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子发现大明皇帝的风格和大明历代朝臣的风格完全不同,说话的时候,没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以前明公们说话,都是让你品,品不出来就细品,细品品不出来,那就是没有天赋,话不投机半句多,比如隆庆议和的时候,大明君君臣臣都是不说明白话。
隆庆皇帝本身就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而朝臣们各有各的算盘,能算得上明确支持议和的只有张居正和高拱,就连王崇古、杨博等晋党,说话也是糊里糊涂,云里雾里,根本没什么明确的立场。
这让彼此的沟通效率十分低下,本身就很难沟通,这种低效率,让三娘子在议和的过程中,也无法对自己的拥趸许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徒叹奈何。
可大明皇帝大抵是师从张居正,说话都非常直接,条件摆的清楚明白,连把你卖了这件事,都是直截了当,干干脆脆的讲出来,这是最恶劣的情况,陛下直接说明白,省的到时候彼此有负担。
这反而让谈判更好进行,这让三娘子喜出望外,即便是大婚亲政后,大明的主要风力仍然没有变,这对长治久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长治久安,草原上最大的奢侈。
“陛下,若是大明和草原至此和解,妇人真的会是罪人吗?不过是求仁得仁罢了。”三娘子看似真诚的说道。
朱翊钧嗤笑了一声说道:“说胡话。”
三娘子想了想,更加直接的说道:“我自问在草原上说话,还算管用,我相信精明的大明皇帝和大明朝,不会因噎废食,因为得不偿失。”
用三娘子统治成本低,不用三娘子,统治成本甚至超过了彼此征伐,那对于大明朝廷而言,还不如接着打。
“嗯,这话说的在理,不过日后的事儿,谁能说得准呢?说不定明天开始,朕就懈怠了,也不是没有可能。”朱翊钧听闻也是点了点头,三娘子有价值,没价值就不值得他这个大明天子亲自接见了。
朱翊钧看着三娘子开口说道:“朕从来不相信所谓政治同盟,也不相信牢不可破,甚至是父子、夫妻这种关系都不够稳固,盗墓贼去盗墓的时候,父亲要先出去,否则儿子很可能会在财货都出了盗洞后,将父亲活埋到里面;兄弟之间为了三分地,二厘银闹到兄弟阋墙,而且屡见不鲜;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戚继光就是铁例,戚继光在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被调往了广州,万历十三年罢免,王氏在那之后离去,这里面可能是戚继光怕连累了妻儿,把家财全部给了王氏,和离是为了保住王家,也有可能是王氏需要明哲保身,可结果就是戚继光病到没钱看病的时候,王氏并不在他身边。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朱翊钧为戚继光感到不值,为戚继光的遭遇十分的同情,历史上的戚继光连个伯爵都没有,甚至不是京营总兵官,也落得如此下场。
张居正求荣得辱,戚继光何尝不是?
“陛下的意思是?”三娘子有些疑惑的问道。
朱翊钧笑着说道:“这天底下最稳固的关系,其实就两个字,利益。”
“陛下圣明。”三娘子高度赞同皇帝陛下的总结,她和俺答汗还是夫妻,这三娘子还当着大明皇帝的面要杀了虏王。
夫妻,亲情这种事,根本就不稳固。
她九岁嫁给了俺答汗,那时候俺答汗可没问过她同意不同意,现在她成为了和俺答汗政治倾向相悖政治人物,那自然更加是表面夫妻了。
这天底下,最稳定的关系,莫过于利益了。
朱翊钧手前伸出,有些疑惑的问道:“大明能给什么,而北虏又能回报什么,如此一来,有来有往,这关系就稳固了下来,大明可以提供铁锅、盐巴和茶叶,那么草原可以给大明带来什么?繁重的治理成本?那朕为何不效仿祖宗成法?”
大明的祖宗之法,就是征伐,征伐到敌人望风而逃,征伐敌人闻讯逃遁千里之外,征伐到春天去草原绝户,征伐到秋天到草原烧荒,征伐到北虏西进为止。
人滚地留。
“今日与彼时不同了,大明和草原都不一样了。”三娘子硬着头皮说道。
朱元璋和朱棣的多次北伐,其根本原因,还是为了彻底打掉元朝的传承,在完成这一目标后,大明就再没有进行过大规模进攻草原了,自永乐之后,最大的一次征伐,是戚继光在万历五年九月出塞作战,一共超过了十万京营军兵的规模。
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土木堡在大明的境内,宣府不远处,不是进攻,是防御。
“一个安稳的北疆。”三娘子试探性的说道。
朱翊钧立刻说道:“那大明弱了,不还是要铁蹄南下,生灵涂炭?”
