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大众的才是天下的!(第二更)
度量衡。
这三个字,对周宁等人,既陌生又熟悉。
天下的度量衡统一,一直都有个大致规定,这一切还源于秦朝。
但统一度量衡,难就难在两件事。
定标准跟稳执行。
天下各地习惯各异,遵循的比例也不同。
不过在这么多年的融合下,大致标准其实都有一定范围,但度量衡难就难在执行,哪怕是官府强推,下面也未必会乖乖执行,令行禁止从来都不容易。
大明同样如此。
大小斗、缺斤短两,一直是商贾,乃至是官府,暗中谋利的手段。
其中牵涉到的利益更是繁多,早就尾大不掉,想规范这个制度,难度可想而知。
根本不是夏之白能做到的。
周宁等人面面相觑,开口道:“夏进士,我何尝不知规范度量衡的重要,但天下各地习惯不同,接受度也不同,想规范度量衡阻力太大了。”
“而且你经营的是盐跟煤炭,跟百姓真正打交道不多的。”
周宁忍不住提醒了几句。
夏之白笑了笑。
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工业化的前提。
要是各地都有自己的标准,哪怕误差并不大,但就是这‘差之毫厘’的误差,最终导致的结果都可能千差万别。
夏之白道:“我准备先用蒸汽机的图纸进行试水,让外界第一次正式了解到这种半官方形式的度量衡标准,前几日,陛下批准我筹建冶铁厂,那也意味着,我今后能独立产铁,并制造各种工具。”
“你们来盐厂有一定时间了。”
“应该是深刻体会到了标准化的便利性。”
“哪怕只是一个铜母,一块铁片,只要进行了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日后的维修跟替换上,都将换来极大的便利,对于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也会有着极大的提升。”
“若是天下能够真的统一度量衡,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那将是一个巨幅提高。”
“民生艰难,更需砥砺前行。”
“想将这些标准推广出去,除了让其他商贾接受,更重要的是让工匠工师接受。”
“工匠工师掌握着各种技术,控制着天下各种工具的制造,若是让天下的工匠工师接受了,那一切就容易多了。”
闻言。
周宁若有所思。
他已大体明白了夏之白的想法。
也知晓为什么夏之白要将‘蒸汽机’图纸广而告之。
为的就是让更多人对‘蒸汽机’感兴趣,继而让他们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这套标准。
当然这或许并不完全。
夏之白笑着道:“靠着蒸汽机图纸,的确能传播一阵,但造价太高,也难以维持,只能影响一阵,想要持续的推广,则势必要不断在天下引起注意,而这就要靠诸位工师了。”
“然陛下给予的帮助实在有限。”
“工部更是不可能听我这样微末小官的话。”
“因而我有个提议,想请周知事,在应天府周边,收取一些学徒,传授一定的知识。”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一个人的智慧或许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智慧,却足以去达成一些惊人的事了。”
周宁脸色猛地一变。
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法传授给外人?
这如何能行?
不止是周宁,李笙等工匠,也都脸色一变。
他们是很尊敬夏之白,但也绝不可能将自己吃饭的家伙,乃至是祖传的技术就这么外传。
周宁等人的反应,夏之白早就预料到了。
他面带笑容,继续道:“我并不要求你们传授独家技艺,只是想让这些学徒,学一下怎么检查机器,怎么修理机器,怎么挑选合适的零件,怎么处理一些紧急的状况。”
“盐厂扩张在即。”
“我手中仅有伱们少数工匠。”
“但我这次是想将盐厂推广到整个北方。”
“你们目前人手不够,而且是远远不够,因而只能想办法将一些组装、检查、维修等工作,交给其他学徒,让他们代为负责,继而更快的将各地的盐厂建立起来。”
“再则。”
“诸位知晓我要推广的是什么。”
“我奉行的是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甚至是公式化的。”
“在这种模式下,注定要走大众路线。”
“这种技术往往也是捂不住的,只要用心去钻研,很容易弄出一些头绪,到时再让工匠琢磨研究一番,将制造过程分解成多个步骤,按流程推进就足够了。”
