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是个很有灵气的作家。
他发表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堪称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名义》。
在“伤痕文学”大行其道之际,王濛并没有融入主流,他被称作“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
他有着很深的苏俄文学情怀,文字有着很强的少年布尔什维克情结,这在《青春万岁》中就有所体现。
不过等王濛接替光未然主持《人民文学》以后,他的重心就不在上了,写的东西也没了什么意思。
江弦望着脑海中两条随机灵感,【地主】、【伦乱】。
他谨慎的回想了下,刚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想法,觉得完全可行,是可以进行下尝试的。
他选择将【地主】和【伦乱】,进行随机合成。
万分紧张之中。
一部中篇,出现在他的脑海.
“你在北影厂里写剧本?”耳边传来王濛的声音。
他表情总是略显深沉。
王濛年纪不小,四十来岁,脸上没有一点皱纹,头发也像年轻人一般黑,文质彬彬戴着一副眼镜。
“最近一直在忙活这个。”
两人寒暄几句,干脆撇下刘恒,一块儿在北影厂的院子里溜达。
王濛主动提起《褐变的荔枝》。
这篇《褐变的荔枝》在第六期《收获》上发表以后,并没有在读者群体中引起多么大的轰动,受到多么热烈的欢迎,但在文学界掀起了颇为广泛的讨论。
“我那天和张坑坑聊天,聊到了你这篇,张坑坑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是么.”
张坑坑都知道吧?后世名声不太好,和万万是好闺蜜,她老公也是个作家,叫姜容,他写过一本书,后来还拍成了电影——
《狼图腾》
“虽然写这篇的时候有所考据,但我终究是个外行,写的仍是不够严谨,真要一些学术专家看了,可能会贻笑大方。”江弦很诚恳的说。
“你就不要谦虚了,我初次看完,大感震撼,伱知识渊博的程度,甚至对某些事情的见解之深,远超过我们这一辈大多数人,至少我是自愧不如。”
王濛谈起他对《褐变的荔枝》看法,对江弦提出的为官之道:“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他颇为赞同,认为总结的相当之精辟。
这是真心话,即便是组稿,王濛也不用捧江弦的臭脚,他如今已在作协身兼要职,可谓是作协的中坚力量。
王濛这一顿夸奖,说的江弦有些飘飘然,收获了极大的情绪价值,他也马上反馈回去。
“说起来,我写这些内容,也是受到王老师您那篇《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带来的启发。”
“是么?”
“我也是跟王老师您学习,我啊,我太想进步了!”
“呵呵。”王濛是不苟言笑的人,笑起来也很严肃,“总之,江弦,不管你现在有没有稿子,你的下一篇稿子,我们《京城文艺》都约定了。”
“.”江弦沉吟一会儿,瞥一眼脑海中那部,“王老师,我还真有一篇,不过目前仍在构思阶段。”
王濛眼前一亮,“你看,稿子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总会有的。”
“我这也只是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原本我已经不打算写出来了,我感觉不会发表。”江弦故作沮丧。
“为什么不写呢?”王濛有些焦急,“好的点子一定要写出来啊,要写成文章啊。”
“这篇稿子,题材有些大胆,我觉得没有杂志敢发表。”
“大概是什么题材?什么内容?”王濛眉头蹙起,“我们聊聊,好么?”
《京城文艺》在李清泉和王濛的主持下,质量节节攀升,几乎每期都有好作品,这使得他们对每期来稿的质量要求越发严格,对好稿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江弦此前发表的几篇文章,无论是在哪部杂志上发表的,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好几篇还都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轰动,这样的作家,每一个想法都值得重视。
“要说题材,这算是一部农村题材的作品,不过内容上,有些极端和露骨”江弦故意卖个关子。
王濛马上就听懂了。
农村题材一向土腥子气重,如果是极端和露骨,那就是描写了原始的性崇拜。
“这个倒没关系,今天这里也没别人,我们大胆的聊聊内容。”王濛提议。
越是大胆的题材,就越与众不同,江弦越是遮遮掩掩,他便他所说的那部愈发的感到好奇。
江弦倒也不担心,王濛会因为今天的谈话,做出什么伤害他的举动。
“王老师,你知道俄狄浦斯情结么?”
俄狄浦斯情结,是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用语,在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普斯王子命中注定,必然杀死自己的父亲,娶自己的母亲为妻,他虽然终生小心,极力避免,但仍在不知不觉中犯下杀父、娶母两桩大罪。
王濛自然是知道的,希腊神话在晚清民国时期,便大量的引入中国并传播,并且《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这些出版的网格本中也有《奥德赛》《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等等希腊文学名著。
“把俄狄浦斯运用到农村题材上?”王濛有些吃惊,随后急不可耐道:“详细讲讲!”
“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江弦并不介意把这篇稿子给王濛,给《京城文艺》,也就不吝啬于给王濛讲述了。
两人边走边聊,断断续续,抽了四五根烟,江弦才把这篇跌宕起伏的给王濛讲完。
“王老师,你感觉怎么样?”
“震撼!”
王濛回味着他所讲述的这篇内容,“最单纯的欲望,以及其带来的对无上力量与爱情的坚守与崇拜,包括结尾的处理也很高明,深刻的撼动人心。”
“你这哪里是一个潦草的点子,你分明已经想好了整部!”
王濛明白了。
他终于想通了。
江弦哪里是没稿子?他分明有,他只是在等一个能赏识这篇稿子伯乐!
