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八十万斯拉夫教头
“有什么问题么?”看到他们还是有些犹豫,郭康也问道。
“整个想法没什么问题,就是……我觉得,让他们搞后勤也就够了。”普龙斯基说:“上前线的话,估计并不合适。”
“为什么这么说?”郭康继续问。
“这些人的优势不是战斗力高,而是人多好补充。我们和人打仗,哪怕打输了,只要亲兵没损失,就不用怕。”普龙斯基回答:“罗斯大地上,这些人就和野草一样,到处都有。抓来也好,雇来也好,总之是不会缺人的。”
“但你这次是远征啊。”他提醒道:“当年奥列格他们可以带着数万人去君士坦丁堡,是因为哪怕那个时候,罗斯人惯用的内河长船,都可以直接沿着黑海海岸,一路划过去。但是,去埃及的话,需要渡过地中海,航程要远得多。能不能带这么多人,恐怕不太好说。”
“我觉得,还是需要好好筹划一下,和兵部商量商量。”他建议:“如果运力不够的话,就没法带这么多了。但人不多,也就没什么意义了。而且我觉得,这种战争,应该也不需要这么多填充战线的步兵吧?”
“我没打算把他们当炮灰用。”郭康解释道:“我觉得,只要加以适当训练,大家都可以充当主力。而且步兵的作用也没有那么低,这个兵种的上限是很高的。把这些人当炮灰,我感觉是浪费了。”
“况且,训练也是有技巧的,有些训练方式,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认真地说:“当年,打最后一次十字军的时候,前线兵力不足,我叔祖砺德公紧急从河南行省,抽调一批后备兵,带去前线。他那些后备兵,其实就是没有来得及完成全部军团训练的新兵,其中大部分都只训练了一年半。”
“在当时,也有不少人表示怀疑,但他说,这一批新兵,都是他自己盯着练出来的,带大家训练的教头就是他的子侄。这些年轻人,都可以算作他的子弟,所以很放心。他这次应该是最后一次亲自上战场,所以肯定会打出一个好结果的。”
“所以最后,砺德公就这样带着三千多人,渡过多瑙河北上,说要主动攻击敌人,给主力赢得时间。他们的骑兵很少,有人觉得太危险,但砺德公还是说不要紧。他们一路前进,来到现在第三行省的位置,果然遭遇了大批匈牙利骑兵。”
“这些人原本是要赶去和十字军汇合,发现他们那支军队出现,就立刻呼朋引伴追上来。前前后后,有四五千人。匈牙利轻骑兵认为他们好欺负,就先冲上来,砺德公便命令士兵保持行军队形,披上半身铠甲,向旁边的制高点慢慢前进。”
“他们花了一些时间,穿越树林到达了那里,果然在小山顶的教堂废墟里,发现了敌人的指挥场所,便开始进攻。敌人的指挥开始后撤,他们就冲下山去追。其他敌人纷纷从四面八方围过来救援,而这正好符合他们的希望。”
“那这样能追上么?”普龙斯基问。
“一般是可以的。”郭康说:“匈牙利和波兰的贵族,经过这么多年和我们的战争,已经不像其他欧洲人那样,会带着大量仆从、食物乃至马戏团去打仗了。但整個指挥机构里,依然必须有大量其他人员,和指挥用的旗鼓、仪仗等等。所以,即使总指挥本人骑着马,整个指挥部也跑不了那么快。”
“而且,就算他们真的跑了,也是好事。这种规模的战场上,军旗突然消失或者迅速后撤,很容易引起恐慌。哪怕敌人训练有素,也迟早被追垮。那次,敌人就成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砺德公带着手下紧追不舍。敌人没办法,只能回头迎击。”
“几百个骑兵从背后冲过来,我堂叔当时在后队当百户,就大吼着率领自己手下冲了出去,和领头的匈牙利骑士撞在一起。他们那队人一下就阵亡了一小半,我堂叔也被骑枪砸得昏迷不醒,但这些敌人也被意想不到的还击冲垮,逃离了战场。趁这个机会,前锋也冲向了集结起来的敌人,很快就把他们杀穿,砍倒了敌人将领的旗帜。敌人立刻四散奔逃,不少人慌乱中被赶进了树林,在那里被追上杀死。剩下的人迅速逃走,再也不敢来了。”
“后来我爹问叔祖,怎么敢坚持咬着敌人指挥不放的。叔祖说,这是因为,按他的经验,最多追个大半天,大部分敌人的马就完全跑不动了,而他的手下,快步行军三天都没问题。所以他敢确定,能在更多敌人到来之前,把这些人硬给追死。”
“我爹又问,在侧后都有大批敌人骑兵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敢闷头前进。叔祖便告诉他,在我们郭氏老家,对于这种事情,大家早已有经验了。实际上,只要步兵足够坚定,就算唐太宗亲自来,也是冲不垮的。”
“至于他的兵,虽然没有那么离谱,但这些马扎儿鞑子,想要击垮他们,还是想太多了。”
“我之前确实不太了解这个案例。”普龙斯基承认:“没想到还可以这样……”
“这也确实是个规律了。从后来的结果看,这个经验也很靠谱。”郭康说:“围攻维谢格拉德的时候,波兰人终于意识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的议会一反常态,开始支持曾经也是宿敌的匈牙利。大批波兰骑兵赶过来支援,试图在城下里应外合,把我们击退。”