“今后天下当以量取胜。”
夏之白淡淡开口,语气带着几分尖锐。
他并不反对工匠去制造精良而又精美的工艺品,但凡是涉及到大众的技术,却是决不能私藏,也一定要交出来,即便不交,他也会想法设法去攻克,然后制成流程,进行流水化生产。
不可否认。
这会导致很多手工业者失业。
但这就是天下必然的趋势,他们要么加入其中,要么更进一步,彻底走精品路线,要么就只能慢慢消亡。
在生产效率不高的时代,这些慢工出细活的手工业者,还有着生存的空间跟土壤,但标准化、流程化的大潮一旦开启,势必会将这些手工业者撞的头破血流。
这就是技术更替的代价。
听着夏之白霸道且强势的话,周宁面露几分苦涩。
在夏之白最开始制造蒸汽机,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时,他就已猜测到了一些,如今只是被正式确认了,夏之白心存龙虎,他想要的是‘颠覆’整个天下。
彻底改变天下的现状。
改天换地。
只是察觉到的人太少了。
因为夏之白官职太低了,根本入不了朝臣的眼,朝廷也对他做的事并不关心,这就导致了,夏之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谓是为所欲为,横行无忌,甚至是无法无天。
等夏之白真的登堂入室,迈入到朝堂时,民间的生态早就截然不同了。
他起初也以为夏之白经商是一时冲动。
但现在。
他彻底明白了。
夏之白就是故意的。
他知道自己在朝堂、在翰林院,没有实现心中抱负的可能,朝堂的大臣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但‘经商’,这个当今陛下最嗤之以鼻的行当,朝臣全都轻蔑的群体,却成了夏之白的自留地。
只要他不闹出事,朝廷基本不会过问。
周宁已不敢想。
在夏之白的强力操控下,生产效率会被拔高到什么程度。
或许真能做到,凭借一人之力,达成改善天下民生的壮举,这将是何等惊世骇俗?
夏之白真想让自己等人教的是机器组装这些?
不是。
夏之白让他们教的是工匠知识。
等这些学徒掌握了基础的工匠知识,就已经能够去支撑起夏之白的野心了。
周宁苦笑道:“夏进士,你莫要忘了,朝廷是有着严格的户籍制度的,他们不是匠籍,不能学习相关知识。”
夏之白淡淡道:“他们现在是了!”
“我当初创建盐厂时,便跟殿下说过此事,将这些人的户籍,全部转为‘工’,只不过是民户下的‘工’籍,他们眼下依旧是民户,只不过可以学习‘匠’籍相关的知识。”
周宁一怔。
他看着夏之白,彻底说不出话来。
夏之白早就计划好了。
只是如今时机成熟了才讲出来。
而且转化户籍,对朝廷而言,并非很常见。
当天下缺盐时,陛下就曾大手一挥,将不少民户的户籍,转为了灶户,在早期缺铁时,也曾大手一挥,将十三所矿场区附近的一些民户,直接编入了匠户籍。
只是殿下随口答应的事,却给了夏之白灵活的空间。
夏之白看着周宁,笑着道:“周知事,你无需这么担心,殿下既然答应,自然有殿下的考虑,何况蒸汽机造价高昂,自然也要配套一批熟悉机器的工人,不然不仅制盐缓慢,还容易加大机器损耗,得不偿失。”
周宁沉思一阵,还是点了点头:“好。”
“我答应了。”
夏之白嘴角掠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又道:“多谢周知事成全,不过为了方便教授学徒,我个人是建议,周知事能抽出一些时间,编写一套较为简单易懂的教学书籍,也方便日后知事教学。”
周宁眼皮微微一跳。
彻底服气。
夏之白野心比他想的还要大。
他并不满足学徒,而是想建立一个学习体系。
他正在一步步兑现自己在宫中说的话,要一步步提高‘工农’的地位。
周宁也放弃挣扎了。
他知道,夏之白态度坚定,即便自己不同意,他也会想法设法达成的。
他要的就是让天下工农的子女,能够有机会掌握到知识,哪怕这些人并不能为官为吏,只能子承父业,继续耕地或成为工人,但这部分人的壮大,对‘士人’的冲击,将会是无比的巨大。
而且这些人的存在,在夏之白构建的体系中,是无比重要的。
因为他需要这些人熟练掌握机器运行。
标准化、流程化、大机器。
周宁已想象不到,商业在夏之白手中,会变成何等怪物。
他也不得不佩服,夏之白能在工商颓微、朝廷有意打压的状况下,想到这些‘跨越性’的想法,还当真敢义无反顾的深耕其中,这种魄力跟胆量,他也是平生第一次见到。
叹为观止。
夏之白朝周宁拱手。
周宁能这么快答应,其实有些出乎意料。
不过无论周宁答不答应,他都会去推进,他其实没想这么快推进到这步的,只是形势赶不上变化,随着郭桓案爆发,朱元璋已不满足于过去的掠财于民,开始掠财于商了。
这对刚刚有些起色的工商业打击会很大。
很可能在数十年都一蹶不振。
