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是他好容易才弄到手,又苦心经营了两年多时间的老巢,刘勋如何舍得放弃这里,更别说他还野心勃勃,视眼下为千载难逢的良机了。

    “德珪,我这边暂且先虚与委蛇,你可请刘使君从速来援。”

    刘勋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那自然是要催促刘表赶紧下注的:“刘封手里也有两三万人,左将军一降,那汝阴、慎城、下蔡一线就将全线崩溃,刘备不日即可南下寿春,与刘封会师。到那时候,即便不算左将军的降兵,刘备军也至少当在五万人以上。”

    “眼下舒城只有万人守备,城中周家、郑等家族还未必同我是一条心。”

    刘勋故意露出忧心的神情,不安道:“若是对方继续南下,舒城恐难支撑。”

    蔡瑁心中冷笑,觉得刘勋是色厉胆薄,既野心勃勃,却又胆小如鼠。

    可面上却是冠冕堂皇的保证道:“子台你且放心,我必催促黄府君尽快发兵东进来援。同时,我主还会另派使节,前往寿春面见玄德公,对其陈说前因后果,以化解兵戈。”

    刘勋听到蔡瑁提起此事,他郑重其事的询问道:“德珪,刘使君可有派人前往朝中运作?”

    刘勋敢于如此大胆的投效刘表,究其根本原因,不过三条。

    第一,乃是利欲熏心,被黄祖的待遇给迷花了眼,觉得刘表给的太多,独立藩镇的地位实在太过诱人,看看黄祖在江夏是何等的快活,刘勋自然也想有样学样。

    第二,是对刘表和刘备的实力判断错误,从内心中并不觉得刘备的实力有多强。

    毕竟在表面上来看,刘备依然是那个被曹操从河北追着打到徐州的手下败将。

    而且经过曹操屠杀之后,所有军阀都以为徐州凋敝,人口损失太大。

    对于刘封主导的徐州休养生息的计划几乎一无所知,就连曹操,袁绍都不咋清楚,刘勋一个地方军头如何能知。

    在他看来,刘备可算是穷兵黩武,都快把徐州榨干了,否则哪里养得起这六七万大军。

    第三,刘勋心中还有一笔账,那就是他名义上还是袁术的臣子,而刘表也是天子承认的忠臣。

    可别小看这一点,这意味着他投效刘表也是有法理性的,因为普天之下,皆是王臣,况且刘备并不是扬州牧。

    但刘勋却是小看了刘备的决心,他这简直是在赌命。

    因为刘备一旦较真,有好几种方法可以掐死他。

    天子的诏令中就写的清清楚楚,让刘备都督三州事,自州牧以下两千石皆可自决。更别说天子还封了刘琰为庐江太守了,刘备完全可以不认刘勋的降服,继续对其用兵。

    所以刘勋本质上其实是在赌命,赌赢了,他割据庐江,成为黄祖那样的诸侯强藩,赌输了,那就是三族消消乐了。

    刘备就是脾气再好,也饶不了他,除非他能再拿出来个传国玉玺。

    “子台放心,刘使君早已经派人入朝联系,曹公或会为援。”

    蔡瑁当即表态道:“你我皆是曹公老友,深知其才,如今曹公贵为大将军,执掌朝政,自不会让刘备肆意妄为的。”

    刘勋仔细想想,的确如蔡瑁所言,曹操志向远大,才能卓著,而且生性诡谲,按照曹操的性格来推断,应该也很想要给刘备埋沙子才对。

    这样一来,刘勋底气又足了一点,不过仍然不忘叮嘱蔡瑁道:“德珪,曹公处还需尽早联系,当以重礼相求。此事若成,我必有重报。”

