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骑行过程中,慕正光和徐离得很近,无需回头也能看见。
慕正光问徐:“我们要骑共享单车绕湖一圈吗?”
“不用,绕湖一圈太远了,有几十千米,我们到坐缆车的地方就行,然后骑回来。不过,如果时间还很长,我们可以再往前骑一段路,回来时刚好能看到日落。”
骑共享单车骑几十千米,难度太大。即便能做到,恐怕也会严重影响明天的行程。慕正光不再抱有绕湖一圈的期待,转而期待着坐缆车时的场景。从高空俯视地面,而且还是无死角的俯视,这会是什么感觉?
两人骑行了近一个小时,终于达售票处。买票后,便是漫长的排队。
骑车时有风,且有林荫遮挡,但队伍的末端延伸到了路上,日光直白地洒落下来,骑车时积压的劳累与炎热被日光激发,没过多久,慕正光就被晒得汗如雨下。
“你用水把纸浸湿,擦一擦脸和胳膊,会不会凉快些?”
“会。”
“你把纸拿出来,我帮你倒水。你先用水洗手,再用擦水的纸擦汗。”
“好。”
慕正光一一照做,心中满是感激。
徐拧开矿泉水瓶盖,把水倒在他的手上,看着他洗手、看着他擦水、看着他擦汗。吹在他身上的风,会为他送去凉爽,而对她来说,这阵风也是有作用的,尽管她的身体体会不到,但她的心会为此放松一些。
队伍在前进,慕正光和徐也在前进,到了阴凉处,慕正光才活跃起来,和徐讨论在博物馆里的所见所闻。
队伍继续前进,慕正光和徐看到了缆车。
“等一会儿是我先上车,还是你先上车?”
“你先。”缆车会减速,但不会停,先上车的那个人有更充裕的时间,后上车的那个人动作要更快一些。慕正光认为他的动作应该比徐快一点:我骑车时没有用全力,但徐还是没能和我拉开距离。
“我先就我先吧,我们公平一点。我先上车,你先下车。”
“好。”
徐上车了,坐稳。慕正光上车后,慌张了一小会才坐下。
缆车上行,离地面越来越远,慕正光仅是低头看了一眼,就感到双腿发软。
“你别往下看。”徐的双腿在打颤,她因害怕而不太敢睁眼。她说给对方听的经验,在她身上没起到太大的作用,饶是如此,该说的还得说。
这次,慕正光听完了徐的话,却没有照做。
缓缓上行的缆车给人一种虚浮之感,脚下所踩之物,仿佛随时都会崩塌,缆车悬挂之物,亦是这样。恐惧交织在心头,挥之不去,但慕正光还是频繁回头看,看湖,看山。
“姐,我好像没有那么怕了。”
“你不怕就好,我还得再缓一会儿,你拍照吧,我就不拍了。你拍照时把手机拿稳。”
“嗯。”
慕正光拿着手机的手在发抖,亦如同昨晚乘坐渡轮时。
徐缓了好几分钟才稍稍冷静一些,她学着慕正光的模样,回头看了几眼。她还是很害怕,但不至于不敢睁眼。
“老弟,你要去坐摩天轮吗?转一圈需要13分钟14秒的那种。”
1314是一个词的谐音。慕正光明白这个词是哪个词。男生和女生一起坐摩天轮,这很正常,一起坐这样的摩天轮,是不是越界了?越过了友情的界限,也越过了暧昧的界限。
“不要,你和……你和我坐摩天轮不合适。“
慕正光本来想说“你和别人坐摩天轮吧”,但他转念一想,这是什么话?这话太轻浮、太放肆了。难道小徐姐姐一定要和别人一起坐摩天轮吗?她就不能单独坐吗?因此,他换了说法,把“别人改”成了“我”。
“没什么不合适的。你就不想让这趟旅程更加难忘吗?”
