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考量
何秋生羡慕的不是他的待遇,而是别人需要求爷爷告奶奶才能办到的难事,在他眼里却轻而易举,吩咐下去就能办妥。
这种举手投足间的自信和底气,是他们这种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
很现实,也很无力。
这几天他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何晓华。
儿子从小就懂事,手脚勤快,读书成绩也没让他们操过心。
但他的见识和交际都局限于村里,来日至多在几个伯伯姑姑的安排下在城里找个工作。
听上去已经很不错了,放在村里算得上光耀门楣。
可和他同一辈的堂兄堂姐比呢?
不说比他大很多的何晓团等人,就说何晓峰、何晓云两兄妹。
在军区长大,未来有父母铺路,成就必定不会低到哪里去。
他和潘舒华的今日,何尝不是何晓峰跟何晓华的明日?
等到往后过年,晓华在堂兄面前变得窘迫和寡言时,会不会怨他这个父亲没本事,没有给他创造和堂兄一样的条件?
应该不会的,何晓华打小就乖得让人心疼,像是投胎来报上辈子的恩。
有颗糖都要分给他和舒玉吃,孝顺又稳重,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想让这孩子埋没了。
虽说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成功,是烂泥怎样都扶不上墙。
但他起码要先造出一堵墙来,而不是让他的孩子只能待在井底的水坑里望着头上的一角天空。
一念之间,他想了很多,又好似什么都没想。
“冬宝,你说我要是进城,能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工厂里招会计的话考试简单不?”
何瑞雪想不到他这些天在琢磨这件事,思忖了片刻,摇头说,“很难,哥,你想啊,不管在哪里财务部门都是肥缺,不是从上面直接调就是厂里内部安排,很少听说对外招工的。”
放在后世,私企的财务几乎全由所谓的股东直接安排,全是领导信任的人,部门的领导不是厂长的小叔子就是小舅子。
上辈子何瑞雪的公司倒是经常招会计,但都是为了招人来背锅的,相当于耗材,工资高风险也高。
会计这个行当,从古至今都不好找工作。
如今还算是好的,偶尔能挤出一两个名额来。
但何秋生就比较尴尬,人家招新人吧,他的年龄和学历都不占优,招熟练工吧,他又没有在城里上班的资历。
何瑞雪把情况分析给他听,又问,“三哥,你是怎么想的?”
“我?能找到工作当然万事大吉,找不到就老实待在村里。
你嫂子倒是挺支持我的,想求她那个弟弟帮忙,她还说她婶子理亏,肯定会给一笔钱来堵她的嘴,我们正好拿钱买房,到时候全家人都搬到城里来。”
何秋生牵出一抹苦笑。
真要这样,那他可就彻头彻尾成了吃软饭的了。
他虽然不会死守着所谓的尊严拖着家人过苦日子,但心里总归不会太好受。
“哥,往后你肯定能赚大钱的,我对你有信心。”
何瑞雪觉得何秋生在做生意的天赋很高,听爸妈说他小时候走街串巷当过货郎。
用针头换鸡毛,鸡毛换牙膏皮……换到最后,一分钱不花给家里的锅碗瓢盆添置齐全了。
读书时在班上成立互换小会,总能搜罗到学生们追捧的玩具,还弄出了小人书租借角。
借书看只用两分钱,他能从中抽成一分,美其名曰管理费,一个学期就能把一年的学费凑齐。
除此以外,他还和人用山里的果子交换“垃圾”,比如剩了几页的本子,丢掉的铅笔头。
他把空白的纸张装订,笔头上粘上木棍,连文具都不用爸妈出钱买。
以他的头脑,要不是赶上计划经济,也不至于在村里蹉跎。
何瑞雪坚信,等几年后市场放开,才是他真正大展身手的时候。
她说的全是真心话,字字句句格外坚定。
何秋生都搞不清楚她的信心来源,扯着嘴角说,“这年头赚大钱的可都没有好下场,你哥我只想踏踏实实的。知道我这些天为什么老是在外面晃悠不?”
