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辅成用自由说爆杀了杨同善,揭露了杨同善伪善的面目。
“你你你!”杨同善指着林辅成,连说了三个你,就再也没有更多的话可以说了,民为邦本是一杆大旗,这是大明纵向发展到现在形成的共识,杨同善准备了一大堆话,却顶不住林辅成的一个犀利的问题。
“你什么你!”林辅成往前走了一步,厉声说道:“不就是不让你们骑到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看你那个如丧考妣的样子,怎么,大钱民用,伱心疼了?朝廷自然有朝廷的问题,但至少当下朝廷比你们这些冥顽不灵的腐儒要自由多了!”
“你们反对钱法,不就是铸钱利厚,朝廷不让私铸,断了你们的财路吗?”
大明朝廷是有自由的,从国初就开始编排太祖太宗皇帝了,反倒是朝廷稍微有点动作,贱儒就扛着各种大旗,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个不能做和三代之上不符,那個不能做和祖宗成法冲突,就一群不干事的腐儒话多。
就铸钱这个事儿,大明要么完全放开,让货币自由竞争,要么彻底禁绝,避免良币劣币之争。
完全放开无铜,彻底禁绝就成了唯一的解。
万士和当年就羞愧的对皇帝陛下说他不读史,为此狠狠的恶补了史学,现在也是大明朝堂不可或缺的万金油了。
“我有一问。”一个精瘦的男子走了出来,开口说道。
林辅成详细解释了他为什么要骂无才儒生是愚昧,通过骂人,他解释了世道在变,文化也要变的必要和必然。
林辅成吓了一大跳,就要往后躲,但衙役们带着杀威棒站在了所有人面前,不停的敲着地面,‘威武’之声不断传来,王一鹗作为顺天府的青天父母官,他已经划定了规矩,吵可以,打不行。
“原来是王次辅长子当面。”侯于赵有点懵,他和晋党没啥关系,王谦这找他干什么?
王谦走到侯于赵面前,笑着说道:“听闻侯巡抚从辽东回来,风尘仆仆,车马劳顿,这不是赶巧碰到了吗?相请不如偶遇,今日我在太白楼为巡抚接风洗尘。”
侯于赵选择了告辞,而书坊门前的围堵,慢慢的散去了,打又不能打,砸也不能砸,骂也骂不过,继续待下去就是自取其辱。
“我!”一个儒生站了出来,大声的说道。
“一派胡言!简直是一派胡言。”无才儒生意识到了自己掉入了林辅成的话术之中,电光火石之间,他意识到了不对,大声的说道:“我们在讨论的是三级学堂之事,你不要东拉西扯!”
“只是巡按。”侯于赵无法拒绝,他觉得自己朝中无人,轻易开罪王崇古,不是个好的选择,王谦说话很得体,没有咄咄逼人,侯于赵没有拒绝,只是又一次纠正了王谦错误的称呼。
“啧啧啧。”林辅成咂吧咂吧嘴,那神态要多不屑有多不屑,他啧啧称奇的说道:“急了?你看你又急。”
按照大明腐儒的看法:自有《尚书》,二帝三王之治,灿若日星,其余皆可以存而不论,不嫌于略也。自有《春秋》,二百四十年之行事,明如指掌,其余皆可以论(lún,编纂整理记载)而不议。
林辅成点了点头说道:“哦,如此,那就叫你无才好了。”
王谦这番话做足了姿态,他今天赶来,就是跟侯于赵偶遇的,哪有那么多赶巧的事儿,知道侯于赵到书坊这边买书,买过往的杂报,立刻就杀了过来,今天必须偶遇!
张居正、王崇古、曾省吾、汪道昆都举荐了人选,但陛下选来选去,自己拟定了个人选,钦点了侯于赵升转,李成梁那个混账脾气,和李成梁搭档,那真的是一条命能气掉半条命,巡抚和总兵之间有矛盾,不利于开拓和稳定。
侯于赵很能喝酒,铁岭那个魔窟里,李成梁都喝不过他,但侯于赵在辽东很少敞开了喝酒,因为辽东缺少粮食,若非番薯,恐怕很难养活那么多的辽人。
这就成封疆大吏了?升迁有点快了。
“你是何人?”
但是士大夫阶级,对三级学堂是不认可的,将学堂教授的内容视为异端。
这么多人看着,强词夺理,那反而引人耻笑。
侯于赵不在朝,陛下时常念叨,这是简在帝心的人物,自然要打好关系。
这也是李成梁看侯于赵哪哪都顺眼的原因,人头赏这玩意儿太容易出问题了,杀良冒功,作战毫无士气、战场抢人头等等都是战场大忌。
王谦看着侯于赵呆愣疑惑的神情不是作伪,由衷的说道:“侯巡抚在辽东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垦荒芜田啊,王某佩服。”
侯于赵今天听了林辅成的一席话语,多少有点了眉目,编民齐户,皆为大明人,就这么简单,也别说你是什么女真人、北虏鞑靼、兀良哈部,到了他侯于赵手里,就只有一个称呼,大明人,文化只能是大明的诗书礼乐。
“都跟你一样愚昧啊!”
