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燕王的志向
朱棣看着眼前的和尚,发现此人一副充满自信的样子。
“您是燕王殿下吧?”
“为什么说我是燕王呢?”
朱棣好奇的看着他。
“当今陛下的儿子有这个年纪的,身上还带着行伍气息的就是秦晋燕三王了。”
“而秦晋二王还在封地,只有燕王进京朝觐。”
“您气度非凡,只有皇家才有的这样的气度。”
“您不是燕王又是谁呢?”
和尚自信的笑了笑说道。
“大师还真是细致入微啊!”
“没错,我就是燕王。”
“殿下这是刚刚从宫里出来吧?”
“你怎么知道?”
朱棣好奇的看着他。
“我刚刚不是说了嘛!”
“我知道殿下为何会心烦气躁。”
“哦?那你说说本王为何会心烦气躁?”
朱棣饶有兴趣的看着他。
“是因为新的宗室制度吧?”
朱棣惊讶的看着他,居然真让他说中了,这和尚有点东西啊!
“何以见得?”
“本王就不能因为其他事情吗?”
“为何大师就这么确认是因为这个?”
和尚却是笑了笑,道:“殿下,您贵为燕王,能让你发愁的自然都是大事。”
“一些小事怎么能入您的法眼呢?”
“如今北元的齐王死了,北元一时间不会有什么动静。”
“而现在朝廷发生最大的就是陛下提出摊丁入亩新政,还有就是修改祖训的两件大事。”
“摊丁入亩新政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殿下英明神武,心细天下,对这自然不会反对,反而还会支持。”
“剩下的不就是宗室的递减制了?”
朱棣紧紧盯着他,心中震惊不已,这个和尚不简单,在这寺庙当中,他居然可对天下事了如指掌。
还能分析出自己心理。
“你是什么人?”
朱棣警惕的看他。
“哈哈哈!”
“殿下不必紧张,我就是一个天界寺的和尚而已。”
“不是北元的探马军司。”
朱棣还是紧紧的盯着他。
“殿下,贫僧洪武八年,陛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贫僧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师。”
“洪武十三年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殿下不信可以去礼部查一查贫僧的卷宗。”
“对了,贫僧法号道衍!”
朱棣看了他一眼,起身离开。
道衍看着朱棣背影,没有说话,任由他离开。
他知道朱棣会再来看他的。
.......................
魏国公府!
“小婿拜见岳丈大人!”
“殿下快快请起!”
徐达连忙将朱棣扶起。
“姐夫你来啦?”
“我姐还好吗?”
“我那三个外甥还好吗?”
徐妙锦看着朱棣笑道。
“好好!”
“他们都好!”
“姐夫,什么时候也带我去北平打元人?”
一旁的徐增寿笑道。
“呃....”
“你得问问岳父大人。”
“问我作甚?”
“去问你父皇,只要陛下同意,我没意见。”
徐达淡淡道。
“那明天你跟我进宫,我问问父皇。”
“好嘞!”
“那这么说定了!”
“大哥你也一起吧?”
“我就就算了,我就不去了。”
一旁的徐允恭摆摆手说道,他不想被别人说靠自己姐夫。
朱棣跟徐家人唠完家常,离开后鬼使神差的来到了礼部衙门口。
看着礼部的大门,朱棣脑海里浮现出道衍那自信的表情,思索片刻,还是走了进去。
有着亲王的身份,查看一一下卷宗还是没问题的,礼部衙门负责的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
不是什么机密部门,而且还是查阅以前的,更加不是什么问题。
最后却是看找到了道衍,跟他自己说只字不差。
..........
次日!
天界寺!
朱棣前来上香。
“殿下,我们又见面了。”
“大师,昨日本王失礼了,还望大师莫怪。”
“贫僧岂敢!”
道衍笑了笑道。
“大师,本王有一事不明,还望大师解惑。”
“还是因为宗室递减制?”
朱棣点点头。
“殿下请随我来。”
两人来到一僻静地方。
“殿下,你希望大明国祚有多久?”
“这还用问吗?”
“当然是千秋万代啊!”
朱棣不假思索直接脱口而出。
“殿下天下哪有恒享昊命不变的?”
“哪有不变的天下?”
“殿下你翻翻史书,您见过哪个朝代有百代君王啊?”
“纵然是强汉盛唐,也会没灭亡啊!”
道衍一番话让朱棣陷入沉思。
.....
“这跟递减制有什么关系?”
“殿下,一直围绕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
“摊丁入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剩宗室了。”
“如果大明一直都是天下太平,那么大明的宗室子弟将会不停地繁衍,人会越来越多。”
“相信陛下已经跟你讲过这其中的问题严重性,这点你应该了解。”
“陛下身为君王自然要为大明着想,当然您也没错。”
“您也是为了您的子孙后代着想,但是殿下您要先弄明白一个前提,之所您是亲王,那是因为有大明在。”
“大明在您才是亲王,不然您也跟和尚一样是一介平民。”
“这样您明白了吗?”
“如果您是皇帝,相信您也会为跟陛下的做法一样。”
朱棣听了这些话脑子这才转过来。
“不过最让贫僧佩服的是太孙殿下。”
“小小年纪居然就能看清大明存在的弊端,还解决了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贫僧实在是佩服!”
“本王这个侄儿,从小就聪明,只是没想到能聪明到这种程度。”
“将一定会是一个好皇帝。”
朱棣也由衷感叹朱雄英的聪明。
“殿下能放下?”
“不放下又能怎样?”
“这是父皇定下的,我们这些做儿子的又岂能反抗?”
朱棣无奈道。
“不不不!”
“我说的是殿下心中的志向。”
朱棣疑惑的看着道衍。
“大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呵呵呵,殿下心中的志向,殿下自己不清楚吗?”
