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而过,苏秦开始感觉自己不适应。因为燕国不再是以前的燕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秦惠王将女儿嫁给了燕国太子,而燕国太子年轻不知事,娶了秦人的女儿后,他后半生的轨迹就已经在秦国的掌握之中。眼下看来,一旦重用苏秦的燕文侯撒手西归,由太子即位,苏秦必然无立锥之地。
屋漏偏逢连夜雨,燕太子刚刚迎娶秦国公主,同年燕文侯就去世了。燕太子即位,人称燕易王。漏船更遭打头风,就在此时,齐国趁燕国发丧之机大举入侵,一口气攻陷燕国10座城池。
被齐国侵犯后,燕易王眼见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心中对苏秦颇为不满,他说:燕文侯资助苏秦游说合纵使六国连为一体,可如今齐国心怀鬼胎,打完赵国又犯燕国。很显然,合纵之说不过是个笑话,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燕易王这一席话目的只有一个,问苏秦有什么办法收复失地。其实,燕易王公然迎娶秦国公主,这分明践踏合纵盟约。国家发生祸乱之时燕易王不先自省,而是指责他人,的确不是个贤君明主。
这番话将苏秦说成了燕国被进犯的罪魁祸首,苏秦听了很惭愧,便答应出使齐国,为燕国收复失地。
一来到齐国,苏秦便拜会了齐王,在面见齐王之时,苏秦的腰弯得很低,接连拜了两拜大表庆贺。庆贺完毕,苏秦却将头仰得高高的,意思是向齐王深表哀悼。他这番举止非常奇怪,齐王被吓了一大跳,问苏秦耍什么诡计。要知道,这次苏秦为燕国出使,目的显然是要收复燕国的失地。可是苏秦却不说话,而仅仅以肢体语言表示。齐王当然知道苏秦所有举动表达的表面意思,但是却不理解其中深意。
对方不理解,于是苏秦只能明说。苏秦说,即使是饥饿得将要死亡的人,也绝不会吃乌头这种能毒死人的植物充饥,因为毒发身亡比饿死更快。燕国虽然弱小,燕易王却是秦国的女婿,别人不敢得罪。齐国侵占燕国10座城池,表面上占便宜,实际却与强秦结下仇怨。苏秦的意思是齐国侵占燕国的城池就如吃毒植物乌头充饥,有害无益。
齐王听后大惊失色,这时苏秦保证,只要齐国归还燕国城池,灾祸就能化解。因为燕国收回城池后,一定会高兴地将旧怨一笔勾销,而秦国听说后会认为齐国是因惧于它的威力才归还燕国的失地,自不会计较齐国对燕国的伤害。
苏秦甚至说,齐国归还燕国的失地后,齐、燕的友谊就牢不可破,秦国的感激之心大起。燕、秦都会前来侍奉齐国。齐王发话,燕、秦不敢不听。
齐王听得脑子发热,竟然双手归还燕国的10座城池。兵士用鲜血和生命抢夺的城池,苏秦几句话就骗走了。
辛苦打下的10座城池被拱手送还,齐国朝臣皆愤恨不一。众人对齐王说,苏秦是一个出卖国家、左右摇摆、反复无常的小人。如果留下苏秦,必然为国家招来灾祸。
听闻小人进谗中伤,苏秦赶紧逃到燕国。
自从合纵破裂后,苏秦过得就如亡命天涯的生活,从赵国跑到燕国,从燕国去齐国,又从齐国逃回燕国。如果燕国不接受苏秦,苏秦就真的无家可归。
可事实就是,苏秦入燕,燕易王拒不接受,甚至剥夺了他的官职。
不费一兵一卒,苏秦为燕国收回10城失地,按理应该受到封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只有一个原因——被人进谗中伤。
能言善辩是苏秦的优点,这时竟成了他的致命伤。因为诋毁他的人就是以此为凭据告诉燕易王,苏秦张口乱说话,没有忠心也不讲义气。
遭受诋毁,苏秦坦然承认说自己不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但是,苏秦又说,他的不忠诚正是燕国的福气。燕易王听后,很是不解。君王都希望臣子忠诚,苏秦居然公然唱反调。
这时苏秦问燕易王,如果曾参、伯夷和尾声共同侍奉燕国,燕国会怎样?
