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宴会回来,又过了两日,方临感觉发酵差不多了,事不宜迟,便决心开始。

    这日傍晚回来。

    晚饭是凉粉,白色透明,呈水晶状,浇了辣蒜汁,颇为可口。

    油灯一穗金黄的火苗跳动,小猫乖乖趴在不远处,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吃着饭,话着家常。

    方母说起辛家:“小云有了芽儿,日子不大好过,要照顾孩子,也没个婆婆帮衬,家里变得邋遢了,我前个去坐,地下、椅子、灶台、床前踏板,好多鸡屎,都没地方下脚……还有,小云一天到晚赶着给人做衣服,一门心思赚钱,听说现在做衣服时,有时候还会偷布……”

    “小云姐以前不的,如今跟别人不一样,要为芽儿考虑,为她往后打算着,也没办法。”田萱看得明白。

    方临听着,稍后,说出了开书肆的事情。

    “你是有主意的,可得想好,做生意可不只是盯着生意本身,好好经营就行,还有黑的白的,不好做的。”方父在码头当了这么久管事,也不是白过的,对府城社会看得明白。

    “爹,你放心,我都有考虑的。”方临说着。

    “还要你说?临子知府大人都认识哩,你忘了你那管事怎么来的了?咱儿子可比咱们聪明、有本事。”方母白了方父一眼,说道。

    “嗯!”方父认同点头。

    若是搁在来到府城前,听到这话,因为一家之主的面子,他心里肯定会不舒服、失落,但现在么,心态早已躺平,你说‘儿子比你有本事’、‘依仗儿子’,那就是你说得对,说得好像伱儿子不是我儿子一样。

    很多情况下,许多事情的苦乐,真就是一个想法的转变,放下面子,一念天地宽。

    “萱姐,到时你来店里做饭。”

    “好呀!”田萱答应着,想着到时去了,就能有更多时间和方临一起,自是乐意。

    “看着你早有盘算,都想得周全,那就放手去干吧,有啥要我做的,就说一声。”

    “对的,我们也就帮着做些零碎的,别的什么大忙也帮不上,就像你爹说的,放心干……就是不成,大不了再去找个活计,还有粪便生意,还有我们……再怎样,还能比去年这個时候更差?”

    “也是。”方临心中一暖,压力尽去。

    他自有筹算,其实也不要家中帮什么,家人充当坚强后盾,心灵港湾,就是最大作用了。相比许多家庭,他的一家人已经很好,至少不会后方不稳,不会因为鸡毛零碎的事情,让人分心。

    ‘获得家里支持,下一步就是分股,构造利益共同体。预计共需五百两,我如今也积攒了三百两,占据六成,剩下两百两,请蒲知府、董祖诰、徐阔老入股,他们各自带着资源,由上到下,高屋建瓴,事情瞬间就能解决大半。’方临暗道。

    ……

    蒲知府那一成干股早就说过,人家也不是重视这一成干股本身,更多是为《三国演义》保驾护航,过去一趟,彭师爷就给办了,签订契书。

    董祖诰那边的两成干股,也很顺利,饶是在准备秋闱,也抽出时间出来见了一面,听说方临自己要做生意,没多问就投了,还说这边的关系随时借用。

    最后就是徐阔老了。

    ……

    “如今朝廷放开通俗,这是一股潮流、势头……我打算开一家书肆,总投入五百两,想请徐大哥出五十两,掺和一股。”方临分析行情,说出来意。

    徐阔老转动着手上的血玉扳指,面无表情细致听了,点了下头,看出方临此来用意,拉上自己庇护。

    “这生意我投了,不过一成干股太少,没什么意思,这样……三百两银子,三成干股。”他看过来,人如其名,扑面而来一股阔气。

    ——总计五百两,一成干股五十两,这三百两,只要三成干股,直接就是溢价一倍。

    “对这个生意,徐大哥这么看好?”

    “不是看好这生意,是看好你!一门生意说到底,还是要人来做,我不会看生意,只会看人……今个儿我话放在这,就算这次生意不成,投入打水漂,全赔了,我也没二话,下次还敢投你。”

    “感谢徐大哥信任,不过,实在让不出更多干股,就是蒲知府,也只占了一成。”方临说道。

    “好小子,你连蒲知府都拉上了?蒲知府在府城的名声,可是油盐不进,这次竟能为你破例……哦,我想起来了,城中最近流传的《三国演义》,是你……看来,你此来不是来让我帮忙,而是送我一场富贵啊!”徐阔老眯起眼睛,笑着指了下方临道。

    七夕宴会后,这两日间,博南山人的《临江仙》,还有蒲知府盛赞的《三国演义》名声传出,但不留心这方面,还真不知道,《临江仙》、《三国演义》背后是方临。

    蒲知府评价不逊于《水浒传》的《三国演义》、书肆生意,这两者结合起来,闭着眼都知道定能大赚特赚。更何况,既然蒲知府掺了一股,给《三国演义》站台,何须自己?那拉上他,不过是团结更多力量,换句话说,多他不多,少他不少,更多是来送钱、送人情,利益绑定。

