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正统……”

    赵昚叹口气,摸着一旁的石桌沉默不语。

    高宗开国之初尚以夷夏大防、收复失地作为维护偏安一隅的正统合法性。

    但随着岳飞身死,北伐成功的前景变得渺茫后。

    所谓的正统性就只能以华夏血脉为正统之论了。

    中原故地没了。

    前朝法理也没了。

    天子没有做成表率……

    我们还有什么呢……

    赵昚抬头望天。

    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

    大明。

    “大宋……正统……”

    朱元璋嘟囔着。

    作为岁币用的银子多宝贵啊!

    寻找银矿、冶炼银子多困难啊!

    用百姓的钱买赵家的政权,皇帝不用出一分钱!

    “你要是把这时间用来发展多好。”

    “你说他们怎么想的?”

    一旁的朱标沉吟道:

    “孩儿观之,应与六国奉秦旧事相同。”

    “他们怕了,而且自认自己是天朝上国,中原正统吧。”

    朱元璋想不通他们凭什么沉迷在天朝上国的繁华梦里?

    “仁宗时,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提高到每年绢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

    “神宗时,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国家预算的十分之八,百姓的钱除了进贡就是拿来养军队。”

    “还没喂饱辽国,党项人又来了。”

    “范文正公在边境抵抗三年,可结局仍是求和。”

    “宋每年“赐”给西夏银子、绢、茶等价值二十六万两银子的财物。”

    “然后金国……宋徽宗每年给金国绢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外加一百万贯钱,还割让了几块土地。”

    “宋朝本希望用钱买平安,岂不知岁币帮助了辽国、金国的发展,养大了两国的军队。”

    “赔款、割地,这两件事不是治太平与天下。”

    “而是埋祸乱与渐大!”

    “他们还有脸提正统!”

    朱元璋气的直拍桌子!

    你要是努力点!咱还用认元朝当正统?!

    谁知道不努力还罢了,越努力土地还越缩水了!

    “他X的!”

    ……

    大明·仁宗时期

    “澶渊之盟使宋辽勉强维持了百年的兄弟之国关系,能各守疆界。”

    “但这只是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宋朝从未放弃收复燕云的愿望。”

    朱高炽一张胖脸没有一丝血色。

    一旁的朱瞻基扶着他在庭院内慢慢走动。

    “和隋唐统一朝代相比,宋人的天下观是复杂的,他们嘴里的天下有时是指实际疆界。”

    “但更多时候,天下是指汉唐旧疆这样的理想范围。”

    朱瞻基有点诧异。

    “理想范围?”

    朱高炽咳嗽两声,低语道:

    “从宋朝开始,华夷之辩由实际的策略转为想象的秩序。”

    “从真正制度上的居高临下变成想象世界中的自我安慰。”

    “但天下之中和天朝大国的观念仍然支配着人们对世界的想象。”

    微微缓了口气,朱高炽叹气道:

    “这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得宋朝君王不忘恢复中国强盛时期的疆域,尽管其衰弱的国力限制了其进攻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在面临极大风险的情况下,宋徽宗依然选择联金灭辽以收复燕云。”

    “这是源于骨子里的执念。”

    ……

    大清·雍正时期

    看着正统二字,雍正想起一件事。

    “宋、明,有夷夏之辨。”

    “他们视汉人与满人有不可逾越的种族鸿沟。”

    “圣祖爷虽崇尚理学治国,却在如何应对汉人夷夏之辨这方面并未提出新思路。”

    弘历闻言,抬头笑道:

    “还是阿玛厉害,称中国古圣人帝王都曾出身于“夷”,只不过是诞生地点和方位有所差异而已。”

    “就此引申出的圣人不必出于一地的结论消除了这道鸿沟。”

    “也解决了圣人只能诞生于中原文明之地,而不可能现身于北方蛮荒之区的漏洞。”

    雍正捻着玉珠看着他,弘历收敛笑容。

    “你知道此事的问题在哪吗。”

    弘历点点头,又摇摇头,开口道:

    “摆脱了蛮夷身份的羁绊,下一步就要开始着手解决如何加入中国正统这一难题。”

    “但是如何加入……儿子不知。”

    雍正将玉珠放在眼前的案桌上,抬头望着天幕若有所思道:

    “朕其实也不知……到现在知道了。”

    弘历好奇的看向雍正。

    “我们要承认洪武帝的看法。”

    “元朝是大一统,而且元朝的统治是承接宋朝正统而非辽金政权。”

    “元朝可以合理接续到宋朝历史脉络之中,不应以其为非汉人政权而逐出历代正统之列。”

    一点就透!弘历眼前一亮。

    只要元朝进入汉人主导的正统谱系中。

    那同为异族政权的大清才能具备相似的资格!