“巴西尔三世决定围点打援,而负责消灭援军的队伍里,就包括这三千子弟,我堂叔还是自告奋勇去做先锋。波兰人很急,首先发动了冲锋,我们的步兵也重复之前的表现,迎击上去。”
“据说,当时前锋队伍,就有五六千人,排着密集阵型冲锋。声势之浩大,让波兰骑士久经训练的战马都受到惊吓,半路就停了下来。他们的冲锋,也完全没能撼动前锋的阵型。我们第二线的骑兵随即前进,穿过步兵阵线,向前出击,一下就打垮了敌人。他们追着溃逃的敌骑,甚至一路打穿了波兰人的第二道骑兵线。其他人也立刻跟上,就这样简单而粗暴地压垮了敌人。”
“这一战之后,匈牙利保王党最后的堡垒也被攻陷。而发现这些人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之后,阿勒曼尼人立刻翻脸——即使在我们收缩之后,他们也没有选择重新扶持一个匈牙利国王,而是直接出兵,吞并了匈牙利西部大部分地区。”
“这次硬碰硬也失败之后,就没人还能组织起十字军了。波兰人也从狂热的宗教情绪中反应过来,以前来帮忙为借口,同样出兵占领了匈牙利中北部,他们之前争议的那一大片区域。就这样,也和我们一同,把原匈牙利王国的土地瓜分了。”
“还有一些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现在。”郭康又想了想,说:“比如前后几次十字军,俘获了大量大大小小的贵族。尤其是这一次,因为巴西尔三世率领大军,沿着新修的大道快速行军,在十字军反应过来之前,就用优势兵力迅速打垮了他们,因此抓到的人尤其多。”
“那些十字军骑士,有很多人事后交了钱,被放了回去。他们回家之后,就很喜欢反复宣传我们罗马的强大,以此证明,自己不是因为实力太菜才被活捉的。这种方式,倒是起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反而让我们的名声迅速扭转过来。”
“还有些人,实在没钱,就按照惯例,给我们当兵换报酬。不少法国骑士和意大利佣兵,后来参加了对奥斯曼的一系列战斗,有些还和我父亲一起守过城。”郭康回忆了下,说道:“这几次战争下来,他们倒是得到了大量可以吹嘘的题材。”
“而之后,他们又呼朋引伴,召来了更多想要博取一个前程的同行。现在的罗马汗国里,依然有不少法国人。其中很多,嘴上声称是前来逃难或者冒险,但其实都是这么引荐来的。你们现在,都还能见到不少呢。”
“原来是这样啊……”普龙斯基意外地说:“不过总是这么损失人,法国方面不会不高兴么?”
“没有,法国王室对此一直很满意。”郭康解释道:“这削藩的效果,比当时吴王的努力,可都要好多了。”
“啊……”
普龙斯基惊讶了片刻,才说道:“那确实不太一样。看来不同地方,哪怕位置上差不多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实际差别也挺大的啊。”
“在我们老家那边,王公的亲兵,就有些类似骑士。”他介绍道:“按照传统,这些亲兵的家族世代服役,他们在4岁的时候就要开始练习骑马的技巧;到10岁,就要练习骑乘没有马鞍的马,以此熟悉马上的各种功夫,还要通过投石训练,来锻炼力量和技巧;12岁开始,就要练习射箭,达标的要求是连续射出五支箭,并且同时击中目标。有些规则,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太夸张了。”
“而且,这些亲兵比欧洲同行更加吃苦耐劳。按照习惯的要求,他们不但不能在行军和作战的过程中追求享乐,还要忍受艰辛。为了方便行军,亲兵们不携带任何锅和厨具,饿了就把马肉、牛肉切成薄片,用火烤熟了就吃。他们也不带帐篷之类的安营用具,只带一张毛毡。就算是寒冷的夜间,也只是铺上毡毯,枕着马鞍就睡觉。”
“这些都是为了减少负重,可以说把追求轻便快速发挥到了极致。“虽然欧洲人一直看不起我们,但我觉得,我们那里的职业武士,一点也不比那里的同行逊色,甚至要更加适合战争。”他忍不住摇摇头,明显对欧洲人有些不满:“只不过,我们身处东边,要替那些矫揉造作的娘炮阻挡更强大的东方游牧民,所以无暇去揍他们罢了。”
“当然,更大的问题,大概是我们那里从没实现统一过。”他想了想,又承认道:“这种亲兵的数量太少了。一般的王公,身边大概也就能凑出来百来个。强势一些的,能拿出好几百。据说当年兴盛时期的基辅大公,可以带出来三五千亲兵,不过我感觉那也太夸张了,‘智者’雅罗斯拉夫恐怕都做不到吧。”
“而之所以没有统一,说白了还是政治因素,而不是人不行。”他看了看其他人,直言:“大家其实都清楚,那边的文化和社会过于原始,政治制度也远不如希腊人完善,更别提现在了。”
“所以,我决定支持你。因为我觉得,只靠自己瞎摸索,天知道会搞出来什么乱七八糟的结果。还不如跟着罗马,认真做事好了。否则,今后恐怕还得吃很多亏的。”
“这都是大实话啊。”郭康点头赞同:“不过你刚才的意思,好像却是说,招来的这些人估计是练不好的。这不是自相矛盾了么?”
