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惟馨的分数是594。”
“你还记得她啊。”徐不介意慕正光记得学妹的名字。如果那位学妹能考上白松大学,将来和他再次成为同学,再次相遇,倒也不是一件坏事。慕正光小同学所在的班级女生太少,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似乎缺了点什么,若是能弥补,那就最好,若是弥补不上,也无伤大雅。
“记得。惟吾德馨嘛。”初二期末考试时的座位是按照成绩排列的,初一初二混在一起考试。当时,坐在慕正光左边的人就是彭惟馨。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课外名著填空题,慕正光恰好不记得这个知识点了,于是,那道题便是空着的。
彭惟馨传了张纸条给他,纸条上写着正确答案。
慕正光把答案填在试卷上,在之后的考试里,他时不时地看看对方的试卷,直到帮她多拿了几分。
在考试时,彭惟馨小声、自豪地告诉慕正光她的名字的由来,“惟吾德馨”。
慕正光第一眼看到她的名字,就想到了这四个字,这是八年级语文课本上的古文里的原句。
考试结束后,过了几个月,慕正光又听到了她的名字。
老师并不是只会讲学长学姐的故事,他们也会讲学弟学妹的故事,只是很少。有一天,不知怎么回事,老师突然带着大家回顾初一升初二时的成绩,这时就讲到了彭惟馨。
那时,慕正光才知道,彭惟馨初一升初二时的成绩格外瞩目,是全校第三。在老师的语气中,这好像是一个能和徐平分秋色的女生。
但事实证明,彭惟馨的分数和徐有较大差距。2023年的594分,是第25874名。这个排名比他稍差一些,和徐相比,差的就更远了。
发生在考场上的事,徐很晚才听说。慕正光是听到老师提及彭惟馨之后,才想起要和徐说一说这件事。
此事,徐一直都记得。这个名字,她也记得。以往,徐甚至还幻想过这样的场景:我上初二,慕正光小同学上初一,我们在考场上相遇,我把纸条递给他。事情还是像现在一样发展,我们依然是同学,只是相差了一个年级。
这个幻想,只在徐的脑海中短暂地出现过几次。到高三时,她和慕正光同班,这样的幻想,便没有丝毫的优势与道理可言了。
有的课程结束了,有的考试开始了,新一年的暑假,马上到来。
暑假到了,慕正光的生日也快到了,7月12日。
这个生日过完,就代表着他也成年了。
徐送给慕正光一个头戴式耳机,耳机的价格比手链略高。
慕正光已有类似的耳机,但很便宜,只需几十元。他有过换耳机的想法,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其一,现有的耳机还能用,足以满足我的需求。其二,买一个新耳机,又是一笔支出,这笔支出没什么必要。
慕正光从徐的手中接过装着耳机的盒子,他的喜悦和感激在心中回荡许久,愈发浓烈:我以前随口说的想换一个耳机,你竟然记住了!
过完了生日,慕正光和徐离开小镇,分别奔赴大城市。
暑假临近尾声,两人回到镇上。徐见到了慕正光,询问他还有多少存款。
徐并不是无缘无故要问这个问题。最近几天,她在网上看了看学校附近的房子。学校对面有一套房子正在出租,两室一厅一卫,有热水器、洗衣机、燃气灶、油烟机、阳台、冰箱、暖气、沙发、衣柜、床,每月租金1200。除了楼层较高,几乎没有缺点。
“5700。”
慕正光的5700元存款主要分为三部分。
2月20日开学,7月10日放暑假,慕正光拿的仍然是四个月的生活费,且两张车票都是自费。他过年时收的压岁钱只比一个月的生活费略少,他主动跟妈妈提出只拿四个月的生活费,且不需要车费。他从学校回到小镇上,那时,他的存款略微超过5000元,这是第一部分。
放暑假后,慕正光还是有经济来源的。爸妈给的买菜的钱总是不会算得那么清,有时多出几块钱,有时多出十几块钱,这些钱都归他。从周一到周五,爸妈他会给他早餐钱和午餐钱,从这里也可以省出一些钱。这是第二部分。
除了爸妈给的钱,慕正光在网上做兼职也有所收获。他拿出一些钱给爸妈买了简单的礼物,回到小镇上的这几天,他给爷爷奶奶买菜、买肉、买米。去掉这两项支出,他的收获还剩下一小半。这是第三部分。
“5700元里包含生活费吗?”
