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马伯慵的顾虑
颁奖典礼结束以后,张潮与获奖选手进行了一次闭门会谈,将自己对《青春派》这本杂志的机制构想介绍了一下。
双学涛有些疑虑,问道:“我觉得怎么有点不像文学杂志了呢?”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张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谁会写‘45度角仰望天空眼泪就不会掉下来’?”
没有人回答。
张潮继续问道:“你们谁会让自己笔下的女主人公动不动就得绝症、duo胎、GE腕,不但凄苦坚毅,而且楚楚动人?”
没有人回答。
张潮最后问道:“你们谁会让书里的男主人公同时遇到家里破产、父母出轨、女友背叛,然后辍学3年接着复习3个月就考上青华燕大?”
所有选手面面相觑,还是不敢出声。
张潮一摊手道:“这不就结了。大家写不了的这些,有的是人会写。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一本调性完全不同的文学杂志。内容上,你们仍然可以坚持自己文字的纯粹性;但是在包装上,我们必须展现出与小四等人完全不同的风格。
如果说看小四他们的作品,读者是在寻求一种虚荣而浅薄的共鸣。那么读我们的作品,读者应该看到的是青春那真实而锋利的一面。
但是这种锋利,不能真的‘刺伤’了读者的认知和尊严。所以我们需要用适当的方式来包装这本杂志,让这本杂志不仅仅是一本读物,而且是青少年读者手中的一件时尚单品。
我想要的是,即使很多年以后,他们在书架上看到曾经买过的《青春派》,也不会觉得自己当年幼稚,而是觉得能与《青春派》相遇是一件幸事。”
张潮对《青春派》的定位设想其实来自于当年最流行的杂志——《大众电影》。1979年复刊后,《大众电影》曾经在80年代创造了单期销量947万册的世界记录。
当时的青年男女拍照,手中就总爱拿着一本《大众电影》,而且一定会把封面朝向镜头。
实际上从内容来说,《大众电影》不能完全算通俗读物,其中的许多影评更是专业性拉满。但是由于栏目设置和内容把控得宜,尤其是在封面刊登突破当时审美尺度的女明星“性感照”,最终赢得了市场。
张潮从来没有觉得文学杂志就要什么高冷范,也不觉得作家非得要高台教化。何况现在很多书商和青年作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打造后来所谓的个人IP了。
为什么上一世双学涛他们要过近十年甚至十几年,才会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是因为他们从20岁到30岁都不创作、不投稿吗?
显然不是。根本原因就是整整15年时间里,市场上几乎没有他们的生态位。向上,竞争不过老作家们;向下,竞争不过小四韩涵他们。
张潮的出现,证明了青年一代写纯文学,或者不那么媚俗的通俗文学,是可以成功的。市场的这个生态位,已经提前被他创造出来了。
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了。
闭门会结束以后,几乎所有的获奖选手,都同意成为《青春派》的签约作者——他们对文学的野心,开始被张潮激发出来了。
散会以后,选手们纷纷下楼,各找各妈、各回各家。这时其中年纪最小、刚刚16岁的一个选手回了下头,只见在酒店大堂里,张潮正在与于华、赵常田在说着什么,不卑不亢地态度,简直像与这两个堪称文坛大佬的人物鼎足而立。
这位“小选手”不由自主地道:“彼可取而代之!”
“啪”——另一个和他比较熟的选手一巴掌拍在他圆圆的、毛茸茸的脑袋上,嘲笑道:“你又胡说八道了,李睿超。”
李睿超摸了摸被拍的脑袋,眨了眨自己的眯缝眼,道:“说说还不行吗……”
张潮忙完新理念大赛和《青春派》杂志的事,已经是05年的2月初了。他赶在小年夜前,一个人悄悄回到了长福,过了一个清静年,只和宋诗语、兰婷还有陈欢各见了一面,聊了聊天。
过了年初七,张潮就回到了燕京,因为不少事情都等着他处理。
初八早上9点,他开车赶到潘家园的房子,趁着上课前一星期空档,正常上几天班。
一进办公室,就看到黄杰夫、马立坐在办公位上,夏答则应该在屋里作画。看到马立,张潮心中大定——亲王的职业能力实际上在施耐德是有口皆碑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只是一句玩笑。
要不是他在写作上越走越高、名气越来越大,他实际上是有进入管理层的机会的。
张潮随便找了个工位坐下,和黄杰夫沟通了一下工作进度,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马伯慵身上,向他发出了第一个工作要求——“老马,你帮我一起审一下最近发给《青春派》邮箱的稿子吧!”