“不过是一呈口舌之利的狂夫罢了,怎敢自称大师,侯御史抬爱了。”林辅成赶忙俯首说道,他就是长着一张嘴,甚至连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都没有,更别说实践了。
侯于赵笑了笑说道:“林大师客气了。”
王崇古的三级学堂,根本就是离经叛道的异端!这是士林文坛的共识,只读《尚书》、《春秋》就够了,为什么要读《史要编》?
林辅成带着同情的目光,看着无才儒生,叹了口气说道:“真的是冥顽不灵,但凡是稍微读一读矛盾说,也不至于说出如此愚昧的话了。”
“不胜荣幸。”林辅成虽然不知道具体帮了什么忙,但还是喜不自禁,虽然空长了一张嘴,但循吏说他整日空谈这些玩意儿有用,还是让他欣喜若狂。
大明京师,果然卧虎藏龙!
“多日疑惑烟消云散了,我真的听明白了,谢林大师。”侯于赵再次道谢,就是告诉林辅成,他这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对侯于赵真的有用。
林辅成看着杨同善狼狈而走,大声的喊道:“我会把今天的事儿写到逍遥逸闻上,让大家伙都看看士大夫的做派,再加上之前的妖书,相得益彰!”
松江学派的魁首林辅成,再次揭了遮羞布,让所有人看清楚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大旗之下的这些士大夫,究竟是个什么魑魅魍魉。
这些日子,为了绥远支边的问题,朝廷真的是好话坏话全都说尽了,把事儿都做尽了,才算是征召了勉强够用的士大夫前往。
林辅成这张嘴,真的是太毒了,读书人骂人都脏,别看林辅成一句脏话没有,却是打人打脸,骂人揭短,都是奔着死穴去的,这贱儒一时间有些畏缩不前,衙役的杀威棒还是很有威慑力的,细皮嫩肉的儒学生,根本吃不住十杖。
说好听点这叫赤子之心,说难听点,略显蠢笨。
林辅成最后一声几乎是咆哮而出,围观的匠人、校尉、衙役,看着杨同善,面露思索。
“铸钱要铜的!咱大明没铜!不把这些地方王化,哪来的足量的铜钱供应,天上掉下来吗!”
朝廷铸造的不够用,私铸又不让,这什么朝廷!
林辅成面带不屑一顾,已经走到了杨同善的面前,大声的问道:“你,又为什么在这里!”
张学颜是少司马,不方便再前往辽东,跟李成梁关系最和睦的就属侯于赵了。
“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林辅成笑眯眯的问道。
在辽东垦荒的时候,侯于赵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辽民如何处置?长得都一样的辽民,很多祖上都是汉人,辽东汉人占了八成,但很多都已经连汉话都说不利索了,如何对待这些人,侯于赵和李成梁的意见各不相同。
但士大夫关于异端的定义,那就宽泛了,矛盾说、生产图说、公私论、阶级论、算学、寻龙分金、牵星过洋、天文、医术、史要等等,都是异端,除了四书五经全是异端!
《史要编》是大明吏部尚书、京营总督军务梁梦龙所著,这本贯穿三代之上到万历初年的史书编年史,是简史,将历代发生的大事汇编而成,而后在矛盾说和阶级论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评判。
“变化,你懂什么叫变化吗?没有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旧经故典解决不了问题,都跟你一样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当没看到没听到问题吗?”
按着李成梁的想法,直接一刀杀了干净利索,也别让朝廷猜忌他李成梁要做安禄山。
林辅成的逍遥逸闻,对大明三级学堂的重要性,那是一顿天花乱坠的夸,恨不得把王崇古塑造成经邦济国的贤臣,可谓是极尽谄媚。
“并非故人,我的父亲是刑部尚书、次辅王崇古,在下乃是佥都御史,掌燕兴楼交易行事王谦。”王谦赶忙介绍了一下自己,他对能干实事儿的人都很尊敬,那姚光启过去是敌人,他用鼻子看人,极尽嘲讽,现在姚光启是海带大王,王谦和姚光启关系莫逆。
“不才国子监禀生,籍籍无名之辈。”这个儒生就吸收了杨同善战败的经验,干脆不报名号,赢了再说,输了也不丢人。
他破防了,愚昧这个词,缺乏知识,愚蠢不明白事理,只见人之过而不知己之失,为愚昧,多数用来形容士大夫最看不起的小人,操持贱业,没什么机会接触知识的人。
“你羞辱我!”无才儒生神情激动,就要冲过去,他大喊了一声就要带着一起来的儒生冲进去把光德书坊给砸了。
“原来是侯于赵啊,真的是久…不认…侯于赵?辽东巡按御史侯于赵?!”林辅成起初一副不在意的神情,打算故技重施再来一次,结果话说了半截,就意识到面前的人是谁了。
无才儒生噎了一下,跟林辅成聚谈,显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这个家伙实在是擅辩,而且那套自由歪理,真的是越说越有理,蛊惑人心。
也就侯于赵自己觉得他朝中无人了,简在帝心,铁杆帝党,王崇古努力了快十年了,陛下终于肯回护他王崇古了,而侯于赵有了那本五等功赏疏之后,陛下多次回护。
也印证了王一鹗的话,但凡是有点本事的人,早就领一份监当官的差事,去博前程了,哪有功夫跟贱儒一起起哄。
“我听明白了,谢林大师解惑。”侯于赵倒是沉思了许久,才道谢,林辅成帮了侯于赵的忙。
“今日之儒学,比昔日杨朱之说还要自私自我自利,何其怪哉!这不是愚昧是什么!”
