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笔茧越来越厚了。”
提笔辛勤耕耘几日,江弦手指上也留下了劳动的印记。
说到笔茧,得提一嘴王濛,他在没有电脑的时代,写作了大半辈子,手指上的茧都像黄豆一样隆起来了。
早上起来,江弦又把手稿检查一遍。
写完了,但孤芳自赏没钱赚的。
关于投稿的事,可以去请教下赵振开。
之前就说过,他跟赵振开真的很熟,互相都哥们那种,插队那会儿混地下文学圈就认识了。
将新鲜出炉的《棋王》揣进挎包,骑着二八车左拐右拐出门,从西南园胡同出发,沿着琉璃厂西街,往前门骑。
沿路有冰棍儿、雪花酪、绿豆汤...还看着些提冰核儿篮子卖的。
冰核儿就是冰块运输时候掉地上的碎渣,三里河、珠市口都有冰窖,冰用板车运输,半路容易掉渣,被些小孩捡来,要么吃了,要么放篮子里卖,马季小时候就干过这活。
不过也有使坏的,自个儿使砖块砸,然后“俺寻思这也没人要啊,就拾嘞。”
前门后头有条胡同叫西打磨厂。
江弦把自行车往胡同墙上一靠,侧着身子往堆满自行车的大门过道里挤。
“走六小时寂寞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
院儿里隐约传出诗歌的朗诵声,江弦听出是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被称作雨巷诗人,在解放后,因为些原因,他与查良铮、陈敬容、郑敏...都曾停止创作,改行从事文学翻译,其所翻译的西方诗歌,在特殊时期曾于地下文学界广泛流传、抄写。
“再念一首吧,陈皑鸽。”
“念什么?”
“念一首我家老爷子的《我爱这土地》...”
江弦循着吵吵嚷嚷的声音,躲着墙上贴的煤饼子往里走。
“江弦?”
正在屋外棚下急火油烟炒菜的赵振开注意到他,标志性的苦瓜脸上挤出抹笑。
“你怎么过来了。”
“来找你打听点事儿,忙着呢。”
“你算来着了,今中午几个朋友都在,一块聚聚。”
江弦这才发现,赵振开那间狭小的屋子里已座无虚席。
嚯。
冯骥才、于友泽,北影厂子弟陈皑鸽,史铁生,艾未未...
冯骥才是作品入选语文课本最多的作家之一,代表作《雕花烟斗》。
于友泽笔名江河,代表作《祖国啊,祖国》。后和赵振开理念不和,掰了。
艾未未则是诗人艾青的儿子,玩行为艺术,艾青与赵振开交情匪浅,算忘年交,后来二人决裂,甚至在文坛用最尖锐的语言互相批判彼此。
当然,那是后话。
如今这些大腕名流都还名声不显,还是高山流水般的默契与单纯。
江弦和他们一一打过招呼,望见墙上挂着的巨幅国画。
“嫂子不在家?”
“不在,她有个画展参加。”
“嚯,这么放心她自己一個人去?”
“哪能啊,我让黄锐陪她去了。”
“?”
对于江弦的到来,大家并没太在意,与他闲谈过几句后,便沉浸在文学的讨论当中。
并不是故意冷落。
江弦没有什么像样的作品,对文学也没多么狂热,很难被当做是同路人。
蜂窝煤炉子上沸了一大砂锅海米炖白菜。
赵振开在江弦身旁椅子坐下。
“你不是说找我有事?”
“想问伱些关于投稿的事情。”
“投稿?你投还是别人投?”
“就我自己,我这些天刚写完一篇小说...”
“小说?”赵振开好奇起来,“什么题材?带来了吗?我之前写过一篇叫《波动》的小说,算是有点经验,你要不介意,先拿来让我看看。”
“那你帮我瞧瞧。”江弦从挎包里取出手稿,递去赵振开手中。
赵振开将稿件放在桌面上。
冯骥才听闻动静,探过头来。
“小说...是最近流行的伤痕文学?”
“不是。”江弦摇摇头。
伤痕文学是《班主任》《伤痕》那样,揭示过去创伤的作品,《棋王》没有拷问、没有悲悯,是后来“寻根文学”的发轫之作。
“江弦,我能拜读下么?”冯骥才问。
江弦大方的点头。
冯骥才凑去赵振开身侧,他个头贼高,足足一米九二,努力压下头去,一手撑在桌面上,原本惺忪的双瞳,渐渐开始有神,炯炯发亮。
一万四千余字的篇幅,两人头抵着头,花了半个小时才看完。
冯骥才年纪略大,脊椎不好,最后已是极妖娆的斜趴在桌上。
他抬起头,望向一旁的江弦,眼中满是欣赏。
“你以前还写过别的小说?”
