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妈?!”
屋子里朱晽第一个跟方珍打招呼,话里透着不甘心:“我真的好好学习了,您没必要搞突然袭击。”
她想多了,以为方珍特地来监督自己。
“方阿姨!”
林爱民也在旁边解释:“晽晽的确很努力。”
“那我就放心了。”
方珍满脸欣慰,也没有迟疑,直奔主题:“我回来不是看你们的学习,而是要告诉爱民你一个好消息。”
“杨匠先生写了六篇回忆干部学校生活的散文,其中一篇和爱民你的《凿井记劳》很相似。”
……
她说了范镛的计划。
“杨匠先生?!”
朱晽和林若兰都懵了。
要说论及现在杨匠的散文,其实并没有那么出名。
她最为人称道的,其实是钱中书夫人的身份,以及《堂吉诃德》作品的翻译者,为外界关注。
尤其就是在今年6月份,石榴花国的国王胡安卡洛斯带着王后,一起到华国来访问。
当时华国一方把杨匠翻译出版的华文版《堂吉诃德》作为一个礼品,送给石榴花国的国王。
当时国宴上专门把杨匠请过来,向胡安卡洛斯介绍。
小说来见证两国的友谊,可见杨匠先生的作用。
朱晽和林若兰都看过《堂吉诃德》,也听方珍讲过小说翻译背后的故事。
杨匠不会石榴花国的语言,是47岁时从头开始学的,足足耗费20年时间完成。
这也是方珍在勉励女儿。
杨匠47岁都能有所成就,你才25岁,有什么资格放弃?
现在传说照进现实,和两人关系亲密的林爱民,居然能和杨匠先生同时刊登散文,她们自然觉得与有荣焉。
“还有……”
方珍又提到有人去蛊惑钱中书针对林爱民,又被杨匠拒绝的事情,提醒女婿:“你应该感谢人家的。”
“方阿姨说得对!”
林爱民点点头:“我听您的安排。”
本来《凿井记劳》就是来自杨匠,他哪里好意思拒绝。
方珍虽然没有明说,看她急吼吼回来告诉这个消息,就知道立场了。
林爱民顺水推舟,还能讨丈母娘欢心,何乐而不为?
“要听我的?自然是答应了。”
方珍很满意林爱民的态度,雷厉风行道。
钱中书在社科这块的地位很高,否则那些人也不会妄想着要他出面了。
林爱民和他有了牵扯,再有艾晴护持,谁还能说三道四?!
于是她打电话给了范镛。
范镛得到确认的消息,又通知了钱中书和杨匠,就要拍电报到港岛。
嘟嘟!
就在这个时候,桌上的电话铃响了。
“您好!”
“我是北乔!”
……
范镛挂了电话,整理了杨匠的散文稿子,去见北乔。
钱中书马上要代表社科院,前往意小利国,参加汉学会议。
再有做协那两个作家去钱家‘作妖’,北乔同志关注夫妻俩的动向,也是无可厚非。
听闻杨匠先生有散文发表,那么提前读读,也就不奇怪了。
“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居然和林爱民同志的散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乔读完六篇散文,啧啧赞叹:“缠绵悱恻、句句真话,写得非常客观。”
“港岛能发表,咱们也可以。”
他看向范镛:“就以三联的名义出版吧。”
“好!”
范镛忙不迭答应。
他对《六记》散文非常喜爱。
上次林爱民的《凿井记劳》,眼睁睁看着送去港岛,范镛是不甘心的。
现在有北乔发话,他就不用担心了。
回到国文出版社,范镛通知了杨匠和林爱民。
两人自然毫无疑义,不过林爱民问了自认比较关键的。
“稿酬?”
范镛哑然失笑:“我们国内没有版税的概念,还是千字7元。”
“好吧!”
林爱民也能理解。
不过《广角镜》拿到了一笔钱,国文出版社再拿一次,他还是很高兴的。
“你啊!”
朱晽听了他和范镛的交谈,杏眼嗔来:“能跟杨匠先生一起出书,还想着要钱?”
“这叫做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
林爱民振振有词:“我不能开崇拜就免费的先河,免得其他作者骂我。”
“乱七八糟!”
