冷哼一声:“咋了,连我也想打?告诉你今后不要去国子学打架了。

    也不看看多大人了,裴炎不就笑话了你几句,至于追着他打么,君子要有容人之量,唾面自干之操守……”

    李景仁心有不服,但还是规规矩矩地行礼,低声喃喃道:

    “他踢我养的狗!君子六艺,国子学除了咬文嚼字厉害,武艺之道稀松平常,骑射也不过尔尔,并肩子上倒是出类拔萃……”

    “你说什么?”

    李景仁连忙道:“先生,天黑了,您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