“俺答汗,真的该死啊。”三娘子重重的叹了口气,隆庆议和是一切和解的基础,而俺答汗的这次出兵,悍然的破坏了这一根基,如果大明在探索和解这条路上,探索失败后,恐怕会走上祖宗成法的老路上。
大明其实奈何不了北虏,中原也奈何不了草原,汉武帝刘彻不能,朱元璋不能,朱棣也没做到,面前的皇帝也很难做到。
永清大漠,是中原一直在追求却做不到的事儿。
北虏奈何不了大明,草原也奈何不了中原,成吉思汗铁木真不行,元世祖忽必烈也不行,也先不行,现在的俺答汗更不行。
大明和北虏的矛盾十分的复杂,复杂到了宗教、经济、地缘、军事、政治、文化等等诸多方面互相纠缠,三百年来此消彼长,此起彼伏,越积越深,如同一个打不开的死节一样,终于在隆庆议和后,迎来了曙光,在两次入寇之后,大明终于放下了自己的天朝上国的架子,北虏也终于意识到再打下去只有两败俱伤。
如果大明在探索和平的路上,探索失败,那么就会诉诸于武力,没有任何折中、温和、妥协,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军事驱逐就成了最后一种手段。
大明会走向一个极端。
“据我所知,大明正在将目光看向东南漫无边际的海洋,数以千万计的白银正在涌现南衙,为了开海筑基。而将更多的目光看向草原,那么势必要影响到大明的开海。”三娘子十分冷静的说道:“俺答汗的短视,其实不影响大明金国的倾向,还请陛下知晓,两个万户带着万人队前往,不战而退,无求战之心。”
“大明诉诸于武力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儿,这对大明不利。”
“陛下担心的北虏反复,日后也极难发生,今年的羊羔的数量远超往年,而马匹的数量在逐渐的减少,草原比之前三百年的时间,更加需要大明,这就是北虏无法反复的根本原因,没有了马的草原人,如同没有了翅膀的海东青,如何袭扰大明?”
“中原和草原还是有和解的基础,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兵戎相见。”
三娘子准备的十分充分,陛下的宣见,让三娘子再次看到了曙光,她这次的单骑入京恭贺大明皇帝大婚的行为,到底还是得到了皇帝的一丝认可,就是这一丝丝的认可,让三娘子把朝臣们不方便、不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这些话,大明朝臣们没有立场去说,哪怕是奉旨阴结虏人的王崇古,都不能讲这些话。
三娘子把握住了这个关键的机会,将这些话讲了出来。
大明完全诉诸于武力,第一会打断开海,任何军事冲突,资源必然是要绝对倾斜;第二影响到大明清丈还田的决策,开海事完全交给南衙那群缙绅去操持,那么这些缙绅一定会从诉求经济利益,到诉求政治利益,大明的新政会增加许多不确定性和阻力;第三,大明金国诸部,其实不想和大明为敌。
戚继光厉害不厉害?土蛮汗最有发言权,他已经以身试法了,土蛮汗的六个万户打不过戚继光的万人队,打不过戚继光的十万京营,俺答汗这六个万户加上,就能打得过了?
战争从来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数学游戏,往往是一加一小于一的现状。
“那俺答汗何意?”朱翊钧手指在桌上敲动了两下,开口询问道。
“试探,之前大明拒绝了俺答汗从河西走廊进入西宁,拒绝给俺答汗金印让他畅通无阻,他有些生气,所以才这般糊涂,俺答汗老了,开始变得固执,变得一意孤行,即便是万户们都不愿意前往,但是他还是下了命令。”三娘子立刻回答道。
俺答汗跟驻扎在应昌的大明军交战,是在试探大明的反应,也是在报复,报复大明不给他借道河西走廊,他去西宁可是多绕了十五天的路才抵达,这让俺答汗非常不满,即便是万户们都反对,他还是下令征伐。
大明现在绝对有能力完成军事驱逐,这是大明的祖宗成法,俺答汗的出兵是毫无道理的,大明并没有对俺答汗用兵,而是对土蛮汗用兵,跟他俺答汗这一个草原叛徒,有什么关系?
俺答汗现在信佛不信长生天!
俺答汗这次悍然撕毁隆庆议和的条约,就是对大明的挑衅!
当年高拱和张居正担负了多少骂名,才摁着朝中的言官们完成了和谈?
而现在的大明,是自永乐以来,财政最好的几年,而且是富国强兵的新政,去年离开应昌的时候,三娘子对万户说,现在的大明军最像大明军,充盈的军饷和高度的忠诚,以及上报天子,下救黔首的军魂,一如当年喊出驱除鞑虏再复中华的洪武年间的大明军。
大明绝对有实力完成军事驱逐。
“陛下,过于激进的国策,对于草原而言,其代价不过是一个奴酋、鄂拓克、万户、济农、虏王的人头,可是对于大明这样的天朝上国而言,过于激进的国策,就会在修罗道上一去不回头,当万事诉诸于武力之时,任何的迟疑、犹豫、后退,甚至是放慢脚步,都变得不可接受,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船大难掉头。”
三娘子十分担忧的说道:“这对大明而言可能不是最差的结果,但这对草原而言,是最坏的结果。”
三娘子始终站在草原人的立场和利益上为草原人说话。
大明兴文匽武的核心逻辑,那就是军队这个精密的杀人机器的不可控性,魏晋南北朝的兵荒马乱,五代十国的黑道政治,是中原的至暗时刻,就是三娘子这一套说辞。
朱翊钧的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击着,他思虑了很久,才摇头说道:“俺答汗讨了个好老婆啊,伶牙俐齿,牙尖嘴利。”
这已经不是朱翊钧第一次这么感叹了,这三娘子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总是能在关键时刻,让不可控的事态,变得稍微可控一些。
三娘子在大明皇帝开口之后,终于松了口气,连铁锅都需要中原供应的草原,在大明开始富国强兵之后,在大明刀刃向内的时候,在朝廷能给够大明边军足饷的时候,草原人用自己的血肉来迎接大明的火枪火炮,怎么可能有战守之心?