曾参是天下的大孝子,为了尽孝道从没离开父母在外过上一夜;伯夷洁身自爱,不愿做孤竹君的继承人也不接受周朝的封赏,最终饿死在首阳山;尾声为人诚信,与女子约会,时间到了,女子仍然没来,他坚信不见不散,不管潮水上涨,紧紧抱住桥柱等待,最终被淹死。
曾参、伯夷和尾声已经成为孝、忠和信的化身,君王很喜爱这类人。如果能有这类人侍奉,燕易王当然高兴都来不及。然而,苏秦告诉燕易王,这类人虽然品行高洁却无益于国家。
因为,如果苏秦像曾参一样孝顺,他就不会抛弃老母亲,不远万里前来辅助燕国;如果苏秦像伯夷一样愚忠,他就不会为了燕国的几座城池奔赴齐国;如果苏秦像尾声一样坚守信义,他就不会欺骗齐王。
接着苏秦就将大道理寓于小故事之中:
有一个人在远方做官,他的妻子因寂寞而与其他人通奸。丈夫将要回来时,这对奸夫、淫妇很害怕,于是淫妇告诉奸夫,她准备毒死丈夫。待丈夫回来,淫妇让侍妾端毒酒给丈夫喝。
侍妾心慈仁厚,渴望两全其美,她既不想毒死丈夫也不想害淫妇被赶出家门,所以假装摔倒将酒杯打碎。丈夫大发雷霆,打侍妾五十大板。
苏秦想通过这个小故事说明,他就如那位侍妾,一片忠心只为两全其美,却遭遇毒打。燕易王终于被苏秦说服,于是恢复他的官职。
在死后为自己复仇
不幸的人面对的是生命的残酷,幸运的人面对的则是生命的艰难。苏秦既幸运又不幸,因而他的生命既残酷又艰难。
幸好,苏秦是不惧艰难的人。为了理想,他敢说敢做。
他可以引锥刺股,可以在屡受挫折、遭人冷眼后,仍保持自信,可以从容地接受六国相印,四处散财……
尽管苏秦的腿脚不灵活,这也没损害他的男子气概。他虽不是玉树临风却也是魅力四射,据说燕国的第一夫人就抵挡不住苏秦的魅力,与苏秦私通。
燕文侯死后,燕国第一夫人与苏秦私通的事被燕易王知道。当然,此事也有可能是嫉妒苏秦权位之人的恶意中伤。就像当年秦孝公死后,别人对商鞅的诬陷一样。
发觉私通一事后,燕易王并没有立刻惩罚苏秦,而是对其越发优待。这令苏秦很畏惧,所以他请求出使齐国。
苏秦的说辞是,他待在燕国就是废人一个于国家无利。如果他入齐,在齐国开展破坏活动,将大大有利于燕国。
齐国曾经破坏合纵大业,苏秦对之恨之入骨;齐国不断侵犯燕国,燕易王对齐国也无好感。苏秦与燕易王对其皆有怨恨,所以决定拦腰斩乱齐国。
既然是潜入齐国开展破坏活动,苏秦就先假装得罪燕国。由燕易王下令追捕,苏秦趁机逃到齐国。
苏秦入齐,齐宣王十分高兴,任用苏秦为客卿。客卿这个身份,相当于军队里的军师,政府里的智囊,可见齐宣王十分看重苏秦。
进入齐国后,苏秦出了不少馊主意、歪点子,弄得齐国的国家名誉直线下降。但是齐宣王十分倚重苏秦,十分相信苏秦的言语,并不听朝臣的劝谏。齐国朝臣将一腔愤怒泼向苏秦,视苏秦为眼中钉。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
苏秦的敌人是齐国不是齐国国君,所以尽管齐国易主,但苏秦的破坏工作还在继续。苏秦告诉齐湣王,他刚刚继承大位应该干点大事以彰显国君的身份。例如,将齐宣王的葬礼办得越铺张越隆重越好,尽量吸引其他国家和百姓的注意力。如果大办葬礼不能吸引国际关注,那就大兴土木,侵占百姓的耕地,将宫室建得越高越辉煌越好。
这些年,苏秦一心开展破坏工作,手段有两个:第一,破坏齐国的国际关系,让其他国家攻打齐国;第二,引发齐国国内百姓的怨恨,让百姓起义,推翻齐王。
齐宣王十分信任苏秦,迷迷糊糊地走上苏秦指引的下坡路;齐湣王并无从政经验,也稀里糊涂地走上苏秦指引的邪路。
就在齐国将要被苏秦拆毁之际,燕易王突然死了,其子燕哙继位。苏秦实质是燕国的间谍,但燕哙对此事并不知晓。不知燕易王是没有将苏秦工作的性质交代清楚还是其他原因,总而言之,燕国怀疑苏秦。
齐国换了新国君,燕国也换了新国君,苏秦的工作越来越不顺手。光是对付国君就很困难,苏秦还要分心对付其他朝臣的围攻。
