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朕欲御驾亲征 要效仿隋炀帝吗
“右仆射,欲计大军何时能出征?”
李世民的气息温和了很多,对众人摆了摆手,示意坐下,无了君王的气势。
“物资、人马半年便可准备完毕,但是时至那时,已经入冬,大军出征怕是的等到来年开春之际了。”
长孙无忌统领军务,对兵事自然是要有很清楚的了解,不然他如何坐的住这个位置。
李世民点了点头,兵事本来就急不得,征招府兵需要时间,调集粮草也同样需要时间,如果再加上新兵训练的时间,一年时间的准备,并不多。
“朕此次要御驾亲征,留太子监国,各位大臣以为如何呢?”李世民看向几人,特别是长孙无忌。
“陛下,这万万不可。”谏言大夫褚遂良立马反对。
皇帝就是国本,加上最近李世民身心疲惫,要是出了个好歹,那肯定是举国动荡,盛世就变成乱世了。
“陛下身为国君,当以国事为重,行兵打仗,乃是武将之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陛下万不可以身犯险。”
褚遂良只能硬着头皮往上顶,谁让魏征死的太快了呢。
“褚大夫似乎忘记了,朕是戎马出身,一生大小战役无数,打一个小小的高句丽,能有什么事呢?”
李世民大笑,不以为意,现在大唐国力无比强盛,连不可一世的东突厥都干灭了,一个小小的高句丽,自然不被李世民放在心中。
“陛下神武,一个小小的高句丽,肯定随手可灭,杀鸡焉用牛刀,我大唐猛将如云,只需派二三员将领和几万兵甲前往,便可灭之。”
褚遂良吹捧着,但是无论如何,也不想让李世民御驾亲征,风险太大了,又不是无人可用,非要他天策上将亲自出马。
“褚大夫所言极是,臣愿领五万精兵前往,必灭其国而回。”李勣自告奋勇道,李世民要是亲征,他反而会束手束脚起来。
李靖灭得东突厥,他李勣为何就灭不得高句丽呢?
“朕意已决!诸位无需多说。”李世民直接独断,不再给几人进言的机会。
“陛下…”
几人都面面相觑,可不是每个人都有魏怼怼那样的勇气,毕竟李世民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朕御驾亲征不可以吗?朕军事才能不行吗?
“陛下,你是想学隋炀帝吗?”
就在众人以为盖棺定论之时,李承乾看向李世民问道,眸光清澈,嘴角微张。
“又有那味了!”房玄龄低头喃喃道。
“什么味?”长孙无忌距离最近,也是低头问道。
“魏征那味,前几天我们不是都体会过吗?”房玄龄继续轻语着,没有人束缚皇帝了,他也就越发的肆无忌惮起来了,而且还没有人能够劝的动。
李世民的脸色变的阴晴不定起来,被李承乾怼了两次之后,他也有点像见到魏征时的那种感觉了。
朕是皇帝!为何要心生惧意。
“太子,你是不是危言耸听了,朕乃是贤君明君,怎么能和杨广那昏君亡国之君相提并论呢?他有什么地方值得朕去学习的呢?”
李世民阴沉着脸,十分不悦道。
“陛下是经历过隋炀帝杨广征讨高句丽的,难道不知道,大隋就是被高句丽生生拖垮的吗?当初隋炀帝接手过的大隋,也是无比强盛。”李承乾再道,含沙射影。
李世民脸色一下子就变得无比难看起来。
是啊,想当年隋文帝杨坚在位时开创的开皇盛世,那是一个多么强大、繁荣的时代啊!当时的隋朝国力强盛,威震四方,周边各族纷纷归附,可谓四夷皆服。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盛世,在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中还是出现了失误。
而到了隋炀帝杨广时期,他好大喜功,连续三次大规模征伐高句丽,导致国家财力耗尽,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
“太子,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之前在朝堂上,你可是明确主张攻打高句丽的。”
李世民一脸疑惑地问李承乾。此时此刻,他收起了对高句丽的轻视之心。
高句丽就宛如是一个魔咒一般,让强大的大隋朝屡次吃瘪,甚至到了后面,高句丽用隋人的尸体,堆积起了京观。
你可以说大隋乱,但不能说大隋弱。
“高句丽打是一定要打的,但是陛下不能亲征,不然就会造成举国动荡。”李承乾也欲阻止李世民亲征。
说到底,李世民也有了类似隋炀帝一样的好大喜功,想在他的传记之上,再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事,日后再议。”然而,李世民也并未死心,还是想大展武功。
“陛下,太子所言极是,陛下就应坐镇都城,震慑宵小。”
“对,陛下之文治武功,何需用一个小小的高句丽来彰显呢?”
