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的同志姗姗来迟。

    就一个人,骑个自行车,上白下蓝的“七二式”夏季警服,冬季是套藏蓝色。

    林汝为拍的《便衣警察》里穿的就是这套,林汝为也是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词作者。

    现在警力不多,一个普通镇,下辖几十個村庄,人口几万不等,往往只设1或2名公安干警,也就是50、60年代的公安特派员。

    顺带一提,这会儿不存在“乡”这个行政单位,“乡”是后头从“公社”改来的。

    “都让开!”

    民警扒开人群走了进来,看见这满地的狼藉,心中一凛。

    “谁在这儿闹事。”

    闻言,革大婶惨兮兮的抬起头,看看江弦,又看看瞿经理。

    分不清、真的分不清。

    “唉,警察同志,是这样的...”

    江弦叹了口气,主动上前去主动解释,民警皱着眉头听完:“你为什么要砸摊子?”

    “我害怕挨打,想吓退他们,同志,我分寸把握的好,谁也没伤着,这叫紧急避险,不构成互殴。”

    “......”

    警察看了他一会儿,又看向瞿经理。

    江弦又吹枕头风:“同志,他们是寻衅滋事,致使他人财产损失,得定个罪名。”

    瞿经理都快心肌梗塞了,总觉着吃了没文化的亏,民警厉声问道:“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都哑巴了?”

    “说话!”

    瞿经理刚才的牛劲儿不见了,缩在最后头,还是前面一嘴老实的嗫喏着,含糊不清答了一嘴。

    “国营饮食店...”

    “你们也是机关里的同志,政治学习是怎么进行的?把人家损失赔了,这件事我会汇报给你们领导,等着挨处分吧。”

    几人如丧考妣,《边城》剧组的人也闻讯赶了过来。

    “江老师,你没事儿吧。”

    “听说有人跟你动手。”

    “这儿咋乱成这样。”

    “...”

    “伱没吃亏吧?”朱琳担心道。

    葛尤在旁边听着,眼睛都变大一圈。

    吃亏?

    谁能占得了他便宜啊!

    革大婶听了江弦的解释也明白过来,特意过来感谢。

    “小江,谢谢、谢谢,今天多亏有你,你要是不在,说不定我这摊子都被这群人收走了。”

    “您客气,都是些杂鱼,还不配和我斗争。”

    江弦两手叉腰,“小葛,洗照片去。”

    ......

    回到招待所。

    江弦先洗了把脸,平静下心情,随后坐在桌前,把钢笔吸好墨水,歘欻欻写了起来。

    文思如泉涌,真实、客观、诚挚的描述了事件整个过程。

    其实他也不想写这个,搞这种事,很容易给自个儿惹来麻烦,他又是个怕麻烦的人。

    但事情就是那么的巧,万一第三序列合成的真是他所猜想的那篇小说,那么此次事件,便会对那篇小说产生些特殊的影响。

    不过既然要搞,就搞个大的,狠狠升华。

    一件件捋。

    革大婶没有营业执照,为什么要出来摆摊?

    升华!升华!升华!

    人民群众对物质利益的合理追求。

    瞿经理欺压革大婶,属于什么性质?

    升华!升华!升华!

    道德价值的导向问题。

    “我就是古希腊掌管舆论的神。”

    刚写完,门被咚咚咚敲响,洗好照片的葛尤拿着照片过来,“江作家,写好了?”

    “写好了,你帮我检查检查。”

    葛尤皱着眉头读上一遍,“这、这、这行么这?”

    ......

    CS市芙蓉中路,湖南日报。

    报社内,谭毅挺坐在桌前,整理着份前些天他采访一位“水稻”研究者的稿件。

    在去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这位48岁的研究者还作为湖南代表在小组会上发言。

    据他所说,他的水稻研究即将取得全面成功,届时能有更多的中国人吃饱饭,谭毅挺振奋并激动的期待着那一天。

    “小谭,读者来信。”

    “这么多?我三天也看不完。”谭毅挺苦笑。

    “谁让咱们报纸的读者热情呢。”

    “是啊。”

    湖南日报,省内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

    湖南日报这四个字都象征着骄傲,这可是那位老乡,为他的家乡湖南亲笔写下的题头。

    谭毅挺将整理好采访稿件递交给编辑,回到自己那里,饶有兴致的将桌上信件一封封拆开。

    其中一封信里掉出的几张黑白照片,吸引了他的注意。

    照片上是:被掀翻一片狼藉的摊子;手足无措的大婶;市集中,面露悍色的五人;江边,被许多人围着,头发湿漉漉神色慌张的中年女性...

    仔细识别,第二张的大婶和第四张中的中年女性,长相相同,应该就是同一个人。

    “寄这些照片干嘛?”

    这年头照相可不是件简单事情,一般人绝不可能舍得将这么多照片邮给自己。

    抱着极大的好奇,谭毅挺拿起信件,看眼标题。

    “《个体经营的大门,该如何打开?》”

    往下看去,他表情变得愈发沉重起来。

    “砰!”

    他重重的拍了一把桌子,这动静立马惹来很多同事注意。

    “怎么了小谭?”

    “王编辑,你看这个。”

    谭毅挺将手中的信和照片递去,很快,王编辑的脸上也浮现出怒不可遏之色。

    “太恶劣了,居然会发生这种事情!”

    “就是,谁能想到呢?”

    “有些人真是无法无天。”

    “发生什么事了?”

    “怎么了老王?”

    随着越来越多同事的好奇,这封信和照片,迅速在编辑部里传阅开来,受到极大关注。

    事件本身已足够令人愤慨,在这封信的末尾,撰稿人许非话音一转。

    “改开是大势所趋,1979年2月,上面批转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

    ‘允许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

    如何取得合法身份,政府部门如何加以引导,至今仍是块未填补的空白。

    在此次事件中,我看到的不只是革大婶一个人,还有修理电器、卖烟酒糖茶、做小吃、贩售蔬菜水果以及日用品的游商浮贩。

    革大婶,是中国十万小个体户的缩影。”

    ......

    “好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

    湖南日报的主编冀尧一下子就站起来了!

    他控制不住的激动,呼吸都变得急促,拍案击节:“我始终强调,我们湖南日报的办报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这样的事件,不正是我们缺少关注的焦点?不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话题?”

    “快去修改,明天我就要见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