他发表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堪称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名义》。
在“伤痕文学”大行其道之际,王濛并没有融入主流,他被称作“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
他有着很深的苏俄文学情怀,文字有着很强的少年布尔什维克情结,这在《青春万岁》中就有所体现。
不过等王濛接替光未然主持《人民文学》以后,他的重心就不在上了,写的东西也没了什么意思。
江弦望着脑海中两条随机灵感,【地主】、【伦乱】。
他谨慎的回想了下,刚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想法,觉得完全可行,是可以进行下尝试的。
他选择将【地主】和【伦乱】,进行随机合成。
万分紧张之中。
一部中篇,出现在他的脑海.
“你在北影厂里写剧本?”耳边传来王濛的声音。
他表情总是略显深沉。
王濛年纪不小,四十来岁,脸上没有一点皱纹,头发也像年轻人一般黑,文质彬彬戴着一副眼镜。
“最近一直在忙活这个。”
两人寒暄几句,干脆撇下刘恒,一块儿在北影厂的院子里溜达。
王濛主动提起《褐变的荔枝》。
这篇《褐变的荔枝》在第六期《收获》上发表以后,并没有在读者群体中引起多么大的轰动,受到多么热烈的欢迎,但在文学界掀起了颇为广泛的讨论。
“我那天和张坑坑聊天,聊到了你这篇,张坑坑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是么.”
张坑坑都知道吧?后世名声不太好,和万万是好闺蜜,她老公也是个作家,叫姜容,他写过一本书,后来还拍成了电影——
《狼图腾》
“虽然写这篇的时候有所考据,但我终究是个外行,写的仍是不够严谨,真要一些学术专家看了,可能会贻笑大方。”江弦很诚恳的说。
“你就不要谦虚了,我初次看完,大感震撼,伱知识渊博的程度,甚至对某些事情的见解之深,远超过我们这一辈大多数人,至少我是自愧不如。”
王濛谈起他对《褐变的荔枝》看法,对江弦提出的为官之道:“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他颇为赞同,认为总结的相当之精辟。
这是真心话,即便是组稿,王濛也不用捧江弦的臭脚,他如今已在作协身兼要职,可谓是作协的中坚力量。
王濛这一顿夸奖,说的江弦有些飘飘然,收获了极大的情绪价值,他也马上反馈回去。
“说起来,我写这些内容,也是受到王老师您那篇《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带来的启发。”
“是么?”
“我也是跟王老师您学习,我啊,我太想进步了!”
“呵呵。”王濛是不苟言笑的人,笑起来也很严肃,“总之,江弦,不管你现在有没有稿子,你的下一篇稿子,我们《京城文艺》都约定了。”
“.”江弦沉吟一会儿,瞥一眼脑海中那部,“王老师,我还真有一篇,不过目前仍在构思阶段。”
王濛眼前一亮,“你看,稿子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总会有的。”
“我这也只是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原本我已经不打算写出来了,我感觉不会发表。”江弦故作沮丧。
“为什么不写呢?”王濛有些焦急,“好的点子一定要写出来啊,要写成文章啊。”
“这篇稿子,题材有些大胆,我觉得没有杂志敢发表。”
“大概是什么题材?什么内容?”王濛眉头蹙起,“我们聊聊,好么?”
《京城文艺》在李清泉和王濛的主持下,质量节节攀升,几乎每期都有好作品,这使得他们对每期来稿的质量要求越发严格,对好稿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江弦此前发表的几篇文章,无论是在哪部杂志上发表的,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好几篇还都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轰动,这样的作家,每一个想法都值得重视。
“要说题材,这算是一部农村题材的作品,不过内容上,有些极端和露骨”江弦故意卖个关子。
王濛马上就听懂了。
农村题材一向土腥子气重,如果是极端和露骨,那就是描写了原始的性崇拜。
“这个倒没关系,今天这里也没别人,我们大胆的聊聊内容。”王濛提议。
越是大胆的题材,就越与众不同,江弦越是遮遮掩掩,他便他所说的那部愈发的感到好奇。
江弦倒也不担心,王濛会因为今天的谈话,做出什么伤害他的举动。
“王老师,你知道俄狄浦斯情结么?”
俄狄浦斯情结,是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用语,在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普斯王子命中注定,必然杀死自己的父亲,娶自己的母亲为妻,他虽然终生小心,极力避免,但仍在不知不觉中犯下杀父、娶母两桩大罪。
王濛自然是知道的,希腊神话在晚清民国时期,便大量的引入中国并传播,并且《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这些出版的网格本中也有《奥德赛》《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等等希腊文学名著。
“把俄狄浦斯运用到农村题材上?”王濛有些吃惊,随后急不可耐道:“详细讲讲!”
“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江弦并不介意把这篇稿子给王濛,给《京城文艺》,也就不吝啬于给王濛讲述了。
两人边走边聊,断断续续,抽了四五根烟,江弦才把这篇跌宕起伏的给王濛讲完。
“王老师,你感觉怎么样?”
“震撼!”
王濛回味着他所讲述的这篇内容,“最单纯的欲望,以及其带来的对无上力量与爱情的坚守与崇拜,包括结尾的处理也很高明,深刻的撼动人心。”
“你这哪里是一个潦草的点子,你分明已经想好了整部!”
王濛明白了。
他终于想通了。
江弦哪里是没稿子?他分明有,他只是在等一个能赏识这篇稿子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