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郡守认罪
“睿郡王,下官贪图钱财,得知你要来嘉阳,便以你之名私立名目,收刮民脂民膏。”
“今日被你撞见后,害怕受到责罚,于是私自调动城防军前来截杀于你。”
“所有的罪责都是下官一人所为,绝无他人指使。”
张千林倒是很干脆,当即就将一切和盘托出,将所有的罪责揽在了自己身上。
起因经过皆是有了,倘若按照此口供定罪,张千林肯定是落得被判斩立决的下场。
除此以外,恐怕也是要祸及家人,毕谋杀郡王,乃是大逆不道之罪。
然而,事情真就这么了结了吗?
李浔不这么认为。
张千林在嘉阳是有军政独断之权,也确实俨如一方土皇帝。
但李浔被贬嘉阳一事,尚不足一月,消息从京城传到嘉阳也是需要时间。
张千林打着李浔的名义巧立名目,从策划到实施也是需要时间。
总不能说,恰巧李浔一来,就正好撞见吧。
再者,就算他张千林干下过种种,李浔也暂时无从得知。
假如他只是初犯,只需要将齐敬诚斩杀,将罪责推到死人身上,一切不就结了?
就算不如此,以他在嘉阳经营了这么多年,难道还处理不了齐敬诚?
说实话,根本不需要杀齐敬诚,想必对方也会把所有罪责揽过去。
他只需做一件事,那就是绑上齐敬诚前来负荆请罪,这事基本上就这么过去了,完全犯不着带人前来围杀李浔。
只要他踏出了这一步,就绝对再无回转的余地了。
因此,张千林根本就是拿命在赌。
那他为何会以命来赌了?
毫无疑问,张千林主动将所有罪责揽下,肯定是要隐藏什么。
要隐藏什么,其实也不难猜到,张千林是要保护那幕后之人。
其实站在张千林的角度,不管怎样都是死。
既如此,何不搏一把。
赢了,生。
输了,死。
很明显,他最后赌输了。
他最终没有算到司命和朝颜这这两个变数,所以他输得也不怨。
“张千林,你很想死?”看穿对方把戏的李浔冷声道。
“下官不死不足以平民愤。”张千林回道。
“既然如此,那不如好好的交待一番,自己还做下过那些恶行。”
张千林想护住背后之人,李浔半点也不慌张。
要定张千林的死罪,只一件事是不够的。
他需要对方将所有的罪行说出来,连带着那些蛀虫一并清除掉。
李浔需要的是一个朗朗的嘉阳,百姓们需要是一个晴空的嘉阳。
挖出萝卜带出泥,正是这个意思。
张千林似乎也很是配合,很快将自己的恶行说了出来。
初任嘉阳郡守,以郡守府会为商人提供和保护为由,敲诈某富商白银五万两。
同年,某吏与他人妻子私通,被其丈夫发现后,雇凶杀人灭口。
事情捅到张千林这里后,这小吏以一万两银子买通,最后定了个无罪。
也是同年,张千林在某县公务,借住在当地一富户家中。
其见富户金钗之年的小女儿,生得一副美人坯子,便将其诱骗至房中行了畜生之事。
富户见小女儿受了委屈,来找张千林现论,不想其竟想以银两了结此事。
富户不从,恼怒不已的张千林指使县令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富商关入大牢。
随后不久,富户一家被以通敌罪杀绝。
事情不知怎地捅到驻军嘉阳将军耳里,于是上书欲弹骇张千林。
张千林得知消息,便开始暗中下绊,诬陷嘉阳将军吃空饷克扣军粮。
上头派人来一查,竟然真有其事。
随后嘉阳将军被革职查办。
经此一事,嘉阳各级官员皆言张千林手言通天,谁也不敢再跟他对着干。
新调任的将军听说了此事,觉得自己头比张千林头铁,于是处处跟其针锋相对,还扬言要找出他犯罪的证据,将其绳之以法。
可结果,自己反倒被撤职查办。
若不是家中及时打点关系,怕是就要掉了脑袋。
这事过后,不知为何朝廷也不再派嘉阳将军了,直接军政大权一手抓。
也正是这个时,张千林着手将嘉阳打造成了自己的小王国。
当真是水泼不进,针扎不透。
张千林军政大权一手抓后,干下的那些事儿简至人神共愤。
嘉阳商界,但凡能赚钱的生意,都要插手进去。
就算那些不屑于插手的,也要收取高额的税收。
整个嘉阳的商人可说是苦不堪言。
为什么就没有人敢去上告呢?