    本来在刘勋的眼里,这次刘备征伐袁术实在是一次天赐良机。

    在他看来,刘备和袁术实力相当,兵力也差不多,而且袁术还有着守城的优势。

    最大的可能是两败俱伤。

    其实不但是刘勋这么想,曹操、袁绍、刘表、甚至是刘繇、孙策都是这样的判断。

    这个时代的攻城战实在是太难了。

    甚至连刘备军自己都做好了血战的准备。

    毕竟配重投石机只能增加刘备军的火力,对城墙和城头火力进行压制,但并不能代替步兵上城头或是缺口处肉搏的。

    最终还是要靠白刃战打通胜利的道路。

    因此,刘勋觉得时间相当充足,他有足够的时间观望,并选择一个最好的时机改换门庭。

    可谁也想不到袁术居然一个月都支撑不下来啊。

    更想不到刘封居然会拉拢到孙香,逼降周瑜,奇袭成德,冒充南面袁军增援混入寿春城中。

    甚至还一举生擒活捉了袁术,这让刘勋一下子变得极为尴尬。

    事实上在寿春失陷,袁术被擒的消息传来之后,刘勋一度是有退缩之意的。

    但凡刘备、刘封愿意承认他庐江太守的位置,并且保留他在庐江的地位和特权,他大概率是会投降刘备了。

    可刘备父子哪里容得下这种藩中之藩,即便是刘勋也明白自己的想法无异于白日做梦。

    背叛袁术,投降刘表,与背叛刘备,投降刘表。

    这可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情,后果更是天壤之别。

    刘勋对此相当清楚。

    原因相当简单,因为刘备是奉诏讨贼,他是受天子之命去攻伐袁术的。

    本质来说,打下来的地盘也是天子的,只是天子授命给刘备管理而已。

    可问题就在这里,刘表也是忠于天子的,刘勋如果投降刘表,刘备是没有理由去攻打刘勋的,因为刘勋同样也是汉臣。

    在朝廷大义上,刘备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刘勋只能向自己投降,更没有任何理由能要求刘勋不能向刘表投降。

    因为刘表也是汉家臣子,他的地盘也在名义上是朝廷的地盘。

    那刘勋表面上看起来,他降谁都是一样,是不会有错的。

    但如果刘勋投降了刘备,那就不能再胡思乱想了。

    现在投降刘表,那还能称得上是赌博,可若是投降了刘备之后再生事端,那可就是自杀了。

    另外,刘勋还有一个巨大的依仗就是曹操和刘表,在他看来,刘表名义上也是朝廷的忠臣,自己背叛袁术,投靠刘表,合情合理。

    刘备与其和来和刘表争夺庐江,还不如先去江东。

    毕竟人都知道柿子先找软的捏。

    尤其在刘勋看来,刘备名义上都督豫、徐、扬三州事,可实际上彭城是白地,徐州饱经战乱,实力大损。而豫州的汝南和沛南都是新得的地区,需要时间消化。

    而刘表却是占据荆州多年,兵精粮足,战绩可要比刘备强多了,不但阵斩了孙坚,还把袁术从南阳赶跑。

    尤其这还是正面对决,比拼的是硬实力,可不比刘封的阴谋诡计。

    毕竟硬实力常在,而偷鸡的机会却很稀有。

    换了刘勋自己在刘备这个位置上,也有很大的可能会暂时搁置庐江,先入江东。

    一个吴郡就要比庐江富裕出几倍了,更别说还有丹阳、会稽和豫章三个郡国了。

    孰轻孰重,刘备应该能分的清楚。

    这就是刘勋的底气。

    或许会有人觉得刘勋没脑子,可实际上历史上的刘勋就是如此这般的。

    建安三年时,曹操起大军大举南下征伐袁术,一路势如破竹,三战三胜,阵斩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四员袁军大将,打的张勋溃逃五百里。

    直接把袁术打的抱头鼠窜,龟缩在寿春城里等死。

    当时曹操兵临寿春城下,孙策已经横扫江东,与庐江隔岸相望。

    在这种情况下,刘勋和曹操还是老交情,挚友级别的关系。

    刘勋居然不但没有投降曹操的想法,甚至在袁术死了之后,主动接纳了袁术的女婿黄猗和从弟袁胤,随后,他还带人半路伏击想要去江东投奔孙策的杨弘和张勋,俘获大量人口和财帛,带回舒城。

    这是什么操作?