马伯慵松了一口气,入职“午夜潮汐”,面对一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老板”,他内心别提有多忐忑了,只有充实的工作,才能冲淡这份不安。
毕竟这时候的马伯慵,职业目标并不是作家,而是社畜。
他问道:“那审核标准是什么?”
张潮道:“哭哭啼啼、矫揉造作、苦大仇深,还有上来就骂街的就不要了。我希望杂志从内容风格来说偏传统文学,但是要有趣、真实、精彩。第一期特别重要,每篇文章我们俩都进行交叉审核,避免遗漏……”
有了明确的工作方针,两人的文学品味又没有大问题,那工作起来就顺利多了,一早上就审完了为数不多的几十篇稿子。
工作完成以后,马伯慵好奇地问道:“你说要在《青春派》第一期连载的新长篇,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故事”是马伯慵此生所好,写一个别人没讲过的故事给大家看,是贯穿他创作生涯的信仰之一。所以,此刻他对张潮那个叫《大医》的长篇感到无比好奇。
张潮沉吟了一下,开始娓娓道来:“故事发生在100多年的沪上,晚清时期,三个出身、性格、际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方三想、孙曦、姚莹子,同时选择了踏入一所刚刚成立的医院,从此开始自己沉浮跌宕的医海生涯。
这所医院,就是刚刚成立红十字总医院。三个年轻人,作为当时国内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身上肩负的责任比普通医生更加沉重。哪里有YI情、灾害和战争,他们就要去哪里救死扶伤。
沪上的鼠疫、皖北的水灾、武昌的战场……从晚清到建国,30多年时间,他们三人相互扶持,从三个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三名出色的医生……”
《大医》是张潮前世看过的马伯慵作品中,最喜爱的一部。
一般来说,亲王的作品风格是偏向于脑洞、悬疑、谐趣的,而《大医》却是罕见的厚重之作。他在这部作品中虽然仍然保留了一些戏剧化的巧合以及冲突、矛盾,但是整体而言,是庄重而凝练的。
马伯慵越听眼睛越亮,最后竟然直接问道:“你写了多少了?我想看看。”
张潮指了指脑袋,又指了指电脑,道:“这里写完了,那里一个字都还没有。”
马伯慵大失所望,不过很快就道:“你这种写法,和我最近在写的一个长篇很像,都是从一两个小人物出发,将他们嵌入到真实的历史中去,让他们与历史上的那些大人物发生种种纠葛……”
张潮听马伯慵讲完,问道:“你的这本写完了吗,能不能给我看看?”
马伯慵犹豫了一下,道:“写倒是差不多写完了,但是感觉传统出版物市场上没有过这类书,可能只适合发在网络上。”
张潮道:“就是因为没有,才弥足珍贵。我的前几篇,也几乎都是市场上没有的类型。”
马伯慵道:“那成,我把前几章打印出来,你看看。”
不一会儿,张潮就拿到了马伯慵装订好的打印稿,标题栏是黑体加粗的四个大字:
《风起陇西》
几章内容,张潮很快就看完了,他“惊讶”地对马伯慵道:“三国题材的谍战?”
马伯慵有点不好意思地道:“够冷僻吧?”
张潮道:“不,不冷僻,准确说,应该是很新鲜。三国是热门题材,谍战也是热门,两个相加,只要本身没出问题,它怎么可能冷僻呢?”
马伯慵眼里露出惊喜的神色,道:“这是我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压力太大,为了缓解压力才写着玩的。所以就没有考虑市场——你觉得它有市场?”
张潮点点头道:“当然有市场,而且我可以把它直接推给熟悉的出版社编辑。”
马伯慵感激地道:“那太好了……”
张潮笑着道:“那老马,你是想要版税呢,还是稿费?还有,既然你是本公司的艺术总监,这本书是不是应该……”
搞定了马伯慵以后,张潮心情大好,不过只维持了不到两个小时。
中午休息的时候,他准备开车回一趟燕大,结果发现他的BMW打不着火了……
双学涛有些疑虑,问道:“我觉得怎么有点不像文学杂志了呢?”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张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谁会写‘45度角仰望天空眼泪就不会掉下来’?”