最害怕大明修罗化的就是草原。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夫人先回,容朕缓思。”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三娘子可以退了,这是国事,是大事,是必须要经过廷议的事儿。
“罪妇告退。”三娘子的话也说完了,大明皇帝不是个好糊弄的人,她把自己所有想说的话说完了,再多说反而适得其反。
朱翊钧看向了即将带领大明儒生前往热河、会宁卫和应昌的兵部尚书谭纶,他思虑了片刻说道:“大司马以为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呢?”
朱翊钧问的是激进的谭纶,而不是更加倾向于议和的王崇古,这个倾向已经很明显了。
“臣愚钝,臣以为这件事没有必要升级到全面冲突的地步,俺答汗进攻的方向,毕竟不是大同、宣府、陕西和京畿,而是应昌,将战场选在应昌,而不是在大明进兵会宁卫的时候,和土蛮汗东西配合阻碍大明进军的脚步。”谭纶如此激进的一个人,仍然不愿意破坏隆庆议和带来的成果。
“大司马的意思是?”朱翊钧思虑了片刻说道。
谭纶想了想,更加明白的说道:“大明这次已经吃的很饱了,短暂时间内,吃不了更多了,臣就是这个意思,复套的时候,才是全面冲突之日,此时过分追究,反而会让土蛮汗和俺答汗迫于压力,真的合流,恐怕不美。”
“土蛮汗倾覆还需要点时间,不如等一等,等大明消化了,等土蛮汗消亡了,再撕破脸为宜。”
“嗯,这么一说,朕就懂了。”朱翊钧连连点头,谭纶的话其实和三娘子说的没什么区别,都是在劝和,但是谭纶的话朱翊钧就很爱听。
亲疏有别。
撕破脸的时机,不到时候,大明刚刚吃下了一大块,吃的肚子都撑的厉害,再施压,东西鞑靼,真的合流,对大明而言,也不是个好事,就这样,让土蛮汗夹在大明和俺答汗之间逐渐消亡,大明消化干净再说。
俺答汗这次合兵土蛮汗,一起进攻应昌,是在高压之下的决定,大明占了这应昌,对俺答汗形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诸位以为呢?”朱翊钧询问了其他廷臣。
吕调阳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站在大明的利益和立场上,这次不必大动干戈,事情并没有恶劣到必须要武装驱逐的地步;而王崇古则认为可以等羊毛生意更多一些,羊毛生意越大,草原人的马匹就越少,一个安静的边方,对大明是有利的;
比较让朱翊钧意外的是,王国光王阁老,张学颜户部尚书、郭朝宾工部尚书、大明讲武堂祭酒俞大猷的态度却非常鲜明,大明现在国帑很充足,陛下不必过于担忧两线作战带来的财政压力,这不是嘉靖年间的大明,东南倭患、西北虏患,大明没有那么大的亏空,陛下要是不满俺答汗的出尔反尔,那就两线开战。
大明对东南的开海投入和对西北征伐,海陆并举,大明可以吃得消,东南开海的银子,那都是陛下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不会影响到国帑支出。
王国光、张学颜的话就一个意思,陛下咱大明现在有钱了,在军事上的投入可以继续增加,即便是已经增加了京营每年二百二十万银的支出,大明军事支出已经达到了每年近一千万银的地步,但是仍然可以继续增加军费。
新政的核心是富国强兵。
保守派都觉得激进派们太保守了,这就是让朱翊钧觉得意外之处,那王国光和张学颜,可是大明的第二抠和第三抠,什么账都要算的明明白白的主儿,保守派中的保守派。
至于第一抠是谁,这是大明的顶级机密。
“陛下,边民刚刚安生了几年。”海瑞的态度也是倾向于维持现在和平现状,而不是和俺答汗直接撕破脸,他也是站在大明的立场上考虑,大同宣府的百姓们,在隆庆议和后,终于开始恢复生产,那十几万的流民,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这兵祸再起,对百姓而言,那就是天塌地陷。
朱翊钧最终采纳了吕调阳的意见,没有过分追击,而是要等一等。
戚继光给朱翊钧讲过战争的间歇性,战争不总是连续的进攻,而是有间隙的,这个间隙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大抵就是军队需要休整,再精密的杀人机器也要检修,否则会坏掉。
比如军队在长期征战后,要维持军纪,会随着征战的时间增长而变得困难重重;比如连续的征战,会让后勤补给陷入极度危险之中,后勤补给贯穿在整个新占领的区域,会增加后勤的成本,同时增加风险;比如持续不断的进攻,要维持士气就必须要加到犒赏,改善伙食,会对朝廷造成更大的压力。
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因素,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影响,综合因素影响叠加之后,对军队的战斗力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休整的时间,就是间隙。
大明的军兵刚刚拿下了会宁卫和应昌大捷,就该休整一二,继续进兵的代价,是极为沉重的,军纪会败坏,信仰会崩塌,战争的风险在加剧,任何战败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朱翊钧不知兵,他的军事天赋几乎为零,凭借努力获得了一个不逊于名将的武力,他觉得戚继光说得对,戚继光在这个年代,就是最闪耀的那颗将星。
如果把戚继光日常讲武的内容联系到应昌战场,就知道戚继光在应昌的两次获胜,有多么可怕了。
“俺答汗要是再蹬鼻子上脸,那就不能怪朕了。”朱翊钧朱批了吕调阳的浮票,算是形成了决议。
万士和汇报了下大婚前陛下交待的若干事宜的进度,详细的介绍了下对王世贞这个典型的批评进度和方法,在介绍到三桃杀二士的时候,所有的廷臣眉头都皱了起来。
万士和的手段实在是太恶毒了!恶毒到都是读书人的廷臣们都觉得恶毒的地步。
而且,这万太宰的手段和月台上皇帝的手段,怎么越看越像,难不成是陛下的授意?