“不包含。”慕正光和爸妈约好了,第一个月生活费会在九月份打到他的卡上。
不包含生活费,还有5700的余额?徐很佩服慕正光小同学的省钱能力:虽然你在暑假里赚了一些钱,但那些钱不多,不到一千。也就是说,他在放假前至少存下来了4700元。
“我准备在学校对面租一套房子。房租每月1200,如果一次租一年,每月只需要1000。中介费1200,押金可能也是1200。14400元,你出5000,我出9400,你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每个月还我440。明年我们平分房租,我每个月再借你100,这些钱毕业以后再还。”
慕正光早就了解到有些同学住在校外,他也想效仿,但房租太高,不是他一个人承担的。再加上徐并没有明确提起这件事,所以他也没说。
每月1000,两人平分,那就是500,再减去100,只剩下400。每个月生活费2070,拿出400用于租房,虽说有些勉强,但问题不大,省着点花就好了。例如,少吃零食、水果、雪糕,少喝饮料,以及减少虚拟消费。
以我的余额,足以支付5000元,若是等生活费到了,甚至能支付6000元。若是预支一个月生活费,能支付7000元。
但是,小徐姐姐压力太大了。她的余额有那么多吗?她是不是预支了这个学期的所有生活费?如果真是这样,那她这半学期就没钱花了呀。
“不用,我们现在就平分,我支付7200。”
“没必要,我的生活费是12500,我还有4000存款,再加上你还给我的2200,足够了。要是没有其他问题,我们开学后把合同签下来,之后可以住进去了。”
徐暑假也在兼职,帮别人看店,这份工作持续一个月,她赚了2000元。
“好。”
九月初,两人看完了房子,签了合同,买了新的被子和枕头。每逢周末,他们便会住进出租屋。后来没过多久,他们买了锅碗瓢勺、电饭煲、锅铲、饭铲、筷子、洗洁精、洗碗布。
十月份,两人没有像去年一样外出旅游,而是买了各类调味品、花生油、大米。他们用水果、蔬菜和肉充实了冰箱,这些食物也让他们的生活和身体也变得充实。
“你还记得她啊。”徐不介意慕正光记得学妹的名字。如果那位学妹能考上白松大学,将来和他再次成为同学,再次相遇,倒也不是一件坏事。慕正光小同学所在的班级女生太少,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似乎缺了点什么,若是能弥补,那就最好,若是弥补不上,也无伤大雅。
“记得。惟吾德馨嘛。”初二期末考试时的座位是按照成绩排列的,初一初二混在一起考试。当时,坐在慕正光左边的人就是彭惟馨。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课外名著填空题,慕正光恰好不记得这个知识点了,于是,那道题便是空着的。
彭惟馨传了张纸条给他,纸条上写着正确答案。
慕正光把答案填在试卷上,在之后的考试里,他时不时地看看对方的试卷,直到帮她多拿了几分。
在考试时,彭惟馨小声、自豪地告诉慕正光她的名字的由来,“惟吾德馨”。
慕正光第一眼看到她的名字,就想到了这四个字,这是八年级语文课本上的古文里的原句。
考试结束后,过了几个月,慕正光又听到了她的名字。
老师并不是只会讲学长学姐的故事,他们也会讲学弟学妹的故事,只是很少。有一天,不知怎么回事,老师突然带着大家回顾初一升初二时的成绩,这时就讲到了彭惟馨。
那时,慕正光才知道,彭惟馨初一升初二时的成绩格外瞩目,是全校第三。在老师的语气中,这好像是一个能和徐平分秋色的女生。
但事实证明,彭惟馨的分数和徐有较大差距。2023年的594分,是第25874名。这个排名比他稍差一些,和徐相比,差的就更远了。
发生在考场上的事,徐很晚才听说。慕正光是听到老师提及彭惟馨之后,才想起要和徐说一说这件事。
此事,徐一直都记得。这个名字,她也记得。以往,徐甚至还幻想过这样的场景:我上初二,慕正光小同学上初一,我们在考场上相遇,我把纸条递给他。事情还是像现在一样发展,我们依然是同学,只是相差了一个年级。
这个幻想,只在徐的脑海中短暂地出现过几次。到高三时,她和慕正光同班,这样的幻想,便没有丝毫的优势与道理可言了。
有的课程结束了,有的考试开始了,新一年的暑假,马上到来。
暑假到了,慕正光的生日也快到了,7月12日。
这个生日过完,就代表着他也成年了。
徐送给慕正光一个头戴式耳机,耳机的价格比手链略高。
慕正光已有类似的耳机,但很便宜,只需几十元。他有过换耳机的想法,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其一,现有的耳机还能用,足以满足我的需求。其二,买一个新耳机,又是一笔支出,这笔支出没什么必要。
慕正光从徐的手中接过装着耳机的盒子,他的喜悦和感激在心中回荡许久,愈发浓烈:我以前随口说的想换一个耳机,你竟然记住了!
