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保需要廪生把他作保的五人姓名大声喊出来。

    其实就是由廪生再次确认考生的身份,防止有人替考。

    廪生作保赚钱,也得小心谨慎。

    倘若有考生作弊被抓,他也会受到牵连,导致功名不保。

    廪生是优等秀才,拿着朝廷补贴,要是赚点小钱被剥夺功名,岂不冤屈死。

    所以廪生都很重视唱保环节,一旦对考生身份有疑问,便会当场揭发。

    考生会被取消考试资格,廪生不受影响。

    唱保结束,开始安排考棚。

    被点到名的考生依次去拿号,然后依号找考棚。

    考院的考棚是一排排的小单间,每一间都是同一个朝向,坐在里面看不见前后左右的人。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考生打手势作弊。

    总之科举考试,方方面面严防死守,杜绝一切作弊的可能。

    初六进了考棚,见恭桶洗得还算干净,把它提到门后。

    然后初六去看桌子,桌面还算平整。

    试了试稳定性······被师父说准了,一摇三晃,果然不稳。

    初六试着把桌子放稳,怎么移动都放不平。

    他看了看断定是地面不平,便在考棚内找了块砖片,支住了一条腿,桌子便稳了。

    县试共考四场,第一场是正试。

    一会儿考官将试卷拿来。

    初六拿到卷子一看,第一题是贴经题。

    这类题比较简单,主要从四书五经里面出题,给出几句,把留空的段落补充完整即可。

    其实就是填空题。

    但这种填空题犹如默写题,几十个字是常态,有时候甚至超过一百个字。

    其实只要把科举必考书目背个滚瓜烂熟,这类题很容易得分,但把四书五经都背得滚瓜烂熟的人又有多少?

    初六算一个。

    他没有浪费草稿纸,提笔直接写在答卷纸上。

    这种凭记忆力的题,在他这儿就不算题,提笔一挥而就,毫无迟滞。

    第二题是试帖诗。《赋得春日田园如画》,要求七言,平仄、韵脚都有规定。

    试帖诗更注重格律而不是文采,只要不错韵,问题就不大。

    当然,文采斐然者,得分更高。

    还有一点,试帖诗的中心思想是歌功颂德。

    多拍皇帝马屁,分数自己不会太低。

    初六再看第三题,是一篇四书文:《冯妇攘臂从国人出》。

    这道题有坑。

    这是《孟子》里不太起眼的一段,不注意的考生会把冯妇当成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等语句就会出现在文中。

    其实冯妇是个大老爷们,还很勇猛,擅长与虎搏斗。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冯妇再次撸起袖子,伸出胳膊,从众人中走出来,准备去打虎的场景。

    这篇文章从哪个角度展开论述非常重要。

    重操旧业的矛盾、行为的转变与坚持等等方面展开论述亦可,但这样写肯定得不了高分。

    初六沉思良久。

    决定拓展孟老夫子的观点。

    进一步探讨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等方面,如何避免陷入“冯妇”式的困境,以及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

    观点超越了简单的勇与怯、成与败的框架,转而成为了一场关于适应与变革、坚持与放弃的哲学探讨。

    这样文章才有新的生命力。

    它不仅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更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与成长之路。

    最后,还要拍皇帝马屁。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巧妙地将皇帝的某些品质或行为与冯妇的故事进行关联。

    赞扬皇帝具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够像孟子一样善于从故事中汲取教训,明智地引领国家和人民,避免重蹈“冯妇”的覆辙,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决策,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等。

    有了思路,差不多也中午了。

    初六拿出饼丁,喝了考场提供的清水,草草对付了一顿。

    ······

    苏来宝、豆苗、文澜沧早早来到考院外,等待考试结束。

    县试允许考生提前交卷,初六和苏彪有可能提前离场,所以他们早早到来。

    三人闲聊着,话语尽量避免考试。

    文澜沧不经意间瞥了一眼,发现不远处有个妇人盯着他看。

    他也看过去,顿时愣住。

    那熟悉而又遥远身影,正是他前妻何氏。

    文澜沧心中顿时涌起千般思绪。

    少顷,他突然醒悟。

    何氏来接考,难道是他儿子文绍也参加县试?

    他很想即刻上前询问,又担心搅扰了何氏如今平静的生活。

    踌躇中,一个婢女过来,低声道:“文先生,我家夫人有请。”

    文澜沧神使鬼差跟着过去,见面不知道说什么好,一时无语。

    何氏本有些愧疚,但看到文澜沧的样子,也不像是生活窘迫,先自放下心来。

    “怎么,还要我一个妇道人家先开口?”

    见俏皮话也不能让文澜沧开口说话,何氏只好没话找话,摆脱尴尬,“你来送谁考试?”

    “我收了两个弟子,他们来考试······”

    五六百轻声说罢,二人又陷入沉默。

    文澜沧很想知道儿子的近况,却又开不了口。

    然终是抵不过情感驱使,他终于打破沉默道:“绍儿可好?”

    “还算不错,不缺吃不缺穿,继父也待他宽厚,也让他读书······哦,绍儿今日就是来考试的。”

    以前何氏确实有点恨铁不成钢,他在文家含辛茹苦,最终却贫穷落魄。

    三餐不继,食不果腹,日子实在没办法过了。

    可如今她知道了一个秘密,为文澜沧的遭遇感到深深的不平。

    她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个秘密告诉文澜沧。

    这时,文澜沧又道:“文绍的学业怎么样?”

    何氏闻言,眼中神色复杂,轻叹道:“学得还算可以,中规中矩······哦,他现在叫赵绍······没办法,再嫁之身,世俗所迫,望你莫怪······”

    “我······”

    文澜沧心中想说,但“不会怪你”四个字却迟迟说不出口。

    哎!

    两个世界的人了,何必再纠结?

    文澜沧似乎顿悟,他说了声多谢,转头离开。

    “等一等!”

    何氏追上去,低声道:“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说吧!”

    文澜沧很平静。

    “你当年考不上秀才,并不是你才能不够,而是有人从中作梗,故意不让你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