陛下忙于大婚,哪有这个功夫?
“老手段,贱儒最喜欢如此,投桃报李而已。”万士和笑呵呵的解释了下灵感的出处,这可真的是贱儒们动的手,不怪他万士和不讲情面,已经逐渐意识到风力舆论重要性的陛下,给了万士和充分的支持,万士和这个读书人展现出了他的灵活底线,那就是没有底线。
兵部尚书谭纶马上就要离京前往应昌,这算是战地巡游,无法亲自上阵杀敌,过去闻一闻还没消散的硝烟味儿,成了谭纶唯一的奢求,这次前往应昌,会带着三百多名庶吉士、翰林、国子监的监生,都是自愿前往,这是一次筛选。
而刑部尚书王崇古开始汇报对合一众的进一步打击,在骆秉良搞出升仙大会后,刑部会继续海捕一切合一众的教士,对其进行全面的清剿和消除社会影响,这个过程是极为漫长的。
“新一轮的抄家开始了。王仙姑供出了账本,涉及的势要缙绅,有二十四家。”王崇古做了最后总结性的发言,抄家还是那样的抄法,饿,饿的他们供出最后一两银子,才会停下。
户部尚书张学颜也奏闻了关于西土城安置迁民豪户,最近到的缙绅,是前礼部尚书陆树声,就是那个张居正举荐,而后背刺了张居正好几刀,最后只落得个被致仕下场的陆树声,陆树声和杨博一起离开了文华殿,陛下还跟杨博说了几句,给了足够的尊重,对于陆树声则是一点好脸色都没有。
听政的潞王朱翊镠,忽然打了一个哈欠,而后他打哈欠的动作还没进行完,就愣在了原地,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我我我,哥!我就打了个哈欠啊!”朱翊镠欲哭无泪,他真的快哭了,他没有在偷闲,有在好好的听政,打哈欠又不是他的本意,廷臣们的目光,就像是看异类一样。
朱翊钧笑着打了个哈欠,说道:“没事,咱也打了一个,你看,你好好听政,诸位明公,继续。”
皇兄不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就揍人,信奉棍棒之下出人才的人,朱翊镠已经很努力去做了。
廷议仍在继续,朱翊镠终于能够理解自己老爹为何要朝会、廷议一言不发了,就这些个朝臣的眼神,真的吓人,眼神里的失望是骗不了人的,人是群居,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无法不顾及他人目光活下去的。
朱翊镠被盯着看的时候,压力真的太大了,那一瞬间,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就打了个哈欠,没有发表任何言论!
廷议之后是讲筵,讲筵之后,朱翊钧要前往北大营操阅军马,张宏很有恭顺之心,他没有准备马匹,而是准备了车驾,理由则是马着凉了!
这个理由很好,马生病了,就不能骑马了,那陛下差点被掏空的事实,就没有那么多人知道了。
三娘子一直在等,寝食难安的等,一直等到了大明次辅王崇古、吏部尚书万士和、鸿胪寺卿陈学会一起出现时,三娘子那颗提到了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了回去,廷议的结果,对大明有利,对草原更有利。
“俺答汗什么时候死?”王崇古直截了当,三娘子许诺要俺答汗死,她既然许诺,就要履行。
“三年之后。”三娘子十分确信的说道。
王崇古十分不满意的说道:“太久了。”
“那你们大明皇长子什么时候出生?”三娘子问了一个古怪的问题,她十分坦然的说道:“我需要一个信物来保证大明皇帝不会在事后把我推出去当罪人,而大明也需要一个信物,来保证三娘子这个人不会背叛大明。”
“这个信物我思来想去,还是孩子最好,草原封王,是我想到最好的和解之法,当然了,大明皇帝觉得我人老珠黄,我可以找一些海拉尔进献。”
王崇古、万士和、陈学会陡然瞪大了眼睛,看着三娘子不敢置信,三个人愣了很久,才看向了彼此。
“不是,你等我缓一缓。”王崇古摆了摆手,他完全没料到这件事,居然是这么个展开方式。
三娘子居然打算自荐枕席,这真的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而在这个离谱的背后,居然有那么一丝合理性。
一个孩子,一个拥有中原和草原血统的孩子,即便是他什么都不会,也会成为和解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信物。
三娘子这个年纪,其实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但三娘子觉得自己岁数大,老牛吃嫩草,她还没那么不要脸,想来想去,还是献上海拉尔靠谱些,海拉尔就是草原上的明珠,就是美丽的女子。
只要是有一部分草原的血统,这个草原王能被草原广泛接受,就足够让和解真的进行下去了。
