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我提前去学校么?8月9日?”

    许青山站在阳台上看着鹭岛的夜,和电话里的老男人聊着。

    “对,青山,这次的机会有些难得,我也没想到今年他们会一起回来访学,只不过这次消息没有外传多少,也只有我们这帮老家伙在,所以我喊你过来先见见这帮师兄。”

    陈大跃虽然是这么说,许青山能够听出来陈大跃的心情似乎不是很美妙。

    “这些师兄现在都是做什么的?”

    许青山对于京大数院的前辈们并不是很了解。

    “为什么老师你们的状态似乎不是很对?”

    许青山有些好奇。

    说到这个,陈大跃沉默了片刻,才缓缓说道。

    “青山,你知道为啥今年我们数院那么想把你抢到手吗?”

    陈大跃说这话的时候,还是多少有点幽怨的。

    像是个被始乱终弃的老妈子。

    “当然,以前元培实验班还不完善,现在元培学院也不错,只要你有继续在做数学研究我就支持你。”

    陈大跃补充了一下。

    “不知道,是因为我天赋好?”

    许青山沉思了一下,回答道。

    “如果单单是天赋好,那并不会重视到这种程度。”

    陈大跃感慨了一句,慢慢给许青山讲述这帮即将回国到京大来访学的京大数院师兄们的事情。

    “你是知道的,我们京大数院一直被人叫做华夏第一系,不管是潘承洞先生和彭实戈先生奠基的鲁东大学,还是继承了苏步青先生和陈建功先生衣钵的震旦大学,他们跟我们都没得比。”

    陈大跃说着,声色中充满了缅怀的情绪。

    “对于所有数学竞赛金牌选手来说,我们京大永远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确实,可我没参加过数竞。”

    许青山嘀咕了一句。

    “这不是重点!”

    陈大跃气愤许青山打断了他的煽情和渲染氛围。

    “千禧年前后,我们京大数院有一批极具天赋、极有才华的学生,就是这次你要回国访学的这帮师哥,他们之间关系又好,天赋又强,当年都是国集队员,而且在本科的时候都非常优秀,后来全都去美国深造了。”

    陈大跃对这帮学生也很熟悉。

    毕竟这里面不少学生都是他亲自带过的,虽然他们主修的方面都不是概率统计,可陈大跃还是很荣幸自己曾经教过这些优秀的天才。

    就像是他现在带过许青山一样。

    他向来如此,不求回报,但求心安。

    “那不是挺好的么?深造之后回来,然后留校任教,我们数院的实力岂不是蒸蒸日上?”

    许青山插嘴道。

    “什么我们数院?你个元培学院的小鬼不要说话!”

    陈大跃果然还是在计较许青山不选数院,哼哼。

    不过。

    他要是真计较,也不会打这通电话,想让许青山提前去京城。

    “唉”

    “但你这小鬼说的问题却很关键,他们深造得很好,发展得很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想过回京大数院任教的话,那我们数院的发展,其实是会出问题的。”

    陈大跃叹了口气。

    他的徒儿丁箭现在也在外面飘呢。

    也不知道到时候阿箭学有所成还愿不愿意回来京大。

    陈大跃也是因为这次“黄金一代”组织归国访学母校,才会越想越多。

    “所以这些师兄都叫啥,都在干嘛?”

    许青山也有点郁闷。

    他确实知道华清京大总是会在花费大量资源培养出优秀学子之后,那些学子选择出国,从此定居国外。

    对于这种高端人才的流失,似乎华夏人除了叹口气,也没有什么能说的。

    不管是因为国内外的科研环境和差距,还是待遇的好坏,这些由国家集中顶尖资源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不断地流失,对于国内的科学发展、基础学科发展,都是一个噩耗。

    这不仅仅是京大的困境,也是华夏的困境。

    “黄金一代吧”

    “领头的就是许晨阳了,他也算是他们黄金一代的大师兄。”

    “你晨阳师兄是99年入学的,04年硕士毕业,去了普林斯顿读书,去年博士毕业,过去麻省理工做博后,他应该算是目前我们这帮老家伙觉得最有可能会回来的。”