“侯巡抚!”王谦急走了两步,跟侯于赵打了个招呼。
“以侯御史为例,夫居官守职以公正平等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凡行事涉邪私者,皆不公不正,不平不等也。”
“走走走,太白楼现在这个时辰,可是人满为患,去晚了可就没有地方了。”王谦笑了笑,带着侯于赵直奔太白楼去了。
“是的,你这个国子监的监生,是愚昧的,我说的!”
“诚如是,还有平等。”林辅成颇为兴奋的说道:“《尚书·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故王道即为平等。”
王谦中进士的时候,侯于赵已经在塞外吃了三年沙子,带着出塞边民垦荒了三万顷田,两人自然不是旧识。
杨朱之说被诸子百家批评,贵己唯我,可现在的儒生,比杨朱之说还不如。
“钱法供应不足啊,朝廷铸造的万历通宝,根本不足民用,你为何避而不谈。”杨同善脑筋转得极快,立刻找到了一个立足点,从货币供应不足导致的钱荒找到了反驳的点儿。
回到会同馆驿,侯于赵将自己的想法写了下来,才昏昏沉沉睡去,这一睡就是日上三竿。
“王御史,谁推荐的我?还是要亲自登门道谢为宜。”侯于赵觉得还是有人举荐,既然有举荐之恩,就得去问问,究竟图个什么,要是做不到,还是不要升转的好,如此一来,大家都好。
“陛下圣明。”侯于赵无话可说了,也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也许、大概、可能是铁杆的帝党,简在帝心的人物?
林辅成没有功名在身,既没有吃皇粮,也没有司法、税赋上的优待,这些个进士举人,可是人人吃着皇粮,拿着朝廷给的司法税赋上的特权,却只想着耀武扬威,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朝廷征召点士大夫去河套,都是千难万难。
“还是得恭喜侯巡抚高升,我从我爹那儿得到了确切消息,你这次回京,廷推你为辽东巡抚了,恭喜侯巡抚。”王谦坐定后,没打马虎眼,而是实话实说。
节制李成梁的文官,李成梁在辽东开疆拓土的后盾,大明皇帝天语纶音钦定的忠君体国侯于赵。
最终廷臣们廷议,还是确定了侯于赵,而且侯于赵垦荒,那是真的有一把刷子,搞得营堡,连速把亥都无可奈何,李成梁能在辽东为所欲为,和侯于赵这屯耕搞得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管子·形势解》: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故天公地平为平等。”
“来者何人?”林辅成还是那一副眼高于顶看不起人的样子。
“无名之辈侯于赵。”侯于赵的笑容非常平和,和周围的儒生格格不入,主要是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威严,多少让人退避三舍。
侯于赵正经进士出身,没犯错,也不是贱儒,跑到大宁卫垦荒,这是戍边,戍边的升转是要快于腹地的,可侯于赵似乎对这个政策,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
“我是没考中举人进士,但你们这些考中了举人进士的士大夫,说话也是颠三倒四!为什么钱法供应不足?朝廷在吕宋有十一座铜山,在卧马岗有一座大大的金银铜山,国朝正值用人之际,你们倒是去啊!吃着朝廷的俸禄,食君之俸,却不忠君之事,不就是嫌吕宋酷热,绥远苦寒吗?”
当初张居正独占讲筵,是因为朝堂上大学士对异端的理解完全不同,所以朱翊钧选择了让张居正单独讲授,讲的多了乱,还不如只听一家之言,张居正的异端定义,是那些个怪力乱神之说。
三级学堂的童学,要识文断字,简单加减乘除和部分天元术(方程),而第二级的蒙学,就要学习《史要编》了。
“你为何觉得那些是无用之说呢?你看过吗?学过吗?没有,所以你觉得没用。”
“你别急啊,我这不是先告诉你你为什么愚昧吗?”林辅成乐呵呵的说道:“只有解释清楚了你为何愚昧,才能解释我为何要支持三级学堂。”
李成梁每年开疆拓土,皇帝必然会有封赏,侯于赵借着回京述职,把这份恩赏领回去。
这就是侯于赵想到的办法,即便是那些汉话都不会说的人,大多数都是祖上躲避战乱逃到辽东的汉人,真的区分,反而是制造矛盾,一个大明,大家都是大明人,这种共识的塑造就很有必要了。
“你才愚昧!”无才儒生声嘶力竭的大声喊道。
侯于赵的主要贡献,是他在塞外九年如一日的垦田,是他上的那本五等功赏,当时大明的人头赏,变成了战线赏赐,彼时是关键时刻,张居正在说富国强兵,稍给武将事权。
《史要编》编纂好了之后,梁梦龙将其送到了全楚会馆,请先生斧正,张居正直接送进了皇宫里,成了小皇帝的读史书的教科书,现在皇帝把它拿出来,给学堂用了。
“你别急啊,我一点点跟你掰扯,夫子当年带着门生,周游列国,与诸子百家聚谈,博取众家之长为我我所用,学习长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在可倒好,动辄把异端二字扣在学问之上,夫子要是见到现在的儒生,怕是捶胸顿足,懊恼无比了。”
骂士大夫愚昧,不得不说林辅成是真的什么都敢说,这符合松江学派关于自由的主张。
无才儒生要反驳这些话,首先就要反驳一个基本事实,世道在变化,他必须要找出一个一成不变的事情来,但似乎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抱着三代之上做的是白日梦,也是成立的,所以贱儒就是愚昧的,就该是扫到垃圾堆的。
“哈哈哈!”人群中再次爆发出了笑声,那本妖书,也不知道是谁弄的,图文并茂,当真是给市井小民好好的开了开眼,看清楚了这帮清流背后的污浊。
“来来来,喝酒。”王谦开始跟侯于赵推杯换盏,除了他们二人,就只有歌伎助兴了。
“你为何是井底之蛙呢?因为你闭着眼睛捂着耳朵,不看不听这个世界的变化,抱着几千年前的三代之上,二帝三王之治,灿若日星,整日里白日做梦,你不愚昧谁愚昧?”