黔国公府在云南就是沐王府,这是成功的经验,分封制和郡县制不总是冲突。
三娘子是个政客,而且很聪明的政客。
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隆庆皇帝本身就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而朝臣们各有各的算盘,能算得上明确支持议和的只有张居正和高拱,就连王崇古、杨博等晋党,说话也是糊里糊涂,云里雾里,根本没什么明确的立场。
这让彼此的沟通效率十分低下,本身就很难沟通,这种低效率,让三娘子在议和的过程中,也无法对自己的拥趸许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徒叹奈何。
可大明皇帝大抵是师从张居正,说话都非常直接,条件摆的清楚明白,连把你卖了这件事,都是直截了当,干干脆脆的讲出来,这是最恶劣的情况,陛下直接说明白,省的到时候彼此有负担。
这反而让谈判更好进行,这让三娘子喜出望外,即便是大婚亲政后,大明的主要风力仍然没有变,这对长治久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长治久安,草原上最大的奢侈。
“陛下,若是大明和草原至此和解,妇人真的会是罪人吗?不过是求仁得仁罢了。”三娘子看似真诚的说道。
朱翊钧嗤笑了一声说道:“说胡话。”
三娘子想了想,更加直接的说道:“我自问在草原上说话,还算管用,我相信精明的大明皇帝和大明朝,不会因噎废食,因为得不偿失。”
用三娘子统治成本低,不用三娘子,统治成本甚至超过了彼此征伐,那对于大明朝廷而言,还不如接着打。
“嗯,这话说的在理,不过日后的事儿,谁能说得准呢?说不定明天开始,朕就懈怠了,也不是没有可能。”朱翊钧听闻也是点了点头,三娘子有价值,没价值就不值得他这个大明天子亲自接见了。
朱翊钧看着三娘子开口说道:“朕从来不相信所谓政治同盟,也不相信牢不可破,甚至是父子、夫妻这种关系都不够稳固,盗墓贼去盗墓的时候,父亲要先出去,否则儿子很可能会在财货都出了盗洞后,将父亲活埋到里面;兄弟之间为了三分地,二厘银闹到兄弟阋墙,而且屡见不鲜;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戚继光就是铁例,戚继光在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被调往了广州,万历十三年罢免,王氏在那之后离去,这里面可能是戚继光怕连累了妻儿,把家财全部给了王氏,和离是为了保住王家,也有可能是王氏需要明哲保身,可结果就是戚继光病到没钱看病的时候,王氏并不在他身边。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朱翊钧为戚继光感到不值,为戚继光的遭遇十分的同情,历史上的戚继光连个伯爵都没有,甚至不是京营总兵官,也落得如此下场。
张居正求荣得辱,戚继光何尝不是?
“陛下的意思是?”三娘子有些疑惑的问道。
朱翊钧笑着说道:“这天底下最稳固的关系,其实就两个字,利益。”
“陛下圣明。”三娘子高度赞同皇帝陛下的总结,她和俺答汗还是夫妻,这三娘子还当着大明皇帝的面要杀了虏王。
夫妻,亲情这种事,根本就不稳固。
她九岁嫁给了俺答汗,那时候俺答汗可没问过她同意不同意,现在她成为了和俺答汗政治倾向相悖政治人物,那自然更加是表面夫妻了。
这天底下,最稳定的关系,莫过于利益了。
朱翊钧手前伸出,有些疑惑的问道:“大明能给什么,而北虏又能回报什么,如此一来,有来有往,这关系就稳固了下来,大明可以提供铁锅、盐巴和茶叶,那么草原可以给大明带来什么?繁重的治理成本?那朕为何不效仿祖宗成法?”
大明的祖宗之法,就是征伐,征伐到敌人望风而逃,征伐敌人闻讯逃遁千里之外,征伐到春天去草原绝户,征伐到秋天到草原烧荒,征伐到北虏西进为止。
人滚地留。
“今日与彼时不同了,大明和草原都不一样了。”三娘子硬着头皮说道。
朱元璋和朱棣的多次北伐,其根本原因,还是为了彻底打掉元朝的传承,在完成这一目标后,大明就再没有进行过大规模进攻草原了,自永乐之后,最大的一次征伐,是戚继光在万历五年九月出塞作战,一共超过了十万京营军兵的规模。
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土木堡在大明的境内,宣府不远处,不是进攻,是防御。
“一个安稳的北疆。”三娘子试探性的说道。
朱翊钧立刻说道:“那大明弱了,不还是要铁蹄南下,生灵涂炭?”