朱晽也能理解,但嘴上就是不服输。
林若兰看着两人斗嘴,嘴巴微翘,非常享受这种氛围。
大哥知识渊博,散文都能和杨匠先生一起出书,还可以指导她和嫂子的学习,简直就是无所不能。
嫂子朱晽温柔,对她又那么照顾,没摆过什么架子。
平时又喜欢找大哥的‘错处’,行为不古板,相处起来非常有趣。
可惜了!
随着时间慢慢消逝,高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她以后就不能再跟大哥、嫂子这样呆在一起了。
努力学习,要跟上大哥的步伐!
默默背诵着‘hope the time stay this moment!(时间永远停留在此时)’,林若兰深深吸了口气。
“好了!”
林爱民没再和朱晽玩闹,板起脸来:“现在该我给你们出地理题了。”
78年高考的题目,还有三分之一没有讲完。
眼看剩下不到四十天时间,他必须和其他题目混合进去,不断向两人灌输,务必要她们加强记忆,能够牢牢掌握。
林若兰还好,底子是有的。
哪怕没有林爱民这个‘金手指’,考个大学也是没问题的。
但普通的大学没意义,妹妹要上就要上最好的,起码要有任意选择的权利。
“嗯!”
朱晽点点头,凝神聆听。
她自知与林若兰相比有差距,但是并没有放弃。
林爱民如此优秀,她不能拖后腿。
正如母亲方珍所说,哪怕表明态度,也要坚持下去,不能辜负林爱民的付出。
“哪个洲的气候带呈明显的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塔里木河!”
……
很快屋子里响起提问、回答声,学习氛围愈发浓郁。
嘟嘟!
电话铃响,打断了他们。
“您好!”
……
“艾老!”
……
“好的!”
挂了电话,林爱民笑着对朱晽和林若兰道:“艾老最近没那么忙了,咱们可以去他那里‘探讨’诗歌。”
“探讨?”
朱晽撇撇嘴:“发表几篇小说和散文,你还真当自己是大作家了。”
“没错,没错!”
这次林若兰站嫂子:“大哥你要谦虚点儿!”
好家伙!
有文坛大佬讲课,他就不受重视,丢到一边了!
姑嫂俩太现实了!
林爱民不服气,他要和艾老比拼小说!
屋子里朱晽第一个跟方珍打招呼,话里透着不甘心:“我真的好好学习了,您没必要搞突然袭击。”
她想多了,以为方珍特地来监督自己。
“方阿姨!”
林爱民也在旁边解释:“晽晽的确很努力。”
“那我就放心了。”
方珍满脸欣慰,也没有迟疑,直奔主题:“我回来不是看你们的学习,而是要告诉爱民你一个好消息。”
“杨匠先生写了六篇回忆干部学校生活的散文,其中一篇和爱民你的《凿井记劳》很相似。”
……
她说了范镛的计划。
“杨匠先生?!”
朱晽和林若兰都懵了。
要说论及现在杨匠的散文,其实并没有那么出名。
她最为人称道的,其实是钱中书夫人的身份,以及《堂吉诃德》作品的翻译者,为外界关注。
尤其就是在今年6月份,石榴花国的国王胡安卡洛斯带着王后,一起到华国来访问。
当时华国一方把杨匠翻译出版的华文版《堂吉诃德》作为一个礼品,送给石榴花国的国王。
当时国宴上专门把杨匠请过来,向胡安卡洛斯介绍。
小说来见证两国的友谊,可见杨匠先生的作用。
朱晽和林若兰都看过《堂吉诃德》,也听方珍讲过小说翻译背后的故事。
杨匠不会石榴花国的语言,是47岁时从头开始学的,足足耗费20年时间完成。
这也是方珍在勉励女儿。
杨匠47岁都能有所成就,你才25岁,有什么资格放弃?
现在传说照进现实,和两人关系亲密的林爱民,居然能和杨匠先生同时刊登散文,她们自然觉得与有荣焉。
“还有……”
方珍又提到有人去蛊惑钱中书针对林爱民,又被杨匠拒绝的事情,提醒女婿:“你应该感谢人家的。”
“方阿姨说得对!”
林爱民点点头:“我听您的安排。”
本来《凿井记劳》就是来自杨匠,他哪里好意思拒绝。
方珍虽然没有明说,看她急吼吼回来告诉这个消息,就知道立场了。
林爱民顺水推舟,还能讨丈母娘欢心,何乐而不为?