骂读书人愚昧,相当于骂他这辈子白活了。
“即便是那杨朱之说,也有论生死、轻富贵可用之言,到你这里,你不认可的就是异端?!这不就是杨朱之说里的贵己唯我吗?只有自己是尊贵的,只有我的利益至高无上,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可是后面一句呢,取一毫而损天下,亦不为也,提也不提是吧。”
林辅成说到这儿就有点卡壳儿了,他支支吾吾的了一下,只好挠头说道:“就是刚想出来点,说的糊里糊涂的,不成体系,更无什么逻辑可言,且当是胡言乱语吧,还请侯御史海涵。”
“乡野匹夫,我不跟你争论了!有辱斯文!”杨同善知道不能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也是被林辅成羞辱,他一甩袖子,掩面而走,后悔自报名号了。
“完了!”侯于赵迷迷糊糊的醒来,立刻坐了起来,今天是面圣的日子,他这睡到了快正午的时刻了。
“说话!”林辅成看杨同善支支吾吾,厉声说道。
“林大师,我有一问。”侯于赵看着林辅成说道:“我方才听你和他人聚谈,你所言并非只有自由。”
李成梁也不主张辽人治辽,这么折腾的结果,就是尾大不掉。
“侯御史的大名,真的是如雷贯耳啊!五等功赏牌,那乃是浮出人世,卓尔不群!”狂夫林辅成毕恭毕敬的作揖,算是见礼,这可是干实事儿的循吏。
王谦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陛下钦定的。”
辽东消息闭塞,李成梁跟个武疯子一样,整天亲自带着人拓土,打下来就丢给侯于赵,侯于赵真的是忙的焦头烂额,对朝中的事儿,真的没想多少。
没想到自己的名字,还有人知道。
但是人头赏,却限制了强兵的力度,侯于赵就跟个愣头青一样,出于不说点什么白吃皇粮的想法,上的那本五等功赏,让张居正解决了富国强兵无法考成的大问题。
林辅成只讲自由,这个他很熟,但是平等是他最近才从大明废除贱籍这件事上,略有领悟,没什么章法,听起来有点乱。
“啊?这。”侯于赵一愣,他对大明官场已经很了解了,朝里没人,谁会推荐他做巡抚?
“啊?!”
林辅成一看这架势,立刻把手插在了腰上,志得意满,大声的喊道:“还有谁!”
“天下很大,人很多,不是你坐在井底,看到的那一小片天空,就是天的全部,你坐井观天,不就是井底之蛙一样的愚昧吗?”
“《法经》曰: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徇人则失己,徇情则废法。律法面前皆平皆等。”
“啊?”林辅成这个狂夫狂了大半天了,此刻由衷的产生了一些迷茫,他不明白,他那些个胡言乱语,真的帮到了侯于赵的忙吗?还是侯于赵在客气?
其实林辅成误会了,侯于赵要有这个涵养的功夫,他当初就不跟人逆行了,他是真心实意的,在辽东开拓,一些问题让他困惑,今日路过此处,听说有热闹可以看,就凑了凑热闹,果然来对了。
王谦喝大了,他就没见过这么能喝的人!他脚步虚浮,侯于赵跟个没事儿人一样,非常礼貌的告辞了王谦。
“谁还要跟我聚谈一二?”林辅成环视了一周。
“啊?你认得我?”侯于赵那可真是太意外了,他已经离开京师九年了,中间回来过一次述职,待了没几天就回大宁卫,后来调任辽东,这次回京是为了领赏。
“我只是巡按御史,不是巡抚,鄙人久在辽东,敢请问可是故人?”侯于赵打量了下王谦,是绫罗绸缎,披金戴银,腰间的玉佩一看就价值不菲,一脸的富态,身后跟着十几个佣人,显然是大户人家出身。
“林辅成你为何要支持三级学堂?所教内容,皆为异端!”无才儒生不准备在这种旁枝末节上纠结,直奔主题。
“夫子亦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面圣的时辰已经错过了!