    如果清朝接续的是辽金正统的话,那就完全丧失了与元朝大一统传承关系!

    这样就落入宋明理学家预先设置的夷夏之辨的套子里!

    “阿玛英明!”

    ……

    天幕上。

    赵恒戴着直脚帽,一身绛纱宫服安坐于金銮宝座上。

    殿下宰相正率领群臣拜见完毕。

    突然,外面一位武士急奔进殿。

    跪在御道上,指着门外大声道:

    “陛下!承天门的左南鸱尾上,挂着一个黄帛!”

    赵恒一愣,随即恍然狂喜。

    “哈哈哈哈!是真的!是真的!真的有天书!”

    殿下宰相出列询问。

    赵恒面带喜色道:

    “一个月前的夜里,朕刚要合衣欲睡,忽然卧室满堂皆亮!”

    “朕大吃一惊,忽见一个神人出现眼前!”

    “此人戴星冠穿绛袍,对朕言说:‘一月三日,应在正殿建黄箓道场,到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

    “朕悚然,正起身欲要答话,神人却忽然消失。”

    “朕不敢怠慢,马上用笔把此事记了下来。”

    “此后朕便蔬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整整一个月恭敬等待,终于盼来了天书!”

    百官闻言顿时跪倒一片,口中高呼道:

    “封受天命,帝兴于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和寇准都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准颇自矜澶渊之功,虽帝亦以此待准甚厚。王钦若深嫉之。”】

    【王钦若言寇准是拿宋真宗做赌注达成一個城下之盟。】

    【成则立功,败则置皇帝于危地。】

    【宋真宗因此将寇准罢去相位。】

    【公元1008正月初三,宋真宗对群臣言,曾梦见有神预告降下《大中祥符》天书三卷,当日皇城司奏报果有天书降于承天门上。】

    【于是君臣取下天书,上书“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下。世七百,九九定”。】

    【宋真宗遂改年号“大中祥符”,大赦天下。】

    ……

    大隋。

    杨坚与独孤伽罗并排坐在殿前台阶上。

    轻哄着婴孩,杨坚微微探头贴近皇后耳边轻声道:

    “你信吗?”

    独孤伽罗看了一眼熟睡的婴孩,轻声回复道:

    “我傻吗?”

    杨坚仔细打量着独孤伽罗。

    真好看啊。

    独孤伽罗则渐渐开始目光不善。

    感觉可能有点误会,杨坚轻咳两声岔开话题道:

    “咳咳,伽罗,你说他废这劲儿做什么?”

    独孤伽罗白了他一眼,缓缓道:

    “幽云之地在他手里算是彻底丢了。”

    “地缘上的中原正统这条他是不符合了。”

    “但他有前朝法统……嗯……”

    “汉武帝以公羊统一思想,我猜想,他是想以天降符命来确定自己是天命所归。”

    杨坚觉得这是一条路,但是这事做的太糙了。

    而且要是这么说……这事还有点小家子气。

    反而显得有点像个笑话。

    ……

    大唐。

    “观音婢。”

    李世民突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拉住了长孙皇后的纤纤玉手。

    殿内众人瞬间低头。

    长孙皇后脸上浮起一抹红嫣。

    “二郎!”

    李世民确实一脸愁容道:

    “不是啊观音婢,不知为何。”

    “我这心里突然一阵阵的发慌!”

    长孙闻言,原本有点羞红的脸顿时生起忧色。

    “让御医来看看吧。”

    李世民摇了摇头,低头看向握紧观音婢的手。

    “不是那种肉痛,就是那种……那种……”

    “朕形容不出来的难受。”

    长孙皇后将另一只手搭在李世民的手上。

    轻声道:

    “二郎……奴奴可能知道你为什么难受了。”

    李世民茫然抬头看向她。

    长孙皇后一脸难色的看着天幕,意义不明道:

    “二郎,要不你还是看一眼天上吧。”

    狐疑转头。

    身体僵硬。

    目瞪口呆。

    勃然大怒!

    ……

    天幕上。

    一批富丽堂皇车架来到泰山脚下。

    车架绵延千里,侍从两步一位。

    镜头从顺着车架极速推进!

    浮光掠影后,止于泰山之巅。

    赵恒站在祭坛前。

    身后的臣子高举着手中书册跪了一地。

    “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

    “居其器,守于下!”

    “世七百,九九定!”

    ……

    【“天书”以降,宰相王旦多次率群臣请求宋真宗封禅,后来又有天书入宋真宗梦中,降于泰山醴泉亭。】

    【公元1008年十月,宋真宗组织庞大队伍,浩浩荡荡到泰山举行封禅礼,并到曲阜谒孔庙,历时五十七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