几位大臣见李世民的态度松了下来,也都纷纷趁热打铁劝道。
“朕都说了,此事之后再议,至于确定谁为主帅,等到行军之时,再进行确定。”
李世民还是有些执拗道,不过他余光之中,看见李承乾上前了一步,心里又是一抽,这太子骂起他老子来,比魏征骂的还要难听。
“今天军事就议到此了。”李世民直接宣布了小会议就此结束,不想再被喷。
“等下,太子单独留下!”见几人都躬身退后,李世民再道。
……
“还好有太子殿下劝诫,否则以陛下的性子,肯定要御驾亲征了,到时候我们这些人可就拦不住了啊!”
走出偏殿后,李勣一脸庆幸地感叹着,言语之中掩饰不住兴奋之意。
李靖已经归隐,那么这场高句丽之战,李勣肯定就是主帅的不二人选了。但是如果李世民要御驾亲征,那么灭国之功自然就与他无缘了。
“英国公,先别高兴得太早了,现在还没有完全劝住呢。依我看,陛下对攻打高句丽还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房玄龄无奈地摇了摇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而且,如今太子殿下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可以让太子监国,这样一来,陛下也可以完全放心出征,不存在那所谓的国都无人坐镇的情况。”房玄龄继续分析道。
“话虽如此,但战争变幻莫测,我们必须要劝谏陛下,不能让陛下立于险境之中。”李勣眉头紧皱,语气坚定地说道。
李世民的气息温和了很多,对众人摆了摆手,示意坐下,无了君王的气势。
“物资、人马半年便可准备完毕,但是时至那时,已经入冬,大军出征怕是的等到来年开春之际了。”
长孙无忌统领军务,对兵事自然是要有很清楚的了解,不然他如何坐的住这个位置。
李世民点了点头,兵事本来就急不得,征招府兵需要时间,调集粮草也同样需要时间,如果再加上新兵训练的时间,一年时间的准备,并不多。
“朕此次要御驾亲征,留太子监国,各位大臣以为如何呢?”李世民看向几人,特别是长孙无忌。
“陛下,这万万不可。”谏言大夫褚遂良立马反对。
皇帝就是国本,加上最近李世民身心疲惫,要是出了个好歹,那肯定是举国动荡,盛世就变成乱世了。
“陛下身为国君,当以国事为重,行兵打仗,乃是武将之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陛下万不可以身犯险。”
褚遂良只能硬着头皮往上顶,谁让魏征死的太快了呢。
“褚大夫似乎忘记了,朕是戎马出身,一生大小战役无数,打一个小小的高句丽,能有什么事呢?”
李世民大笑,不以为意,现在大唐国力无比强盛,连不可一世的东突厥都干灭了,一个小小的高句丽,自然不被李世民放在心中。
“陛下神武,一个小小的高句丽,肯定随手可灭,杀鸡焉用牛刀,我大唐猛将如云,只需派二三员将领和几万兵甲前往,便可灭之。”
褚遂良吹捧着,但是无论如何,也不想让李世民御驾亲征,风险太大了,又不是无人可用,非要他天策上将亲自出马。
“褚大夫所言极是,臣愿领五万精兵前往,必灭其国而回。”李勣自告奋勇道,李世民要是亲征,他反而会束手束脚起来。
李靖灭得东突厥,他李勣为何就灭不得高句丽呢?