“看来,天生和巡抚之位无缘了。”侯于赵直挺挺的倒在了床上,两眼失神。
(本章完)
“你你你!”杨同善指着林辅成,连说了三个你,就再也没有更多的话可以说了,民为邦本是一杆大旗,这是大明纵向发展到现在形成的共识,杨同善准备了一大堆话,却顶不住林辅成的一个犀利的问题。
“你什么你!”林辅成往前走了一步,厉声说道:“不就是不让你们骑到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看你那个如丧考妣的样子,怎么,大钱民用,伱心疼了?朝廷自然有朝廷的问题,但至少当下朝廷比你们这些冥顽不灵的腐儒要自由多了!”
“你们反对钱法,不就是铸钱利厚,朝廷不让私铸,断了你们的财路吗?”
大明朝廷是有自由的,从国初就开始编排太祖太宗皇帝了,反倒是朝廷稍微有点动作,贱儒就扛着各种大旗,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个不能做和三代之上不符,那個不能做和祖宗成法冲突,就一群不干事的腐儒话多。
就铸钱这个事儿,大明要么完全放开,让货币自由竞争,要么彻底禁绝,避免良币劣币之争。
完全放开无铜,彻底禁绝就成了唯一的解。
万士和当年就羞愧的对皇帝陛下说他不读史,为此狠狠的恶补了史学,现在也是大明朝堂不可或缺的万金油了。
“我有一问。”一个精瘦的男子走了出来,开口说道。
林辅成详细解释了他为什么要骂无才儒生是愚昧,通过骂人,他解释了世道在变,文化也要变的必要和必然。
林辅成吓了一大跳,就要往后躲,但衙役们带着杀威棒站在了所有人面前,不停的敲着地面,‘威武’之声不断传来,王一鹗作为顺天府的青天父母官,他已经划定了规矩,吵可以,打不行。
“原来是王次辅长子当面。”侯于赵有点懵,他和晋党没啥关系,王谦这找他干什么?
王谦走到侯于赵面前,笑着说道:“听闻侯巡抚从辽东回来,风尘仆仆,车马劳顿,这不是赶巧碰到了吗?相请不如偶遇,今日我在太白楼为巡抚接风洗尘。”
侯于赵选择了告辞,而书坊门前的围堵,慢慢的散去了,打又不能打,砸也不能砸,骂也骂不过,继续待下去就是自取其辱。
“我!”一个儒生站了出来,大声的说道。
“一派胡言!简直是一派胡言。”无才儒生意识到了自己掉入了林辅成的话术之中,电光火石之间,他意识到了不对,大声的说道:“我们在讨论的是三级学堂之事,你不要东拉西扯!”
“只是巡按。”侯于赵无法拒绝,他觉得自己朝中无人,轻易开罪王崇古,不是个好的选择,王谦说话很得体,没有咄咄逼人,侯于赵没有拒绝,只是又一次纠正了王谦错误的称呼。
“啧啧啧。”林辅成咂吧咂吧嘴,那神态要多不屑有多不屑,他啧啧称奇的说道:“急了?你看你又急。”
按照大明腐儒的看法:自有《尚书》,二帝三王之治,灿若日星,其余皆可以存而不论,不嫌于略也。自有《春秋》,二百四十年之行事,明如指掌,其余皆可以论(lún,编纂整理记载)而不议。
林辅成点了点头说道:“哦,如此,那就叫你无才好了。”
王谦这番话做足了姿态,他今天赶来,就是跟侯于赵偶遇的,哪有那么多赶巧的事儿,知道侯于赵到书坊这边买书,买过往的杂报,立刻就杀了过来,今天必须偶遇!
张居正、王崇古、曾省吾、汪道昆都举荐了人选,但陛下选来选去,自己拟定了个人选,钦点了侯于赵升转,李成梁那个混账脾气,和李成梁搭档,那真的是一条命能气掉半条命,巡抚和总兵之间有矛盾,不利于开拓和稳定。
侯于赵很能喝酒,铁岭那个魔窟里,李成梁都喝不过他,但侯于赵在辽东很少敞开了喝酒,因为辽东缺少粮食,若非番薯,恐怕很难养活那么多的辽人。
这就成封疆大吏了?升迁有点快了。
“你是何人?”
但是士大夫阶级,对三级学堂是不认可的,将学堂教授的内容视为异端。
这么多人看着,强词夺理,那反而引人耻笑。
侯于赵不在朝,陛下时常念叨,这是简在帝心的人物,自然要打好关系。
这也是李成梁看侯于赵哪哪都顺眼的原因,人头赏这玩意儿太容易出问题了,杀良冒功,作战毫无士气、战场抢人头等等都是战场大忌。
王谦看着侯于赵呆愣疑惑的神情不是作伪,由衷的说道:“侯巡抚在辽东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垦荒芜田啊,王某佩服。”
侯于赵今天听了林辅成的一席话语,多少有点了眉目,编民齐户,皆为大明人,就这么简单,也别说你是什么女真人、北虏鞑靼、兀良哈部,到了他侯于赵手里,就只有一个称呼,大明人,文化只能是大明的诗书礼乐。
“都跟你一样愚昧啊!”