    陈大跃说道。

    “我们每个人都和晨阳聊过好几次了,他回国的意向最明显,但目前还在犹豫,因为麻省理工那边的条件确实很好,我们只能尽力给。”

    “还有若川,你刘若川师兄之前是跟着田刚院士学习的,和晨阳关系也很好,这次组织回来看母校,他也出了不少力,只不过他去年从麻省理工毕业之后,就开始全球到处跑,去年应该去了巴黎七大和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今年也去普林斯顿了,他私下有说打算全球都跑一跑,学习学习人家的优点,到时候一定会回来的。”

    陈大跃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跟一个还没正式入学的小娃娃讲这些东西。

    但这几天他们数院这几个主任、院长在讨论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胸口淤积着一口气,郁闷得很。

    没办法,和别人也说不了,许青山问起来了,他才会聊一聊。

    或许他从心里希望许青山听了自己说的这些,未来不会走上和这些师兄一样的路,离开了华夏之后,不再归来。

    “恽之玮04年和晨阳一起去普林斯顿的,只不过他是本科毕业就过去,晨阳是硕士毕业过去,今年刚毕业,但是我问过了,目前普林斯顿那边给他的待遇很好,他也继续跟着之前读博的导师麦克弗森教授在做全局斯普林格理论的研究。”

    “他应该是不回来了。”

    “张伟也是04年本科一毕业就去了哥伦比亚大学跟着张寿武教授学习,也是今年毕业,但他也已经和哈佛签了博后合同了,也不回来。”

    陈大跃每次说到“不回来”的时候,都会深深地叹一口气。

    许青山沉默着没有言语。

    因为这种话题看起来很普通,却会让每一个想让国内学术环境变得更好的学者感觉沉重。

    这一个个的都是各个领域未来的顶级学者。

    可他们却和华夏渐行渐远,成为了不归人。

    哪怕京大数院已经是华夏第一数院,哪怕京大数院在国内已经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可放到国际舞台上,在那些顶级数学家面前,依旧是那么的不够亮眼,缺乏吸引力。

    这是可悲的。

    我们竭尽全力,却挽回不了

    “朱歆文也是,他04年本科毕业以后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今年也毕业了,也是去了哈佛,合同已经签了,不回来了。”

    “但是肖梁他们就不好说了。”

    陈大跃说了一通。

    许青山记住了这些名字。

    “也不知道最后到底能有几个人回来,但是现在明确来看,起码一两年内是没人会回来的。”

    陈大跃再度叹了口气。

    许晨阳只是心动,刘若川看起来像是在画饼,其他人要么坚决不回,要么摇摆不定。

    这对于京大数院而言,其实是个噩耗。

    按照正常的培养周期。

    千禧年,也就是2000前后入学的这批学生,经过了9年的深造,已经可以独立地进行学术研究了。

    但如果没有人愿意回来的话,京大数院将会进入一小段青黄不接的困境期。

    此困境期有三难。

    难出学术成果。

    难以吸引人才。

    难获核心资源。

    一所顶级高校是不可能不去着眼未来的。

    而顶级高校的评判标准,除了有顶级的科学家坐镇,那帮生力军、中生代的力量尤为关键。

    像陈大跃他们这些系主任、院长级别的,基本上已经进入到了高产期结束的阶段了。

    就拿陈大跃来举例就好。

    他是1963年出生的,1979年在震旦就读,1991年回京大任教。

    而他学术成果产出最多的大阶段,就是1990年到2010年,也就是博士毕业后的这20年,是一个学者产量最高的阶段。

    甚至更具体的来说,1992年到2002年这10年,是陈大跃出核心成果的阶段。

    如果京大数院没法在未来几年内把这些“不归的黄金一代”招揽回国,那就是真正地为国外高校培养了顶级人才。

    所有的成果将会落在国外。

    甚至可能成为未来刺向华夏的利剑。

    像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还稍微好一点,如果是物理学家.

    曾经华夏的困境,不就是顶尖人才的不足么?

    哪怕是搁着电话。

    许青山都能感受到陈大跃心头的那种压抑和难受。

    难道京大华清愿意被世人称为“专门为国外培养人才的学校”么?