慕正光陷入了犹豫、迟疑:寒假时你邀请我去你家,用的也是类似的说辞。我到你家去,这不合适,但我们一起写试卷,这就很正常了。摩天轮转动一圈需要13分14秒,我和你坐这样的摩天轮不合适,但是,让这趟旅程变得更加难忘,正合我意。
“不用了,这趟旅程已经很难忘了。谢谢。”
徐不再劝他:慕正光能准确衡量界限,他的善良、理智、正直让他总是能恪守底线,让他的冲动总是处于被约束的状态。我喜欢他,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我认可他的界限和底线。
崔昀清看得很清楚:虽然慕正光说的很好听,但他的遗憾是掩饰不住的。和喜欢的人一起乘坐“1314”的摩天轮,是他想看到的事,却也是他不愿做的事。徐的心中也有遗憾,只是没那么重。
这些遗憾不足以构筑牢笼,但是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环境下,足以形成无法挣脱的遗憾。这两人之间的分差,绝对超过十分了,到分数公开的那一天,他们便会为报志愿而产生分歧。
从慕正光心中的遗憾的分量来看,他不是一个能轻易接受分别的人。他不想让徐和他报同样的学校,但他更不想和徐身处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
他很容易就能做出选择,因为摆在他面前的选择仅有一个,“另一个”选择对徐不利,这个选择是不存在的。但是,让他心甘情愿地接受因选择而产生的结果,很难。
6月14日,他们去了黄鹤楼、晴川阁。
6月15日,他们去了博物馆、风景区。
6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
他们相聚的日子顶多只有三个月了。而这三个月并不都在今年,不客气地说,这三个月分为今年的两个半月,以及人生后几十年里的半个月。
也许,在他们考上不同的学校之后,他们见面的日子,少于15天。一年只有一两天能见面,总是这样,持续十年,他们还会再见面吗?不会了。
人与人的分别、永别,乍一看似乎很残酷,忽然一想会觉得忧愁,但只要这种永别不是建立在死亡的基础上的,在永别到来之时,往往都是轻松、惬意、自然而然的,而不会有任何的强迫、威胁、惶恐、担忧。
但有一个问题,崔昀清还没弄清楚:这两人的关系,会不会更进一步?
一段持续了多年却逐渐枯萎的友情,固然值得怀念,固然让人惋惜,固然会给人留下深刻的遗憾,但是,假如这不是友情,而是爱情,也持续多年,也逐渐枯萎,遗憾的牢笼,将会更加坚固,被遗憾困住的心,将会格外脆弱,下一次,我再想让他陷入遗憾牢笼,就不用这么费力了。
只差一个表白了!为什么慕正光非要选择遗憾,而不选择满足?他只需要回答一个字,“要”,就能和徐坐上“1314”的摩天轮,并在摩天轮上情不自禁地向她表白,关系,便成了。为什么他没有这么做!
慕正光问徐:“我们要骑共享单车绕湖一圈吗?”
“不用,绕湖一圈太远了,有几十千米,我们到坐缆车的地方就行,然后骑回来。不过,如果时间还很长,我们可以再往前骑一段路,回来时刚好能看到日落。”
骑共享单车骑几十千米,难度太大。即便能做到,恐怕也会严重影响明天的行程。慕正光不再抱有绕湖一圈的期待,转而期待着坐缆车时的场景。从高空俯视地面,而且还是无死角的俯视,这会是什么感觉?
两人骑行了近一个小时,终于达售票处。买票后,便是漫长的排队。
骑车时有风,且有林荫遮挡,但队伍的末端延伸到了路上,日光直白地洒落下来,骑车时积压的劳累与炎热被日光激发,没过多久,慕正光就被晒得汗如雨下。
“你用水把纸浸湿,擦一擦脸和胳膊,会不会凉快些?”
“会。”
“你把纸拿出来,我帮你倒水。你先用水洗手,再用擦水的纸擦汗。”
“好。”
慕正光一一照做,心中满是感激。
徐拧开矿泉水瓶盖,把水倒在他的手上,看着他洗手、看着他擦水、看着他擦汗。吹在他身上的风,会为他送去凉爽,而对她来说,这阵风也是有作用的,尽管她的身体体会不到,但她的心会为此放松一些。
队伍在前进,慕正光和徐也在前进,到了阴凉处,慕正光才活跃起来,和徐讨论在博物馆里的所见所闻。
队伍继续前进,慕正光和徐看到了缆车。
“等一会儿是我先上车,还是你先上车?”