“妈说你是腿上长了跳蚤闲不住,整日跑外面游手好闲,生怕她把你拉过去修鸡窝和扫落叶……”
“停。”
何秋生赶紧打住,面色涨红,“别听妈唠叨,她看不惯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哥是去干正事去了。”
何瑞雪配合地提问,“什么正事。”
“寻摸房子啊,不然往后我们搬来住哪,我寻思住得离你和大哥近些,就在附近找,最好就在三树街道上,不过我前前后后几个巷子都转遍了,压根没找到合适的地儿。”
“哪那么容易,我当初可找了好久,要不是这栋房子闹鬼,恐怕还轮不到我。”
说起找房子,何瑞雪可有话聊了,“街道办介绍的那些都不靠谱,真正的好房子盯着的人多,刚挂牌就有人去转让。
你要是早决定进城多好,我让大哥把当初孙家的三间买下来,往后住一个院子里出门就能见面。”
何春生不是没打过那三间房子的主意,但当时家里还住的开,又想着何晓团会分房。
再说,他和院子里的其他人都觉得老孙家邪门,怕是真被什么东西冲撞到了,买下来谁敢去住?
大伙正在犹豫要不要下手呢,结果让两家外来户给捡了便宜。
何瑞雪在想,要是何秋生预算充裕的话,她可以问问江衍序,看他手里的房源有没有能出售的。
“不可惜,亲戚间住得太近未必是好事。”
远香近臭的道理,何秋生还是懂的。
“我原本还在发愁,今天妈带着我们去隔壁吵架,我可看仔细了,黄家的院子比你这里小一截,屋子也破了点,但用料绝对不差。
青砖和梁木都很扎实,不算搭的柴房和厨房,一共九间房,我看给咱家住正合适,到时候在你墙上开个小门,不就相当于一户了?”
谁上门吵架专门去观察人家里的格局啊,还看得这么细致,怕不是早有预谋。
“黄家的房子是祖屋,可未必愿意换。”
“那可不一定。”
何秋生笑着说,“我都打听好了,他家里就黄泰一个职工,上班地点离家又远,他早就想换地方了。
还有他的几个孩子,他大儿子二十出头没工作没结婚,你说用一个工作名额来换,他愿不愿意卖房子?”
“你自己的工作都没着落呢,拿什么和他们换?”
话是这么说,不过何瑞雪琢磨了一下,三哥的主意其实不错。
等隔壁院翻修再和她家打通,两个老人想到谁家住就去谁家住,她也能在跟前孝敬。
这种举手投足间的自信和底气,是他们这种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
很现实,也很无力。
这几天他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何晓华。
儿子从小就懂事,手脚勤快,读书成绩也没让他们操过心。
但他的见识和交际都局限于村里,来日至多在几个伯伯姑姑的安排下在城里找个工作。
听上去已经很不错了,放在村里算得上光耀门楣。
可和他同一辈的堂兄堂姐比呢?
不说比他大很多的何晓团等人,就说何晓峰、何晓云两兄妹。
在军区长大,未来有父母铺路,成就必定不会低到哪里去。
他和潘舒华的今日,何尝不是何晓峰跟何晓华的明日?
等到往后过年,晓华在堂兄面前变得窘迫和寡言时,会不会怨他这个父亲没本事,没有给他创造和堂兄一样的条件?
应该不会的,何晓华打小就乖得让人心疼,像是投胎来报上辈子的恩。
有颗糖都要分给他和舒玉吃,孝顺又稳重,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想让这孩子埋没了。
虽说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成功,是烂泥怎样都扶不上墙。
但他起码要先造出一堵墙来,而不是让他的孩子只能待在井底的水坑里望着头上的一角天空。
一念之间,他想了很多,又好似什么都没想。
“冬宝,你说我要是进城,能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工厂里招会计的话考试简单不?”
何瑞雪想不到他这些天在琢磨这件事,思忖了片刻,摇头说,“很难,哥,你想啊,不管在哪里财务部门都是肥缺,不是从上面直接调就是厂里内部安排,很少听说对外招工的。”
放在后世,私企的财务几乎全由所谓的股东直接安排,全是领导信任的人,部门的领导不是厂长的小叔子就是小舅子。
上辈子何瑞雪的公司倒是经常招会计,但都是为了招人来背锅的,相当于耗材,工资高风险也高。
会计这个行当,从古至今都不好找工作。
如今还算是好的,偶尔能挤出一两个名额来。
但何秋生就比较尴尬,人家招新人吧,他的年龄和学历都不占优,招熟练工吧,他又没有在城里上班的资历。
何瑞雪把情况分析给他听,又问,“三哥,你是怎么想的?”