没有人回答。
张潮继续问道:“你们谁会让自己笔下的女主人公动不动就得绝症、duo胎、GE腕,不但凄苦坚毅,而且楚楚动人?”
没有人回答。
张潮最后问道:“你们谁会让书里的男主人公同时遇到家里破产、父母出轨、女友背叛,然后辍学3年接着复习3个月就考上青华燕大?”
所有选手面面相觑,还是不敢出声。
张潮一摊手道:“这不就结了。大家写不了的这些,有的是人会写。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一本调性完全不同的文学杂志。内容上,你们仍然可以坚持自己文字的纯粹性;但是在包装上,我们必须展现出与小四等人完全不同的风格。
如果说看小四他们的作品,读者是在寻求一种虚荣而浅薄的共鸣。那么读我们的作品,读者应该看到的是青春那真实而锋利的一面。
但是这种锋利,不能真的‘刺伤’了读者的认知和尊严。所以我们需要用适当的方式来包装这本杂志,让这本杂志不仅仅是一本读物,而且是青少年读者手中的一件时尚单品。
我想要的是,即使很多年以后,他们在书架上看到曾经买过的《青春派》,也不会觉得自己当年幼稚,而是觉得能与《青春派》相遇是一件幸事。”
张潮对《青春派》的定位设想其实来自于当年最流行的杂志——《大众电影》。1979年复刊后,《大众电影》曾经在80年代创造了单期销量947万册的世界记录。
当时的青年男女拍照,手中就总爱拿着一本《大众电影》,而且一定会把封面朝向镜头。
实际上从内容来说,《大众电影》不能完全算通俗读物,其中的许多影评更是专业性拉满。但是由于栏目设置和内容把控得宜,尤其是在封面刊登突破当时审美尺度的女明星“性感照”,最终赢得了市场。
张潮从来没有觉得文学杂志就要什么高冷范,也不觉得作家非得要高台教化。何况现在很多书商和青年作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打造后来所谓的个人IP了。
为什么上一世双学涛他们要过近十年甚至十几年,才会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是因为他们从20岁到30岁都不创作、不投稿吗?
显然不是。根本原因就是整整15年时间里,市场上几乎没有他们的生态位。向上,竞争不过老作家们;向下,竞争不过小四韩涵他们。
张潮的出现,证明了青年一代写纯文学,或者不那么媚俗的通俗文学,是可以成功的。市场的这个生态位,已经提前被他创造出来了。
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了。
闭门会结束以后,几乎所有的获奖选手,都同意成为《青春派》的签约作者——他们对文学的野心,开始被张潮激发出来了。
散会以后,选手们纷纷下楼,各找各妈、各回各家。这时其中年纪最小、刚刚16岁的一个选手回了下头,只见在酒店大堂里,张潮正在与于华、赵常田在说着什么,不卑不亢地态度,简直像与这两个堪称文坛大佬的人物鼎足而立。
这位“小选手”不由自主地道:“彼可取而代之!”
“啪”——另一个和他比较熟的选手一巴掌拍在他圆圆的、毛茸茸的脑袋上,嘲笑道:“你又胡说八道了,李睿超。”
李睿超摸了摸被拍的脑袋,眨了眨自己的眯缝眼,道:“说说还不行吗……”
张潮忙完新理念大赛和《青春派》杂志的事,已经是05年的2月初了。他赶在小年夜前,一个人悄悄回到了长福,过了一个清静年,只和宋诗语、兰婷还有陈欢各见了一面,聊了聊天。
过了年初七,张潮就回到了燕京,因为不少事情都等着他处理。
初八早上9点,他开车赶到潘家园的房子,趁着上课前一星期空档,正常上几天班。
一进办公室,就看到黄杰夫、马立坐在办公位上,夏答则应该在屋里作画。看到马立,张潮心中大定——亲王的职业能力实际上在施耐德是有口皆碑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只是一句玩笑。
要不是他在写作上越走越高、名气越来越大,他实际上是有进入管理层的机会的。
张潮随便找了个工位坐下,和黄杰夫沟通了一下工作进度,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马伯慵身上,向他发出了第一个工作要求——“老马,你帮我一起审一下最近发给《青春派》邮箱的稿子吧!”