    此时的刘备哪里比得上原始空里这时候的曹操有威势?

    刘封又何如横扫江东的小霸王有威名?

    刘勋的行动这不比现在这个时空更胆大疯狂?

    这可是公然和曹操、孙策同时作对啊。

    后来孙策过江攻打刘勋,正是刘表派了江夏军来救援,黄祖的嫡长子黄射亲自带兵,还把最精锐的长射军给带上了。

    可见刘勋和刘表其实早就暗中有很深的关系了。

    刘勋的底气大半来自于刘表,因此他对蔡瑁可是相当客气,当即恭恭敬敬的谢过刘表和蔡瑁的援手,并再次许诺对蔡瑁必有厚报。

    至少这个态度让蔡瑁很是满意,也再次保证一定会全力以赴,援助刘勋。

    随后刘勋又跟蔡瑁讨论了一些细节,同时蔡瑁决定亲自返回江夏,催促黄祖出兵。

    刘勋虽然不太乐意蔡瑁离开,但对方义正辞严,而且理由充足,无奈刘勋也只能放人。

    临别之际,刘勋还奉上了许多礼物,其中不乏珍惜之物,比如刘勋费了不少力气才弄到的雪盐和霜糖。尤其是霜糖,这可是袁术的最爱,几乎与蜜水一个层级了。

    这些礼物让蔡瑁笑逐颜开,很是谦让了一番,最终满载而归。

    当天晚上,刘勋亲自设宴款待袁胤和杨弘。

    杨弘在宴会上为刘勋陈说厉害,同时极力夸赞刘封年少有为,力劝刘勋弃暗投明,归顺刘备,甚至还拿出了一个袁胤都不知道的条件。

    如果刘勋觉得郡守职位低了,刘备愿意表举刘勋前往雒中,甚至愿意向刘勋做出保证,最少也能给他争取一个九卿职务。

    这诚意可就相当大了,毕竟你刘勋也就一个郡的地盘,眼下的局势已经不再是诸侯讨董那会儿了。

    那时候一个郡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起家地盘了,绝大部分的诸侯都是这一个档次。

    可现在情景已经大不相同了,经过几年的征战吞并,眼下的诸侯哪个不是跨州连郡,客观事实上已经没有你这种小军阀的出路了。

    交出地盘和兵权,去雒中当高官,未必不是一个好结局。

    更别说如果刘勋愿意选择这一条路的话,刘备还许诺了每年会给他送钱五十万,粮三百石,雪盐五石,霜糖五十斤,绢帛两百匹。

    可谓是周道到家了。

    至少杨弘自己都心动了。

    刘封还是希望能够传檄而定庐江,少一份战火就少一份伤害,况且还能争取时间。

    可在刘勋看来,自己有庐江在手,什么钱粮绢帛没有?

    用你施舍给我这些东西?

    谈判自然是不欢而散。

    杨弘直到最后都在劝说刘勋,甚至劝的刘勋有些不耐烦了。

    第二天,没能劝说成刘勋的杨弘告辞求去,结果刘勋反过来安抚起来对方。

    “长史你总得给我一些时间考虑吧?”

    刘勋振振有词道:“此等大事,我如何能一日而决。”

    杨弘于是妥协,等待刘勋长考。

    可实际上,杨弘早已经暗中传信出去,信息被送出了庐江,直往寿春而来。

    刘封打开信息一看,上面只有四个字:“庐江生变。”