燕、齐两国朝臣群起而围攻苏秦,经过几番大战,终于找到苏秦的死穴。
苏秦身在齐国,刺杀行动由齐国的朝臣负责。齐国大夫不惜重金,聘请一身恶胆的死士,让他刺杀苏秦。苏秦是纵横家,不是法家,警惕性没有商鞅高。商鞅出门时跟随他的随从全身武装,保护他的队伍不下千人,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暗杀。
在杀手的追杀下,苏秦身负重伤,尽管侥幸逃脱也是奄奄一息。
纵观苏秦的一生,似乎是报复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被秦国拒绝,遭遇家人冷眼,苏秦决心报复,因而引锥刺股,鼓吹合纵;齐国背弃盟约,坏了苏秦的合纵大业,苏秦的下半生都活在痛苦的破坏生涯里。
要臣被刺,齐湣王出动军队,封锁全城全力捉拿刺客。但有人接应刺客,齐湣王劳而无功。
临死之际,苏秦告诉齐湣王,只要在闹市将他五马分尸,告示天下,说苏秦为燕国在齐国从事破坏活动,杀手必然自动现身。
五马分尸很残酷,但这是苏秦唯一的遗愿,齐湣王只得答应。再说,告示天下,苏秦为燕国在齐国从事破坏活动,杀手就会自动现身,齐湣王也想查清其中的奥秘。
闹市之中,苏秦被五马分尸。就在苏秦被撕裂成几大块的残酷一刻,刺客果然自动现身。
对历史而言,刺客出现,他的生死已经无关紧要,因为随着他的出现,更重要的秘密将被公之于众。那就是,苏秦存心不良,为了燕国,在齐国从事破坏活动,妄图分裂齐国,破坏齐国的国家安全。
苏秦被五马分尸,身在楚国的张仪听到这个消息后,既惊恐又高兴。张仪惊恐,因为厉害的人物都不得好死,商鞅被五马分尸,苏秦也是,下一个会是自己吗?张仪高兴,因为他可以借苏秦从事破坏活动的事大做文章。
凭着一张利口,借苏秦这件不光彩的事,张仪相信天下是连横的天下。
同门师兄弟,苏秦能够佩戴六国相印,张仪也要跟苏秦比一比。怀着如此远大的理想,张仪向好色的楚怀王进军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燕太子刚刚迎娶秦国公主,同年燕文侯就去世了。燕太子即位,人称燕易王。漏船更遭打头风,就在此时,齐国趁燕国发丧之机大举入侵,一口气攻陷燕国10座城池。
被齐国侵犯后,燕易王眼见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心中对苏秦颇为不满,他说:燕文侯资助苏秦游说合纵使六国连为一体,可如今齐国心怀鬼胎,打完赵国又犯燕国。很显然,合纵之说不过是个笑话,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燕易王这一席话目的只有一个,问苏秦有什么办法收复失地。其实,燕易王公然迎娶秦国公主,这分明践踏合纵盟约。国家发生祸乱之时燕易王不先自省,而是指责他人,的确不是个贤君明主。
这番话将苏秦说成了燕国被进犯的罪魁祸首,苏秦听了很惭愧,便答应出使齐国,为燕国收复失地。
一来到齐国,苏秦便拜会了齐王,在面见齐王之时,苏秦的腰弯得很低,接连拜了两拜大表庆贺。庆贺完毕,苏秦却将头仰得高高的,意思是向齐王深表哀悼。他这番举止非常奇怪,齐王被吓了一大跳,问苏秦耍什么诡计。要知道,这次苏秦为燕国出使,目的显然是要收复燕国的失地。可是苏秦却不说话,而仅仅以肢体语言表示。齐王当然知道苏秦所有举动表达的表面意思,但是却不理解其中深意。
对方不理解,于是苏秦只能明说。苏秦说,即使是饥饿得将要死亡的人,也绝不会吃乌头这种能毒死人的植物充饥,因为毒发身亡比饿死更快。燕国虽然弱小,燕易王却是秦国的女婿,别人不敢得罪。齐国侵占燕国10座城池,表面上占便宜,实际却与强秦结下仇怨。苏秦的意思是齐国侵占燕国的城池就如吃毒植物乌头充饥,有害无益。
