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在读印加王国的海外番国志书,不得不说大明的情报搜集能力,让朱翊钧刮目相看,印加国王或者说秘鲁总督区的特产、人口、产业、港口等等信息,都在番国志书中写的清楚而明白。
情报的来源,十分广泛,相互印证之后,提供给了皇帝参详,不敢说非常全面,但都是验证过的情报。
泰西水手们的交谈,泰西的水手都是大嘴巴子,半斤国窖灌下去,那真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的假的消息都往外崩,每次到港三到五艘大帆船,水手超过了千余人,他们的信息有真有假,但足够让大明得到一个模糊的概况。
大明的水手们,是第二个情报来源,泰西每次到大明都要购买数量不等的五桅过洋船,这些船只,需要水手,需要从大明进行补充,海事学堂和开海的蓬勃发展,以及兼并的恶劣现状,导致大明不缺乏愿意出海搏一搏的人,大明海寇的主要构成就是亡命之徒。
而负责这些大明水手情报工作的正是海事学堂培养的舟师。
大明松江海事学堂,的确是舟师培养学堂,每一位都是精挑细选,牵星过洋术、观星、水文、堪舆、算学、洋文等等,是大明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加明确的说,都是拿银子堆出来的。
而每一个舟师也同样都是间谍,他们在为泰西船只牵星过洋的时候,也会偷偷整理汇总水手们提供的各种情报,最终这些情报在礼部聚集在一起,成为了朱翊钧手里的海外番国志。
秘鲁总督区,人口超过了一千万人,这个数字是让人十分震惊的,哪怕是倭国也只有九百万人,而安南国也不过一千万人,但安南可不是青铜器时代,安南跟在大明身后,已经稳定的迈入了封建时代。
秘鲁总督区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却只有青铜器可以使用,封锁矿山,就封死了文明的发展,这是印加王国是得到了实践印证。
朱翊钧的可作参详四個字的评断,可谓是冷血无情到了极点,也就是说,大明的海外开拓的首要目标就是矿产,将矿产与土著隔绝后,他们就会永远困于一个时代里,再也看不到文明的闪光。
以倭国为例,一旦大明将所有银山控制在大明的手里,倭国将会彻底错失发展的时机。
万士和作为帝党,作为墙头草,在之前文华殿廷议之前,忽然说到陛下过于冷血无情,就是说的这件事。
但是能怎么样呢,帝师张居正还批评陛下有了柔仁之心。
“陛下,潞王殿下在外求见。”一个小黄门急匆匆的来到了御书房,打断了朱翊钧的思绪。
“宣,这家伙懒懒散散惯了,平日里都是能躲就躲,这今日倒是稀奇了,怎么主动送上门来了。”朱翊钧一脸古怪的看向了冯保问道:“潞王府出了什么事儿吗?”
“死了个万国美人,自缢而亡,仵作看过了,的确是自缢的。”冯保俯首说道。
潞王府出了点事儿,在冯保看来,不过是小事罢了,这宫里死个人,太正常不过了,不是知道了不该知道的秘密,就是在狗斗中输的一败涂地,冯保、张宏都是这么爬上来的。
“臣弟参见陛下,陛下万岁金安。”潞王朱翊镠表现的颇有礼数。
朱翊钧坐直了身子,整理了一下衣领,开口说道:“潞王免礼,就坐,今日你本休沐,为何来通和宫寻朕?”
这真的是稀奇,潞王朱翊镠礼数周全,朱翊钧这很少在弟弟面前摆出的皇帝架子,也摆了出来,这味儿挠一下就上来了。
“谢陛下。”朱翊镠坐在了凳子上,俯首说道:“陛下,臣弟求陛下赐御下之术。”
“所为何事?”朱翊钧玩闹的心思收了起来,朱翊镠长这么大,除了万国美人,很少求什么。
“潞王府死了一个婢女,倒是惊扰陛下了,陛下啊,今日死的是婢女,明日死的就是臣弟了啊!”朱翊镠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朱翊镠是个很聪明的人,李太后把他禁足,又让他跟着皇帝继续御门听政,大明开海如火如荼,获利颇多,日后朱翊镠这潞王封国,估计要封到海外去,他今天连个潞王府都管不了,那日后,到了海外,怕是要被手下人吃的干干净净,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朱翊镠真的只想混吃等死,但大明国势需要他去海外就藩。
如果有的选,朱翊镠想去归化城,但他知道北虏这地方,他去不了,若是去了,陛下就该寝食难安了,大明已经有过一次靖难之役的成功经验了。
朱翊钧听明白了朱翊镠所求之事,思索了一下说道:“潞王,朕可传你大道之行。”
“不学、不学,陛下,臣不学大道之行,这大道之行,太苦了!”朱翊镠一听脸色就变了,连连摆手说道:“臣弟资质愚钝,学不来这大道之行。”
学大道之行,跟你皇帝一样做磨坊里的驴吗?这都什么时辰了,你皇帝还在通和宫御书房里批奏疏,和朝臣们玩脑筋。
学这个大道之行那必然是个忙碌命,他朱翊镠又没有开辟的想法,何必庸人自扰。
有的时候,朱翊镠也很绝望的,他在小的时候,也曾经对龙椅产生过一点兴趣,但面对皇兄那种可怕的压迫,面对皇兄和张居正讨论的那些问题,朱翊镠彻底服气了,他不是那块料。
大明需要张居正,更需要陛下。
“你只学御下之术吗?朕最擅长大道之行。”朱翊钧不想放弃,就像朱载堉不肯放弃培养皇帝学音乐一样,朱翊钧好为人师的毛病,在朱翊镠请教的时候,立刻就犯了,他是真的想教。
朱翊镠忙不迭的点头说道:“陛下,臣弟只学御下之术!”