嘉阳通往京城,绝鹰山是必经之路。
而他又和绝鹰山土匪有勾连,可能你还没走出绝鹰山,就被土匪给弄死了。
到时再定个土匪劫财行凶,所有罪责都推给土匪,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种事情不是随便说,而是真发生过其事。
至此后,更是不敢有人抱有这种想法了。
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内心也越发开始膨胀起来。
一听说睿郡王李浔要被贬至嘉阳,内心于是就有了想要趁此大捞一笔的想法,随后稍稍一安排便开始实施了。
说来此事也不算久,估摸着就六七天的事情。
当然,这只是张千林的原话。
对于张千林做的那些恶事,他倒是没有丝毫隐瞒,一桩桩一件件都说了得很是详细。
从他所有的表述来看,他明显就只有一个想法:求死!
求死还不容易啊。
让他签个认罪书,一刀就可以将他了结。
可李浔不想就这么便宜了他。
张千林做恶一方这么多年,若是背后无人袒护,李浔打死不相信。
还有,他借自己名义巧立名目,以及今晚带兵前来杀自己,背是要是没个人致使,谁信啊?
还有还有。
他方才说与绝鹰山匪寇勾结,这倒是让李浔想到了一种可能。
当晚,在司命的帮助下,灭了绝鹰山的匪患。
李浔猜测绝鹰山的匪寇定是受人致使,第二日就命人再次搜寻。
虽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真有其事,但也找到了一丝珠死马迹。
从吴黑子的老巢中搜出来的银子中,发现了一些奇怪之事。
银子浇筑分为官和民两种。
官银因为浇筑方式有所区别,较之民筑银色泽要白上一些。
并不是说那种好坏,只是工艺的区别而已。
当然民间也不乏黑心的银炉,往银水中添加其他杂物的。
且不说是官银还是私银,浇筑银锭时都会有落款。
朝廷官银由银作局负责,银子底部自是会落有银作局的字样。
民间银炉浇筑的银锭,则是会落下某某炉名称的字样。
从吴黑子山寨中搜出的银两,虽没有发现有色泽发白的官银,但还是从部分银锭中发现了端倪。
其中多达十数万的银两,底部监造炉的名称皆是被人故意抹了去。
兵士发现这一情况,立即汇报给了李浔。
事情蹊跷,李浔立即命人将那批银锭仔仔细细的查了一遍。
这一查,当即就查出珠丝马迹。
其中一锭银子,底部虽是也被刻意抹除,但还是剩下最后一笔没有抹除完。
大渝朝不过两州之地,银作局以及民间银炉不过五座,而且全都集中在梁州。
这主要是也是因为梁州多平地,成银便于运送。
而这锭银子上残留的字迹指向了离京城最近的民间银炉——昌兴!
原因在于,残留的字迹像是捺,也像是点。
不管点也好,捺也罢,其他几家银炉之名,都找不出这样的笔画,因此可以断定这批银锭就出自昌兴号。
昌兴号紧靠京城,不难让李浔将之前的事一并联系起来。
绝鹰山要杀自己的人,必定是京城中人。
恰好,张千林又提到和绝鹰山匪寇有联系。
如此串联起来,说张千林没有受到他人的指使,李浔说什么都不信。
只是,到底是谁要置自己于死地了?
京城刺杀不够,还要煽动文人仕子当马前卒。
绝鹰山失利,立马又安排嘉阳郡守来灭口。
灭口?
李浔突然想到了这个极为关键的信息。
白天与城门守卫发生冲突,晚上立马就派兵来剿杀,这说明和张千林联系之人,今日就在这嘉阳城中。
甚至还特地交待过,如果事情败露被抓,张千林要一力将所有罪责抗下来。
想到此处,李浔的脑袋中冒出了一个极为可怕的想法。
亲卫中可能混进了奸细。
说实话,李浔也被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
为何会这么想,实际上也是有迹可寻的。
当日前往月上梢,行踪除了亲卫就只有李砄知晓,毕竟那日是应李砄之邀而去的。
倘若是李砄做的,做得是不是太明显了些?
以他的智商,断然不可能傻到这种地步。
既已排除了这种可能,就只能是他手下的亲卫了。
京城文人写檄文一事,有没有参与其中,李浔无法猜测。
但是兵营一事,多半就有其身影了。
为何这么说,我们不妨这般猜想一下。
军营内部的事,也只有亲卫最为清楚。
那日方渐武前来,表面上是先搜的营房,但其实搜后山时,实则是直奔着那个山洞而去的。
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找到他们都不知道的那个山洞了。
此不说亲卫中有人完全参与了其中,但一定透露了极为关键的信息。
避如卫队行程,夜晚军是否有守卫等等。
倘若京城一事还不能证明亲卫中藏有奸细,那便再来说说绝鹰山十里外遭遇匪寇袭营一事。
“今日被你撞见后,害怕受到责罚,于是私自调动城防军前来截杀于你。”
“所有的罪责都是下官一人所为,绝无他人指使。”
张千林倒是很干脆,当即就将一切和盘托出,将所有的罪责揽在了自己身上。
起因经过皆是有了,倘若按照此口供定罪,张千林肯定是落得被判斩立决的下场。
除此以外,恐怕也是要祸及家人,毕谋杀郡王,乃是大逆不道之罪。
然而,事情真就这么了结了吗?
