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崔钰案(十)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此句是言七月立秋前后,天气转凉,不出九月便需添加衣衫。虽屡有妄人望文生义,但天时不改。
眼见到了十月时节,天气愈发寒冷,
洛阳宫宣室殿内,皇帝下诏接见从长安东行而来的高僧鸠摩罗什,高僧还未入殿,兵部尚书到彦之便上奏前朝佛教盛行国内寺院过多,不少人为了逃役都剃度出家为僧,而寺院的僧侣们圈占土地而却不用缴纳税款。
且有不少僧人白日里烧香拜佛,诵经修道,到了夜里便出寺胡混,吃酒破戒是小,更有甚至谋人钱财夺人妻女,恶贯满盈,无恶不作!
当地各州郡官员不少都有捐纳佛寺,在这些人的庇佑之下那些违法乱纪的僧人没有收到律法的严惩,反而变本加厉,继续盘剥百姓,逼迫百姓交出自己的儿女进入寺庙。美其名曰童男童女侍奉佛祖左右实乃三生三世修来的缘分,不得违背佛祖法旨!
“岂有此理!”皇帝便在兵部尚书到彦之的建议下准备下诏勒令国中僧众还俗,仅留十分之一的僧侣侍奉菩萨,常伴青灯古佛,并下旨拆除州郡佛寺,仅仅保留三分之一,违法犯律的僧人必须绳之以法!胆敢包庇罪人的官员一并黜之,不心存报效朝廷牧守一方百姓的庸碌之官朝廷也不必留着了!
“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彼等剃发易服,既不全孝道亦失为人之礼仪,此乃大谬!难道一朝遁入空门就能忘却父母十数年二十年的生育抚养之恩吗?”
诏书即将下发,殿外一阵洪钟般的声音响起:“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这声音犹如晴天霹雳,打破了沉默。文武百官纷纷望向发声处,他就是吕凉、姚秦两朝国师,奉诏觐见皇帝的著名大乘高僧鸠摩罗什。
百官都为鸠摩罗什捏着一把汗,鸠摩罗什走上殿反驳道:“陛下说退僧还俗,崇孝道,养父母,但献身于佛道,以使父母显贵,也是行孝道,何必还家才是孝呢?”
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
兵部尚书到彦之手持朝笏站了出来回怼道:“父母恩情深重,以投空作为资养,是背弃父母,是大不孝。”
他的眼神充满了威严和决绝,似乎对鸠摩罗什的观点毫不认同。
鸠摩罗什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接着回应道:“如果像大人所说,陛下左右的人都有父母,您为什么不放他们回家,却让他们服役五年而不得与父母相见呢?”
他的话语犀利而直接,毫不掩饰地指出了到彦之的矛盾之处。
皇帝寒声道:“朕依你所说,释放三千宫中婢女回去侍奉父母。”
徐宗文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冷酷和坚决,仿佛已经做出了决定。然而,他眼中的杀机再也隐藏不住,那是一种深深的愤怒和不满。
鸠摩罗什不过如此,徐宗文有些后悔了,不过他开始坚信自己崇信天师道是正确的做法!
鸠摩罗什身后的弟子慧观厉声问道:“陛下此举是邪恶之举。地狱是不择贵贱的,陛下难道不怕下地狱吗?”
他的语气中带着强烈的谴责和警告,让人不禁感到一阵寒意。
徐宗文顿时勃然大怒,他的脸色变得阴沉可怕,大声喊道:“只要百姓能得到富足,天下长安,朕宁愿下地狱!”
宣室殿中,徐宗文的声音如雷鸣般震耳欲聋,百官之中裴卿、郗俭、沈玉、郭裳等人纷纷精神一振!
左监门卫将军檀道济觉得这正是自己表现的好机会,于是快步上前,对着慧观就是一顿狂扇嘴巴子,边扇还边骂:“你个秃驴,竟敢诅咒陛下,你是不是活腻歪了?”
慧观被打的晕头转向,眼冒金星,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你!”鸠摩罗什正要替徒儿逃个说法,身后的到彦之又咳嗽了一声。
鸠摩罗什将视线转到身后,兵部尚书到彦之冷冷地看着他,然后从官服的袖袍中拿出僧侣犯法的证据,扔在鸠摩罗什的脚下,冷笑道:“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这些东西,看清楚你们佛教徒都干了些什么好事!要下地狱也是他们先下地狱,我倒要看看你还有什么脸继续狡辩!”
鸠摩罗什看着地上那一件件触目惊心的证据,脸色变得惨白如纸,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荡然无存。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但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那上面有各州郡大寺庙中僧侣犯戒杀人和淫辱妇女还有强占田亩的罪行,桩桩件件详详细细,都是到彦之从廷尉和刑部搜罗来的,不容辩驳!
“我佛,我佛!”最终,鸠摩罗什长叹一声,眼中满是绝望和无奈,转身夺门而出,留下了一脸冷笑的到彦之和一脸茫然的百官。
徐宗文像是看了一场闹剧,他对首辅裴卿询问道:“梁州案情如何了,可有进展?”