“不过是一呈口舌之利的狂夫罢了,怎敢自称大师,侯御史抬爱了。”林辅成赶忙俯首说道,他就是长着一张嘴,甚至连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都没有,更别说实践了。
侯于赵笑了笑说道:“林大师客气了。”
王崇古的三级学堂,根本就是离经叛道的异端!这是士林文坛的共识,只读《尚书》、《春秋》就够了,为什么要读《史要编》?
林辅成带着同情的目光,看着无才儒生,叹了口气说道:“真的是冥顽不灵,但凡是稍微读一读矛盾说,也不至于说出如此愚昧的话了。”
“不胜荣幸。”林辅成虽然不知道具体帮了什么忙,但还是喜不自禁,虽然空长了一张嘴,但循吏说他整日空谈这些玩意儿有用,还是让他欣喜若狂。
大明京师,果然卧虎藏龙!
“多日疑惑烟消云散了,我真的听明白了,谢林大师。”侯于赵再次道谢,就是告诉林辅成,他这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对侯于赵真的有用。
林辅成看着杨同善狼狈而走,大声的喊道:“我会把今天的事儿写到逍遥逸闻上,让大家伙都看看士大夫的做派,再加上之前的妖书,相得益彰!”
松江学派的魁首林辅成,再次揭了遮羞布,让所有人看清楚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大旗之下的这些士大夫,究竟是个什么魑魅魍魉。
这些日子,为了绥远支边的问题,朝廷真的是好话坏话全都说尽了,把事儿都做尽了,才算是征召了勉强够用的士大夫前往。
林辅成这张嘴,真的是太毒了,读书人骂人都脏,别看林辅成一句脏话没有,却是打人打脸,骂人揭短,都是奔着死穴去的,这贱儒一时间有些畏缩不前,衙役的杀威棒还是很有威慑力的,细皮嫩肉的儒学生,根本吃不住十杖。
说好听点这叫赤子之心,说难听点,略显蠢笨。
林辅成最后一声几乎是咆哮而出,围观的匠人、校尉、衙役,看着杨同善,面露思索。
“铸钱要铜的!咱大明没铜!不把这些地方王化,哪来的足量的铜钱供应,天上掉下来吗!”
朝廷铸造的不够用,私铸又不让,这什么朝廷!
林辅成面带不屑一顾,已经走到了杨同善的面前,大声的问道:“你,又为什么在这里!”
张学颜是少司马,不方便再前往辽东,跟李成梁关系最和睦的就属侯于赵了。
“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林辅成笑眯眯的问道。
在辽东垦荒的时候,侯于赵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辽民如何处置?长得都一样的辽民,很多祖上都是汉人,辽东汉人占了八成,但很多都已经连汉话都说不利索了,如何对待这些人,侯于赵和李成梁的意见各不相同。
但士大夫关于异端的定义,那就宽泛了,矛盾说、生产图说、公私论、阶级论、算学、寻龙分金、牵星过洋、天文、医术、史要等等,都是异端,除了四书五经全是异端!
《史要编》是大明吏部尚书、京营总督军务梁梦龙所著,这本贯穿三代之上到万历初年的史书编年史,是简史,将历代发生的大事汇编而成,而后在矛盾说和阶级论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评判。
“变化,你懂什么叫变化吗?没有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旧经故典解决不了问题,都跟你一样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当没看到没听到问题吗?”
按着李成梁的想法,直接一刀杀了干净利索,也别让朝廷猜忌他李成梁要做安禄山。
林辅成的逍遥逸闻,对大明三级学堂的重要性,那是一顿天花乱坠的夸,恨不得把王崇古塑造成经邦济国的贤臣,可谓是极尽谄媚。
“并非故人,我的父亲是刑部尚书、次辅王崇古,在下乃是佥都御史,掌燕兴楼交易行事王谦。”王谦赶忙介绍了一下自己,他对能干实事儿的人都很尊敬,那姚光启过去是敌人,他用鼻子看人,极尽嘲讽,现在姚光启是海带大王,王谦和姚光启关系莫逆。
“不才国子监禀生,籍籍无名之辈。”这个儒生就吸收了杨同善战败的经验,干脆不报名号,赢了再说,输了也不丢人。
他破防了,愚昧这个词,缺乏知识,愚蠢不明白事理,只见人之过而不知己之失,为愚昧,多数用来形容士大夫最看不起的小人,操持贱业,没什么机会接触知识的人。
“你羞辱我!”无才儒生神情激动,就要冲过去,他大喊了一声就要带着一起来的儒生冲进去把光德书坊给砸了。
“原来是侯于赵啊,真的是久…不认…侯于赵?辽东巡按御史侯于赵?!”林辅成起初一副不在意的神情,打算故技重施再来一次,结果话说了半截,就意识到面前的人是谁了。
无才儒生噎了一下,跟林辅成聚谈,显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这个家伙实在是擅辩,而且那套自由歪理,真的是越说越有理,蛊惑人心。
也就侯于赵自己觉得他朝中无人了,简在帝心,铁杆帝党,王崇古努力了快十年了,陛下终于肯回护他王崇古了,而侯于赵有了那本五等功赏疏之后,陛下多次回护。
也印证了王一鹗的话,但凡是有点本事的人,早就领一份监当官的差事,去博前程了,哪有功夫跟贱儒一起起哄。
“我听明白了,谢林大师解惑。”侯于赵倒是沉思了许久,才道谢,林辅成帮了侯于赵的忙。
“今日之儒学,比昔日杨朱之说还要自私自我自利,何其怪哉!这不是愚昧是什么!”