“学个御下之术,还假模假样的,恢复一下,这么说话你不累吗?”朱翊钧往椅子上一靠,端着的皇帝架子也散了,大道之行自然要严肃对待。
“哥啊,你都不知道,我都快吓死了!那宫婢就那么挂在房梁上,舌头吐老长,挂在房梁上,转啊转啊转的,我这昨日做噩梦,都是那宫婢在索命!”朱翊镠立刻破了功,直接开始号丧。
朱翊镠没见过死人,他还没成丁,也没大婚,太后和皇帝把朱翊镠保护的很好。
朱翊钧不同,他是皇帝,他从继位开始,就要面对这些风风雨雨,所以他要到午门去监刑,甚至还要亲自杀人。
“别号了,你闲的没事干,看什么吊死鬼去。”朱翊钧拍一拍桌子,示意朱翊镠收收劲儿。
“其实御下之术有几种,咱从头开始教伱,这潞王府和朝堂其实没什么区别,都大体分为了三派人,这第一派做事最为激进,第二派做事极为保守,第三派则是默不作声。”朱翊钧笑着说道:“镠儿啊,跟着咱御门听政了这么长时间,你分析下,浙党、楚党、晋党,都是哪一派的?”
朱翊镠思索了片刻说道:“浙党毫无疑问是激进派,他们的奏疏和意见,总是比先生还激进一些,对北虏的态度是能打就打,对海外番夷也是如此想法,大司马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死掉的倭寇才是好倭寇!”
“晋党是保守派,他们其实特别讨厌变化,因为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变得更加庞大会被朝廷盯上,变得更加弱小则利益受损,所以他们做事保守,维持现状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
“先生则是两边都沾点,又激进又保守,在很多事上,看起来有点顾头不顾腚,但我看了这么久,都是先生在抉择,哪种办法最利于大明罢了,哥说过的,没有完美的政策,只有当下能拿出来的比较合适的政策。”
“先生看似中立派的作风,但其实是循吏,是大道之行,并不属于那一派。”
“倒是那些个闷不做声的人,一条政令,既不反对,也不支持,总是一副模棱两可的样子,这样也行,那样也行,看似从众,这种人像中立派。”
“嗯!”朱翊钧不住的点头,这小子聪明伶俐的很,只是天生贵人不愿意劳碌罢了,朱翊钧笑着问道:“那万太宰呢,万士和属于哪一派?”
朱翊镠思考片刻说道:“万太宰的话是调和的人,哪方面都能说得上话,他属于中间人。”
“然也,小子,跟咱学大道之行啊,你有这个天分,朕把你弄个身份,去边方军伍历练几年,再去江南矛盾冲突激烈的地方管个县,如何?”朱翊钧眼前一亮,这小子平日里肯定在藏拙。
这识人的功夫显然是合格了。
“哥,你要不要听听你说的话,去边方军伍历练,再去县堂里当知县?”朱翊镠攥紧了拳头,态度十分坚决,听着就可怕,那得忙成什么样,他的万国美人谁去宠幸!
朱翊钧无奈的说道:“也行吧,弘毅二字,你也就只有对万国美人的坚持了,你说说这三派人里,你认为哪个最应该防范?”
“激进派?”朱翊镠愣了愣问道。
“激进派你不拉着点,他们自己都能把自己玩死,何必防范?”朱翊钧摇头说道。
朱翊镠想起了谭纶在宣府打算斩杀三娘子,挑起战争的旧事,这激进派做事素来激进,不用谁去对付,都能自己玩死自己。
“那是保守派?”朱翊镠又问道。
朱翊钧摇头说道:“保守派最不喜欢的就是变化,他们恨不得这世道一直是一成不变的,你如果不想革故鼎新,只想混吃等死,他们是最可靠的,因为他们要地位有地位,要资源有资源,只要保证不发生变动,他们就是最稳定的。”
“保守派也是人数最多的那一种。”
“是中立派?”朱翊镠惊讶的问道。
朱翊钧点头说道:“就是中立派,镠儿啊,名利场里,真的有不争不抢的人吗?他们不争不抢为何要进这名利场呢?是什么让他们左顾右盼。是与世无争的心态吗?不,是弱小,是弱小让他们中立,在名利场里,这世间,压根就没有中立派,他们其实比激进派还要危险,因为他们更加渴求变化。”
“因为只有变化才有可乘之机。”
“这么干巴巴的说,可能不好理解,朕给你举个例子,徐阶!”
朱翊镠本来还迷迷糊糊,一听徐阶这两个字,立刻就完全明白了,他立刻说道:“我明白了!不愧是皇兄啊,就是这样!对啊,徐阶中立了二十年,一朝当国,简直是可恶至极!”