“俺答汗,真的该死啊。”三娘子重重的叹了口气,隆庆议和是一切和解的基础,而俺答汗的这次出兵,悍然的破坏了这一根基,如果大明在探索和解这条路上,探索失败后,恐怕会走上祖宗成法的老路上。
大明其实奈何不了北虏,中原也奈何不了草原,汉武帝刘彻不能,朱元璋不能,朱棣也没做到,面前的皇帝也很难做到。
永清大漠,是中原一直在追求却做不到的事儿。
北虏奈何不了大明,草原也奈何不了中原,成吉思汗铁木真不行,元世祖忽必烈也不行,也先不行,现在的俺答汗更不行。
大明和北虏的矛盾十分的复杂,复杂到了宗教、经济、地缘、军事、政治、文化等等诸多方面互相纠缠,三百年来此消彼长,此起彼伏,越积越深,如同一个打不开的死节一样,终于在隆庆议和后,迎来了曙光,在两次入寇之后,大明终于放下了自己的天朝上国的架子,北虏也终于意识到再打下去只有两败俱伤。
如果大明在探索和平的路上,探索失败,那么就会诉诸于武力,没有任何折中、温和、妥协,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军事驱逐就成了最后一种手段。
大明会走向一个极端。
“据我所知,大明正在将目光看向东南漫无边际的海洋,数以千万计的白银正在涌现南衙,为了开海筑基。而将更多的目光看向草原,那么势必要影响到大明的开海。”三娘子十分冷静的说道:“俺答汗的短视,其实不影响大明金国的倾向,还请陛下知晓,两个万户带着万人队前往,不战而退,无求战之心。”
“大明诉诸于武力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儿,这对大明不利。”
“陛下担心的北虏反复,日后也极难发生,今年的羊羔的数量远超往年,而马匹的数量在逐渐的减少,草原比之前三百年的时间,更加需要大明,这就是北虏无法反复的根本原因,没有了马的草原人,如同没有了翅膀的海东青,如何袭扰大明?”
“中原和草原还是有和解的基础,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兵戎相见。”
三娘子准备的十分充分,陛下的宣见,让三娘子再次看到了曙光,她这次的单骑入京恭贺大明皇帝大婚的行为,到底还是得到了皇帝的一丝认可,就是这一丝丝的认可,让三娘子把朝臣们不方便、不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这些话,大明朝臣们没有立场去说,哪怕是奉旨阴结虏人的王崇古,都不能讲这些话。
三娘子把握住了这个关键的机会,将这些话讲了出来。
大明完全诉诸于武力,第一会打断开海,任何军事冲突,资源必然是要绝对倾斜;第二影响到大明清丈还田的决策,开海事完全交给南衙那群缙绅去操持,那么这些缙绅一定会从诉求经济利益,到诉求政治利益,大明的新政会增加许多不确定性和阻力;第三,大明金国诸部,其实不想和大明为敌。
戚继光厉害不厉害?土蛮汗最有发言权,他已经以身试法了,土蛮汗的六个万户打不过戚继光的万人队,打不过戚继光的十万京营,俺答汗这六个万户加上,就能打得过了?
战争从来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数学游戏,往往是一加一小于一的现状。
“那俺答汗何意?”朱翊钧手指在桌上敲动了两下,开口询问道。
“试探,之前大明拒绝了俺答汗从河西走廊进入西宁,拒绝给俺答汗金印让他畅通无阻,他有些生气,所以才这般糊涂,俺答汗老了,开始变得固执,变得一意孤行,即便是万户们都不愿意前往,但是他还是下了命令。”三娘子立刻回答道。
俺答汗跟驻扎在应昌的大明军交战,是在试探大明的反应,也是在报复,报复大明不给他借道河西走廊,他去西宁可是多绕了十五天的路才抵达,这让俺答汗非常不满,即便是万户们都反对,他还是下令征伐。
大明现在绝对有能力完成军事驱逐,这是大明的祖宗成法,俺答汗的出兵是毫无道理的,大明并没有对俺答汗用兵,而是对土蛮汗用兵,跟他俺答汗这一个草原叛徒,有什么关系?
俺答汗现在信佛不信长生天!
俺答汗这次悍然撕毁隆庆议和的条约,就是对大明的挑衅!
当年高拱和张居正担负了多少骂名,才摁着朝中的言官们完成了和谈?
而现在的大明,是自永乐以来,财政最好的几年,而且是富国强兵的新政,去年离开应昌的时候,三娘子对万户说,现在的大明军最像大明军,充盈的军饷和高度的忠诚,以及上报天子,下救黔首的军魂,一如当年喊出驱除鞑虏再复中华的洪武年间的大明军。
大明绝对有实力完成军事驱逐。
“陛下,过于激进的国策,对于草原而言,其代价不过是一个奴酋、鄂拓克、万户、济农、虏王的人头,可是对于大明这样的天朝上国而言,过于激进的国策,就会在修罗道上一去不回头,当万事诉诸于武力之时,任何的迟疑、犹豫、后退,甚至是放慢脚步,都变得不可接受,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船大难掉头。”
三娘子十分担忧的说道:“这对大明而言可能不是最差的结果,但这对草原而言,是最坏的结果。”
三娘子始终站在草原人的立场和利益上为草原人说话。
大明兴文匽武的核心逻辑,那就是军队这个精密的杀人机器的不可控性,魏晋南北朝的兵荒马乱,五代十国的黑道政治,是中原的至暗时刻,就是三娘子这一套说辞。
朱翊钧的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击着,他思虑了很久,才摇头说道:“俺答汗讨了个好老婆啊,伶牙俐齿,牙尖嘴利。”
这已经不是朱翊钧第一次这么感叹了,这三娘子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总是能在关键时刻,让不可控的事态,变得稍微可控一些。
三娘子在大明皇帝开口之后,终于松了口气,连铁锅都需要中原供应的草原,在大明开始富国强兵之后,在大明刀刃向内的时候,在朝廷能给够大明边军足饷的时候,草原人用自己的血肉来迎接大明的火枪火炮,怎么可能有战守之心?
