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不客气了,就要这个吧!”梁永丰随手在一个号码上点了点。
李老板这才道,“不知道皮特这几天表现怎么样?”
“正要跟你说起这件事……”梁永丰说了一下这几天,他小舅子的情况。
“这衰仔,早晚喝死他!”李老板骂了一句。
不过他似乎反而松了口气。
想来他这位小舅子平时没少给他惹麻烦,如今能窝在屋里喝酒,他就已经烧高香了。
梁永丰又说起了打广告的事。
他去香港不方便,对香港的媒体也不熟悉,这件事还得李老板帮忙。
梁永丰道还真问对人了。
李老板是做塑料花的,早年没少跟媒体打交道。
他想了想问,“你准备在电视上打广告,还是在报纸上打广告?”
“香港现在有几家电视台?”梁永丰问。
论受众广度,自然是电视更高。
梁永丰知道大名鼎鼎的TVB,还知道香港有家亚视,依稀记得还有家佳艺电视台——主要是因为小时候港剧看的多。
“前两年,佳视倒掉后,现在就剩TVB和丽的了!”李老板道。
论知名度自然是TVB更高,但是梁永丰很快就发现,TVB不可能接他的广告。
现任TVB董事局主席利孝河家族是卖Y片起家的。
生怕将来被清算。
他最不希望大陆发展起来。
另外一家丽的电视台——就是后来的亚视,就更加不可能接梁永丰的广告了。
丽的电视台的母公司是丽的呼声,这是一家英国公司。
梁永丰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在报纸上做广告。
“香港的报纸一般是按照板块大小收费的,同时还要看报纸的销量及影响力!”李老板道。
与只有两家电视台相比,香港的报社倒是足有几十家。
此时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应该是《东方日报》——《星岛日报》也号称自己是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
不过《东方日报》不可能接他的广告。
《东方日报》是马西珍、马西如兄弟创办的。
马家曾经是香港最大的B粉卖家,而且没有之一。
1978年,马西如、马西珍先后跑路,去了台湾。
这哥俩如今全靠台湾罩着,才没有被引渡回香港受审,自然不可能刊登一家大陆公司的招商广告。
而且《东方日报》就是《毒果日报》出现之前,香港最八卦的一份报纸。
通过无下限的炒作,才有了如今的销量。
看《东方日报》的都是香港底层居民,不是梁永丰的目标客户。
销量仅次于《东方日报》的《星岛日报》倒是一份正经报纸,但是他们接下广告的可能性也不大。
《星岛日报》的创办者胡文唬倾向果党。
新中国成立后,胡文唬在大陆的报纸停刊,豪宅也被查封,这个仇也就进一步加深了。
胡文唬虽然已经过世多年,但是现在的《星岛日报》仍然由他的养女胡鲜掌控。
胡鲜的办报方针跟她的养父几乎一脉相承,也跟台湾走的很近。
销量排名第三的应该是《南华早报》。
这是香港成立最早的英文报纸,也是香港销量最大的英文报纸。
香港政界和商界几乎人人都会订阅一份《南华早报》。
论影响力,还要在《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之上。
梁永丰的目标客户也大部分都在《南华早报》的读者中,《南华早报》应该是最佳选择。
不过《南华早报》的最大股东是汇丰银行,许多港英政府官员会接受《南华早报》的专访,还会在《南华早报》上面发表文章。
可以说《南华早报》就是英国人的喉舌,借此《南华早报》才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自然也不可能接梁永丰的广告。
再往下排的话,应该就是《明报》了。
《明报》很多人都熟悉,但是《明报》也不可能刊登梁永丰的广告。
几年前,香港论战激烈的时候。
被《文汇报》、《大公报》批的最狠的就是那位渣先生。
前几年,那位渣先生还受到了剑锋同志的接见。
再往下,还有《成报》、《天天日报》。
《成报》是什么都有,但又什么都不精。
《天天日报》的读者更是偏向年轻人。
这两张报纸都不合适。
李老板想了一会又道,“香港剩下的报纸,发行量较大,又是商界人士大量订阅的,就只剩下《信报财经新闻》、《亚洲华尔街日报》了。”
《亚洲华尔街日报》就不用提了,光是听名字就知道它跟《华尔街日报》是什么关系。
从根子上就歪!
梁永丰直接道,“《信报》的名字我倒是听说过。”
“《信报》恐怕也有点难!”李老板道。
《信报财经新闻》的创办人林行知在英国读的大学,1969年才毕业回港。
满脑子都是英国那一套,以及对大陆的偏见。
而且他又是在那位渣先生手下入的行,受那位渣先生的影响很大。
肯定也不会待见梁永丰。
李老板也算知无不言了。
梁永丰问了一个遍,好象除了《文汇报》、《大公报》这样的媒体,几乎就没有什么报纸能接他的广告了。
但是偏偏《文汇报》、《大公报》受前几年的风波影响,目前在香港的销量非常差,商界人士订阅这两份报纸的人更少。
“还有一家报纸,如果这家报纸不行,那就没有谁能接梁先生的广告了!”李老板忽然道。
“什么报纸?”梁永丰问。
“《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的发行量虽然不如《东方日报》、《星岛日报》,却是一份正经的中文财经类报纸。
虽然几年前它跟《文汇报》、《大公报》一样,也受到了影响。
但是由于专注于财经,在风波中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
在风波前,《香港商报》对于物价的报道比较全面,对于市场的预测也比较准确,因此积累了较好的口碑。
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读者,尤其是在爱国港商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据说大名鼎鼎的霍老爷子就是《香港商报》的忠实读者之一。
这正好是梁永丰的目标客户群。
李老板这才道,“不知道皮特这几天表现怎么样?”