朱翊镠立刻明白了最应该忌惮什么,哪有什么中立派,全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争,去抢,所以才伺机而动,咬人的狗不叫,就像潜伏在阴影里的毒蛇一样危险。
朱翊钧点头,继续说道:“咱要教你的第一术,便是平衡之术,你掌握此术,至少可以高枕无忧了。”
“平衡之术最为简单,记住这几个字,权力给中立,好处给保守,名声给激进。”
“中立因为弱小而中立,他们最需要权力,当他们拥有权力之后,就会自己寻找其他人换取好处和名声,慢慢的,中立的人就会变成了他们曾经最讨厌的模样。”
“激进派人数最少,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所以你把名声给他们,让他们获得支持,而后他们自己会走向灭亡。”
“保守派的人数最多,但也是你混吃等死的基石,好处给了他们,你的地位会更加的稳固。”
朱翊镠思索了片刻,立刻摇头说道:“不对啊,这样下去,好处都给了保守派,那所有人不都成了保守派了吗?这是什么平衡之术?”
朱翊镠发现了盲点,这哪里平衡了,保守派实力本身就足够强了,还要给他们好处,他们只会越来越强。
朱翊钧笑着说道:“哈哈哈,恭喜咱的弟弟,你明白了,你讨厌这种分配对不对?讨厌就对了,这不公平,但这世间哪有公平的事儿,其实这就是兼并的根本原因,维持上层统治的稳定性,是混吃等死的第一前提啊!”
“你要学御下之术,你要学混吃等死,不学大道之行,本身这就是一个慢性死亡的过程,只不过这种兼并的跨度长达两三百年。”
“都选择了混吃等死,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朱翊钧笑着笑着,便不再笑了,面色变得怅然若失,靠在椅背上,面色越来越难看,显然是想起了很不愉快的事儿,张居正是个异类,朱翊钧也是个异类,大明的大道之行,在他们走后,必然戛然而止。
真的是让人泄气的现实啊!
所有的努力,到最后都是徒劳,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而后走上既定的宿命。
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改革,一次徒劳无功的挣扎。
朱翊钧很快就想到了张居正,或许张居正早已经知道了自己必然的结局,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上了这条路,何为弘毅,此为弘毅也。
朱翊钧很快露出了笑容,他本就不是那种容易意志消沉之人,注定失败又如何?来过,已是足矣。
“这这这,真的是让人唾弃的行径!”朱翊镠狠狠的说道:“如此分配下去,好处都固定死了!稳定倒是稳定了,哥,能不能平衡,激进的也能拿到些好处呢?”
“不行。”朱翊钧坐直了身子,看着朱翊镠颇为确切的说道:“你要混吃等死基本盘就是保守派,当你把好处给激进派时,保守派会杀了你,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十次。”
“这…”朱翊镠幼小年纪的脑袋瓜,终于有些宕机了。
朱翊钧继续说道:“要革故鼎新,不是给激进派好处就行了,那是死路一条,激进派本身就会在激进中逐渐灭亡,要革故鼎新,只有大道之行,术不能成,大道之行是赏罚分明,该给谁就给谁,这太难了。”
“好了,说到具体的问题,你的潞王府问题很简单,因为你的偏爱,某些人既掌控了你的三丈之内,又掌控了你的三丈之外,只需要把权力区分开就是了,你最倚重的那个心腹,训诫一下,把三丈之内交给另外的人。”
“生命总是会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谢谢哥!我明白了!臣弟告退,皇兄继续忙吧!”朱翊镠立刻明白了问题,收获满满的离开了。
朱翊镠偏爱那个叫他起床的宫女,他每天在那个拥有洗面奶的宫女身上起床,过分的偏爱,导致了她的权力过大,她可以欺压任何人,所以宫里才出了问题。
冯保愣在了原地,他觉得莫名的熟悉,这些事似曾相识,因为发生在他自己的身上,此时的冯大伴立刻就明白了,陛下这御下之术,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旁人教的。
“冯大伴,你怎么了?”朱翊钧疑惑的问道。
“没,臣就是想起了当初臣的狷狂,幸好陛下觉得臣还有点用,能狐假虎威,在外廷撕咬大臣,才留了臣的性命,臣心有余悸。”冯保也没有隐瞒的意思,事情已经过去了八年,但他记忆犹新,更不敢诓骗陛下。
陛下真的不好糊弄。
朱翊钧笑了笑说道:“你自己救了你自己的命罢了。”
张宏带着缇帅朱希孝缇骑们清乾清宫时,冯保没有过多的抵抗,而是选择了接受这一结果,哪怕是磕的满头是血,也没有不把皇帝当成皇帝,冯保是自己救了自己,他要是真的要死咬着皇帝三丈之内的权力不放,现在冯保的坟头草也三丈高了。
朱翊钧拿起了手中的海外番国志,思考着文明二字。
摧毁一个文明,从两个角度下手,而且要齐头并进,一个便是身体,一个是精神。