过完了生日,慕正光和徐离开小镇,分别奔赴大城市。
暑假临近尾声,两人回到镇上。徐见到了慕正光,询问他还有多少存款。
徐并不是无缘无故要问这个问题。最近几天,她在网上看了看学校附近的房子。学校对面有一套房子正在出租,两室一厅一卫,有热水器、洗衣机、燃气灶、油烟机、阳台、冰箱、暖气、沙发、衣柜、床,每月租金1200。除了楼层较高,几乎没有缺点。
“5700。”
慕正光的5700元存款主要分为三部分。
2月20日开学,7月10日放暑假,慕正光拿的仍然是四个月的生活费,且两张车票都是自费。他过年时收的压岁钱只比一个月的生活费略少,他主动跟妈妈提出只拿四个月的生活费,且不需要车费。他从学校回到小镇上,那时,他的存款略微超过5000元,这是第一部分。
放暑假后,慕正光还是有经济来源的。爸妈给的买菜的钱总是不会算得那么清,有时多出几块钱,有时多出十几块钱,这些钱都归他。从周一到周五,爸妈他会给他早餐钱和午餐钱,从这里也可以省出一些钱。这是第二部分。
除了爸妈给的钱,慕正光在网上做兼职也有所收获。他拿出一些钱给爸妈买了简单的礼物,回到小镇上的这几天,他给爷爷奶奶买菜、买肉、买米。去掉这两项支出,他的收获还剩下一小半。这是第三部分。
“5700元里包含生活费吗?”
“不包含。”慕正光和爸妈约好了,第一个月生活费会在九月份打到他的卡上。
不包含生活费,还有5700的余额?徐很佩服慕正光小同学的省钱能力:虽然你在暑假里赚了一些钱,但那些钱不多,不到一千。也就是说,他在放假前至少存下来了4700元。
“我准备在学校对面租一套房子。房租每月1200,如果一次租一年,每月只需要1000。中介费1200,押金可能也是1200。14400元,你出5000,我出9400,你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每个月还我440。明年我们平分房租,我每个月再借你100,这些钱毕业以后再还。”
慕正光早就了解到有些同学住在校外,他也想效仿,但房租太高,不是他一个人承担的。再加上徐并没有明确提起这件事,所以他也没说。
每月1000,两人平分,那就是500,再减去100,只剩下400。每个月生活费2070,拿出400用于租房,虽说有些勉强,但问题不大,省着点花就好了。例如,少吃零食、水果、雪糕,少喝饮料,以及减少虚拟消费。
以我的余额,足以支付5000元,若是等生活费到了,甚至能支付6000元。若是预支一个月生活费,能支付7000元。
但是,小徐姐姐压力太大了。她的余额有那么多吗?她是不是预支了这个学期的所有生活费?如果真是这样,那她这半学期就没钱花了呀。
“不用,我们现在就平分,我支付7200。”
“没必要,我的生活费是12500,我还有4000存款,再加上你还给我的2200,足够了。要是没有其他问题,我们开学后把合同签下来,之后可以住进去了。”
徐暑假也在兼职,帮别人看店,这份工作持续一个月,她赚了2000元。
“好。”
九月初,两人看完了房子,签了合同,买了新的被子和枕头。每逢周末,他们便会住进出租屋。后来没过多久,他们买了锅碗瓢勺、电饭煲、锅铲、饭铲、筷子、洗洁精、洗碗布。
十月份,两人没有像去年一样外出旅游,而是买了各类调味品、花生油、大米。他们用水果、蔬菜和肉充实了冰箱,这些食物也让他们的生活和身体也变得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