裴卿身着紫色朝服,头戴貂蝉漆纱笼巾冠,扶着朝笏站了起来:“回禀陛下,内阁刚收到刘裕的奏疏,他们在西城有重大发现,按时辰算钦差队伍此时已经到了南郑。”
“西城,”徐宗文停顿了想了想:“西城太守是陶渊明,朕记得这两年吏部上呈梁州各郡京察大计之中陶渊明的考评为第一啊!”
“陛下好记性,”兼管吏部的中书令郗俭也从朝班中起身:“陶渊明此人为官清正,又是陶威公后人,就算梁州上下都成了崔氏渊薮,西城绝对会是一块世外桃源。”
徐宗文微微一笑,他伸了伸臂膀,朗声问道:“廷尉到了吗?”
陶范艰难的从坐垫上起身,拄着拐杖走上去回话:“启禀陛下,老臣在此。”
“这是你们陶氏的麒麟子,是我大宁的人才,日后不失为一代名臣呐!”徐宗文颇有感慨道。
“陛下圣明烛照,陶潜躬逢盛世遇到明主是他的福分。”陶范老持承重,一番奏对也是滴水不漏。
“好好好!”徐宗文毫不吝啬,一连夸了三个好字,随后又嘱咐道:“举贤不避亲,陶氏有人才你要及时向朝廷举荐才是。”
“老臣遵旨!”
陶范用极为缓慢的步伐回到朝班后,兵部尚书到彦之继续奏道:“请陛下以天师道为国教,立天师杜明师为国师,分佛教之势,以利我朝教化黎庶。”
“准了!”徐宗文又补充道:“永嘉以来,胡人肆虐,天下大乱近百年,各地百姓为托生计不得已以佛菩萨为生存之念,由来已久,今我新朝开辟,理当改之。”
“天师道杜子恭早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其敬天爱民,深明事理,清整原三张的五斗米道,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以及男女合气之伪法,功莫大焉!又,杜子恭昔年曾助王师平定孙恩之乱,有定策之功,护国之劳,今特加封其为天下道家宗门之首,赐尊号曰护国佑民天师真君,掌天师道教主,尊国师,朕亦执以师礼,命礼部有司造备册宝,择吉日行礼……”
既武赫二年册封杜子恭为国师之后,这是徐宗文第二次封赏杜子恭,并追加尊号,其恩眷不可谓不昌隆,其意义不可谓不深远!
此句是言七月立秋前后,天气转凉,不出九月便需添加衣衫。虽屡有妄人望文生义,但天时不改。
眼见到了十月时节,天气愈发寒冷,
洛阳宫宣室殿内,皇帝下诏接见从长安东行而来的高僧鸠摩罗什,高僧还未入殿,兵部尚书到彦之便上奏前朝佛教盛行国内寺院过多,不少人为了逃役都剃度出家为僧,而寺院的僧侣们圈占土地而却不用缴纳税款。
且有不少僧人白日里烧香拜佛,诵经修道,到了夜里便出寺胡混,吃酒破戒是小,更有甚至谋人钱财夺人妻女,恶贯满盈,无恶不作!
当地各州郡官员不少都有捐纳佛寺,在这些人的庇佑之下那些违法乱纪的僧人没有收到律法的严惩,反而变本加厉,继续盘剥百姓,逼迫百姓交出自己的儿女进入寺庙。美其名曰童男童女侍奉佛祖左右实乃三生三世修来的缘分,不得违背佛祖法旨!
“岂有此理!”皇帝便在兵部尚书到彦之的建议下准备下诏勒令国中僧众还俗,仅留十分之一的僧侣侍奉菩萨,常伴青灯古佛,并下旨拆除州郡佛寺,仅仅保留三分之一,违法犯律的僧人必须绳之以法!胆敢包庇罪人的官员一并黜之,不心存报效朝廷牧守一方百姓的庸碌之官朝廷也不必留着了!
“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彼等剃发易服,既不全孝道亦失为人之礼仪,此乃大谬!难道一朝遁入空门就能忘却父母十数年二十年的生育抚养之恩吗?”
诏书即将下发,殿外一阵洪钟般的声音响起:“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这声音犹如晴天霹雳,打破了沉默。文武百官纷纷望向发声处,他就是吕凉、姚秦两朝国师,奉诏觐见皇帝的著名大乘高僧鸠摩罗什。
百官都为鸠摩罗什捏着一把汗,鸠摩罗什走上殿反驳道:“陛下说退僧还俗,崇孝道,养父母,但献身于佛道,以使父母显贵,也是行孝道,何必还家才是孝呢?”
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
兵部尚书到彦之手持朝笏站了出来回怼道:“父母恩情深重,以投空作为资养,是背弃父母,是大不孝。”
他的眼神充满了威严和决绝,似乎对鸠摩罗什的观点毫不认同。
鸠摩罗什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接着回应道:“如果像大人所说,陛下左右的人都有父母,您为什么不放他们回家,却让他们服役五年而不得与父母相见呢?”