马伯慵松了一口气,入职“午夜潮汐”,面对一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老板”,他内心别提有多忐忑了,只有充实的工作,才能冲淡这份不安。
毕竟这时候的马伯慵,职业目标并不是作家,而是社畜。
他问道:“那审核标准是什么?”
张潮道:“哭哭啼啼、矫揉造作、苦大仇深,还有上来就骂街的就不要了。我希望杂志从内容风格来说偏传统文学,但是要有趣、真实、精彩。第一期特别重要,每篇文章我们俩都进行交叉审核,避免遗漏……”
有了明确的工作方针,两人的文学品味又没有大问题,那工作起来就顺利多了,一早上就审完了为数不多的几十篇稿子。
工作完成以后,马伯慵好奇地问道:“你说要在《青春派》第一期连载的新长篇,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故事”是马伯慵此生所好,写一个别人没讲过的故事给大家看,是贯穿他创作生涯的信仰之一。所以,此刻他对张潮那个叫《大医》的长篇感到无比好奇。
张潮沉吟了一下,开始娓娓道来:“故事发生在100多年的沪上,晚清时期,三个出身、性格、际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方三想、孙曦、姚莹子,同时选择了踏入一所刚刚成立的医院,从此开始自己沉浮跌宕的医海生涯。
这所医院,就是刚刚成立红十字总医院。三个年轻人,作为当时国内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身上肩负的责任比普通医生更加沉重。哪里有YI情、灾害和战争,他们就要去哪里救死扶伤。
沪上的鼠疫、皖北的水灾、武昌的战场……从晚清到建国,30多年时间,他们三人相互扶持,从三个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三名出色的医生……”
《大医》是张潮前世看过的马伯慵作品中,最喜爱的一部。
一般来说,亲王的作品风格是偏向于脑洞、悬疑、谐趣的,而《大医》却是罕见的厚重之作。他在这部作品中虽然仍然保留了一些戏剧化的巧合以及冲突、矛盾,但是整体而言,是庄重而凝练的。
马伯慵越听眼睛越亮,最后竟然直接问道:“你写了多少了?我想看看。”
张潮指了指脑袋,又指了指电脑,道:“这里写完了,那里一个字都还没有。”
马伯慵大失所望,不过很快就道:“你这种写法,和我最近在写的一个长篇很像,都是从一两个小人物出发,将他们嵌入到真实的历史中去,让他们与历史上的那些大人物发生种种纠葛……”
张潮听马伯慵讲完,问道:“你的这本写完了吗,能不能给我看看?”
马伯慵犹豫了一下,道:“写倒是差不多写完了,但是感觉传统出版物市场上没有过这类书,可能只适合发在网络上。”
张潮道:“就是因为没有,才弥足珍贵。我的前几篇,也几乎都是市场上没有的类型。”
马伯慵道:“那成,我把前几章打印出来,你看看。”
不一会儿,张潮就拿到了马伯慵装订好的打印稿,标题栏是黑体加粗的四个大字:
《风起陇西》
几章内容,张潮很快就看完了,他“惊讶”地对马伯慵道:“三国题材的谍战?”
马伯慵有点不好意思地道:“够冷僻吧?”
张潮道:“不,不冷僻,准确说,应该是很新鲜。三国是热门题材,谍战也是热门,两个相加,只要本身没出问题,它怎么可能冷僻呢?”
马伯慵眼里露出惊喜的神色,道:“这是我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压力太大,为了缓解压力才写着玩的。所以就没有考虑市场——你觉得它有市场?”
张潮点点头道:“当然有市场,而且我可以把它直接推给熟悉的出版社编辑。”
马伯慵感激地道:“那太好了……”
张潮笑着道:“那老马,你是想要版税呢,还是稿费?还有,既然你是本公司的艺术总监,这本书是不是应该……”
搞定了马伯慵以后,张潮心情大好,不过只维持了不到两个小时。
中午休息的时候,他准备开车回一趟燕大,结果发现他的BMW打不着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