“我?能找到工作当然万事大吉,找不到就老实待在村里。
你嫂子倒是挺支持我的,想求她那个弟弟帮忙,她还说她婶子理亏,肯定会给一笔钱来堵她的嘴,我们正好拿钱买房,到时候全家人都搬到城里来。”
何秋生牵出一抹苦笑。
真要这样,那他可就彻头彻尾成了吃软饭的了。
他虽然不会死守着所谓的尊严拖着家人过苦日子,但心里总归不会太好受。
“哥,往后你肯定能赚大钱的,我对你有信心。”
何瑞雪觉得何秋生在做生意的天赋很高,听爸妈说他小时候走街串巷当过货郎。
用针头换鸡毛,鸡毛换牙膏皮……换到最后,一分钱不花给家里的锅碗瓢盆添置齐全了。
读书时在班上成立互换小会,总能搜罗到学生们追捧的玩具,还弄出了小人书租借角。
借书看只用两分钱,他能从中抽成一分,美其名曰管理费,一个学期就能把一年的学费凑齐。
除此以外,他还和人用山里的果子交换“垃圾”,比如剩了几页的本子,丢掉的铅笔头。
他把空白的纸张装订,笔头上粘上木棍,连文具都不用爸妈出钱买。
以他的头脑,要不是赶上计划经济,也不至于在村里蹉跎。
何瑞雪坚信,等几年后市场放开,才是他真正大展身手的时候。
她说的全是真心话,字字句句格外坚定。
何秋生都搞不清楚她的信心来源,扯着嘴角说,“这年头赚大钱的可都没有好下场,你哥我只想踏踏实实的。知道我这些天为什么老是在外面晃悠不?”
“妈说你是腿上长了跳蚤闲不住,整日跑外面游手好闲,生怕她把你拉过去修鸡窝和扫落叶……”
“停。”
何秋生赶紧打住,面色涨红,“别听妈唠叨,她看不惯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哥是去干正事去了。”
何瑞雪配合地提问,“什么正事。”
“寻摸房子啊,不然往后我们搬来住哪,我寻思住得离你和大哥近些,就在附近找,最好就在三树街道上,不过我前前后后几个巷子都转遍了,压根没找到合适的地儿。”
“哪那么容易,我当初可找了好久,要不是这栋房子闹鬼,恐怕还轮不到我。”
说起找房子,何瑞雪可有话聊了,“街道办介绍的那些都不靠谱,真正的好房子盯着的人多,刚挂牌就有人去转让。
你要是早决定进城多好,我让大哥把当初孙家的三间买下来,往后住一个院子里出门就能见面。”
何春生不是没打过那三间房子的主意,但当时家里还住的开,又想着何晓团会分房。
再说,他和院子里的其他人都觉得老孙家邪门,怕是真被什么东西冲撞到了,买下来谁敢去住?
大伙正在犹豫要不要下手呢,结果让两家外来户给捡了便宜。
何瑞雪在想,要是何秋生预算充裕的话,她可以问问江衍序,看他手里的房源有没有能出售的。
“不可惜,亲戚间住得太近未必是好事。”
远香近臭的道理,何秋生还是懂的。
“我原本还在发愁,今天妈带着我们去隔壁吵架,我可看仔细了,黄家的院子比你这里小一截,屋子也破了点,但用料绝对不差。
青砖和梁木都很扎实,不算搭的柴房和厨房,一共九间房,我看给咱家住正合适,到时候在你墙上开个小门,不就相当于一户了?”
谁上门吵架专门去观察人家里的格局啊,还看得这么细致,怕不是早有预谋。
“黄家的房子是祖屋,可未必愿意换。”
“那可不一定。”
何秋生笑着说,“我都打听好了,他家里就黄泰一个职工,上班地点离家又远,他早就想换地方了。
还有他的几个孩子,他大儿子二十出头没工作没结婚,你说用一个工作名额来换,他愿不愿意卖房子?”
“你自己的工作都没着落呢,拿什么和他们换?”
话是这么说,不过何瑞雪琢磨了一下,三哥的主意其实不错。
等隔壁院翻修再和她家打通,两个老人想到谁家住就去谁家住,她也能在跟前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