他的话语犀利而直接,毫不掩饰地指出了到彦之的矛盾之处。
皇帝寒声道:“朕依你所说,释放三千宫中婢女回去侍奉父母。”
徐宗文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冷酷和坚决,仿佛已经做出了决定。然而,他眼中的杀机再也隐藏不住,那是一种深深的愤怒和不满。
鸠摩罗什不过如此,徐宗文有些后悔了,不过他开始坚信自己崇信天师道是正确的做法!
鸠摩罗什身后的弟子慧观厉声问道:“陛下此举是邪恶之举。地狱是不择贵贱的,陛下难道不怕下地狱吗?”
他的语气中带着强烈的谴责和警告,让人不禁感到一阵寒意。
徐宗文顿时勃然大怒,他的脸色变得阴沉可怕,大声喊道:“只要百姓能得到富足,天下长安,朕宁愿下地狱!”
宣室殿中,徐宗文的声音如雷鸣般震耳欲聋,百官之中裴卿、郗俭、沈玉、郭裳等人纷纷精神一振!
左监门卫将军檀道济觉得这正是自己表现的好机会,于是快步上前,对着慧观就是一顿狂扇嘴巴子,边扇还边骂:“你个秃驴,竟敢诅咒陛下,你是不是活腻歪了?”
慧观被打的晕头转向,眼冒金星,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你!”鸠摩罗什正要替徒儿逃个说法,身后的到彦之又咳嗽了一声。
鸠摩罗什将视线转到身后,兵部尚书到彦之冷冷地看着他,然后从官服的袖袍中拿出僧侣犯法的证据,扔在鸠摩罗什的脚下,冷笑道:“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这些东西,看清楚你们佛教徒都干了些什么好事!要下地狱也是他们先下地狱,我倒要看看你还有什么脸继续狡辩!”
鸠摩罗什看着地上那一件件触目惊心的证据,脸色变得惨白如纸,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荡然无存。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但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那上面有各州郡大寺庙中僧侣犯戒杀人和淫辱妇女还有强占田亩的罪行,桩桩件件详详细细,都是到彦之从廷尉和刑部搜罗来的,不容辩驳!
“我佛,我佛!”最终,鸠摩罗什长叹一声,眼中满是绝望和无奈,转身夺门而出,留下了一脸冷笑的到彦之和一脸茫然的百官。
徐宗文像是看了一场闹剧,他对首辅裴卿询问道:“梁州案情如何了,可有进展?”
裴卿身着紫色朝服,头戴貂蝉漆纱笼巾冠,扶着朝笏站了起来:“回禀陛下,内阁刚收到刘裕的奏疏,他们在西城有重大发现,按时辰算钦差队伍此时已经到了南郑。”
“西城,”徐宗文停顿了想了想:“西城太守是陶渊明,朕记得这两年吏部上呈梁州各郡京察大计之中陶渊明的考评为第一啊!”
“陛下好记性,”兼管吏部的中书令郗俭也从朝班中起身:“陶渊明此人为官清正,又是陶威公后人,就算梁州上下都成了崔氏渊薮,西城绝对会是一块世外桃源。”
徐宗文微微一笑,他伸了伸臂膀,朗声问道:“廷尉到了吗?”
陶范艰难的从坐垫上起身,拄着拐杖走上去回话:“启禀陛下,老臣在此。”
“这是你们陶氏的麒麟子,是我大宁的人才,日后不失为一代名臣呐!”徐宗文颇有感慨道。
“陛下圣明烛照,陶潜躬逢盛世遇到明主是他的福分。”陶范老持承重,一番奏对也是滴水不漏。
“好好好!”徐宗文毫不吝啬,一连夸了三个好字,随后又嘱咐道:“举贤不避亲,陶氏有人才你要及时向朝廷举荐才是。”
“老臣遵旨!”
陶范用极为缓慢的步伐回到朝班后,兵部尚书到彦之继续奏道:“请陛下以天师道为国教,立天师杜明师为国师,分佛教之势,以利我朝教化黎庶。”
“准了!”徐宗文又补充道:“永嘉以来,胡人肆虐,天下大乱近百年,各地百姓为托生计不得已以佛菩萨为生存之念,由来已久,今我新朝开辟,理当改之。”
“天师道杜子恭早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其敬天爱民,深明事理,清整原三张的五斗米道,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以及男女合气之伪法,功莫大焉!又,杜子恭昔年曾助王师平定孙恩之乱,有定策之功,护国之劳,今特加封其为天下道家宗门之首,赐尊号曰护国佑民天师真君,掌天师道教主,尊国师,朕亦执以师礼,命礼部有司造备册宝,择吉日行礼……”
既武赫二年册封杜子恭为国师之后,这是徐宗文第二次封赏杜子恭,并追加尊号,其恩眷不可谓不昌隆,其意义不可谓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