    没人愿意。

    但这在眼下国内环境来看,似乎是一个死局。

    哪怕是华清京大,也无法给最顶尖的人才提供足够的环境和待遇,那是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塑形的。

    更何况,学术环境又有许许多多方面的影响。

    基础学科更是如此。

    除非

    “老陈!”

    随着两人的电话越来越沉闷,许青山突然出声大声地喊道。

    “碰嚓乒乓.”

    电话那边传来了手忙脚乱的声响,动静不小。

    “你小子干嘛突然吓人啊?”

    陈大跃捡起来电话,无语地说道。

    “又叫我老陈,没大没小的!”

    “老陈。”

    许青山又喊了一声。

    “干嘛?”

    陈大跃心情不好,没好气地应道。

    “不管他们回不回来,我们尽力就好。”

    许青山说道。

    “而且,放心,你还有我呢。”

    “你”

    陈大跃听到许青山的话,下意识地想笑一笑,可这话刚出声,他却停住了。

    “好!”

    陈大跃声音轻松了些许。

    他虽然并不觉得许青山短时间内还能够给自己什么惊喜。

    但他相信许青山的未来。

    “你好好学,千万别把数学给我丢了,数学是自然学科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国家想要兴盛强大,就必须要有充足的、顶级的数学人才。”

    陈大跃认真地说道。

    他此时的话已经不是把许青山当做一个愣头青学生了。

    他是把自己在那些学生身上收获的失望,重新转化成希望的种子,种在许青山的身上。

    这是他自认为作为一个京大数院人应该做的。

    “放心吧。”

    许青山也认真地答复道。

    “我会提前准备去京城的。”

    许青山想了想,开口又要求道。

    “对了,老师,我最近在做数论这一块,有一些想法和小成果了,不过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认识华科院的王元院士吗?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去拜访一下王院士,和他聊一聊。”

    许青山一点都不客气。

    张口就要让陈大跃去给他找院士资源。

    “你他娘的!”

    “你小子是把我当叮当猫了是吧?什么都能掏出来?”

    陈大跃无语地吐槽了两句。

    “你小子怎么又跑去做数论了?做点概率统计啊,有我在,你随便做啊!”

    “来灵感了,感觉数论更有意思点。”

    “你小子!你听我说.”

    陈大跃急了。

    两人在电话里掰扯了一会,陈大跃也弄清楚了许青山手里正在研究的课题,虽然并不觉得许青山现在能做出来,但他最后还是答应了。

    “算了,摊上你这么个臭小子,也算是我倒霉,谁让我是你的第一个老师呢?”

    陈大跃吐槽道。

    “王院士那边,我确实不认识,但是可以认识,等你来了京城,我带你过去拜访就好。”

    “你最近也别落下,该学的学,别到时候你那帮师兄回来,你给我丢脸了。”

    “要是真丢脸了,千万别报为师的名讳。”

    陈大跃循循善诱。

    “了解!”

    许青山目的达成,心满意足。

    鹭岛这边的事他倒是可以脱手了,二舅已经过来开始熟悉各个公司和业务了。

    他要做的,是和亲朋好友道个别,然后带着外婆和小舅一起赴京。

    这次提前赴京,许青山就不打算再来回折腾了。

    刚好在开学前把外婆的病情稳定住,安排妥当,进入稳定的保守治疗,也能在京城先落住跟脚。

    熟悉熟悉未来或许需要待上好几年的地方。

    许青山向来都是行动派。

    他好好地把时间海绵挤得一干二净,他选择在这段时间偶尔去指导一下江浣溪的数论,更多的时间陪佟童到处逛逛。

    因为未来他和江浣溪都在京大上学,见面的机会更多。

    他可不是一个会厚此薄彼的男人。

    真正的好男人,那都是能把一碗水端平的!

    2009年8月8日。

    许青山和外婆林密、小舅林辰华,坐上了前往京城的飞机。

    叶新城也得到解放,从鹭岛返回龙江,利用开学前剩下的这段时间多去陪爷爷奶奶。

    许学军和林月华也已经彻底把家从云漳搬到了龙江。

    佟童也听许青山的安排,从鹭岛返回龙江,住在了许青山的新家,这新家他都还没住过,倒是让佟童先住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