当矿山被殖民者所掌控,土著文明无法进步发展之后,身体会因为朘剥被逐渐削弱,而精神因为文明得不到进步和发展,会逐渐趋同殖民者,最终文明消亡,只留下一些遗迹和残骸,诉说着过往存在的痕迹。
这是何其的不幸。
万历八年十月,深秋的天气突然乍暖了三日,而后立刻开始了大降温,很快一场遍及北方诸省的大暴雪,横行无忌,将整个大明涂抹成了白雪皑皑,冬天如期而至,一场冬雪,让钦天监松了口气,陛下今年不必再去乞雪了。
朱翊钧捧着汤婆子来到了文华殿,君臣见礼之后,开始了廷议。
“臣马自强,愧对陛下环召之恩。”马自强要走了,他的身体真的顶不住了,本来七日前,就该辞恩离朝,乍暖爆冷,让他生了一场病,今日大雪,他身体稍微好了些,就来辞行了。
“朕幼时厌学,业不精,德不成,倒是让大宗伯费心了,朕勉力挽留,奈何大宗伯身体欠安,国事累重,大宗伯此番离朝后,一定要颐养好身体,朕会时常遣大医官前往。”朱翊钧学习的书,《四书直解》、《帝鉴图说》、《史部通鉴》都是马自强印的,而且马自强自朱翊钧立为太子读书开始,就是讲筵学士。
“臣叩谢陛下隆恩。”马自强再行大礼,他站起来,看了一圈文华殿,颇为不舍,但身体已经无法支持他继续为大明效力,为陛下尽忠了。
马自强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朱翊钧专门安排了车驾为其送别,就停在文华殿外,车驾带着橡胶条密封,不会让寒风吹进车驾内。
“先生,朕其实不想让大宗伯离朝,这人活一口心气,朕实在是怕他这一口心气儿没了,就走了。”朱翊钧面色凝重的说道。
张居正思索了一番说道:“陛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郭朝宾也快要离朝了,等汪道昆回京之后,他便离去。
“廷议吧。”朱翊钧看向了殿外,车驾向着左顺门驶去时,他才挥了挥手,似是告别,也似是让张居正主持廷议。
“今日廷推礼部尚书。”张居正坐直了身子,礼部尚书管着科举大事,在国初礼部为六部之首,直到嘉靖年间,吏部尚书才称天官。
“先生可有合适人选?”朱翊钧没等别人说话,就问起了张居正,马自强是张居正的人,朱翊钧打断廷议,直接询问张居正,就是要把礼部尚书的位置,继续留给张党,这不是试探,试探是在廷议之前,他当着所有人的面问,就是表态。
都是千年的狐狸了,皇帝什么意思,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明确,无论外面传的多么离谱,陛下仍然将张居正作为肱骨之臣,视为帝师太傅,重大人事任命,陛下都十分尊重张居正的意见。
“臣无人可荐。”张居正赶忙俯首说道。
张居正并不打算推荐人选,他现在在逐渐交权,把僭越的皇权全都还回去,他一直在做这件事,礼部尚书的人选,他没有做准备。
“嘉靖二十年榜眼、大明会典编纂、前礼部尚书潘晟加太子太保入朝为礼部尚书。”朱翊钧见张居正不肯推荐,直接钦定了一个人选。
潘晟,张居正的座师,礼部尚书涉及到了大明整饬学政的大事,潘晟在嘉靖三十五年为国子监祭酒,因为不肯为道爷写青词,致仕归乡,到了隆庆四年,潘晟成为了礼部尚书,后来因为座下弟子张居正成为了首辅,再次致仕。
潘晟还有一个身份,是冯保的老师,就是冯保在内书房读书时的老师。
“臣荐礼部右侍郎余有丁。”谭纶举荐了浙党的中流砥柱,余有丁,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算是不错的人选。
“臣荐刑部右侍郎徐学谟。”王崇古也举荐了一人,这人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虽然是南京人,但他是晋党,当初王崇古在炫宣府大同拒敌时,徐学谟在宣大主持职方主事等事。
三个人选可谓是争执不下,潘晟身份过于特殊了,既是张居正的座师,也是冯保的老师,这回朝了,张党的势力过于膨胀,晋党和浙党都反对这个人选,而余有丁虽然素有贤名,但资历尚浅,恐怕不能服众。
徐学谟方方面面看都合适,唯独不合适的是,他是晋党,徐学谟真的要入文华殿,王崇古得把刑部尚书让出来,他不想让,所以推介的力度不大。
到了明公这个地位,谁是谁的人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让王崇古把实权让渡给所谓的‘自己人’,那才是对晋党的不负责。
“臣举荐万士和。”海瑞看来看去,选择了开口,这么推介下去,吵吵闹闹也不是个事,海瑞举荐了一个最合适的人。
万士和在吏部坐班,整日管礼部的事儿,还不如让万士和回礼部得了。
“我觉得可以。”王崇古立刻表态,他没什么意见,反正徐学谟入朝,人人反对,还不如顺水推舟,万士和作为帝党,再合适不过了,吏部由张居正亲自兼掌,不会出什么问题。
“我没意见。”谭纶也就是试一试的想法,余有丁资历还是浅薄。
“万太宰以为呢?”张居正询问了起万士和的想法,大家各有各的人,各有各的打算,吵来吵去,也不是个事儿。
万士和左右看了看,笑着说道:“那我就当仁不让了?”
