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啦的雨声,持续了一晚上。

    次日。

    方临开门,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潮湿、清新的空气,门前的橘子树,叶子在昨晚风雨中掉落不少,但仍留在树上的一改前两日的干枯蜷缩,变得挺立饱满,在雨水清洗下焕然一新。

    刚刚开门,乖乖就从屋里一蹦出来,蹲在屋檐下,‘喵’地叫了一声,一只小前爪探出屋檐,似乎是在感受雨水,看那样子,明显想出去撒欢,却又怕毛发被雨水打湿。

    花花就没有那个顾忌了,汪汪叫着出去撒欢跑了一圈,又回来,脑袋顶上的一撮呆毛湿汪汪耸拉在一起,跑到方临跟前,想在他身上蹭,被方临按着脑袋推开,它委屈地呜咽叫了一声,去和乖乖并排卧下,看着屋顶哗啦啦排下的水帘。

    隔壁,邱婆婆起来了,看到方临高兴打招呼:“临子起来了?这下了雨可真凉快,前些日子晚上热,我家老头子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昨晚睡得可香,一觉睡到大天亮,现在还没醒哩!”

    这边,满娭毑也是出来,嘴里嘟囔道:“这下了雨,天就不热了,前些日子厂坊停了,雨后凉快,也能再过去做工了。”

    方家,方母、田萱同样起来了,开始做早饭。

    方临交代一声,撑着伞出门,因为下了雨么,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蛙声,也不知道前两天酷热时它们藏在哪里。

    一路过去,可以看到胡同中排水沟壑中的水,暴涨许多,哗啦啦流着。出了胡同,再往前,有的街道排水处堵塞,路面积水没过脚踝,行人过去时,都要寻干燥的地方左蹦右跳。

    来到轩墨斋、两家分店,方临叮嘱他们注意防水防潮,又告知店中储存的粮食尽管吃,下雨没什么生意,就好好歇歇。

    返回,家里早饭已经做好,皮蛋瘦肉粥、调豆芽、拍黄瓜,算是挺丰盛了。

    听着雨声,一顿早饭过去。

    上午,桂花嫂、苏小青、邱婆婆、沙小云一如既往过来坐,方母、田萱拿了果子、点心出来。

    今天不似前些日子酷热,也不需要送冰过来,虽然前两天在方家热不着,但这下了雨自然凉爽下来,女人们今个儿好似更高兴,兴致勃勃说起话,从田萱、沙小云越来越大的肚子,是儿是女,说到将来养儿育女的经验。

    小丫头陈叶在玩着七巧板。

    方临为了给方父打发无聊,和他下着象棋。

    “要是在咱们村里,这大雨天屋顶有时候会漏水,还要怕河里的水冲上来……在府城,就不用想这些,日子越来越好了。”

    “是啊,爹,乔家旭子哥他们过来,去了码头,当小管事,最近怎么样?”

    “就是做以前我做的活儿,晒不着、累不着……挺好的。”

    说着话,屋外哗哗啦啦,这般下雨天的时光,也仿佛随着那垂下的水帘拉长,缓慢下来。

    ……

    午饭,方家今日是豆角炒肉,炖了鸡蛋,方母说田萱大着肚子需要补补,现在基本每顿都挺好的。

    吃过饭,夏日的午后有些困乏,回屋睡午觉。

    拉上帘子,屋内光线一下子变得昏暗。

    方临回身也躺在床上,小心翼翼抱着田萱,听着她的肚子,田萱似乎是感觉有些痒痒的,咯咯笑起来。

    忽然,她说:“孩子踢了我一下。”

    “是么?”

    方临脸上线条更加柔和,更认真听着她的肚子,没一会儿,看到田萱打着哈欠,说道:“睡吧!睡吧!”