“要听我的?自然是答应了。”
方珍很满意林爱民的态度,雷厉风行道。
钱中书在社科这块的地位很高,否则那些人也不会妄想着要他出面了。
林爱民和他有了牵扯,再有艾晴护持,谁还能说三道四?!
于是她打电话给了范镛。
范镛得到确认的消息,又通知了钱中书和杨匠,就要拍电报到港岛。
嘟嘟!
就在这个时候,桌上的电话铃响了。
“您好!”
“我是北乔!”
……
范镛挂了电话,整理了杨匠的散文稿子,去见北乔。
钱中书马上要代表社科院,前往意小利国,参加汉学会议。
再有做协那两个作家去钱家‘作妖’,北乔同志关注夫妻俩的动向,也是无可厚非。
听闻杨匠先生有散文发表,那么提前读读,也就不奇怪了。
“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居然和林爱民同志的散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乔读完六篇散文,啧啧赞叹:“缠绵悱恻、句句真话,写得非常客观。”
“港岛能发表,咱们也可以。”
他看向范镛:“就以三联的名义出版吧。”
“好!”
范镛忙不迭答应。
他对《六记》散文非常喜爱。
上次林爱民的《凿井记劳》,眼睁睁看着送去港岛,范镛是不甘心的。
现在有北乔发话,他就不用担心了。
回到国文出版社,范镛通知了杨匠和林爱民。
两人自然毫无疑义,不过林爱民问了自认比较关键的。
“稿酬?”
范镛哑然失笑:“我们国内没有版税的概念,还是千字7元。”
“好吧!”
林爱民也能理解。
不过《广角镜》拿到了一笔钱,国文出版社再拿一次,他还是很高兴的。
“你啊!”
朱晽听了他和范镛的交谈,杏眼嗔来:“能跟杨匠先生一起出书,还想着要钱?”
“这叫做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
林爱民振振有词:“我不能开崇拜就免费的先河,免得其他作者骂我。”
“乱七八糟!”
朱晽也能理解,但嘴上就是不服输。
林若兰看着两人斗嘴,嘴巴微翘,非常享受这种氛围。
大哥知识渊博,散文都能和杨匠先生一起出书,还可以指导她和嫂子的学习,简直就是无所不能。
嫂子朱晽温柔,对她又那么照顾,没摆过什么架子。
平时又喜欢找大哥的‘错处’,行为不古板,相处起来非常有趣。
可惜了!
随着时间慢慢消逝,高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她以后就不能再跟大哥、嫂子这样呆在一起了。
努力学习,要跟上大哥的步伐!
默默背诵着‘hope the time stay this moment!(时间永远停留在此时)’,林若兰深深吸了口气。
“好了!”
林爱民没再和朱晽玩闹,板起脸来:“现在该我给你们出地理题了。”
78年高考的题目,还有三分之一没有讲完。
眼看剩下不到四十天时间,他必须和其他题目混合进去,不断向两人灌输,务必要她们加强记忆,能够牢牢掌握。
林若兰还好,底子是有的。
哪怕没有林爱民这个‘金手指’,考个大学也是没问题的。
但普通的大学没意义,妹妹要上就要上最好的,起码要有任意选择的权利。
“嗯!”
朱晽点点头,凝神聆听。
她自知与林若兰相比有差距,但是并没有放弃。
林爱民如此优秀,她不能拖后腿。
正如母亲方珍所说,哪怕表明态度,也要坚持下去,不能辜负林爱民的付出。
“哪个洲的气候带呈明显的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塔里木河!”
……
很快屋子里响起提问、回答声,学习氛围愈发浓郁。
嘟嘟!
电话铃响,打断了他们。
“您好!”
……
“艾老!”
……
“好的!”
挂了电话,林爱民笑着对朱晽和林若兰道:“艾老最近没那么忙了,咱们可以去他那里‘探讨’诗歌。”
“探讨?”
朱晽撇撇嘴:“发表几篇小说和散文,你还真当自己是大作家了。”
“没错,没错!”
这次林若兰站嫂子:“大哥你要谦虚点儿!”
好家伙!
有文坛大佬讲课,他就不受重视,丢到一边了!
姑嫂俩太现实了!
林爱民不服气,他要和艾老比拼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