(本章完)
情报的来源,十分广泛,相互印证之后,提供给了皇帝参详,不敢说非常全面,但都是验证过的情报。
泰西水手们的交谈,泰西的水手都是大嘴巴子,半斤国窖灌下去,那真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的假的消息都往外崩,每次到港三到五艘大帆船,水手超过了千余人,他们的信息有真有假,但足够让大明得到一个模糊的概况。
大明的水手们,是第二个情报来源,泰西每次到大明都要购买数量不等的五桅过洋船,这些船只,需要水手,需要从大明进行补充,海事学堂和开海的蓬勃发展,以及兼并的恶劣现状,导致大明不缺乏愿意出海搏一搏的人,大明海寇的主要构成就是亡命之徒。
而负责这些大明水手情报工作的正是海事学堂培养的舟师。
大明松江海事学堂,的确是舟师培养学堂,每一位都是精挑细选,牵星过洋术、观星、水文、堪舆、算学、洋文等等,是大明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加明确的说,都是拿银子堆出来的。
而每一个舟师也同样都是间谍,他们在为泰西船只牵星过洋的时候,也会偷偷整理汇总水手们提供的各种情报,最终这些情报在礼部聚集在一起,成为了朱翊钧手里的海外番国志。
秘鲁总督区,人口超过了一千万人,这个数字是让人十分震惊的,哪怕是倭国也只有九百万人,而安南国也不过一千万人,但安南可不是青铜器时代,安南跟在大明身后,已经稳定的迈入了封建时代。
秘鲁总督区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却只有青铜器可以使用,封锁矿山,就封死了文明的发展,这是印加王国是得到了实践印证。
朱翊钧的可作参详四個字的评断,可谓是冷血无情到了极点,也就是说,大明的海外开拓的首要目标就是矿产,将矿产与土著隔绝后,他们就会永远困于一个时代里,再也看不到文明的闪光。
以倭国为例,一旦大明将所有银山控制在大明的手里,倭国将会彻底错失发展的时机。
万士和作为帝党,作为墙头草,在之前文华殿廷议之前,忽然说到陛下过于冷血无情,就是说的这件事。
但是能怎么样呢,帝师张居正还批评陛下有了柔仁之心。
“陛下,潞王殿下在外求见。”一个小黄门急匆匆的来到了御书房,打断了朱翊钧的思绪。
“宣,这家伙懒懒散散惯了,平日里都是能躲就躲,这今日倒是稀奇了,怎么主动送上门来了。”朱翊钧一脸古怪的看向了冯保问道:“潞王府出了什么事儿吗?”
“死了个万国美人,自缢而亡,仵作看过了,的确是自缢的。”冯保俯首说道。
潞王府出了点事儿,在冯保看来,不过是小事罢了,这宫里死个人,太正常不过了,不是知道了不该知道的秘密,就是在狗斗中输的一败涂地,冯保、张宏都是这么爬上来的。
“臣弟参见陛下,陛下万岁金安。”潞王朱翊镠表现的颇有礼数。
朱翊钧坐直了身子,整理了一下衣领,开口说道:“潞王免礼,就坐,今日你本休沐,为何来通和宫寻朕?”
这真的是稀奇,潞王朱翊镠礼数周全,朱翊钧这很少在弟弟面前摆出的皇帝架子,也摆了出来,这味儿挠一下就上来了。
“谢陛下。”朱翊镠坐在了凳子上,俯首说道:“陛下,臣弟求陛下赐御下之术。”
“所为何事?”朱翊钧玩闹的心思收了起来,朱翊镠长这么大,除了万国美人,很少求什么。
“潞王府死了一个婢女,倒是惊扰陛下了,陛下啊,今日死的是婢女,明日死的就是臣弟了啊!”朱翊镠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朱翊镠是个很聪明的人,李太后把他禁足,又让他跟着皇帝继续御门听政,大明开海如火如荼,获利颇多,日后朱翊镠这潞王封国,估计要封到海外去,他今天连个潞王府都管不了,那日后,到了海外,怕是要被手下人吃的干干净净,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朱翊镠真的只想混吃等死,但大明国势需要他去海外就藩。
如果有的选,朱翊镠想去归化城,但他知道北虏这地方,他去不了,若是去了,陛下就该寝食难安了,大明已经有过一次靖难之役的成功经验了。
朱翊钧听明白了朱翊镠所求之事,思索了一下说道:“潞王,朕可传你大道之行。”
“不学、不学,陛下,臣不学大道之行,这大道之行,太苦了!”朱翊镠一听脸色就变了,连连摆手说道:“臣弟资质愚钝,学不来这大道之行。”
学大道之行,跟你皇帝一样做磨坊里的驴吗?这都什么时辰了,你皇帝还在通和宫御书房里批奏疏,和朝臣们玩脑筋。
学这个大道之行那必然是个忙碌命,他朱翊镠又没有开辟的想法,何必庸人自扰。
有的时候,朱翊镠也很绝望的,他在小的时候,也曾经对龙椅产生过一点兴趣,但面对皇兄那种可怕的压迫,面对皇兄和张居正讨论的那些问题,朱翊镠彻底服气了,他不是那块料。
大明需要张居正,更需要陛下。
“你只学御下之术吗?朕最擅长大道之行。”朱翊钧不想放弃,就像朱载堉不肯放弃培养皇帝学音乐一样,朱翊钧好为人师的毛病,在朱翊镠请教的时候,立刻就犯了,他是真的想教。
朱翊镠忙不迭的点头说道:“陛下,臣弟只学御下之术!”