齐王听后大惊失色,这时苏秦保证,只要齐国归还燕国城池,灾祸就能化解。因为燕国收回城池后,一定会高兴地将旧怨一笔勾销,而秦国听说后会认为齐国是因惧于它的威力才归还燕国的失地,自不会计较齐国对燕国的伤害。
苏秦甚至说,齐国归还燕国的失地后,齐、燕的友谊就牢不可破,秦国的感激之心大起。燕、秦都会前来侍奉齐国。齐王发话,燕、秦不敢不听。
齐王听得脑子发热,竟然双手归还燕国的10座城池。兵士用鲜血和生命抢夺的城池,苏秦几句话就骗走了。
辛苦打下的10座城池被拱手送还,齐国朝臣皆愤恨不一。众人对齐王说,苏秦是一个出卖国家、左右摇摆、反复无常的小人。如果留下苏秦,必然为国家招来灾祸。
听闻小人进谗中伤,苏秦赶紧逃到燕国。
自从合纵破裂后,苏秦过得就如亡命天涯的生活,从赵国跑到燕国,从燕国去齐国,又从齐国逃回燕国。如果燕国不接受苏秦,苏秦就真的无家可归。
可事实就是,苏秦入燕,燕易王拒不接受,甚至剥夺了他的官职。
不费一兵一卒,苏秦为燕国收回10城失地,按理应该受到封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只有一个原因——被人进谗中伤。
能言善辩是苏秦的优点,这时竟成了他的致命伤。因为诋毁他的人就是以此为凭据告诉燕易王,苏秦张口乱说话,没有忠心也不讲义气。
遭受诋毁,苏秦坦然承认说自己不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但是,苏秦又说,他的不忠诚正是燕国的福气。燕易王听后,很是不解。君王都希望臣子忠诚,苏秦居然公然唱反调。
这时苏秦问燕易王,如果曾参、伯夷和尾声共同侍奉燕国,燕国会怎样?
曾参是天下的大孝子,为了尽孝道从没离开父母在外过上一夜;伯夷洁身自爱,不愿做孤竹君的继承人也不接受周朝的封赏,最终饿死在首阳山;尾声为人诚信,与女子约会,时间到了,女子仍然没来,他坚信不见不散,不管潮水上涨,紧紧抱住桥柱等待,最终被淹死。
曾参、伯夷和尾声已经成为孝、忠和信的化身,君王很喜爱这类人。如果能有这类人侍奉,燕易王当然高兴都来不及。然而,苏秦告诉燕易王,这类人虽然品行高洁却无益于国家。
因为,如果苏秦像曾参一样孝顺,他就不会抛弃老母亲,不远万里前来辅助燕国;如果苏秦像伯夷一样愚忠,他就不会为了燕国的几座城池奔赴齐国;如果苏秦像尾声一样坚守信义,他就不会欺骗齐王。
接着苏秦就将大道理寓于小故事之中:
有一个人在远方做官,他的妻子因寂寞而与其他人通奸。丈夫将要回来时,这对奸夫、淫妇很害怕,于是淫妇告诉奸夫,她准备毒死丈夫。待丈夫回来,淫妇让侍妾端毒酒给丈夫喝。
侍妾心慈仁厚,渴望两全其美,她既不想毒死丈夫也不想害淫妇被赶出家门,所以假装摔倒将酒杯打碎。丈夫大发雷霆,打侍妾五十大板。
苏秦想通过这个小故事说明,他就如那位侍妾,一片忠心只为两全其美,却遭遇毒打。燕易王终于被苏秦说服,于是恢复他的官职。
在死后为自己复仇
不幸的人面对的是生命的残酷,幸运的人面对的则是生命的艰难。苏秦既幸运又不幸,因而他的生命既残酷又艰难。
幸好,苏秦是不惧艰难的人。为了理想,他敢说敢做。
他可以引锥刺股,可以在屡受挫折、遭人冷眼后,仍保持自信,可以从容地接受六国相印,四处散财……
尽管苏秦的腿脚不灵活,这也没损害他的男子气概。他虽不是玉树临风却也是魅力四射,据说燕国的第一夫人就抵挡不住苏秦的魅力,与苏秦私通。
燕文侯死后,燕国第一夫人与苏秦私通的事被燕易王知道。当然,此事也有可能是嫉妒苏秦权位之人的恶意中伤。就像当年秦孝公死后,别人对商鞅的诬陷一样。
发觉私通一事后,燕易王并没有立刻惩罚苏秦,而是对其越发优待。这令苏秦很畏惧,所以他请求出使齐国。
苏秦的说辞是,他待在燕国就是废人一个于国家无利。如果他入齐,在齐国开展破坏活动,将大大有利于燕国。