“没,这是第一次。”江弦老老实实回答。
“第一次?”冯骥才眉毛一挑,眼睛瞪的浑圆,很快恢复自然,咬着牙,脸上流露出几许艳羡之色。
“第一次写就写的这么好!”
他不是第一天认识江弦,以前文学沙龙见过,对他并无太大印象。
没想到是锋芒内敛,才华横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赵振开捧着稿子,重读几遍首页第一段后,才抬起头,惊喜道:“江弦,你这篇小说的开头,让我想起一首诗!”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燕京》”二人异口同声,相视一笑。
这是郭路生的代表作,郭路生是嗡嗡嗡时期最有影响的“地下诗人”,当代作家、诗人几乎都曾受其影响,赵振开也是偶然听到他的诗后大感震撼,才开始写诗。
“何以解忧,唯有象棋...这意境真好,你这篇小说写的真好,我决计写不出的好!”赵振开毫不吝啬的褒奖。
其余几人听闻这边的异状,也纷纷好奇的讨要过江弦手稿打量。
一页页相互传阅,很快全都看过。
“读起来真是种享受。”
“小说还能这么写?”
“让我拿回去给我家老爷子看看行吗。”
“惊涛拍案!写得好,写得好,你非常会写!”
江弦已被团团围住。
不知不觉间,刚才还是小透明的他,此刻,已成为屋内最炙手可热的核心角色。
“江大哥,我想把你这篇小说拍成电影!”陈皑鸽激动的拉着江弦胳膊。
在另一时空,《棋王》被翻拍过两次,分别由谢园与梁家辉饰演,梁家辉那版相对出名。
但在江弦看来,这两版拍的都不算太成功。
“有机会的话我们合作。”
一篇《棋王》,威力不亚于一颗手榴弹,把屋里所有人震的不轻。
赵振开扒拉开陈皑鸽,“江弦,你刚才说,这篇小说你想发表是吧?”
“对。”
“那我们走。”
“上哪儿去?”
“找李陀。”
赵振开解下围裙。
他已迫不及待的想把《棋王》分享给世人。
......
......
......
提笔辛勤耕耘几日,江弦手指上也留下了劳动的印记。
说到笔茧,得提一嘴王濛,他在没有电脑的时代,写作了大半辈子,手指上的茧都像黄豆一样隆起来了。
早上起来,江弦又把手稿检查一遍。
写完了,但孤芳自赏没钱赚的。
关于投稿的事,可以去请教下赵振开。
之前就说过,他跟赵振开真的很熟,互相都哥们那种,插队那会儿混地下文学圈就认识了。
将新鲜出炉的《棋王》揣进挎包,骑着二八车左拐右拐出门,从西南园胡同出发,沿着琉璃厂西街,往前门骑。
沿路有冰棍儿、雪花酪、绿豆汤...还看着些提冰核儿篮子卖的。
冰核儿就是冰块运输时候掉地上的碎渣,三里河、珠市口都有冰窖,冰用板车运输,半路容易掉渣,被些小孩捡来,要么吃了,要么放篮子里卖,马季小时候就干过这活。
不过也有使坏的,自个儿使砖块砸,然后“俺寻思这也没人要啊,就拾嘞。”
前门后头有条胡同叫西打磨厂。
江弦把自行车往胡同墙上一靠,侧着身子往堆满自行车的大门过道里挤。
“走六小时寂寞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
院儿里隐约传出诗歌的朗诵声,江弦听出是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被称作雨巷诗人,在解放后,因为些原因,他与查良铮、陈敬容、郑敏...都曾停止创作,改行从事文学翻译,其所翻译的西方诗歌,在特殊时期曾于地下文学界广泛流传、抄写。
“再念一首吧,陈皑鸽。”
“念什么?”
“念一首我家老爷子的《我爱这土地》...”
江弦循着吵吵嚷嚷的声音,躲着墙上贴的煤饼子往里走。
“江弦?”
正在屋外棚下急火油烟炒菜的赵振开注意到他,标志性的苦瓜脸上挤出抹笑。
“你怎么过来了。”
“来找你打听点事儿,忙着呢。”
“你算来着了,今中午几个朋友都在,一块聚聚。”
江弦这才发现,赵振开那间狭小的屋子里已座无虚席。
嚯。
冯骥才、于友泽,北影厂子弟陈皑鸽,史铁生,艾未未...
