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皇帝翻小本本,

    那李弘壁只能够认怂。

    他还以为狗皇帝什么都不知道。

    结果人家可是什么都知道,就等着没事儿翻一翻呢!

    老老实实装了半天孙子,等狗皇帝走后,李弘壁立马就找到了胡俨。

    “祭酒大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李弘壁急不可耐地追问道。

    他想不明白,一场普通会试,为何狗皇帝会这么关注?

    难不成是因为江西缙绅的原因?

    狗皇帝察觉到朝堂之上的江西集团势力太大,所以存了心思想要打压一番?

    不过这也不合理啊,国子监学子里面,可也有不少江西人。

    胡俨悠哉悠哉地抿了一口茶水,这才慢吞吞地开了口。

    “你先说说,你对此事怎么看?”

    “江西缙绅?”李弘壁给出了答案。

    虽然胡俨也是江西人,但他性子淡然,不愿参与朝堂党争,所以并不能算是江西缙绅。

    “对,但不完全对!”胡俨叹了口气,“其实还是因为大明朝堂一直都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南北之争!”

    李弘壁闻言愣在了原地。

    “南北之争?”

    “嗯,没错,洪武年间还闹出了一场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李弘壁还是知道的,但知道的不多。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

    大明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会试结束发榜,陈䢿为第一,取录宋琮等五十一名,是为春榜,因所录五十一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北方士子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子联名上书,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等偏私南方人,太祖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太祖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后亲自策问,取录了六十一名北方士子,故又称北榜。

    纵观这场南北榜案,刘三吾被发配西北,其余考官也被发配流放,就连前去调查的官员也难以幸免于难,而南榜高中学子全部下狱,也成了洪武年间的一大冤案。

    李弘壁眉头一皱,低声追问道:“祭酒大人,难不成这案子背后还有什么隐情?”

    胡俨脸色颇为凝重,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你以为老夫先前为何要躲在这国子监内,整日无所事事,不参与任何朝堂政务?”

    “那不是因为祭酒大人性子惫懒,不求上进吗?”李弘壁低声嘀咕道。

    胡俨一听这话,顿时气得胡子都立起来了。

    “你知道个屁,小小年纪,不知天高地厚!”

    “其实自大明立国以来,就已经深陷党争的漩涡,大明朝堂最大的两党,就是南人集团和北人集团!”

    “洪武朝堂最大的党争,就是以是李善长等人为首的淮西集团,与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其中浙东集团以文人、名士居多,一直处于淮西集团的打压之下,刘伯温、宋濂等人的悲剧下场就是明证。”

    这事儿李弘壁也明白,因为宋濂和刘伯温下场确实不好。

    宋濂就是写《送东阳马生序》那位,于洪武十年惨遭流放,途中于夔州病逝。

    而刘伯温就更是名传后世了,比肩诸葛武侯的奇才,后被权相胡惟庸罢官去职,于洪武八年忧愤而死,野史称他是被胡惟庸派人毒死的。

    原来这背后,还是两大文臣集团在明争暗斗。

    “除了这两大党派外,还有一个山西党,其魁首正是那杨宪!”

    “杨宪此人能力超群,办事练达,又并非出身两党,是以太祖高皇帝对他很是器重,甚至考虑过以他为相,提拔其为中书左丞,与胡惟庸分庭抗礼。”

    “可杨宪偏偏自命不凡,仗着太祖爷宠信以丞相自诩,骄横于中书省内,培植党羽,拉起了山西帮,结果杨宪和山西帮被李善长主导的淮西集团群起而攻之,“淮西将相弹劾杨宪抵诬大臣、朋比为奸等事”,势力弱小的山西帮瞬间覆灭,杨宪和其弟全部被杀,这就是大明朝最早的南北之争!”

    杨宪!

    南北之争!

    李弘壁听得瞠目结舌。

    杨宪他是知道的,因办事干练,所以成为重八同志的亲信。

    结果这大兄弟最后有些飘了,刚有了实权就忘乎所以,他本就是重八同志安插进中书省的一颗钉子,却没摆正自己的身份,最后被愤怒的朱重八弃之不用,加上淮西将相群起而攻之,也就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史书上对杨宪之死含糊其辞,只说是犯事被诛,没人知其犯何罪,他迅速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消失得也很蹊跷,其中内幕几百年后仍然不为人所知。

    李弘壁直到今日才明白,原来杨宪之死竟是因为党争,而且还是南北之争!

    胡俨心有余悸地开口道:“山西帮覆灭了,浙东集团倒台了,淮西集团一家独大,自然也就成了太祖高皇帝的心腹大患,所以之后就爆发了胡惟庸案与李善长案以及蓝玉案,一大批淮西将相被太祖血洗,整个朝堂也焕然一新。”

    “然而紧随其后的,就是南北之争,南北榜案堪称朝堂南北势力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最终以南方朝臣惨败收场,南北榜案虽然被处理了,但此后建文朝科举的焦点仍在南北士子如何录取上,朝堂上的南北官僚对此吵吵闹闹,可最终结果却还是南方缙绅战掌控了主动权。”

    “看看那些建文重臣,如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的籍贯,你就不难发现,他们全是南方人,是以南方缙绅在经历洪武朝的打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独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话听到这儿,李弘壁脸色也变了。

    “但是,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可是来自北方!”

    “没错,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胡俨叹了口气。

    “当初燕军攻陷金陵之后,建文旧臣有六百余人,愿意效忠新朝的臣子竟然仅仅只有二十五人,这六百余名建文忠臣全都是清一色的南人,陛下将这些不投降的人及其家族全部杀害,史称“壬午殉难”,而这次血洗也直接导致南人精英损伤殆尽。”

    “可北人文化素养不及南人,永乐朝又不能不依赖南人支持,所以……”

    “所以陛下才会设立内阁。”李弘壁接过了话茬,“所以才有解缙、胡广、杨荣等南臣进入内阁随侍圣前,参预机务!”

    胡俨欣慰地笑了笑。

    “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何陛下如此重视此次会试了吗?”

    李弘壁苦笑着点了点头。

    “国子监内的数千学子,大部分都是北方士子,因为那些南方才子家庭底蕴深厚,看不上国子监。”

    “皇帝陛下让您振兴国子监,其实是想给北方士子一处安身之所,一条晋升之路!”

    胡俨抚掌大笑。

    “弘壁果真奇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