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小梁,我都快成你的粉丝了!
齐云飞和周密看到梁江涛改动的地方,都觉得心服口服。
这份材料经过梁江涛的修改,格局更大了,层次又上了一个台阶。
赶紧回去修改。
梁江涛又对报送的时间作出了规定,一天两报,早报就是按照这个体例,每天上班前要摆在领导的案头,晚报可以简单一些,只挑重大事件以及汉东省的舆情事件。
最后,还要找人一直盯着网络。
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给他发短信,他会看情况报告给宴清部长。
其实,后世重大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也是这么搞的,梁江涛算是让这项机制提前问世了。
如此一来,就能确保重要信息第一时间直达领导,工作就有了主动性。
梁江涛把《新闻舆情简报第1期》拿给了李宴清。
“嗬,这么快!”李宴清有些吃惊。
上午小梁刚说了一个想法,下午就拿出了成果,如果这都不算雷厉风行,什么是雷厉风行?
李宴清仔细看着材料,瞬间被吸引住了。
这些都是今天的新闻,好多他已经看过了。
但看这些,可比他看报纸要省时省力多了。
别的不说,报纸上那密密麻麻的字,对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而且几份报纸的内容好多都是重复的,甄别起来很费功夫。
这份材料的字,都是小二字体,看起来毫不费力。
而且,没有任何穿靴戴帽、长篇大论,语言高度凝练。
半个版面的新闻,凝练成一段话,也就是两百字左右,但信息量丝毫不减。
看了这条信息,新闻基本就清楚了。
四两拨千斤!
如果想进一步详细了解事件,可以再去翻看原版报纸。
更重的是,里面还有网民的评论。
好多网民的话都非常大胆,可见说了心里话。
赞扬,发自真心,批评,也是直抒胸臆,没有遮遮掩掩。
“好!”
李宴清叫好!
这份材料,虽然叫简报,但一点都不简单!
有这个东西,将会大大节省他的时间。
单位时间内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而且还能看到老百姓的想法,比报纸要真实形象多了。
感觉像是做了一次调研。
对于日理万机的领导干部来说,简直价值万金。
“小梁,你的这个创意太好了!你脑子转得快,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李宴清目光谆谆地看着梁江涛。
梁江涛露出憨厚的笑容,道:“没有什么,部长,都是您平时教导得好。”
“不许拍马屁,我教了你什么我心里有数,我可没教你做简报,是你教了我!教了研究室!如果没有猜错,这是你平时老上网探索出来的经验吧!”李宴清笑着说。
“是的,部长!平时经常上网,看到很多网民都会评论,有的都是带着真情实感的,想着如果到不了领导面前怪可惜的!”
“好,这才是年轻人,有活力,有朝气,熟悉新生事物,并善于从中吸取好的经验!我们这群老古董,是不如你们喽!”李宴清自嘲地摇了摇头道。
“部长,您千万不能这么说。我们这些都是形式上的东西,大道颠扑不破,做人做事,还是要靠您教给我们的道理。”梁江涛赶忙道。
“你听听,现在的年轻人,智商高,情商更高!小梁,我都快成你的粉丝了!”
李宴清哈哈大笑,说了一个网络用词,显然,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领导。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梁江涛的马屁又快又准,挠到痒处,由不得他不开怀。
梁江涛继续露出略显憨厚的笑容。
同时庆幸自己遇上了一个好领导。
一个真正的好领导,不仅要能教给下属东西,还要给下属足够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干。
有的领导,心胸狭隘,觉得自己天下第一,但凡下面有一点表现的苗头,就万分警惕,甚至生气。
这就属于不给底下人空间。
时间长了,底下人看明白了,就不主动了。
吾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跟着这样的领导有什么劲?
能动性完全被扼杀,工作的瓶颈很快也就出现了。
没有创新,没有点子,没有思考,完全按照领导的部署走。
一戳一蹦跶。
而领导水平再高,也是有局限性的,最终会限制整体的工作绩效。
“这样,这份材料已经很完整了,有些可以站在其他部门的角度做一些研判,今天再完善一下,明天报给我后,我签给其他省领导,注意添加报尾。”李宴清想了想道。
“部长,是报给所有省委常委和副省长吗?”
“再加上山淮主席和爱民主任。”
“好的!”梁江涛点点头。
山淮主席是省政协主席项山淮,爱民主任是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王爱民。
由于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由省委书记兼任,省人大常委会实际主持日常工作的是党组书记。
党组书记依然是副部级,是由老资格省委常委转任的,排名在省政协主席之后。
省领导排名,书记、省长当然在前,之后是省政协主席,然后是以省委副书记为首的其他常委,然后是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再之后是其他副省长........
把这份材料报给他们,意味着所有省领导都能看见这份材料。
足见李宴清对这份材料的认可。
而且,梁江涛对这份材料有一万个信心,相信其他领导看见,一定都会眼前一亮。
甚至,会让他们分管的部门,来省委组织部取经。
到时候,又算给单位长了个大脸!
