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考试结束,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在回家的路上,慕正光想起一个问题要向小同学请教:“我应该邀请几位朋友参加聚餐?”
小同学过生日时,他只邀请了卢浩和商禹。他的朋友不止两位,再加上我,也不止三位。
“你把那些得到分享加分的人全都邀请过来吧。大家在同一个教室,要是只邀请卢浩和商禹,他们可能会多想。”
“嗯。”在同学给出建议之前,慕正光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不过,订婚是两个人的事,跟订婚有关的各个细节,还是问问同学,多和她商量商比较好,不应该擅自做决定。
“明天考完试后,我们去找找该在哪家饭店聚餐,夜里就可以给亲戚朋友们发送邀请了。9月26日发邀请,10月3日聚餐,隔着一个星期,应该足够他们调整计划了。”
“好。”
“今晚我们把名单写出来吧,不然明天我们没法确定该订多少桌饭菜。”
“对对,我都差点忘了。我姨妈家、我舅舅家、还有我姑姑家,这些人都会来。”慕正光又想到了新的问题,“要不要给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亲戚发邀请?”
每到春节时,家里就会来很多客人,有的客人看着非常陌生,尽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很热情,他们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热情,但是在慕正光眼中,他没有把这些人视为亲戚,哪怕有些人和他以兄弟相称,甚至还有和他年龄差不多的人喊他叔叔。
徐萦则想了约有半分钟:小同学提出来的这个问题非常好。那些特别遥远的亲戚,需要邀请他们吗?请了之后,他们会来吗?大家只在春节后的那几天里才会见面,既然如此,那就,不邀请他们了吧?
“很久才会见一面的人就不用邀请了。但是我们的爷爷奶奶的兄弟姐妹,还是要邀请的。他们能来就来,不能来不要勉强。你要是不想做这件事,你让叔叔阿姨给他们发邀请吧。我怕你,不,我怕我们说不清楚聚餐的原因。”
“嗯。”
夜里,两人回家后,各自写了一份很长的名单。
在慕正光所写的名单中,排在第一行的是他的朋友,排在第二行的是那些得到他的分享加分的亲戚。第三行的亲戚和第二行的亲戚的亲疏程度是一样的,但他们家的孩子不在上高中,分享加分对他们无效。再往下就是慕正光能想的起来的爸爸的堂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的兄弟姐妹。
第四行里写的名字不多,而且,在这一行里还出现了地址。有些亲戚离他家太远,一两年才会见一次,他忘记了对他们的称呼。对这些人,他写不出名字,但他会写下一个县的名字,或是一个镇的名字。
在徐萦则所写的名单中,第一行是得到她的分享加分的兄弟姐妹的名字,第二行是得到她的分享加分的朋友的名字。第三行和第一行的亲戚类别相同,都是爸爸妈妈的兄弟姐妹。
再往后的那些人,她本来是记不清的,但她使用银匙重读了过去的记忆,勉强把称呼补全了。比如,有位大爷爷住在县里。
但是,这位大爷爷家有没有叔叔伯伯?如果有,有几位?这些信息是她的重读记忆之后仍旧不知道的,因为,她每次到别人家做客时,都不确定别人的家庭成员是否都在。
两人交换名单,看完后相视一笑,便知道彼此面临着相似的局面。
徐萦则染让慕正光把名单发给他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帮忙补充。之后,她带着名单走到客厅。那时她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
“你的写完作业了?来看会儿电视吧。”
“妈妈,我准备10月3日请亲戚朋友们吃饭。你看看还有哪些亲戚是我没写的。太远的亲戚就不用考虑了。”
王虹予接过名单,看了几眼。女儿邀请的人真不少啊。是什么样的事情要邀请这么多人吃饭?是他们两个的事吗?如果是他们两个的事,那就得再邀请一些人。有些亲戚是丈夫那边的人,我都不记得了,但女儿还记得。
“妈妈的记性不太好,我那边还有亲戚没写,你爸爸那边,我把名单拍过去,让他看看吧?这次聚餐是因为什么事啊?”
徐萦则答道:“我想和他在一起,我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亲戚朋友们。”
“我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在一起”差一个字,两个意思。王虹予听得出这点细微的差别。以他们的年龄,在一起稍微有点早,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他们都是有稳定工作的中古者,有成家立业的能力了。而“想和他在一起”,倒是刚刚好。
“好,我跟你爸说说,让他注意一下,别把那些太久没见的人请过来了。小光,你也在写名单吗?”