他必须得采取行动。
这三个字,对周宁等人,既陌生又熟悉。
天下的度量衡统一,一直都有个大致规定,这一切还源于秦朝。
但统一度量衡,难就难在两件事。
定标准跟稳执行。
天下各地习惯各异,遵循的比例也不同。
不过在这么多年的融合下,大致标准其实都有一定范围,但度量衡难就难在执行,哪怕是官府强推,下面也未必会乖乖执行,令行禁止从来都不容易。
大明同样如此。
大小斗、缺斤短两,一直是商贾,乃至是官府,暗中谋利的手段。
其中牵涉到的利益更是繁多,早就尾大不掉,想规范这个制度,难度可想而知。
根本不是夏之白能做到的。
周宁等人面面相觑,开口道:“夏进士,我何尝不知规范度量衡的重要,但天下各地习惯不同,接受度也不同,想规范度量衡阻力太大了。”
“而且你经营的是盐跟煤炭,跟百姓真正打交道不多的。”
周宁忍不住提醒了几句。
夏之白笑了笑。
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工业化的前提。
要是各地都有自己的标准,哪怕误差并不大,但就是这‘差之毫厘’的误差,最终导致的结果都可能千差万别。
夏之白道:“我准备先用蒸汽机的图纸进行试水,让外界第一次正式了解到这种半官方形式的度量衡标准,前几日,陛下批准我筹建冶铁厂,那也意味着,我今后能独立产铁,并制造各种工具。”
“你们来盐厂有一定时间了。”
“应该是深刻体会到了标准化的便利性。”
“哪怕只是一个铜母,一块铁片,只要进行了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日后的维修跟替换上,都将换来极大的便利,对于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也会有着极大的提升。”
“若是天下能够真的统一度量衡,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那将是一个巨幅提高。”
“民生艰难,更需砥砺前行。”
“想将这些标准推广出去,除了让其他商贾接受,更重要的是让工匠工师接受。”
“工匠工师掌握着各种技术,控制着天下各种工具的制造,若是让天下的工匠工师接受了,那一切就容易多了。”
闻言。
周宁若有所思。
他已大体明白了夏之白的想法。
也知晓为什么夏之白要将‘蒸汽机’图纸广而告之。
为的就是让更多人对‘蒸汽机’感兴趣,继而让他们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这套标准。
当然这或许并不完全。
夏之白笑着道:“靠着蒸汽机图纸,的确能传播一阵,但造价太高,也难以维持,只能影响一阵,想要持续的推广,则势必要不断在天下引起注意,而这就要靠诸位工师了。”
“然陛下给予的帮助实在有限。”
“工部更是不可能听我这样微末小官的话。”
“因而我有个提议,想请周知事,在应天府周边,收取一些学徒,传授一定的知识。”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一个人的智慧或许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智慧,却足以去达成一些惊人的事了。”
周宁脸色猛地一变。
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法传授给外人?
这如何能行?
不止是周宁,李笙等工匠,也都脸色一变。
他们是很尊敬夏之白,但也绝不可能将自己吃饭的家伙,乃至是祖传的技术就这么外传。
周宁等人的反应,夏之白早就预料到了。
他面带笑容,继续道:“我并不要求你们传授独家技艺,只是想让这些学徒,学一下怎么检查机器,怎么修理机器,怎么挑选合适的零件,怎么处理一些紧急的状况。”
“盐厂扩张在即。”
“我手中仅有伱们少数工匠。”
“但我这次是想将盐厂推广到整个北方。”
“你们目前人手不够,而且是远远不够,因而只能想办法将一些组装、检查、维修等工作,交给其他学徒,让他们代为负责,继而更快的将各地的盐厂建立起来。”
“再则。”
“诸位知晓我要推广的是什么。”
“我奉行的是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甚至是公式化的。”
“在这种模式下,注定要走大众路线。”
“这种技术往往也是捂不住的,只要用心去钻研,很容易弄出一些头绪,到时再让工匠琢磨研究一番,将制造过程分解成多个步骤,按流程推进就足够了。”
“今后天下当以量取胜。”
夏之白淡淡开口,语气带着几分尖锐。