“学个御下之术,还假模假样的,恢复一下,这么说话你不累吗?”朱翊钧往椅子上一靠,端着的皇帝架子也散了,大道之行自然要严肃对待。
“哥啊,你都不知道,我都快吓死了!那宫婢就那么挂在房梁上,舌头吐老长,挂在房梁上,转啊转啊转的,我这昨日做噩梦,都是那宫婢在索命!”朱翊镠立刻破了功,直接开始号丧。
朱翊镠没见过死人,他还没成丁,也没大婚,太后和皇帝把朱翊镠保护的很好。
朱翊钧不同,他是皇帝,他从继位开始,就要面对这些风风雨雨,所以他要到午门去监刑,甚至还要亲自杀人。
“别号了,你闲的没事干,看什么吊死鬼去。”朱翊钧拍一拍桌子,示意朱翊镠收收劲儿。
“其实御下之术有几种,咱从头开始教伱,这潞王府和朝堂其实没什么区别,都大体分为了三派人,这第一派做事最为激进,第二派做事极为保守,第三派则是默不作声。”朱翊钧笑着说道:“镠儿啊,跟着咱御门听政了这么长时间,你分析下,浙党、楚党、晋党,都是哪一派的?”
朱翊镠思索了片刻说道:“浙党毫无疑问是激进派,他们的奏疏和意见,总是比先生还激进一些,对北虏的态度是能打就打,对海外番夷也是如此想法,大司马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死掉的倭寇才是好倭寇!”
“晋党是保守派,他们其实特别讨厌变化,因为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变得更加庞大会被朝廷盯上,变得更加弱小则利益受损,所以他们做事保守,维持现状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
“先生则是两边都沾点,又激进又保守,在很多事上,看起来有点顾头不顾腚,但我看了这么久,都是先生在抉择,哪种办法最利于大明罢了,哥说过的,没有完美的政策,只有当下能拿出来的比较合适的政策。”
“先生看似中立派的作风,但其实是循吏,是大道之行,并不属于那一派。”
“倒是那些个闷不做声的人,一条政令,既不反对,也不支持,总是一副模棱两可的样子,这样也行,那样也行,看似从众,这种人像中立派。”
“嗯!”朱翊钧不住的点头,这小子聪明伶俐的很,只是天生贵人不愿意劳碌罢了,朱翊钧笑着问道:“那万太宰呢,万士和属于哪一派?”
朱翊镠思考片刻说道:“万太宰的话是调和的人,哪方面都能说得上话,他属于中间人。”
“然也,小子,跟咱学大道之行啊,你有这个天分,朕把你弄个身份,去边方军伍历练几年,再去江南矛盾冲突激烈的地方管个县,如何?”朱翊钧眼前一亮,这小子平日里肯定在藏拙。
这识人的功夫显然是合格了。
“哥,你要不要听听你说的话,去边方军伍历练,再去县堂里当知县?”朱翊镠攥紧了拳头,态度十分坚决,听着就可怕,那得忙成什么样,他的万国美人谁去宠幸!
朱翊钧无奈的说道:“也行吧,弘毅二字,你也就只有对万国美人的坚持了,你说说这三派人里,你认为哪个最应该防范?”
“激进派?”朱翊镠愣了愣问道。
“激进派你不拉着点,他们自己都能把自己玩死,何必防范?”朱翊钧摇头说道。
朱翊镠想起了谭纶在宣府打算斩杀三娘子,挑起战争的旧事,这激进派做事素来激进,不用谁去对付,都能自己玩死自己。
“那是保守派?”朱翊镠又问道。
朱翊钧摇头说道:“保守派最不喜欢的就是变化,他们恨不得这世道一直是一成不变的,你如果不想革故鼎新,只想混吃等死,他们是最可靠的,因为他们要地位有地位,要资源有资源,只要保证不发生变动,他们就是最稳定的。”
“保守派也是人数最多的那一种。”
“是中立派?”朱翊镠惊讶的问道。
朱翊钧点头说道:“就是中立派,镠儿啊,名利场里,真的有不争不抢的人吗?他们不争不抢为何要进这名利场呢?是什么让他们左顾右盼。是与世无争的心态吗?不,是弱小,是弱小让他们中立,在名利场里,这世间,压根就没有中立派,他们其实比激进派还要危险,因为他们更加渴求变化。”
“因为只有变化才有可乘之机。”
“这么干巴巴的说,可能不好理解,朕给你举个例子,徐阶!”
朱翊镠本来还迷迷糊糊,一听徐阶这两个字,立刻就完全明白了,他立刻说道:“我明白了!不愧是皇兄啊,就是这样!对啊,徐阶中立了二十年,一朝当国,简直是可恶至极!”