“本王不知道大师所言何意,还请大师明示。”
“您是燕王殿下吧?”
“为什么说我是燕王呢?”
朱棣好奇的看着他。
“当今陛下的儿子有这个年纪的,身上还带着行伍气息的就是秦晋燕三王了。”
“而秦晋二王还在封地,只有燕王进京朝觐。”
“您气度非凡,只有皇家才有的这样的气度。”
“您不是燕王又是谁呢?”
和尚自信的笑了笑说道。
“大师还真是细致入微啊!”
“没错,我就是燕王。”
“殿下这是刚刚从宫里出来吧?”
“你怎么知道?”
朱棣好奇的看着他。
“我刚刚不是说了嘛!”
“我知道殿下为何会心烦气躁。”
“哦?那你说说本王为何会心烦气躁?”
朱棣饶有兴趣的看着他。
“是因为新的宗室制度吧?”
朱棣惊讶的看着他,居然真让他说中了,这和尚有点东西啊!
“何以见得?”
“本王就不能因为其他事情吗?”
“为何大师就这么确认是因为这个?”
和尚却是笑了笑,道:“殿下,您贵为燕王,能让你发愁的自然都是大事。”
“一些小事怎么能入您的法眼呢?”
“如今北元的齐王死了,北元一时间不会有什么动静。”
“而现在朝廷发生最大的就是陛下提出摊丁入亩新政,还有就是修改祖训的两件大事。”
“摊丁入亩新政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殿下英明神武,心细天下,对这自然不会反对,反而还会支持。”
“剩下的不就是宗室的递减制了?”
朱棣紧紧盯着他,心中震惊不已,这个和尚不简单,在这寺庙当中,他居然可对天下事了如指掌。
还能分析出自己心理。
“你是什么人?”
朱棣警惕的看他。
“哈哈哈!”
“殿下不必紧张,我就是一个天界寺的和尚而已。”
“不是北元的探马军司。”
朱棣还是紧紧的盯着他。
“殿下,贫僧洪武八年,陛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贫僧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师。”
“洪武十三年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殿下不信可以去礼部查一查贫僧的卷宗。”
“对了,贫僧法号道衍!”
朱棣看了他一眼,起身离开。
道衍看着朱棣背影,没有说话,任由他离开。
他知道朱棣会再来看他的。
.......................
魏国公府!
“小婿拜见岳丈大人!”
“殿下快快请起!”
徐达连忙将朱棣扶起。
“姐夫你来啦?”
“我姐还好吗?”
“我那三个外甥还好吗?”
徐妙锦看着朱棣笑道。
“好好!”
“他们都好!”
“姐夫,什么时候也带我去北平打元人?”
一旁的徐增寿笑道。
“呃....”
“你得问问岳父大人。”
“问我作甚?”
“去问你父皇,只要陛下同意,我没意见。”
徐达淡淡道。
“那明天你跟我进宫,我问问父皇。”
“好嘞!”
“那这么说定了!”
“大哥你也一起吧?”
“我就就算了,我就不去了。”
一旁的徐允恭摆摆手说道,他不想被别人说靠自己姐夫。
朱棣跟徐家人唠完家常,离开后鬼使神差的来到了礼部衙门口。
看着礼部的大门,朱棣脑海里浮现出道衍那自信的表情,思索片刻,还是走了进去。
有着亲王的身份,查看一一下卷宗还是没问题的,礼部衙门负责的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
不是什么机密部门,而且还是查阅以前的,更加不是什么问题。
最后却是看找到了道衍,跟他自己说只字不差。
..........
次日!
天界寺!
朱棣前来上香。
“殿下,我们又见面了。”
“大师,昨日本王失礼了,还望大师莫怪。”
“贫僧岂敢!”
道衍笑了笑道。
“大师,本王有一事不明,还望大师解惑。”
“还是因为宗室递减制?”
朱棣点点头。
“殿下请随我来。”
两人来到一僻静地方。
“殿下,你希望大明国祚有多久?”
“这还用问吗?”
“当然是千秋万代啊!”
朱棣不假思索直接脱口而出。
“殿下天下哪有恒享昊命不变的?”
“哪有不变的天下?”
“殿下你翻翻史书,您见过哪个朝代有百代君王啊?”
“纵然是强汉盛唐,也会没灭亡啊!”
道衍一番话让朱棣陷入沉思。
.....
“这跟递减制有什么关系?”
“殿下,一直围绕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
“摊丁入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剩宗室了。”
“如果大明一直都是天下太平,那么大明的宗室子弟将会不停地繁衍,人会越来越多。”
“相信陛下已经跟你讲过这其中的问题严重性,这点你应该了解。”
“陛下身为君王自然要为大明着想,当然您也没错。”
“您也是为了您的子孙后代着想,但是殿下您要先弄明白一个前提,之所您是亲王,那是因为有大明在。”
“大明在您才是亲王,不然您也跟和尚一样是一介平民。”
“这样您明白了吗?”
“如果您是皇帝,相信您也会为跟陛下的做法一样。”
朱棣听了这些话脑子这才转过来。
“不过最让贫僧佩服的是太孙殿下。”
“小小年纪居然就能看清大明存在的弊端,还解决了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贫僧实在是佩服!”
“本王这个侄儿,从小就聪明,只是没想到能聪明到这种程度。”
“将一定会是一个好皇帝。”
朱棣也由衷感叹朱雄英的聪明。
“殿下能放下?”
“不放下又能怎样?”
“这是父皇定下的,我们这些做儿子的又岂能反抗?”
朱棣无奈道。
“不不不!”
“我说的是殿下心中的志向。”
朱棣疑惑的看着道衍。
“大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呵呵呵,殿下心中的志向,殿下自己不清楚吗?”
“本王不知道大师所言何意,还请大师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