    “也不是,蒲知府的确入了一股,却也不好麻烦,官面上的小事,是董兄那边负责,徐大哥也见过,正在准备秋闱……”

    方临顿了下,道:“一些帮派上的事情,还要徐大哥帮忙。”

    他有些话点到即止,蒲知府的一成不必说,董祖诰的两成干股,除了两人关系外,还有将来的潜力投资。

    徐阔老是聪明人,自然听明白了意思,不过还在争取道:“两成干股,三百两,我私人再无息借贷三百两,也能多囤些货。”

    “这……徐大哥,实在拿不出更多干股。”

    “你这才分出去多少……”

    徐阔老一改初见的阔气,百倍奉还,不拿当钱回事,此时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锱铢必较,不过锱铢必较的是干股,宁可多掏现银、无息借贷补偿。

    最终,两人达成一致,一成五的干股,作价三百两,另外无息借贷三百两银子囤货。

    签订契书,定下此事。

    敲定后,徐阔老立刻拿出态度,为书肆生意考虑、出力:“你想的对,蒲知府那边关系,还是能不用,就不用,经营书肆官面上的小事,交给董兄弟。”

    方临点头。

    他也是如此想的,蒲知府那边关系,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家书肆,官面上的小事,董祖诰那边就能顶着,比如过年前夕见过的钱文堰,就是问起桂花嫂那人,凭他府衙文书的身份,就差不多了。

    “黑的就让我来吧,我派两人过去盯着,若真有不开眼的,交给我……”

    徐阔老明明在笑着,身上却泛起一丝冷意,这是对方临,在别人面前,他可不是这么和善的。

    “好,那就谢过徐大哥了。”

    “客气了不是?这生意也有我的一份,分内之事。还有,我认识个印刷坊的冯东主,让他印书时,给个折扣,另外印刷时,我也再派些人盯着,以防泄露……”

    不得不说,徐阔老这人方才的锱铢必较是真的,此刻共事后,办事也是真的,大的小的,一应考虑周全,方临一些没说的,自己就主动承担了。

    等商量一番,方临离去,徐妻出来埋怨道:“就一成半成的干股,你和小方在那斤斤计较的……”

    方临常有过来,每次来还从不空手,有给徐阔老的礼物,有给她的礼物,还有给孩子的礼物,周全备至,客客气气,因而她对方临印象很不错。

    “你懂什么?就凭《三国演义》一本书,那书肆的生意就不会差了,我估摸着,挣钱能力不会下于船队、码头的干股。”

    “这么多?那岂不是下金蛋的母鸡?”徐妻惊讶了下,旋即,又没好气道:“我信你个鬼?你这斗大字不识的,还能知道一本书好坏,有这个眼光?”

    “嘿,我是斗大的字不认识,但我会看人,我摸爬滚打,能走到今个,就凭这一双识人的招子。再说,你不信我,总该信蒲知府吧?蒲知府都敢在方老弟身上押宝,我还不敢跟了?”

    徐阔老说着,摆了摆手:“算了,跟你个妇道人家说什么?你就瞧着吧,不出二三年,这淮安府城必有方老弟一席之地。”

    ……

    定下股份分配,解决货源,黑白两道关系,剩下的就是书肆选址、招募伙计,还有辞职了。

    这两日方临除了等待七夕宴席的名声发酵,也是想着在轩墨斋干完满月,有始有终。

    正好,今日发工钱。

    这些日子,轩墨斋生意冷清,可刘掌柜发工钱,仍是按照成世亮走后,店中最忙碌时,方临四两,黄荻、柴一苇三两八钱银子。

    方临三人没收,店中这个光景,受之有愧。

    “都收下吧!”刘掌柜说了掏心窝子话:“如今,世道变化太快,一天一个样,看不明白,跟不上时代,老喽!就是不做活,只经营铺子,都感觉力不从心,我有想过将铺子卖出去,可想到你们……唉,坚持个一年半载,再看看吧,今个说这些,也是让你们心里有个准备。”

    黄荻、柴一苇听了,心中都是忐忑、迷茫,店中生意不好,他们都是见到的,可将来万一真的关门,又该何去何从?

    黄荻这边,和仇娘子在一起了,要拉扯两个儿女,离开轩墨斋,真能再找到这么好的活计么?柴一苇更不用说,家庭在府城下的乡下,轩墨斋若是转卖,难道要回去,面对偏心亲爹、后娘?

    方临本就在盘算书肆选址,听到刘掌柜心生退意,说出自己打算:“掌柜的,我和朋友凑了些钱,正准备开一家书肆,掌柜的若不想经营,我愿意出三百两银子,将铺子买下,荻子、一苇也可留下。”

    轩墨斋铺子市价,大概在两百五六十两,他出三百两,也算是溢价,全两人情谊了。当然他也不太亏,轩墨斋名声深入人心,继续开书肆,多少能转化一部分老客户,这就是无形价值。

    刘掌柜听了,沉思了下,突然道:“也行,这事我答应了,不过,我也不要银子了,铺子就折算一成干股吧!”