“朕意已决!诸位无需多说。”李世民直接独断,不再给几人进言的机会。
“陛下…”
几人都面面相觑,可不是每个人都有魏怼怼那样的勇气,毕竟李世民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朕御驾亲征不可以吗?朕军事才能不行吗?
“陛下,你是想学隋炀帝吗?”
就在众人以为盖棺定论之时,李承乾看向李世民问道,眸光清澈,嘴角微张。
“又有那味了!”房玄龄低头喃喃道。
“什么味?”长孙无忌距离最近,也是低头问道。
“魏征那味,前几天我们不是都体会过吗?”房玄龄继续轻语着,没有人束缚皇帝了,他也就越发的肆无忌惮起来了,而且还没有人能够劝的动。
李世民的脸色变的阴晴不定起来,被李承乾怼了两次之后,他也有点像见到魏征时的那种感觉了。
朕是皇帝!为何要心生惧意。
“太子,你是不是危言耸听了,朕乃是贤君明君,怎么能和杨广那昏君亡国之君相提并论呢?他有什么地方值得朕去学习的呢?”
李世民阴沉着脸,十分不悦道。
“陛下是经历过隋炀帝杨广征讨高句丽的,难道不知道,大隋就是被高句丽生生拖垮的吗?当初隋炀帝接手过的大隋,也是无比强盛。”李承乾再道,含沙射影。
李世民脸色一下子就变得无比难看起来。
是啊,想当年隋文帝杨坚在位时开创的开皇盛世,那是一个多么强大、繁荣的时代啊!当时的隋朝国力强盛,威震四方,周边各族纷纷归附,可谓四夷皆服。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盛世,在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中还是出现了失误。
而到了隋炀帝杨广时期,他好大喜功,连续三次大规模征伐高句丽,导致国家财力耗尽,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
“太子,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之前在朝堂上,你可是明确主张攻打高句丽的。”
李世民一脸疑惑地问李承乾。此时此刻,他收起了对高句丽的轻视之心。
高句丽就宛如是一个魔咒一般,让强大的大隋朝屡次吃瘪,甚至到了后面,高句丽用隋人的尸体,堆积起了京观。
你可以说大隋乱,但不能说大隋弱。
“高句丽打是一定要打的,但是陛下不能亲征,不然就会造成举国动荡。”李承乾也欲阻止李世民亲征。
说到底,李世民也有了类似隋炀帝一样的好大喜功,想在他的传记之上,再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事,日后再议。”然而,李世民也并未死心,还是想大展武功。
“陛下,太子所言极是,陛下就应坐镇都城,震慑宵小。”
“对,陛下之文治武功,何需用一个小小的高句丽来彰显呢?”
几位大臣见李世民的态度松了下来,也都纷纷趁热打铁劝道。
“朕都说了,此事之后再议,至于确定谁为主帅,等到行军之时,再进行确定。”
李世民还是有些执拗道,不过他余光之中,看见李承乾上前了一步,心里又是一抽,这太子骂起他老子来,比魏征骂的还要难听。
“今天军事就议到此了。”李世民直接宣布了小会议就此结束,不想再被喷。
“等下,太子单独留下!”见几人都躬身退后,李世民再道。
……
“还好有太子殿下劝诫,否则以陛下的性子,肯定要御驾亲征了,到时候我们这些人可就拦不住了啊!”
走出偏殿后,李勣一脸庆幸地感叹着,言语之中掩饰不住兴奋之意。
李靖已经归隐,那么这场高句丽之战,李勣肯定就是主帅的不二人选了。但是如果李世民要御驾亲征,那么灭国之功自然就与他无缘了。
“英国公,先别高兴得太早了,现在还没有完全劝住呢。依我看,陛下对攻打高句丽还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房玄龄无奈地摇了摇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而且,如今太子殿下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可以让太子监国,这样一来,陛下也可以完全放心出征,不存在那所谓的国都无人坐镇的情况。”房玄龄继续分析道。
“话虽如此,但战争变幻莫测,我们必须要劝谏陛下,不能让陛下立于险境之中。”李勣眉头紧皱,语气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