“对,阿姨,我的名单也写完了。”
“嗯。萦萦,我去给你打爸爸打个电话。你们要是忙完了,就看会电视吧。”
客厅里只剩两人。
徐萦则拿着遥控器把电视剧暂停了:“小同学,我突然觉得好累啊。”
“那今晚就不看电视了,你早点休息。”
“我在想,我们在一起是我们两个人的事,为什么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呢?把两个人的事变成两个家庭、两个家族的事,好麻烦啊。”
“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要不我们换一个聚餐的原因吧。就说……说……说我们快到三阶了?”
快到三阶了?这种事情值得聚餐吗?也许是值得的。因为快到三阶而聚餐,这种聚餐的性质和升学宴差不多。但是,为这种事情聚餐不是她的本意。即便她在聚餐时和小同学走的特别近,别人也未必能看得出两人的关系,除非她亲自跟许多个人描述。而且,如果她觉得把关系公之于众是多余的事,那她为什么要想着跟亲戚朋友们描述呢?
徐萦则很纠结,以至于无法做出决定。妈妈的卧室的门关上了,但她坐在客厅里,还能听到一些声音。这些声音让她更为烦乱,更加无法静下心来思考。她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小同学,如果我不提出聚餐,你会不会想到这件事?”
“不会。”
徐萦则“啊”了一声:“果然……看来还是我的想法太世俗了。如果一定要进行聚餐,以即将晋级三阶的名义聚餐,你说我们是否要在聚餐时把关系公之于众?”
以晋级三阶的名义聚餐,那就不用再刻意公布了。在慕正光看来,这两者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以什么名义做事,那就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不用刻意公开关系。只要我们两个常常走在一起、坐在一起,眼里有对方,顶多再加上自我介绍,别人就会明白了。对,只要告诉聚餐的人,你和我都即将进入三阶,他们就能明白我们的关系了。”
徐萦则恍然大悟,压在她心间的重担卸了下来。借着聚餐的机会,让他、让自己多看看对方的亲戚朋友,渐渐地,大家熟悉了,就会明白两人的关系,用不着刻意说出。单纯的小同学在面对这种复杂的事情的时候,有他自己的看起来“幼稚”的创意,但这种创意简单、有效。
“那就按你的意思来吧,我让我妈妈改一下聚餐的原因。”
小同学过生日时,他只邀请了卢浩和商禹。他的朋友不止两位,再加上我,也不止三位。
“你把那些得到分享加分的人全都邀请过来吧。大家在同一个教室,要是只邀请卢浩和商禹,他们可能会多想。”
“嗯。”在同学给出建议之前,慕正光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不过,订婚是两个人的事,跟订婚有关的各个细节,还是问问同学,多和她商量商比较好,不应该擅自做决定。
“明天考完试后,我们去找找该在哪家饭店聚餐,夜里就可以给亲戚朋友们发送邀请了。9月26日发邀请,10月3日聚餐,隔着一个星期,应该足够他们调整计划了。”
“好。”
“今晚我们把名单写出来吧,不然明天我们没法确定该订多少桌饭菜。”
“对对,我都差点忘了。我姨妈家、我舅舅家、还有我姑姑家,这些人都会来。”慕正光又想到了新的问题,“要不要给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亲戚发邀请?”
每到春节时,家里就会来很多客人,有的客人看着非常陌生,尽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很热情,他们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热情,但是在慕正光眼中,他没有把这些人视为亲戚,哪怕有些人和他以兄弟相称,甚至还有和他年龄差不多的人喊他叔叔。
徐萦则想了约有半分钟:小同学提出来的这个问题非常好。那些特别遥远的亲戚,需要邀请他们吗?请了之后,他们会来吗?大家只在春节后的那几天里才会见面,既然如此,那就,不邀请他们了吧?