冯骥才是作品入选语文课本最多的作家之一,代表作《雕花烟斗》。
于友泽笔名江河,代表作《祖国啊,祖国》。后和赵振开理念不和,掰了。
艾未未则是诗人艾青的儿子,玩行为艺术,艾青与赵振开交情匪浅,算忘年交,后来二人决裂,甚至在文坛用最尖锐的语言互相批判彼此。
当然,那是后话。
如今这些大腕名流都还名声不显,还是高山流水般的默契与单纯。
江弦和他们一一打过招呼,望见墙上挂着的巨幅国画。
“嫂子不在家?”
“不在,她有个画展参加。”
“嚯,这么放心她自己一個人去?”
“哪能啊,我让黄锐陪她去了。”
“?”
对于江弦的到来,大家并没太在意,与他闲谈过几句后,便沉浸在文学的讨论当中。
并不是故意冷落。
江弦没有什么像样的作品,对文学也没多么狂热,很难被当做是同路人。
蜂窝煤炉子上沸了一大砂锅海米炖白菜。
赵振开在江弦身旁椅子坐下。
“你不是说找我有事?”
“想问伱些关于投稿的事情。”
“投稿?你投还是别人投?”
“就我自己,我这些天刚写完一篇小说...”
“小说?”赵振开好奇起来,“什么题材?带来了吗?我之前写过一篇叫《波动》的小说,算是有点经验,你要不介意,先拿来让我看看。”
“那你帮我瞧瞧。”江弦从挎包里取出手稿,递去赵振开手中。
赵振开将稿件放在桌面上。
冯骥才听闻动静,探过头来。
“小说...是最近流行的伤痕文学?”
“不是。”江弦摇摇头。
伤痕文学是《班主任》《伤痕》那样,揭示过去创伤的作品,《棋王》没有拷问、没有悲悯,是后来“寻根文学”的发轫之作。
“江弦,我能拜读下么?”冯骥才问。
江弦大方的点头。
冯骥才凑去赵振开身侧,他个头贼高,足足一米九二,努力压下头去,一手撑在桌面上,原本惺忪的双瞳,渐渐开始有神,炯炯发亮。
一万四千余字的篇幅,两人头抵着头,花了半个小时才看完。
冯骥才年纪略大,脊椎不好,最后已是极妖娆的斜趴在桌上。
他抬起头,望向一旁的江弦,眼中满是欣赏。
“你以前还写过别的小说?”
“没,这是第一次。”江弦老老实实回答。
“第一次?”冯骥才眉毛一挑,眼睛瞪的浑圆,很快恢复自然,咬着牙,脸上流露出几许艳羡之色。
“第一次写就写的这么好!”
他不是第一天认识江弦,以前文学沙龙见过,对他并无太大印象。
没想到是锋芒内敛,才华横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赵振开捧着稿子,重读几遍首页第一段后,才抬起头,惊喜道:“江弦,你这篇小说的开头,让我想起一首诗!”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燕京》”二人异口同声,相视一笑。
这是郭路生的代表作,郭路生是嗡嗡嗡时期最有影响的“地下诗人”,当代作家、诗人几乎都曾受其影响,赵振开也是偶然听到他的诗后大感震撼,才开始写诗。
“何以解忧,唯有象棋...这意境真好,你这篇小说写的真好,我决计写不出的好!”赵振开毫不吝啬的褒奖。
其余几人听闻这边的异状,也纷纷好奇的讨要过江弦手稿打量。
一页页相互传阅,很快全都看过。
“读起来真是种享受。”
“小说还能这么写?”
“让我拿回去给我家老爷子看看行吗。”
“惊涛拍案!写得好,写得好,你非常会写!”
江弦已被团团围住。
不知不觉间,刚才还是小透明的他,此刻,已成为屋内最炙手可热的核心角色。
“江大哥,我想把你这篇小说拍成电影!”陈皑鸽激动的拉着江弦胳膊。
在另一时空,《棋王》被翻拍过两次,分别由谢园与梁家辉饰演,梁家辉那版相对出名。
但在江弦看来,这两版拍的都不算太成功。
“有机会的话我们合作。”
一篇《棋王》,威力不亚于一颗手榴弹,把屋里所有人震的不轻。
赵振开扒拉开陈皑鸽,“江弦,你刚才说,这篇小说你想发表是吧?”
“对。”
“那我们走。”
“上哪儿去?”
“找李陀。”
赵振开解下围裙。
他已迫不及待的想把《棋王》分享给世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