最害怕大明修罗化的就是草原。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夫人先回,容朕缓思。”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三娘子可以退了,这是国事,是大事,是必须要经过廷议的事儿。
“罪妇告退。”三娘子的话也说完了,大明皇帝不是个好糊弄的人,她把自己所有想说的话说完了,再多说反而适得其反。
朱翊钧看向了即将带领大明儒生前往热河、会宁卫和应昌的兵部尚书谭纶,他思虑了片刻说道:“大司马以为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呢?”
朱翊钧问的是激进的谭纶,而不是更加倾向于议和的王崇古,这个倾向已经很明显了。
“臣愚钝,臣以为这件事没有必要升级到全面冲突的地步,俺答汗进攻的方向,毕竟不是大同、宣府、陕西和京畿,而是应昌,将战场选在应昌,而不是在大明进兵会宁卫的时候,和土蛮汗东西配合阻碍大明进军的脚步。”谭纶如此激进的一个人,仍然不愿意破坏隆庆议和带来的成果。
“大司马的意思是?”朱翊钧思虑了片刻说道。
谭纶想了想,更加明白的说道:“大明这次已经吃的很饱了,短暂时间内,吃不了更多了,臣就是这个意思,复套的时候,才是全面冲突之日,此时过分追究,反而会让土蛮汗和俺答汗迫于压力,真的合流,恐怕不美。”
“土蛮汗倾覆还需要点时间,不如等一等,等大明消化了,等土蛮汗消亡了,再撕破脸为宜。”
“嗯,这么一说,朕就懂了。”朱翊钧连连点头,谭纶的话其实和三娘子说的没什么区别,都是在劝和,但是谭纶的话朱翊钧就很爱听。
亲疏有别。
撕破脸的时机,不到时候,大明刚刚吃下了一大块,吃的肚子都撑的厉害,再施压,东西鞑靼,真的合流,对大明而言,也不是个好事,就这样,让土蛮汗夹在大明和俺答汗之间逐渐消亡,大明消化干净再说。
俺答汗这次合兵土蛮汗,一起进攻应昌,是在高压之下的决定,大明占了这应昌,对俺答汗形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诸位以为呢?”朱翊钧询问了其他廷臣。
吕调阳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站在大明的利益和立场上,这次不必大动干戈,事情并没有恶劣到必须要武装驱逐的地步;而王崇古则认为可以等羊毛生意更多一些,羊毛生意越大,草原人的马匹就越少,一个安静的边方,对大明是有利的;
比较让朱翊钧意外的是,王国光王阁老,张学颜户部尚书、郭朝宾工部尚书、大明讲武堂祭酒俞大猷的态度却非常鲜明,大明现在国帑很充足,陛下不必过于担忧两线作战带来的财政压力,这不是嘉靖年间的大明,东南倭患、西北虏患,大明没有那么大的亏空,陛下要是不满俺答汗的出尔反尔,那就两线开战。
大明对东南的开海投入和对西北征伐,海陆并举,大明可以吃得消,东南开海的银子,那都是陛下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不会影响到国帑支出。
王国光、张学颜的话就一个意思,陛下咱大明现在有钱了,在军事上的投入可以继续增加,即便是已经增加了京营每年二百二十万银的支出,大明军事支出已经达到了每年近一千万银的地步,但是仍然可以继续增加军费。
新政的核心是富国强兵。
保守派都觉得激进派们太保守了,这就是让朱翊钧觉得意外之处,那王国光和张学颜,可是大明的第二抠和第三抠,什么账都要算的明明白白的主儿,保守派中的保守派。
至于第一抠是谁,这是大明的顶级机密。
“陛下,边民刚刚安生了几年。”海瑞的态度也是倾向于维持现在和平现状,而不是和俺答汗直接撕破脸,他也是站在大明的立场上考虑,大同宣府的百姓们,在隆庆议和后,终于开始恢复生产,那十几万的流民,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这兵祸再起,对百姓而言,那就是天塌地陷。
朱翊钧最终采纳了吕调阳的意见,没有过分追击,而是要等一等。
戚继光给朱翊钧讲过战争的间歇性,战争不总是连续的进攻,而是有间隙的,这个间隙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大抵就是军队需要休整,再精密的杀人机器也要检修,否则会坏掉。
比如军队在长期征战后,要维持军纪,会随着征战的时间增长而变得困难重重;比如连续的征战,会让后勤补给陷入极度危险之中,后勤补给贯穿在整个新占领的区域,会增加后勤的成本,同时增加风险;比如持续不断的进攻,要维持士气就必须要加到犒赏,改善伙食,会对朝廷造成更大的压力。
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因素,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影响,综合因素影响叠加之后,对军队的战斗力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休整的时间,就是间隙。
大明的军兵刚刚拿下了会宁卫和应昌大捷,就该休整一二,继续进兵的代价,是极为沉重的,军纪会败坏,信仰会崩塌,战争的风险在加剧,任何战败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朱翊钧不知兵,他的军事天赋几乎为零,凭借努力获得了一个不逊于名将的武力,他觉得戚继光说得对,戚继光在这个年代,就是最闪耀的那颗将星。
如果把戚继光日常讲武的内容联系到应昌战场,就知道戚继光在应昌的两次获胜,有多么可怕了。
“俺答汗要是再蹬鼻子上脸,那就不能怪朕了。”朱翊钧朱批了吕调阳的浮票,算是形成了决议。
万士和汇报了下大婚前陛下交待的若干事宜的进度,详细的介绍了下对王世贞这个典型的批评进度和方法,在介绍到三桃杀二士的时候,所有的廷臣眉头都皱了起来。
万士和的手段实在是太恶毒了!恶毒到都是读书人的廷臣们都觉得恶毒的地步。
而且,这万太宰的手段和月台上皇帝的手段,怎么越看越像,难不成是陛下的授意?