“很久才会见一面的人就不用邀请了。但是我们的爷爷奶奶的兄弟姐妹,还是要邀请的。他们能来就来,不能来不要勉强。你要是不想做这件事,你让叔叔阿姨给他们发邀请吧。我怕你,不,我怕我们说不清楚聚餐的原因。”
“嗯。”
夜里,两人回家后,各自写了一份很长的名单。
在慕正光所写的名单中,排在第一行的是他的朋友,排在第二行的是那些得到他的分享加分的亲戚。第三行的亲戚和第二行的亲戚的亲疏程度是一样的,但他们家的孩子不在上高中,分享加分对他们无效。再往下就是慕正光能想的起来的爸爸的堂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的兄弟姐妹。
第四行里写的名字不多,而且,在这一行里还出现了地址。有些亲戚离他家太远,一两年才会见一次,他忘记了对他们的称呼。对这些人,他写不出名字,但他会写下一个县的名字,或是一个镇的名字。
在徐萦则所写的名单中,第一行是得到她的分享加分的兄弟姐妹的名字,第二行是得到她的分享加分的朋友的名字。第三行和第一行的亲戚类别相同,都是爸爸妈妈的兄弟姐妹。
再往后的那些人,她本来是记不清的,但她使用银匙重读了过去的记忆,勉强把称呼补全了。比如,有位大爷爷住在县里。
但是,这位大爷爷家有没有叔叔伯伯?如果有,有几位?这些信息是她的重读记忆之后仍旧不知道的,因为,她每次到别人家做客时,都不确定别人的家庭成员是否都在。
两人交换名单,看完后相视一笑,便知道彼此面临着相似的局面。
徐萦则染让慕正光把名单发给他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帮忙补充。之后,她带着名单走到客厅。那时她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
“你的写完作业了?来看会儿电视吧。”
“妈妈,我准备10月3日请亲戚朋友们吃饭。你看看还有哪些亲戚是我没写的。太远的亲戚就不用考虑了。”
王虹予接过名单,看了几眼。女儿邀请的人真不少啊。是什么样的事情要邀请这么多人吃饭?是他们两个的事吗?如果是他们两个的事,那就得再邀请一些人。有些亲戚是丈夫那边的人,我都不记得了,但女儿还记得。
“妈妈的记性不太好,我那边还有亲戚没写,你爸爸那边,我把名单拍过去,让他看看吧?这次聚餐是因为什么事啊?”
徐萦则答道:“我想和他在一起,我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亲戚朋友们。”
“我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在一起”差一个字,两个意思。王虹予听得出这点细微的差别。以他们的年龄,在一起稍微有点早,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他们都是有稳定工作的中古者,有成家立业的能力了。而“想和他在一起”,倒是刚刚好。
“好,我跟你爸说说,让他注意一下,别把那些太久没见的人请过来了。小光,你也在写名单吗?”
“对,阿姨,我的名单也写完了。”
“嗯。萦萦,我去给你打爸爸打个电话。你们要是忙完了,就看会电视吧。”
客厅里只剩两人。
徐萦则拿着遥控器把电视剧暂停了:“小同学,我突然觉得好累啊。”
“那今晚就不看电视了,你早点休息。”
“我在想,我们在一起是我们两个人的事,为什么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呢?把两个人的事变成两个家庭、两个家族的事,好麻烦啊。”
“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要不我们换一个聚餐的原因吧。就说……说……说我们快到三阶了?”
快到三阶了?这种事情值得聚餐吗?也许是值得的。因为快到三阶而聚餐,这种聚餐的性质和升学宴差不多。但是,为这种事情聚餐不是她的本意。即便她在聚餐时和小同学走的特别近,别人也未必能看得出两人的关系,除非她亲自跟许多个人描述。而且,如果她觉得把关系公之于众是多余的事,那她为什么要想着跟亲戚朋友们描述呢?
徐萦则很纠结,以至于无法做出决定。妈妈的卧室的门关上了,但她坐在客厅里,还能听到一些声音。这些声音让她更为烦乱,更加无法静下心来思考。她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小同学,如果我不提出聚餐,你会不会想到这件事?”
“不会。”
徐萦则“啊”了一声:“果然……看来还是我的想法太世俗了。如果一定要进行聚餐,以即将晋级三阶的名义聚餐,你说我们是否要在聚餐时把关系公之于众?”
以晋级三阶的名义聚餐,那就不用再刻意公布了。在慕正光看来,这两者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以什么名义做事,那就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不用刻意公开关系。只要我们两个常常走在一起、坐在一起,眼里有对方,顶多再加上自我介绍,别人就会明白了。对,只要告诉聚餐的人,你和我都即将进入三阶,他们就能明白我们的关系了。”
徐萦则恍然大悟,压在她心间的重担卸了下来。借着聚餐的机会,让他、让自己多看看对方的亲戚朋友,渐渐地,大家熟悉了,就会明白两人的关系,用不着刻意说出。单纯的小同学在面对这种复杂的事情的时候,有他自己的看起来“幼稚”的创意,但这种创意简单、有效。
“那就按你的意思来吧,我让我妈妈改一下聚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