他并不反对工匠去制造精良而又精美的工艺品,但凡是涉及到大众的技术,却是决不能私藏,也一定要交出来,即便不交,他也会想法设法去攻克,然后制成流程,进行流水化生产。
不可否认。
这会导致很多手工业者失业。
但这就是天下必然的趋势,他们要么加入其中,要么更进一步,彻底走精品路线,要么就只能慢慢消亡。
在生产效率不高的时代,这些慢工出细活的手工业者,还有着生存的空间跟土壤,但标准化、流程化的大潮一旦开启,势必会将这些手工业者撞的头破血流。
这就是技术更替的代价。
听着夏之白霸道且强势的话,周宁面露几分苦涩。
在夏之白最开始制造蒸汽机,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时,他就已猜测到了一些,如今只是被正式确认了,夏之白心存龙虎,他想要的是‘颠覆’整个天下。
彻底改变天下的现状。
改天换地。
只是察觉到的人太少了。
因为夏之白官职太低了,根本入不了朝臣的眼,朝廷也对他做的事并不关心,这就导致了,夏之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谓是为所欲为,横行无忌,甚至是无法无天。
等夏之白真的登堂入室,迈入到朝堂时,民间的生态早就截然不同了。
他起初也以为夏之白经商是一时冲动。
但现在。
他彻底明白了。
夏之白就是故意的。
他知道自己在朝堂、在翰林院,没有实现心中抱负的可能,朝堂的大臣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但‘经商’,这个当今陛下最嗤之以鼻的行当,朝臣全都轻蔑的群体,却成了夏之白的自留地。
只要他不闹出事,朝廷基本不会过问。
周宁已不敢想。
在夏之白的强力操控下,生产效率会被拔高到什么程度。
或许真能做到,凭借一人之力,达成改善天下民生的壮举,这将是何等惊世骇俗?
夏之白真想让自己等人教的是机器组装这些?
不是。
夏之白让他们教的是工匠知识。
等这些学徒掌握了基础的工匠知识,就已经能够去支撑起夏之白的野心了。
周宁苦笑道:“夏进士,你莫要忘了,朝廷是有着严格的户籍制度的,他们不是匠籍,不能学习相关知识。”
夏之白淡淡道:“他们现在是了!”
“我当初创建盐厂时,便跟殿下说过此事,将这些人的户籍,全部转为‘工’,只不过是民户下的‘工’籍,他们眼下依旧是民户,只不过可以学习‘匠’籍相关的知识。”
周宁一怔。
他看着夏之白,彻底说不出话来。
夏之白早就计划好了。
只是如今时机成熟了才讲出来。
而且转化户籍,对朝廷而言,并非很常见。
当天下缺盐时,陛下就曾大手一挥,将不少民户的户籍,转为了灶户,在早期缺铁时,也曾大手一挥,将十三所矿场区附近的一些民户,直接编入了匠户籍。
只是殿下随口答应的事,却给了夏之白灵活的空间。
夏之白看着周宁,笑着道:“周知事,你无需这么担心,殿下既然答应,自然有殿下的考虑,何况蒸汽机造价高昂,自然也要配套一批熟悉机器的工人,不然不仅制盐缓慢,还容易加大机器损耗,得不偿失。”
周宁沉思一阵,还是点了点头:“好。”
“我答应了。”
夏之白嘴角掠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又道:“多谢周知事成全,不过为了方便教授学徒,我个人是建议,周知事能抽出一些时间,编写一套较为简单易懂的教学书籍,也方便日后知事教学。”
周宁眼皮微微一跳。
彻底服气。
夏之白野心比他想的还要大。
他并不满足学徒,而是想建立一个学习体系。
他正在一步步兑现自己在宫中说的话,要一步步提高‘工农’的地位。
周宁也放弃挣扎了。
他知道,夏之白态度坚定,即便自己不同意,他也会想法设法达成的。
他要的就是让天下工农的子女,能够有机会掌握到知识,哪怕这些人并不能为官为吏,只能子承父业,继续耕地或成为工人,但这部分人的壮大,对‘士人’的冲击,将会是无比的巨大。
而且这些人的存在,在夏之白构建的体系中,是无比重要的。
因为他需要这些人熟练掌握机器运行。
标准化、流程化、大机器。
周宁已想象不到,商业在夏之白手中,会变成何等怪物。
他也不得不佩服,夏之白能在工商颓微、朝廷有意打压的状况下,想到这些‘跨越性’的想法,还当真敢义无反顾的深耕其中,这种魄力跟胆量,他也是平生第一次见到。
叹为观止。
夏之白朝周宁拱手。
周宁能这么快答应,其实有些出乎意料。
不过无论周宁答不答应,他都会去推进,他其实没想这么快推进到这步的,只是形势赶不上变化,随着郭桓案爆发,朱元璋已不满足于过去的掠财于民,开始掠财于商了。
这对刚刚有些起色的工商业打击会很大。
很可能在数十年都一蹶不振。
他必须得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