陛下忙于大婚,哪有这个功夫?
“老手段,贱儒最喜欢如此,投桃报李而已。”万士和笑呵呵的解释了下灵感的出处,这可真的是贱儒们动的手,不怪他万士和不讲情面,已经逐渐意识到风力舆论重要性的陛下,给了万士和充分的支持,万士和这个读书人展现出了他的灵活底线,那就是没有底线。
兵部尚书谭纶马上就要离京前往应昌,这算是战地巡游,无法亲自上阵杀敌,过去闻一闻还没消散的硝烟味儿,成了谭纶唯一的奢求,这次前往应昌,会带着三百多名庶吉士、翰林、国子监的监生,都是自愿前往,这是一次筛选。
而刑部尚书王崇古开始汇报对合一众的进一步打击,在骆秉良搞出升仙大会后,刑部会继续海捕一切合一众的教士,对其进行全面的清剿和消除社会影响,这个过程是极为漫长的。
“新一轮的抄家开始了。王仙姑供出了账本,涉及的势要缙绅,有二十四家。”王崇古做了最后总结性的发言,抄家还是那样的抄法,饿,饿的他们供出最后一两银子,才会停下。
户部尚书张学颜也奏闻了关于西土城安置迁民豪户,最近到的缙绅,是前礼部尚书陆树声,就是那个张居正举荐,而后背刺了张居正好几刀,最后只落得个被致仕下场的陆树声,陆树声和杨博一起离开了文华殿,陛下还跟杨博说了几句,给了足够的尊重,对于陆树声则是一点好脸色都没有。
听政的潞王朱翊镠,忽然打了一个哈欠,而后他打哈欠的动作还没进行完,就愣在了原地,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我我我,哥!我就打了个哈欠啊!”朱翊镠欲哭无泪,他真的快哭了,他没有在偷闲,有在好好的听政,打哈欠又不是他的本意,廷臣们的目光,就像是看异类一样。
朱翊钧笑着打了个哈欠,说道:“没事,咱也打了一个,你看,你好好听政,诸位明公,继续。”
皇兄不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就揍人,信奉棍棒之下出人才的人,朱翊镠已经很努力去做了。
廷议仍在继续,朱翊镠终于能够理解自己老爹为何要朝会、廷议一言不发了,就这些个朝臣的眼神,真的吓人,眼神里的失望是骗不了人的,人是群居,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无法不顾及他人目光活下去的。
朱翊镠被盯着看的时候,压力真的太大了,那一瞬间,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就打了个哈欠,没有发表任何言论!
廷议之后是讲筵,讲筵之后,朱翊钧要前往北大营操阅军马,张宏很有恭顺之心,他没有准备马匹,而是准备了车驾,理由则是马着凉了!
这个理由很好,马生病了,就不能骑马了,那陛下差点被掏空的事实,就没有那么多人知道了。
三娘子一直在等,寝食难安的等,一直等到了大明次辅王崇古、吏部尚书万士和、鸿胪寺卿陈学会一起出现时,三娘子那颗提到了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了回去,廷议的结果,对大明有利,对草原更有利。
“俺答汗什么时候死?”王崇古直截了当,三娘子许诺要俺答汗死,她既然许诺,就要履行。
“三年之后。”三娘子十分确信的说道。
王崇古十分不满意的说道:“太久了。”
“那你们大明皇长子什么时候出生?”三娘子问了一个古怪的问题,她十分坦然的说道:“我需要一个信物来保证大明皇帝不会在事后把我推出去当罪人,而大明也需要一个信物,来保证三娘子这个人不会背叛大明。”
“这个信物我思来想去,还是孩子最好,草原封王,是我想到最好的和解之法,当然了,大明皇帝觉得我人老珠黄,我可以找一些海拉尔进献。”
王崇古、万士和、陈学会陡然瞪大了眼睛,看着三娘子不敢置信,三个人愣了很久,才看向了彼此。
“不是,你等我缓一缓。”王崇古摆了摆手,他完全没料到这件事,居然是这么个展开方式。
三娘子居然打算自荐枕席,这真的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而在这个离谱的背后,居然有那么一丝合理性。
一个孩子,一个拥有中原和草原血统的孩子,即便是他什么都不会,也会成为和解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信物。
三娘子这个年纪,其实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但三娘子觉得自己岁数大,老牛吃嫩草,她还没那么不要脸,想来想去,还是献上海拉尔靠谱些,海拉尔就是草原上的明珠,就是美丽的女子。
只要是有一部分草原的血统,这个草原王能被草原广泛接受,就足够让和解真的进行下去了。
黔国公府在云南就是沐王府,这是成功的经验,分封制和郡县制不总是冲突。
三娘子是个政客,而且很聪明的政客。
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