    可真要睡,田萱又睡不着了,方临就将她当小孩子似的哄着,轻声讲着故事。

    田萱靠过来,嗅着方临身上的味道,一会儿看一眼,一会儿看一眼,仿佛看到方临,心中就无比安宁,不知多久沉沉睡去。

    方临看着依偎在怀中甜美睡着的田萱,笑了笑,也产生了些困意,肚子饱饱的,心灵充实,任由思绪天马由缰放飞着,这般的慵懒中,听着外面哗啦啦的雨声,也跟着睡去了。

    这一觉,直到半下午才醒来,田萱似乎早醒了,看到方临睁开眼,不知怎么想的,一下子闭上眼睛,可又却似乎不确定,布灵布灵眨了两下偷瞧。

    她如今已然好大了肚子,即将为人母,却不经意间,展现出如少女的活泼可爱,如此反差让方临忍不住笑出来。

    出来,苏小青、桂花嫂已经午睡后过来了,与方母小声说着话。

    “方家哥哥!”陈叶脆生生喊着过来,捧着一个拼好的七巧板。

    “厉害呢!”方临揉了揉小丫头脑袋,看她如猫咪一般眯起眼睛,想着将来自己大概也会有这么一个可爱的女儿吧?

    ……

    下雨让人们变得轻闲,苏小青、桂花嫂、沙小云、邱婆婆时有过来,方母、田萱也不觉得无聊。

    方临和方父下下棋,写写稿。

    如此时间飞快过去,一旬匆匆而过。

    这一旬中,雨水也有停下,偶尔阴一会儿,但很快就又下起来,有时候稍小一些,更多时候却如瓢泼,仿佛是将之前积攒没下的雨水一股脑全补回来似的。

    西巷胡同是排水沟渠今年才修整过,相对比较好,但也堵塞过一次,还是胡同中男人冒雨出去,给疏通了。

    现在出去,很多地方都要脱了鞋,蹚着没过腿弯的水过去。

    方临又去过店里一次,轩墨斋主店、烟袋斜街的分店还好,广福斜街那处分店地势相对较低,店里都进水了,要拿盆往外舀。

    城中不少人都感觉到了不对劲儿,会趁着偶尔雨停下来的时候去买粮,囤积些粮食,粮价都因此涨了一小波。

    这日,方母说起这事:“家里柴米油盐都是不缺,还有腊肉、干菜什么,能管一年两载的。”

    也就是蔬菜果蔬不足,不过,真要有粮食危机,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讲究個什么?

    “我家也是,咱们从村里逃难过来的,实在怕了饿肚子,又不太缺银钱,家里多买了粮食存着。”苏小青也是说着。

    桂花嫂更不用说,准备亦是充分。

    方临听着这些,倒不太担心,别说自家有囤积粮食,就是没囤积,也不怕没饭吃。

    他如今可是从五品锦衣卫镇抚,迈入城中权贵阶层,只要府城还有粮食,哪怕九成九的人饿肚子,也饿不着自家。

    ‘欧家得去看看,没了欧夫人,许多生活上的事情,夫子的确不擅长。’方临如是想着,出门去。

    ……

    欧家,欧夫子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瓢泼大雨,眉头紧皱,看到方临过来,请他坐下,叹息道:“这么大的雨,看这形势,咱们淮安今年怕是又要遭灾。”

    “我也在想这事,我们村里,前年就是遭了水涝,今年别又是这样,多灾多难啊!”

    “是啊,多灾多难。”

    欧夫子顿了一下,道:“不只是咱们淮安,整个江淮之地恐怕都有汛情,若是今岁真遭水涝,咱们江淮之地粮食也要减收,恐怕支应不了北方州府了。”

    “听说北方今岁也又是干旱,多少人家都开始逃荒,朝廷还指望调拨咱们这边粮食,可现在……唉,不知道多少人要饿死。”

    “夫子,这些事情自有陛下、朝堂大人考虑,咱们再操心也于事无补。我来是问问,夫子家可缺粮食,若是缺,我家可拿过来些。”方临表明来意。

    “不用了,家里有备着。我那口子啊,最后一段时间,还清醒时,对我这个不放心,那个不放心,早让我买了不少粮食囤着。”欧夫子轻轻说着,深吸了口气,用力眨了两下眼,低下头。

    从欧家回来,方临还在想着这事:‘远的我管不了,淮安府城,我却是可以做些什么。’