口碑怎么来的,就是一件一件小事上积累起来的。
梁江涛赶紧把宴清部长的指示交代给齐云飞和周密,并说领导很满意,对此提出了表扬。
齐云飞和周密都很高兴,但他们知道,这份表扬,实在是拜梁江涛所赐。
他们不敢贪功为己有,在报尾处加了一个审核,写上了梁江涛的名字。
梁江涛看见了,没有说什么。
这是他的创意和智力成果,署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就没必要矫情了。
这份材料经过梁江涛的修改,格局更大了,层次又上了一个台阶。
赶紧回去修改。
梁江涛又对报送的时间作出了规定,一天两报,早报就是按照这个体例,每天上班前要摆在领导的案头,晚报可以简单一些,只挑重大事件以及汉东省的舆情事件。
最后,还要找人一直盯着网络。
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给他发短信,他会看情况报告给宴清部长。
其实,后世重大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也是这么搞的,梁江涛算是让这项机制提前问世了。
如此一来,就能确保重要信息第一时间直达领导,工作就有了主动性。
梁江涛把《新闻舆情简报第1期》拿给了李宴清。
“嗬,这么快!”李宴清有些吃惊。
上午小梁刚说了一个想法,下午就拿出了成果,如果这都不算雷厉风行,什么是雷厉风行?
李宴清仔细看着材料,瞬间被吸引住了。
这些都是今天的新闻,好多他已经看过了。
但看这些,可比他看报纸要省时省力多了。
别的不说,报纸上那密密麻麻的字,对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而且几份报纸的内容好多都是重复的,甄别起来很费功夫。
这份材料的字,都是小二字体,看起来毫不费力。
而且,没有任何穿靴戴帽、长篇大论,语言高度凝练。
半个版面的新闻,凝练成一段话,也就是两百字左右,但信息量丝毫不减。
看了这条信息,新闻基本就清楚了。
四两拨千斤!
如果想进一步详细了解事件,可以再去翻看原版报纸。
更重的是,里面还有网民的评论。
好多网民的话都非常大胆,可见说了心里话。
赞扬,发自真心,批评,也是直抒胸臆,没有遮遮掩掩。
“好!”
李宴清叫好!
这份材料,虽然叫简报,但一点都不简单!
有这个东西,将会大大节省他的时间。
单位时间内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而且还能看到老百姓的想法,比报纸要真实形象多了。
感觉像是做了一次调研。
对于日理万机的领导干部来说,简直价值万金。
“小梁,你的这个创意太好了!你脑子转得快,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李宴清目光谆谆地看着梁江涛。
梁江涛露出憨厚的笑容,道:“没有什么,部长,都是您平时教导得好。”
“不许拍马屁,我教了你什么我心里有数,我可没教你做简报,是你教了我!教了研究室!如果没有猜错,这是你平时老上网探索出来的经验吧!”李宴清笑着说。
“是的,部长!平时经常上网,看到很多网民都会评论,有的都是带着真情实感的,想着如果到不了领导面前怪可惜的!”
“好,这才是年轻人,有活力,有朝气,熟悉新生事物,并善于从中吸取好的经验!我们这群老古董,是不如你们喽!”李宴清自嘲地摇了摇头道。
“部长,您千万不能这么说。我们这些都是形式上的东西,大道颠扑不破,做人做事,还是要靠您教给我们的道理。”梁江涛赶忙道。
“你听听,现在的年轻人,智商高,情商更高!小梁,我都快成你的粉丝了!”
李宴清哈哈大笑,说了一个网络用词,显然,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领导。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梁江涛的马屁又快又准,挠到痒处,由不得他不开怀。
梁江涛继续露出略显憨厚的笑容。
同时庆幸自己遇上了一个好领导。
一个真正的好领导,不仅要能教给下属东西,还要给下属足够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干。
有的领导,心胸狭隘,觉得自己天下第一,但凡下面有一点表现的苗头,就万分警惕,甚至生气。
这就属于不给底下人空间。
时间长了,底下人看明白了,就不主动了。
吾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跟着这样的领导有什么劲?
能动性完全被扼杀,工作的瓶颈很快也就出现了。
没有创新,没有点子,没有思考,完全按照领导的部署走。
一戳一蹦跶。
而领导水平再高,也是有局限性的,最终会限制整体的工作绩效。
“这样,这份材料已经很完整了,有些可以站在其他部门的角度做一些研判,今天再完善一下,明天报给我后,我签给其他省领导,注意添加报尾。”李宴清想了想道。
“部长,是报给所有省委常委和副省长吗?”
“再加上山淮主席和爱民主任。”
“好的!”梁江涛点点头。
山淮主席是省政协主席项山淮,爱民主任是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王爱民。
由于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由省委书记兼任,省人大常委会实际主持日常工作的是党组书记。
党组书记依然是副部级,是由老资格省委常委转任的,排名在省政协主席之后。
省领导排名,书记、省长当然在前,之后是省政协主席,然后是以省委副书记为首的其他常委,然后是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再之后是其他副省长........
把这份材料报给他们,意味着所有省领导都能看见这份材料。
足见李宴清对这份材料的认可。
而且,梁江涛对这份材料有一万个信心,相信其他领导看见,一定都会眼前一亮。
甚至,会让他们分管的部门,来省委组织部取经。
到时候,又算给单位长了个大脸!
口碑怎么来的,就是一件一件小事上积累起来的。
梁江涛赶紧把宴清部长的指示交代给齐云飞和周密,并说领导很满意,对此提出了表扬。
齐云飞和周密都很高兴,但他们知道,这份表扬,实在是拜梁江涛所赐。
他们不敢贪功为己有,在报尾处加了一个审核,写上了梁江涛的名字。
梁江涛看见了,没有说什么。
这是他的创意和智力成果,署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就没必要矫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