李浔不这么认为。
张千林在嘉阳是有军政独断之权,也确实俨如一方土皇帝。
但李浔被贬嘉阳一事,尚不足一月,消息从京城传到嘉阳也是需要时间。
张千林打着李浔的名义巧立名目,从策划到实施也是需要时间。
总不能说,恰巧李浔一来,就正好撞见吧。
再者,就算他张千林干下过种种,李浔也暂时无从得知。
假如他只是初犯,只需要将齐敬诚斩杀,将罪责推到死人身上,一切不就结了?
就算不如此,以他在嘉阳经营了这么多年,难道还处理不了齐敬诚?
说实话,根本不需要杀齐敬诚,想必对方也会把所有罪责揽过去。
他只需做一件事,那就是绑上齐敬诚前来负荆请罪,这事基本上就这么过去了,完全犯不着带人前来围杀李浔。
只要他踏出了这一步,就绝对再无回转的余地了。
因此,张千林根本就是拿命在赌。
那他为何会以命来赌了?
毫无疑问,张千林主动将所有罪责揽下,肯定是要隐藏什么。
要隐藏什么,其实也不难猜到,张千林是要保护那幕后之人。
其实站在张千林的角度,不管怎样都是死。
既如此,何不搏一把。
赢了,生。
输了,死。
很明显,他最后赌输了。
他最终没有算到司命和朝颜这这两个变数,所以他输得也不怨。
“张千林,你很想死?”看穿对方把戏的李浔冷声道。
“下官不死不足以平民愤。”张千林回道。
“既然如此,那不如好好的交待一番,自己还做下过那些恶行。”
张千林想护住背后之人,李浔半点也不慌张。
要定张千林的死罪,只一件事是不够的。
他需要对方将所有的罪行说出来,连带着那些蛀虫一并清除掉。
李浔需要的是一个朗朗的嘉阳,百姓们需要是一个晴空的嘉阳。
挖出萝卜带出泥,正是这个意思。
张千林似乎也很是配合,很快将自己的恶行说了出来。
初任嘉阳郡守,以郡守府会为商人提供和保护为由,敲诈某富商白银五万两。
同年,某吏与他人妻子私通,被其丈夫发现后,雇凶杀人灭口。
事情捅到张千林这里后,这小吏以一万两银子买通,最后定了个无罪。
也是同年,张千林在某县公务,借住在当地一富户家中。
其见富户金钗之年的小女儿,生得一副美人坯子,便将其诱骗至房中行了畜生之事。
富户见小女儿受了委屈,来找张千林现论,不想其竟想以银两了结此事。
富户不从,恼怒不已的张千林指使县令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富商关入大牢。
随后不久,富户一家被以通敌罪杀绝。
事情不知怎地捅到驻军嘉阳将军耳里,于是上书欲弹骇张千林。
张千林得知消息,便开始暗中下绊,诬陷嘉阳将军吃空饷克扣军粮。
上头派人来一查,竟然真有其事。
随后嘉阳将军被革职查办。
经此一事,嘉阳各级官员皆言张千林手言通天,谁也不敢再跟他对着干。
新调任的将军听说了此事,觉得自己头比张千林头铁,于是处处跟其针锋相对,还扬言要找出他犯罪的证据,将其绳之以法。
可结果,自己反倒被撤职查办。
若不是家中及时打点关系,怕是就要掉了脑袋。
这事过后,不知为何朝廷也不再派嘉阳将军了,直接军政大权一手抓。
也正是这个时,张千林着手将嘉阳打造成了自己的小王国。
当真是水泼不进,针扎不透。
张千林军政大权一手抓后,干下的那些事儿简至人神共愤。
嘉阳商界,但凡能赚钱的生意,都要插手进去。
就算那些不屑于插手的,也要收取高额的税收。
整个嘉阳的商人可说是苦不堪言。
为什么就没有人敢去上告呢?