    其实杨弘根本就不相信刘勋的话,他也知道刘勋这里生出了变故,但他努力劝说刘勋,一方面是想再争取一下,另一方面也是在伪装。

    杨弘身在舒城,他自然也会担心刘勋灭口。

    所以他必须装出一无所知的样子,明面上对刘勋百般劝说,暗地里则将消息传出。

    不论怎么样,能将庐江生变的消息传出来,他杨弘就立功了。

    刘封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召集会议。

    很快,城中的刘晔、周瑜、孙香和一众诸将被召集了起来,其中也包括了袁涣、舒郑兄弟、师茂等信得过的袁术军降将。

    “诸君,杨弘自舒城传来信息,言说刘勋有变,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刘封主打一个集思广益,尤其是把袁术降将也给请来,就是想要拓展一下思路和视野。

    他们和刘勋同僚两年,肯定知道的要比自己这些新来的人多的多。

    果然,刘封这话说完,袁涣等人的脸上就露出了深思之意。

    片刻之后,舒郑竟然第一个开口:“征南,刘子台困守庐江,不过一郡之地,南有大江,西有大别,东、北两个方向,已都是我军掌控。庐江郡此时已成兵法上之绝地也。”

    “以此观之,唯有降服一途可走。”

    舒郑继续说道:“可刘勋如今生出他心,显然另有凭依,恐有其他势力加入其中。”

    不得不说,舒郑的想法是很正确的。

    刘晔、周瑜等聪明人其实早就猜到了,甚至他们已经推断出插手之人很可能就是刘表。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庐江周围只有刘表、刘繇、华歆三人,刘繇困于丹阳北部,动弹不得,华歆在豫章无为而治,并无什么强势兵力。

    唯有刘表,既有足够的实力,也有足够的动力干涉庐江。

    “舒先生所言甚是。”

    刘封赞赏了一句之后,又问道:“那诸君是否可以教我,是何人欲插手庐江?”

    刘晔和周瑜对视一眼,齐齐笑了起来,却都没有开口。

    倒是袁术降将中的师茂试探道:“我曾受左将军之令,暂驻庐江。在那段时日中,刘勋与荆州贸易往来相当密切。”

    “此事插手者,或为刘景升。”

    刘封赞同的点点头:“刘景升虎踞荆襄,素有向外扩张之意。蜀中刘焉身死之时,就有刘表挑唆益州豪强作乱,企图趁乱取利。随后又北上企图收复南阳,与西凉军在此战战和和多次。可见其人素来有扩张之心。”

    “好他个刘景升,我等辛辛苦苦打进寿春,他倒好,躲在后面想捡好处,当真是当我们死人吗?”

    潘璋登时大怒,起身就冲着刘封请缨道:“少主,末将请为先锋,先破庐江,再破江夏,到襄阳去问问这条老狗是何居心!”

    “放肆!”

    刘封勃然大怒,呵斥道:“胆大妄为,刘景升乃是朝廷所命的荆州牧,成武侯,文珪安敢如此放肆。还不速速退下。”

    潘璋被刘封一训,立刻低头退了回去。

    他倒是不敢对刘封有半分怨怼,反倒是把这仇给算到了刘表和刘勋的脑袋上。

    都是这两家伙害我为少主呵斥,日后若有机会,定然要报此仇。

    呵退了潘璋之后,刘封看见场中有些冷场,主动开口道:“眼下庐江生变,根源确实很可能是刘荆州。”

    既然决定了幕后黑手,那刘封就继续问道:“若真如此,封该如何是好?还望诸君教我。”

    张辽倒是第一个发言道:“将军,不论刘勋是否有异心,当务之急,当先遣一军,进驻合肥。”

    刘封看向张辽,眼睛里有些异色:“合肥?”

    “正是!”

    张辽虽有所察觉,却不引以为意,自顾自侃侃而谈道:“合肥乃是南北要冲之地,我若得之,则庐江为我所制,若为刘勋得之,则我大军南下必为合肥所阻。”

    刘封点头赞同:“文远将军所言,与我不谋而合。”

    说着,刘封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笑容道:“早在入寿春之后,我已传信给太史老师,令其分五百精骑与梁道,让梁道都督其所部即刻南下,进驻合肥。三日之前,此事已成,梁道此时已经接管了合肥城防。”

    张辽赶忙拱手道:“将军深谋远虑,辽敷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