    此言石破天惊。

    黄荻、柴一苇在一边听着,都是呆住了,先是和自己同样的伙计,突然说自己要买下整个店,变成老板,然后刘掌柜不仅答应,还说不要现银,将铺子折算一成干股。

    他们知道刘掌柜看好方临,却没想到这么看好,价值三百两银子的铺子,只要一成干股,那总共作价岂不是三千两?

    “不瞒掌柜的,我这小打小闹,总投入也就五百两,您说拿铺子占一成干股,不是寒碜我么?”

    方临之前没说股份,就是这个原因,轩墨斋铺子价值相对太高,注入进来将他股份稀释太多,就相当于给别人打工了。

    “你们当我傻的?”

    刘掌柜看向三人反应,笑道:“我这两天,就说忘了什么,又想不起来,刚刚听方临说开书肆,才一下子反应过来。方临,这两天城中盛传的《临江仙》,还有知府大人作序的《三国演义》,就是你写的吧?一本不比《水浒传》差的通俗,这是什么价值?拿铺子换一成干股,一年半载就赚回本了,将来就是纯赚,此事说来还是我占便宜了。”

    黄荻、柴一苇听了,再次震惊看向方临。

    “是我。”方临想了一下,道:“掌柜说拿铺子还一成干股,也行,我答应了,不过契书上可加上一条,掌柜的随时可以退出,拿回三百两银子。”

    三百两换一成干股,相比原价五十两溢价了五六倍,但这是他自身《三国演义》带来的附加价值。蒲知府、董祖诰、徐阔老三人,那是有着潜力、附带资源投入等等。

    拿铺子换一成干股,虽说多有溢价,但方临自信也不会让刘掌柜亏了,只是这事没有证实,考虑外人心情,他还是给刘掌柜留下一条退路,随时可以再选择拿三百两退出。

    ‘买铺子节省下的钱,还是囤货,抢在盗版印刷出来之前,狠吃一波,吃得盆满钵满。’方临暗下决定。

    听着方临、刘掌柜的三言两语敲定此事,黄荻、柴一苇都是心情复杂,一方面,不用再担心店里关门,安心了;另一方面,半天前的伙计,一下子变成老板,这种心情……

    “方哥,恭喜,咱们以后还能一起做事!”柴一苇高兴道。

    “临子,我知道你将来肯定会起势,只是没想到这么快。”黄荻唏嘘说着。

    “这事这么解决,也挺好,没想到,最后还是靠着方临你,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刘掌柜看向方临:“方临,我最后想求你两件事。”

    “掌柜的说的哪里话?什么求不求的,您说,只要我能做的,一定尽力。”

    “第一个,这轩墨斋啊,我大半生的心血,你接手后,能不能不改名字?”

    “掌柜放心,在我手里一天,轩墨斋就不会改名字。”方临神色认真,承诺道。

    其实,刘掌柜就是不说,他也不打算改,毕竟,轩墨斋也是老字号了,真等《三国演义》大卖,说不得能将从前的老客户都拉回来。

    “再一个就是,我想让我儿子刘洪文过来你这里做事,他被洪应亨坑了一下狠的,心气没了,我想让他出来做做事,调节一下……你不用顾及我面子,该怎样就怎样,就把他当成店里一个普通伙计。”

    “我正说少个人结账,刘大哥来了正好,他还是秀才,放我这里大材小用了,这事肯定是行的。”

    方临也答应了,刘洪文此人有些傲气,但毕竟是刘掌柜、欧夫子教出来的,人品没太大问题,只要不让参与管理,单纯作为一个伙计还是没问题的。

    ‘这一下,店中伙计也差不多了,不过考虑到《三国演义》大卖时可能很忙,人手不够,还是将耿石也拉过来,除了收银结账,其他工作有人带着,熟悉起来也快。’方临盘算道。

    之后,刘掌柜又交代了方临一些经营书肆的经验,如选书,老客户维护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过去的老东西了,方临你听听就行,做个参考,不必全抄……还有,城里做生意,也要打点关系,这个你想必也心里有数,我不多说了。”

    他是知道方临和蒲知府、徐阔老、董祖诰等人关系的,知道撑住一个书肆不成问题。

    “谢谢刘掌柜了,这些对我有大用,能让我少走不知道多少弯路。”方临说的是真心话,的确受益匪浅。

    “有用就好,就好啊!我走了,不用送了,你忙吧!”刘掌柜摆摆手,走了。

    夕阳下,他佝偻离去的背影,仿佛预示着轩墨斋一个时代的结束。

    方临心中稍稍感伤,但很快就收拾心情,向前看:‘来府城之后,将近一年的苦心经营,如今,诸般积累终于足够,万事俱备,就如一支蓄满燃料的火箭,只差真正点火,一飞冲天!’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