嘉阳通往京城,绝鹰山是必经之路。
而他又和绝鹰山土匪有勾连,可能你还没走出绝鹰山,就被土匪给弄死了。
到时再定个土匪劫财行凶,所有罪责都推给土匪,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种事情不是随便说,而是真发生过其事。
至此后,更是不敢有人抱有这种想法了。
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内心也越发开始膨胀起来。
一听说睿郡王李浔要被贬至嘉阳,内心于是就有了想要趁此大捞一笔的想法,随后稍稍一安排便开始实施了。
说来此事也不算久,估摸着就六七天的事情。
当然,这只是张千林的原话。
对于张千林做的那些恶事,他倒是没有丝毫隐瞒,一桩桩一件件都说了得很是详细。
从他所有的表述来看,他明显就只有一个想法:求死!
求死还不容易啊。
让他签个认罪书,一刀就可以将他了结。
可李浔不想就这么便宜了他。
张千林做恶一方这么多年,若是背后无人袒护,李浔打死不相信。
还有,他借自己名义巧立名目,以及今晚带兵前来杀自己,背是要是没个人致使,谁信啊?
还有还有。
他方才说与绝鹰山匪寇勾结,这倒是让李浔想到了一种可能。
当晚,在司命的帮助下,灭了绝鹰山的匪患。
李浔猜测绝鹰山的匪寇定是受人致使,第二日就命人再次搜寻。
虽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真有其事,但也找到了一丝珠死马迹。
从吴黑子的老巢中搜出来的银子中,发现了一些奇怪之事。
银子浇筑分为官和民两种。
官银因为浇筑方式有所区别,较之民筑银色泽要白上一些。
并不是说那种好坏,只是工艺的区别而已。
当然民间也不乏黑心的银炉,往银水中添加其他杂物的。
且不说是官银还是私银,浇筑银锭时都会有落款。
朝廷官银由银作局负责,银子底部自是会落有银作局的字样。
民间银炉浇筑的银锭,则是会落下某某炉名称的字样。
从吴黑子山寨中搜出的银两,虽没有发现有色泽发白的官银,但还是从部分银锭中发现了端倪。
其中多达十数万的银两,底部监造炉的名称皆是被人故意抹了去。
兵士发现这一情况,立即汇报给了李浔。
事情蹊跷,李浔立即命人将那批银锭仔仔细细的查了一遍。
这一查,当即就查出珠丝马迹。
其中一锭银子,底部虽是也被刻意抹除,但还是剩下最后一笔没有抹除完。
大渝朝不过两州之地,银作局以及民间银炉不过五座,而且全都集中在梁州。
这主要是也是因为梁州多平地,成银便于运送。
而这锭银子上残留的字迹指向了离京城最近的民间银炉——昌兴!
原因在于,残留的字迹像是捺,也像是点。
不管点也好,捺也罢,其他几家银炉之名,都找不出这样的笔画,因此可以断定这批银锭就出自昌兴号。
昌兴号紧靠京城,不难让李浔将之前的事一并联系起来。
绝鹰山要杀自己的人,必定是京城中人。
恰好,张千林又提到和绝鹰山匪寇有联系。
如此串联起来,说张千林没有受到他人的指使,李浔说什么都不信。
只是,到底是谁要置自己于死地了?
京城刺杀不够,还要煽动文人仕子当马前卒。
绝鹰山失利,立马又安排嘉阳郡守来灭口。
灭口?
李浔突然想到了这个极为关键的信息。
白天与城门守卫发生冲突,晚上立马就派兵来剿杀,这说明和张千林联系之人,今日就在这嘉阳城中。
甚至还特地交待过,如果事情败露被抓,张千林要一力将所有罪责抗下来。
想到此处,李浔的脑袋中冒出了一个极为可怕的想法。
亲卫中可能混进了奸细。
说实话,李浔也被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
为何会这么想,实际上也是有迹可寻的。
当日前往月上梢,行踪除了亲卫就只有李砄知晓,毕竟那日是应李砄之邀而去的。
倘若是李砄做的,做得是不是太明显了些?
以他的智商,断然不可能傻到这种地步。
既已排除了这种可能,就只能是他手下的亲卫了。
京城文人写檄文一事,有没有参与其中,李浔无法猜测。
但是兵营一事,多半就有其身影了。
为何这么说,我们不妨这般猜想一下。
军营内部的事,也只有亲卫最为清楚。
那日方渐武前来,表面上是先搜的营房,但其实搜后山时,实则是直奔着那个山洞而去的。
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找到他们都不知道的那个山洞了。
此不说亲卫中有人完全参与了其中,但一定透露了极为关键的信息。
避如卫队行程,夜晚军是否有守卫等等。
倘若京城一事还不能证明亲卫中藏有奸细,那便再来说说绝鹰山十里外遭遇匪寇袭营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