“侯巡抚!”王谦急走了两步,跟侯于赵打了个招呼。
“以侯御史为例,夫居官守职以公正平等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凡行事涉邪私者,皆不公不正,不平不等也。”
“走走走,太白楼现在这个时辰,可是人满为患,去晚了可就没有地方了。”王谦笑了笑,带着侯于赵直奔太白楼去了。
“是的,你这个国子监的监生,是愚昧的,我说的!”
“诚如是,还有平等。”林辅成颇为兴奋的说道:“《尚书·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故王道即为平等。”
王谦中进士的时候,侯于赵已经在塞外吃了三年沙子,带着出塞边民垦荒了三万顷田,两人自然不是旧识。
杨朱之说被诸子百家批评,贵己唯我,可现在的儒生,比杨朱之说还不如。
“钱法供应不足啊,朝廷铸造的万历通宝,根本不足民用,你为何避而不谈。”杨同善脑筋转得极快,立刻找到了一个立足点,从货币供应不足导致的钱荒找到了反驳的点儿。
回到会同馆驿,侯于赵将自己的想法写了下来,才昏昏沉沉睡去,这一睡就是日上三竿。
“王御史,谁推荐的我?还是要亲自登门道谢为宜。”侯于赵觉得还是有人举荐,既然有举荐之恩,就得去问问,究竟图个什么,要是做不到,还是不要升转的好,如此一来,大家都好。
“陛下圣明。”侯于赵无话可说了,也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也许、大概、可能是铁杆的帝党,简在帝心的人物?
林辅成没有功名在身,既没有吃皇粮,也没有司法、税赋上的优待,这些个进士举人,可是人人吃着皇粮,拿着朝廷给的司法税赋上的特权,却只想着耀武扬威,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朝廷征召点士大夫去河套,都是千难万难。
“还是得恭喜侯巡抚高升,我从我爹那儿得到了确切消息,你这次回京,廷推你为辽东巡抚了,恭喜侯巡抚。”王谦坐定后,没打马虎眼,而是实话实说。
节制李成梁的文官,李成梁在辽东开疆拓土的后盾,大明皇帝天语纶音钦定的忠君体国侯于赵。
最终廷臣们廷议,还是确定了侯于赵,而且侯于赵垦荒,那是真的有一把刷子,搞得营堡,连速把亥都无可奈何,李成梁能在辽东为所欲为,和侯于赵这屯耕搞得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管子·形势解》: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故天公地平为平等。”
“来者何人?”林辅成还是那一副眼高于顶看不起人的样子。
“无名之辈侯于赵。”侯于赵的笑容非常平和,和周围的儒生格格不入,主要是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威严,多少让人退避三舍。
侯于赵正经进士出身,没犯错,也不是贱儒,跑到大宁卫垦荒,这是戍边,戍边的升转是要快于腹地的,可侯于赵似乎对这个政策,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
“我是没考中举人进士,但你们这些考中了举人进士的士大夫,说话也是颠三倒四!为什么钱法供应不足?朝廷在吕宋有十一座铜山,在卧马岗有一座大大的金银铜山,国朝正值用人之际,你们倒是去啊!吃着朝廷的俸禄,食君之俸,却不忠君之事,不就是嫌吕宋酷热,绥远苦寒吗?”
当初张居正独占讲筵,是因为朝堂上大学士对异端的理解完全不同,所以朱翊钧选择了让张居正单独讲授,讲的多了乱,还不如只听一家之言,张居正的异端定义,是那些个怪力乱神之说。
三级学堂的童学,要识文断字,简单加减乘除和部分天元术(方程),而第二级的蒙学,就要学习《史要编》了。
“你为何觉得那些是无用之说呢?你看过吗?学过吗?没有,所以你觉得没用。”
“你别急啊,我这不是先告诉你你为什么愚昧吗?”林辅成乐呵呵的说道:“只有解释清楚了你为何愚昧,才能解释我为何要支持三级学堂。”
李成梁每年开疆拓土,皇帝必然会有封赏,侯于赵借着回京述职,把这份恩赏领回去。
这就是侯于赵想到的办法,即便是那些汉话都不会说的人,大多数都是祖上躲避战乱逃到辽东的汉人,真的区分,反而是制造矛盾,一个大明,大家都是大明人,这种共识的塑造就很有必要了。
“你才愚昧!”无才儒生声嘶力竭的大声喊道。
侯于赵的主要贡献,是他在塞外九年如一日的垦田,是他上的那本五等功赏,当时大明的人头赏,变成了战线赏赐,彼时是关键时刻,张居正在说富国强兵,稍给武将事权。
《史要编》编纂好了之后,梁梦龙将其送到了全楚会馆,请先生斧正,张居正直接送进了皇宫里,成了小皇帝的读史书的教科书,现在皇帝把它拿出来,给学堂用了。
“你别急啊,我一点点跟你掰扯,夫子当年带着门生,周游列国,与诸子百家聚谈,博取众家之长为我我所用,学习长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在可倒好,动辄把异端二字扣在学问之上,夫子要是见到现在的儒生,怕是捶胸顿足,懊恼无比了。”
骂士大夫愚昧,不得不说林辅成是真的什么都敢说,这符合松江学派关于自由的主张。
无才儒生要反驳这些话,首先就要反驳一个基本事实,世道在变化,他必须要找出一个一成不变的事情来,但似乎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抱着三代之上做的是白日梦,也是成立的,所以贱儒就是愚昧的,就该是扫到垃圾堆的。
“哈哈哈!”人群中再次爆发出了笑声,那本妖书,也不知道是谁弄的,图文并茂,当真是给市井小民好好的开了开眼,看清楚了这帮清流背后的污浊。
“来来来,喝酒。”王谦开始跟侯于赵推杯换盏,除了他们二人,就只有歌伎助兴了。
“你为何是井底之蛙呢?因为你闭着眼睛捂着耳朵,不看不听这个世界的变化,抱着几千年前的三代之上,二帝三王之治,灿若日星,整日里白日做梦,你不愚昧谁愚昧?”