“正要跟你说起这件事……”梁永丰说了一下这几天,他小舅子的情况。
“这衰仔,早晚喝死他!”李老板骂了一句。
不过他似乎反而松了口气。
想来他这位小舅子平时没少给他惹麻烦,如今能窝在屋里喝酒,他就已经烧高香了。
梁永丰又说起了打广告的事。
他去香港不方便,对香港的媒体也不熟悉,这件事还得李老板帮忙。
梁永丰道还真问对人了。
李老板是做塑料花的,早年没少跟媒体打交道。
他想了想问,“你准备在电视上打广告,还是在报纸上打广告?”
“香港现在有几家电视台?”梁永丰问。
论受众广度,自然是电视更高。
梁永丰知道大名鼎鼎的TVB,还知道香港有家亚视,依稀记得还有家佳艺电视台——主要是因为小时候港剧看的多。
“前两年,佳视倒掉后,现在就剩TVB和丽的了!”李老板道。
论知名度自然是TVB更高,但是梁永丰很快就发现,TVB不可能接他的广告。
现任TVB董事局主席利孝河家族是卖Y片起家的。
生怕将来被清算。
他最不希望大陆发展起来。
另外一家丽的电视台——就是后来的亚视,就更加不可能接梁永丰的广告了。
丽的电视台的母公司是丽的呼声,这是一家英国公司。
梁永丰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在报纸上做广告。
“香港的报纸一般是按照板块大小收费的,同时还要看报纸的销量及影响力!”李老板道。
与只有两家电视台相比,香港的报社倒是足有几十家。
此时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应该是《东方日报》——《星岛日报》也号称自己是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
不过《东方日报》不可能接他的广告。
《东方日报》是马西珍、马西如兄弟创办的。
马家曾经是香港最大的B粉卖家,而且没有之一。
1978年,马西如、马西珍先后跑路,去了台湾。
这哥俩如今全靠台湾罩着,才没有被引渡回香港受审,自然不可能刊登一家大陆公司的招商广告。
而且《东方日报》就是《毒果日报》出现之前,香港最八卦的一份报纸。
通过无下限的炒作,才有了如今的销量。
看《东方日报》的都是香港底层居民,不是梁永丰的目标客户。
销量仅次于《东方日报》的《星岛日报》倒是一份正经报纸,但是他们接下广告的可能性也不大。
《星岛日报》的创办者胡文唬倾向果党。
新中国成立后,胡文唬在大陆的报纸停刊,豪宅也被查封,这个仇也就进一步加深了。
胡文唬虽然已经过世多年,但是现在的《星岛日报》仍然由他的养女胡鲜掌控。
胡鲜的办报方针跟她的养父几乎一脉相承,也跟台湾走的很近。
销量排名第三的应该是《南华早报》。
这是香港成立最早的英文报纸,也是香港销量最大的英文报纸。
香港政界和商界几乎人人都会订阅一份《南华早报》。
论影响力,还要在《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之上。
梁永丰的目标客户也大部分都在《南华早报》的读者中,《南华早报》应该是最佳选择。
不过《南华早报》的最大股东是汇丰银行,许多港英政府官员会接受《南华早报》的专访,还会在《南华早报》上面发表文章。
可以说《南华早报》就是英国人的喉舌,借此《南华早报》才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自然也不可能接梁永丰的广告。
再往下排的话,应该就是《明报》了。
《明报》很多人都熟悉,但是《明报》也不可能刊登梁永丰的广告。
几年前,香港论战激烈的时候。
被《文汇报》、《大公报》批的最狠的就是那位渣先生。
前几年,那位渣先生还受到了剑锋同志的接见。
再往下,还有《成报》、《天天日报》。
《成报》是什么都有,但又什么都不精。
《天天日报》的读者更是偏向年轻人。
这两张报纸都不合适。
李老板想了一会又道,“香港剩下的报纸,发行量较大,又是商界人士大量订阅的,就只剩下《信报财经新闻》、《亚洲华尔街日报》了。”
《亚洲华尔街日报》就不用提了,光是听名字就知道它跟《华尔街日报》是什么关系。
从根子上就歪!
梁永丰直接道,“《信报》的名字我倒是听说过。”
“《信报》恐怕也有点难!”李老板道。
《信报财经新闻》的创办人林行知在英国读的大学,1969年才毕业回港。
满脑子都是英国那一套,以及对大陆的偏见。
而且他又是在那位渣先生手下入的行,受那位渣先生的影响很大。
肯定也不会待见梁永丰。
李老板也算知无不言了。
梁永丰问了一个遍,好象除了《文汇报》、《大公报》这样的媒体,几乎就没有什么报纸能接他的广告了。
但是偏偏《文汇报》、《大公报》受前几年的风波影响,目前在香港的销量非常差,商界人士订阅这两份报纸的人更少。
“还有一家报纸,如果这家报纸不行,那就没有谁能接梁先生的广告了!”李老板忽然道。
“什么报纸?”梁永丰问。
“《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的发行量虽然不如《东方日报》、《星岛日报》,却是一份正经的中文财经类报纸。
虽然几年前它跟《文汇报》、《大公报》一样,也受到了影响。
但是由于专注于财经,在风波中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
在风波前,《香港商报》对于物价的报道比较全面,对于市场的预测也比较准确,因此积累了较好的口碑。
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读者,尤其是在爱国港商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据说大名鼎鼎的霍老爷子就是《香港商报》的忠实读者之一。
这正好是梁永丰的目标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