“你先。”缆车会减速,但不会停,先上车的那个人有更充裕的时间,后上车的那个人动作要更快一些。慕正光认为他的动作应该比徐快一点:我骑车时没有用全力,但徐还是没能和我拉开距离。
“我先就我先吧,我们公平一点。我先上车,你先下车。”
“好。”
徐上车了,坐稳。慕正光上车后,慌张了一小会才坐下。
缆车上行,离地面越来越远,慕正光仅是低头看了一眼,就感到双腿发软。
“你别往下看。”徐的双腿在打颤,她因害怕而不太敢睁眼。她说给对方听的经验,在她身上没起到太大的作用,饶是如此,该说的还得说。
这次,慕正光听完了徐的话,却没有照做。
缓缓上行的缆车给人一种虚浮之感,脚下所踩之物,仿佛随时都会崩塌,缆车悬挂之物,亦是这样。恐惧交织在心头,挥之不去,但慕正光还是频繁回头看,看湖,看山。
“姐,我好像没有那么怕了。”
“你不怕就好,我还得再缓一会儿,你拍照吧,我就不拍了。你拍照时把手机拿稳。”
“嗯。”
慕正光拿着手机的手在发抖,亦如同昨晚乘坐渡轮时。
徐缓了好几分钟才稍稍冷静一些,她学着慕正光的模样,回头看了几眼。她还是很害怕,但不至于不敢睁眼。
“老弟,你要去坐摩天轮吗?转一圈需要13分钟14秒的那种。”
1314是一个词的谐音。慕正光明白这个词是哪个词。男生和女生一起坐摩天轮,这很正常,一起坐这样的摩天轮,是不是越界了?越过了友情的界限,也越过了暧昧的界限。
“不要,你和……你和我坐摩天轮不合适。“
慕正光本来想说“你和别人坐摩天轮吧”,但他转念一想,这是什么话?这话太轻浮、太放肆了。难道小徐姐姐一定要和别人一起坐摩天轮吗?她就不能单独坐吗?因此,他换了说法,把“别人改”成了“我”。
“没什么不合适的。你就不想让这趟旅程更加难忘吗?”
慕正光陷入了犹豫、迟疑:寒假时你邀请我去你家,用的也是类似的说辞。我到你家去,这不合适,但我们一起写试卷,这就很正常了。摩天轮转动一圈需要13分14秒,我和你坐这样的摩天轮不合适,但是,让这趟旅程变得更加难忘,正合我意。
“不用了,这趟旅程已经很难忘了。谢谢。”
徐不再劝他:慕正光能准确衡量界限,他的善良、理智、正直让他总是能恪守底线,让他的冲动总是处于被约束的状态。我喜欢他,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我认可他的界限和底线。
崔昀清看得很清楚:虽然慕正光说的很好听,但他的遗憾是掩饰不住的。和喜欢的人一起乘坐“1314”的摩天轮,是他想看到的事,却也是他不愿做的事。徐的心中也有遗憾,只是没那么重。
这些遗憾不足以构筑牢笼,但是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环境下,足以形成无法挣脱的遗憾。这两人之间的分差,绝对超过十分了,到分数公开的那一天,他们便会为报志愿而产生分歧。
从慕正光心中的遗憾的分量来看,他不是一个能轻易接受分别的人。他不想让徐和他报同样的学校,但他更不想和徐身处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
他很容易就能做出选择,因为摆在他面前的选择仅有一个,“另一个”选择对徐不利,这个选择是不存在的。但是,让他心甘情愿地接受因选择而产生的结果,很难。
6月14日,他们去了黄鹤楼、晴川阁。
6月15日,他们去了博物馆、风景区。
6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
他们相聚的日子顶多只有三个月了。而这三个月并不都在今年,不客气地说,这三个月分为今年的两个半月,以及人生后几十年里的半个月。
也许,在他们考上不同的学校之后,他们见面的日子,少于15天。一年只有一两天能见面,总是这样,持续十年,他们还会再见面吗?不会了。
人与人的分别、永别,乍一看似乎很残酷,忽然一想会觉得忧愁,但只要这种永别不是建立在死亡的基础上的,在永别到来之时,往往都是轻松、惬意、自然而然的,而不会有任何的强迫、威胁、惶恐、担忧。
但有一个问题,崔昀清还没弄清楚:这两人的关系,会不会更进一步?
一段持续了多年却逐渐枯萎的友情,固然值得怀念,固然让人惋惜,固然会给人留下深刻的遗憾,但是,假如这不是友情,而是爱情,也持续多年,也逐渐枯萎,遗憾的牢笼,将会更加坚固,被遗憾困住的心,将会格外脆弱,下一次,我再想让他陷入遗憾牢笼,就不用这么费力了。
只差一个表白了!为什么慕正光非要选择遗憾,而不选择满足?他只需要回答一个字,“要”,就能和徐坐上“1314”的摩天轮,并在摩天轮上情不自禁地向她表白,关系,便成了。为什么他没有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