骂读书人愚昧,相当于骂他这辈子白活了。
“即便是那杨朱之说,也有论生死、轻富贵可用之言,到你这里,你不认可的就是异端?!这不就是杨朱之说里的贵己唯我吗?只有自己是尊贵的,只有我的利益至高无上,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可是后面一句呢,取一毫而损天下,亦不为也,提也不提是吧。”
林辅成说到这儿就有点卡壳儿了,他支支吾吾的了一下,只好挠头说道:“就是刚想出来点,说的糊里糊涂的,不成体系,更无什么逻辑可言,且当是胡言乱语吧,还请侯御史海涵。”
“乡野匹夫,我不跟你争论了!有辱斯文!”杨同善知道不能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也是被林辅成羞辱,他一甩袖子,掩面而走,后悔自报名号了。
“完了!”侯于赵迷迷糊糊的醒来,立刻坐了起来,今天是面圣的日子,他这睡到了快正午的时刻了。
“说话!”林辅成看杨同善支支吾吾,厉声说道。
“林大师,我有一问。”侯于赵看着林辅成说道:“我方才听你和他人聚谈,你所言并非只有自由。”
李成梁也不主张辽人治辽,这么折腾的结果,就是尾大不掉。
“侯御史的大名,真的是如雷贯耳啊!五等功赏牌,那乃是浮出人世,卓尔不群!”狂夫林辅成毕恭毕敬的作揖,算是见礼,这可是干实事儿的循吏。
王谦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陛下钦定的。”
辽东消息闭塞,李成梁跟个武疯子一样,整天亲自带着人拓土,打下来就丢给侯于赵,侯于赵真的是忙的焦头烂额,对朝中的事儿,真的没想多少。
没想到自己的名字,还有人知道。
但是人头赏,却限制了强兵的力度,侯于赵就跟个愣头青一样,出于不说点什么白吃皇粮的想法,上的那本五等功赏,让张居正解决了富国强兵无法考成的大问题。
林辅成只讲自由,这个他很熟,但是平等是他最近才从大明废除贱籍这件事上,略有领悟,没什么章法,听起来有点乱。
“啊?这。”侯于赵一愣,他对大明官场已经很了解了,朝里没人,谁会推荐他做巡抚?
“啊?!”
林辅成一看这架势,立刻把手插在了腰上,志得意满,大声的喊道:“还有谁!”
“天下很大,人很多,不是你坐在井底,看到的那一小片天空,就是天的全部,你坐井观天,不就是井底之蛙一样的愚昧吗?”
“《法经》曰: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徇人则失己,徇情则废法。律法面前皆平皆等。”
“啊?”林辅成这个狂夫狂了大半天了,此刻由衷的产生了一些迷茫,他不明白,他那些个胡言乱语,真的帮到了侯于赵的忙吗?还是侯于赵在客气?
其实林辅成误会了,侯于赵要有这个涵养的功夫,他当初就不跟人逆行了,他是真心实意的,在辽东开拓,一些问题让他困惑,今日路过此处,听说有热闹可以看,就凑了凑热闹,果然来对了。
王谦喝大了,他就没见过这么能喝的人!他脚步虚浮,侯于赵跟个没事儿人一样,非常礼貌的告辞了王谦。
“谁还要跟我聚谈一二?”林辅成环视了一周。
“啊?你认得我?”侯于赵那可真是太意外了,他已经离开京师九年了,中间回来过一次述职,待了没几天就回大宁卫,后来调任辽东,这次回京是为了领赏。
“我只是巡按御史,不是巡抚,鄙人久在辽东,敢请问可是故人?”侯于赵打量了下王谦,是绫罗绸缎,披金戴银,腰间的玉佩一看就价值不菲,一脸的富态,身后跟着十几个佣人,显然是大户人家出身。
“林辅成你为何要支持三级学堂?所教内容,皆为异端!”无才儒生不准备在这种旁枝末节上纠结,直奔主题。
“夫子亦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面圣的时辰已经错过了!
“看来,天生和巡抚之位无缘了。”侯于赵直挺挺的倒在了床上,两眼失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