朱翊镠立刻明白了最应该忌惮什么,哪有什么中立派,全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争,去抢,所以才伺机而动,咬人的狗不叫,就像潜伏在阴影里的毒蛇一样危险。
朱翊钧点头,继续说道:“咱要教你的第一术,便是平衡之术,你掌握此术,至少可以高枕无忧了。”
“平衡之术最为简单,记住这几个字,权力给中立,好处给保守,名声给激进。”
“中立因为弱小而中立,他们最需要权力,当他们拥有权力之后,就会自己寻找其他人换取好处和名声,慢慢的,中立的人就会变成了他们曾经最讨厌的模样。”
“激进派人数最少,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所以你把名声给他们,让他们获得支持,而后他们自己会走向灭亡。”
“保守派的人数最多,但也是你混吃等死的基石,好处给了他们,你的地位会更加的稳固。”
朱翊镠思索了片刻,立刻摇头说道:“不对啊,这样下去,好处都给了保守派,那所有人不都成了保守派了吗?这是什么平衡之术?”
朱翊镠发现了盲点,这哪里平衡了,保守派实力本身就足够强了,还要给他们好处,他们只会越来越强。
朱翊钧笑着说道:“哈哈哈,恭喜咱的弟弟,你明白了,你讨厌这种分配对不对?讨厌就对了,这不公平,但这世间哪有公平的事儿,其实这就是兼并的根本原因,维持上层统治的稳定性,是混吃等死的第一前提啊!”
“你要学御下之术,你要学混吃等死,不学大道之行,本身这就是一个慢性死亡的过程,只不过这种兼并的跨度长达两三百年。”
“都选择了混吃等死,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朱翊钧笑着笑着,便不再笑了,面色变得怅然若失,靠在椅背上,面色越来越难看,显然是想起了很不愉快的事儿,张居正是个异类,朱翊钧也是个异类,大明的大道之行,在他们走后,必然戛然而止。
真的是让人泄气的现实啊!
所有的努力,到最后都是徒劳,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而后走上既定的宿命。
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改革,一次徒劳无功的挣扎。
朱翊钧很快就想到了张居正,或许张居正早已经知道了自己必然的结局,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上了这条路,何为弘毅,此为弘毅也。
朱翊钧很快露出了笑容,他本就不是那种容易意志消沉之人,注定失败又如何?来过,已是足矣。
“这这这,真的是让人唾弃的行径!”朱翊镠狠狠的说道:“如此分配下去,好处都固定死了!稳定倒是稳定了,哥,能不能平衡,激进的也能拿到些好处呢?”
“不行。”朱翊钧坐直了身子,看着朱翊镠颇为确切的说道:“你要混吃等死基本盘就是保守派,当你把好处给激进派时,保守派会杀了你,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十次。”
“这…”朱翊镠幼小年纪的脑袋瓜,终于有些宕机了。
朱翊钧继续说道:“要革故鼎新,不是给激进派好处就行了,那是死路一条,激进派本身就会在激进中逐渐灭亡,要革故鼎新,只有大道之行,术不能成,大道之行是赏罚分明,该给谁就给谁,这太难了。”
“好了,说到具体的问题,你的潞王府问题很简单,因为你的偏爱,某些人既掌控了你的三丈之内,又掌控了你的三丈之外,只需要把权力区分开就是了,你最倚重的那个心腹,训诫一下,把三丈之内交给另外的人。”
“生命总是会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谢谢哥!我明白了!臣弟告退,皇兄继续忙吧!”朱翊镠立刻明白了问题,收获满满的离开了。
朱翊镠偏爱那个叫他起床的宫女,他每天在那个拥有洗面奶的宫女身上起床,过分的偏爱,导致了她的权力过大,她可以欺压任何人,所以宫里才出了问题。
冯保愣在了原地,他觉得莫名的熟悉,这些事似曾相识,因为发生在他自己的身上,此时的冯大伴立刻就明白了,陛下这御下之术,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旁人教的。
“冯大伴,你怎么了?”朱翊钧疑惑的问道。
“没,臣就是想起了当初臣的狷狂,幸好陛下觉得臣还有点用,能狐假虎威,在外廷撕咬大臣,才留了臣的性命,臣心有余悸。”冯保也没有隐瞒的意思,事情已经过去了八年,但他记忆犹新,更不敢诓骗陛下。
陛下真的不好糊弄。
朱翊钧笑了笑说道:“你自己救了你自己的命罢了。”
张宏带着缇帅朱希孝缇骑们清乾清宫时,冯保没有过多的抵抗,而是选择了接受这一结果,哪怕是磕的满头是血,也没有不把皇帝当成皇帝,冯保是自己救了自己,他要是真的要死咬着皇帝三丈之内的权力不放,现在冯保的坟头草也三丈高了。
朱翊钧拿起了手中的海外番国志,思考着文明二字。
摧毁一个文明,从两个角度下手,而且要齐头并进,一个便是身体,一个是精神。