齐国曾经破坏合纵大业,苏秦对之恨之入骨;齐国不断侵犯燕国,燕易王对齐国也无好感。苏秦与燕易王对其皆有怨恨,所以决定拦腰斩乱齐国。
既然是潜入齐国开展破坏活动,苏秦就先假装得罪燕国。由燕易王下令追捕,苏秦趁机逃到齐国。
苏秦入齐,齐宣王十分高兴,任用苏秦为客卿。客卿这个身份,相当于军队里的军师,政府里的智囊,可见齐宣王十分看重苏秦。
进入齐国后,苏秦出了不少馊主意、歪点子,弄得齐国的国家名誉直线下降。但是齐宣王十分倚重苏秦,十分相信苏秦的言语,并不听朝臣的劝谏。齐国朝臣将一腔愤怒泼向苏秦,视苏秦为眼中钉。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
苏秦的敌人是齐国不是齐国国君,所以尽管齐国易主,但苏秦的破坏工作还在继续。苏秦告诉齐湣王,他刚刚继承大位应该干点大事以彰显国君的身份。例如,将齐宣王的葬礼办得越铺张越隆重越好,尽量吸引其他国家和百姓的注意力。如果大办葬礼不能吸引国际关注,那就大兴土木,侵占百姓的耕地,将宫室建得越高越辉煌越好。
这些年,苏秦一心开展破坏工作,手段有两个:第一,破坏齐国的国际关系,让其他国家攻打齐国;第二,引发齐国国内百姓的怨恨,让百姓起义,推翻齐王。
齐宣王十分信任苏秦,迷迷糊糊地走上苏秦指引的下坡路;齐湣王并无从政经验,也稀里糊涂地走上苏秦指引的邪路。
就在齐国将要被苏秦拆毁之际,燕易王突然死了,其子燕哙继位。苏秦实质是燕国的间谍,但燕哙对此事并不知晓。不知燕易王是没有将苏秦工作的性质交代清楚还是其他原因,总而言之,燕国怀疑苏秦。
齐国换了新国君,燕国也换了新国君,苏秦的工作越来越不顺手。光是对付国君就很困难,苏秦还要分心对付其他朝臣的围攻。
燕、齐两国朝臣群起而围攻苏秦,经过几番大战,终于找到苏秦的死穴。
苏秦身在齐国,刺杀行动由齐国的朝臣负责。齐国大夫不惜重金,聘请一身恶胆的死士,让他刺杀苏秦。苏秦是纵横家,不是法家,警惕性没有商鞅高。商鞅出门时跟随他的随从全身武装,保护他的队伍不下千人,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暗杀。
在杀手的追杀下,苏秦身负重伤,尽管侥幸逃脱也是奄奄一息。
纵观苏秦的一生,似乎是报复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被秦国拒绝,遭遇家人冷眼,苏秦决心报复,因而引锥刺股,鼓吹合纵;齐国背弃盟约,坏了苏秦的合纵大业,苏秦的下半生都活在痛苦的破坏生涯里。
要臣被刺,齐湣王出动军队,封锁全城全力捉拿刺客。但有人接应刺客,齐湣王劳而无功。
临死之际,苏秦告诉齐湣王,只要在闹市将他五马分尸,告示天下,说苏秦为燕国在齐国从事破坏活动,杀手必然自动现身。
五马分尸很残酷,但这是苏秦唯一的遗愿,齐湣王只得答应。再说,告示天下,苏秦为燕国在齐国从事破坏活动,杀手就会自动现身,齐湣王也想查清其中的奥秘。
闹市之中,苏秦被五马分尸。就在苏秦被撕裂成几大块的残酷一刻,刺客果然自动现身。
对历史而言,刺客出现,他的生死已经无关紧要,因为随着他的出现,更重要的秘密将被公之于众。那就是,苏秦存心不良,为了燕国,在齐国从事破坏活动,妄图分裂齐国,破坏齐国的国家安全。
苏秦被五马分尸,身在楚国的张仪听到这个消息后,既惊恐又高兴。张仪惊恐,因为厉害的人物都不得好死,商鞅被五马分尸,苏秦也是,下一个会是自己吗?张仪高兴,因为他可以借苏秦从事破坏活动的事大做文章。
凭着一张利口,借苏秦这件不光彩的事,张仪相信天下是连横的天下。
同门师兄弟,苏秦能够佩戴六国相印,张仪也要跟苏秦比一比。怀着如此远大的理想,张仪向好色的楚怀王进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