    ‘我之前就有考虑,在董兄高中状元,我得授从五品锦衣卫镇抚后,虽有足够背景,有了开厂坊的资格,但大环境却不好,工人不够,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口。现在,这个切入口似乎来了,若是今岁淮安真的遭灾,难民涌来府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解决了。’

    可以说,方临在灾后开办厂坊,这不仅于私有利,同时,也为官府减轻了压力。

    ——正常时候,百姓是百姓,但若成了难民,那就成了不稳定因素,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动乱。

    ‘也不知道这次汛情规模大小,但看这形势,估计要比前年严重,府城预备仓恐怕都不够,说不得还要向城中大族募捐……’

    ‘说起城中大族,若是在这次灾后开办厂坊,受到他们的阻力也最小。城中谷、范、马、邵、段五家,谷家是真正的资本家做派,但如今正因为诡田案,处于收缩状态;范家在我忽悠下,一头扎进香露生意,根本看不上办厂坊、海外生意什么;马、邵、段三家,有严重的小农意识,重视土地,这次灾后,大概率都去兼并土地去了,不会想着扩大厂坊,来阻碍我。’

    可以说,这真是最好的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方临下定决心:‘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开办厂坊,通往大资本家之路,就从这次开始吧!’

    ‘要办厂坊,势必花钱如流水,所幸之前《三国演义》第二部深入开发,建立分销渠道,赚了不少,如今有数万两银子积蓄。但料事从宽,还是要多准备些。’

    这时,他忽然想起,前些日子,有朝廷中人来催问。

    ‘这是陛下催稿了?不,上次洪泰帝的态度,意思是慢可以,但要保证质量,想来也可能是下面人想讨陛下欢心,自作主张?但无论是谁的意思,我这稿子都不能拖太久了。’

    ‘罢了,这次《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赶稿出来,给陛下送去,然后一起开售,快速搂一波钱,开办厂坊。对了,可以在《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售卖时宣传,将卖书的一成利润作于赈灾,这既是做好事,又能将名声打出去。’

    这个时代有了好名声,往往事半功倍,不说名声增加的卖书销量,就说等宣布厂坊招人,必然来者如云。

    方临思索着,定下此事,立刻回屋坐下,开始赶稿,在哗啦啦的雨声中,流芳后世的旷世奇书《三国演义》在这个夏日成型。

    ……

    淮安府城这边,雨水断断续续,时大时小,百姓多有趁着雨停去买菜储粮,深受粮价上涨之苦。

    下面各县,却更是已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

    小和村。

    自从暴雨开始,小和村上下就生出了警惕,一颗心提到了嗓子口。

    毕竟,前年才遭过灾,逃难去府城,吃一堑、长一智,怎能不吸取教训?

    乔村正通知下,家家户户做了准备,将粮食从箱子拿出,放到高处,防备像上次水来得突然,淹了不少粮食,以致逃难途中粮食不够吃;又差人隔一段时间就去河边察看水位,日夜不断。

    可以说,近日每一毫水位上涨,都让村人提心吊胆。所幸,雨水渐小,水位在最高开始回落,这意味着小和村今年大可能不会受灾,大概率安全了。

    村人无不高兴,议论纷纷。

    “今年比前年的雨水还大,咱们村都没被淹,真是大喜事啊!”

    “那可不?咱们这段堤坝优先加固,我想着就不会出事。”

    “这事说到底,还是沾了方家的光,也就是知县大人看在方家临子的面子上,才先修了咱们这段,不然指不定怎样呐!”

    ……

    村人兴奋说着,对方临一家更加感激,老方家声望在村中进一步拔升。

    无怪他们如此,如果能选择,谁愿意逃难?逃难途中,奔波折腾,年龄大的人往往受不了。

    尤其是数日之后,一些村子遭灾消息接连传来,更是让小和村人这种高兴、感激达到了顶峰。

    ……

    也就小和村村人高兴之时,淮安府城雨势渐小,趋于停下,不等府城百姓高兴,一连串噩耗就相继传来,淮安治下,安东、桃源、清河下辖等六县,无一幸免,尽数遭灾。

    当消息传来,府城粮价立地飙升一截,百姓仍是疯狂抢粮,人心惶惶,乱象已显。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