当矿山被殖民者所掌控,土著文明无法进步发展之后,身体会因为朘剥被逐渐削弱,而精神因为文明得不到进步和发展,会逐渐趋同殖民者,最终文明消亡,只留下一些遗迹和残骸,诉说着过往存在的痕迹。
这是何其的不幸。
万历八年十月,深秋的天气突然乍暖了三日,而后立刻开始了大降温,很快一场遍及北方诸省的大暴雪,横行无忌,将整个大明涂抹成了白雪皑皑,冬天如期而至,一场冬雪,让钦天监松了口气,陛下今年不必再去乞雪了。
朱翊钧捧着汤婆子来到了文华殿,君臣见礼之后,开始了廷议。
“臣马自强,愧对陛下环召之恩。”马自强要走了,他的身体真的顶不住了,本来七日前,就该辞恩离朝,乍暖爆冷,让他生了一场病,今日大雪,他身体稍微好了些,就来辞行了。
“朕幼时厌学,业不精,德不成,倒是让大宗伯费心了,朕勉力挽留,奈何大宗伯身体欠安,国事累重,大宗伯此番离朝后,一定要颐养好身体,朕会时常遣大医官前往。”朱翊钧学习的书,《四书直解》、《帝鉴图说》、《史部通鉴》都是马自强印的,而且马自强自朱翊钧立为太子读书开始,就是讲筵学士。
“臣叩谢陛下隆恩。”马自强再行大礼,他站起来,看了一圈文华殿,颇为不舍,但身体已经无法支持他继续为大明效力,为陛下尽忠了。
马自强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朱翊钧专门安排了车驾为其送别,就停在文华殿外,车驾带着橡胶条密封,不会让寒风吹进车驾内。
“先生,朕其实不想让大宗伯离朝,这人活一口心气,朕实在是怕他这一口心气儿没了,就走了。”朱翊钧面色凝重的说道。
张居正思索了一番说道:“陛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郭朝宾也快要离朝了,等汪道昆回京之后,他便离去。
“廷议吧。”朱翊钧看向了殿外,车驾向着左顺门驶去时,他才挥了挥手,似是告别,也似是让张居正主持廷议。
“今日廷推礼部尚书。”张居正坐直了身子,礼部尚书管着科举大事,在国初礼部为六部之首,直到嘉靖年间,吏部尚书才称天官。
“先生可有合适人选?”朱翊钧没等别人说话,就问起了张居正,马自强是张居正的人,朱翊钧打断廷议,直接询问张居正,就是要把礼部尚书的位置,继续留给张党,这不是试探,试探是在廷议之前,他当着所有人的面问,就是表态。
都是千年的狐狸了,皇帝什么意思,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明确,无论外面传的多么离谱,陛下仍然将张居正作为肱骨之臣,视为帝师太傅,重大人事任命,陛下都十分尊重张居正的意见。
“臣无人可荐。”张居正赶忙俯首说道。
张居正并不打算推荐人选,他现在在逐渐交权,把僭越的皇权全都还回去,他一直在做这件事,礼部尚书的人选,他没有做准备。
“嘉靖二十年榜眼、大明会典编纂、前礼部尚书潘晟加太子太保入朝为礼部尚书。”朱翊钧见张居正不肯推荐,直接钦定了一个人选。
潘晟,张居正的座师,礼部尚书涉及到了大明整饬学政的大事,潘晟在嘉靖三十五年为国子监祭酒,因为不肯为道爷写青词,致仕归乡,到了隆庆四年,潘晟成为了礼部尚书,后来因为座下弟子张居正成为了首辅,再次致仕。
潘晟还有一个身份,是冯保的老师,就是冯保在内书房读书时的老师。
“臣荐礼部右侍郎余有丁。”谭纶举荐了浙党的中流砥柱,余有丁,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算是不错的人选。
“臣荐刑部右侍郎徐学谟。”王崇古也举荐了一人,这人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虽然是南京人,但他是晋党,当初王崇古在炫宣府大同拒敌时,徐学谟在宣大主持职方主事等事。
三个人选可谓是争执不下,潘晟身份过于特殊了,既是张居正的座师,也是冯保的老师,这回朝了,张党的势力过于膨胀,晋党和浙党都反对这个人选,而余有丁虽然素有贤名,但资历尚浅,恐怕不能服众。
徐学谟方方面面看都合适,唯独不合适的是,他是晋党,徐学谟真的要入文华殿,王崇古得把刑部尚书让出来,他不想让,所以推介的力度不大。
到了明公这个地位,谁是谁的人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让王崇古把实权让渡给所谓的‘自己人’,那才是对晋党的不负责。
“臣举荐万士和。”海瑞看来看去,选择了开口,这么推介下去,吵吵闹闹也不是个事,海瑞举荐了一个最合适的人。
万士和在吏部坐班,整日管礼部的事儿,还不如让万士和回礼部得了。
“我觉得可以。”王崇古立刻表态,他没什么意见,反正徐学谟入朝,人人反对,还不如顺水推舟,万士和作为帝党,再合适不过了,吏部由张居正亲自兼掌,不会出什么问题。
“我没意见。”谭纶也就是试一试的想法,余有丁资历还是浅薄。
“万太宰以为呢?”张居正询问了起万士和的想法,大家各有各的人,各有各的打算,吵来吵去,也不是个事儿。
万士和左右看了看,笑着说道:“那我就当仁不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