“没有,当时说的不是一件事。”普龙斯基解释道:“你要招募罗斯人,我们肯定支持。但你现在招纳的,其实是斯拉夫人啊。”
“虽然广义上来说,罗斯大地上都是罗斯人,但实际上,罗斯人一般只是留里克家族和他们那些追随者的称呼。对于军事方面而言,一般来说,亲兵才算是罗斯人吧;最次,也只有城里征召的市民兵,才算是这种。”
“当然了,这也无所谓。”他摆摆手:“你带着斯拉夫人打仗,都能打这么好。如果是整训过的罗斯人,肯定就更稳了。”
“具体怎么安排,肯定看你自己的意思。不过我总觉得……”他又犹豫了下,还是建议道:“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打仗,不知道怎么形容。不过,把精力花在这种人上面,总感觉有些浪费了……”
“放心吧,这些都无所谓。”郭康倒是心意已决,直接说道:“我们的长远计划里,连招募埃及人都有。这些事情,都是迟早要做的。”
“啊?”这下,连王大喇嘛都傻了。
(本章完)
“整个想法没什么问题,就是……我觉得,让他们搞后勤也就够了。”普龙斯基说:“上前线的话,估计并不合适。”
“为什么这么说?”郭康继续问。
“这些人的优势不是战斗力高,而是人多好补充。我们和人打仗,哪怕打输了,只要亲兵没损失,就不用怕。”普龙斯基回答:“罗斯大地上,这些人就和野草一样,到处都有。抓来也好,雇来也好,总之是不会缺人的。”
“但你这次是远征啊。”他提醒道:“当年奥列格他们可以带着数万人去君士坦丁堡,是因为哪怕那个时候,罗斯人惯用的内河长船,都可以直接沿着黑海海岸,一路划过去。但是,去埃及的话,需要渡过地中海,航程要远得多。能不能带这么多人,恐怕不太好说。”
“我觉得,还是需要好好筹划一下,和兵部商量商量。”他建议:“如果运力不够的话,就没法带这么多了。但人不多,也就没什么意义了。而且我觉得,这种战争,应该也不需要这么多填充战线的步兵吧?”
“我没打算把他们当炮灰用。”郭康解释道:“我觉得,只要加以适当训练,大家都可以充当主力。而且步兵的作用也没有那么低,这个兵种的上限是很高的。把这些人当炮灰,我感觉是浪费了。”
“况且,训练也是有技巧的,有些训练方式,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认真地说:“当年,打最后一次十字军的时候,前线兵力不足,我叔祖砺德公紧急从河南行省,抽调一批后备兵,带去前线。他那些后备兵,其实就是没有来得及完成全部军团训练的新兵,其中大部分都只训练了一年半。”
“在当时,也有不少人表示怀疑,但他说,这一批新兵,都是他自己盯着练出来的,带大家训练的教头就是他的子侄。这些年轻人,都可以算作他的子弟,所以很放心。他这次应该是最后一次亲自上战场,所以肯定会打出一个好结果的。”
“所以最后,砺德公就这样带着三千多人,渡过多瑙河北上,说要主动攻击敌人,给主力赢得时间。他们的骑兵很少,有人觉得太危险,但砺德公还是说不要紧。他们一路前进,来到现在第三行省的位置,果然遭遇了大批匈牙利骑兵。”
“这些人原本是要赶去和十字军汇合,发现他们那支军队出现,就立刻呼朋引伴追上来。前前后后,有四五千人。匈牙利轻骑兵认为他们好欺负,就先冲上来,砺德公便命令士兵保持行军队形,披上半身铠甲,向旁边的制高点慢慢前进。”
“他们花了一些时间,穿越树林到达了那里,果然在小山顶的教堂废墟里,发现了敌人的指挥场所,便开始进攻。敌人的指挥开始后撤,他们就冲下山去追。其他敌人纷纷从四面八方围过来救援,而这正好符合他们的希望。”
“那这样能追上么?”普龙斯基问。
“一般是可以的。”郭康说:“匈牙利和波兰的贵族,经过这么多年和我们的战争,已经不像其他欧洲人那样,会带着大量仆从、食物乃至马戏团去打仗了。但整個指挥机构里,依然必须有大量其他人员,和指挥用的旗鼓、仪仗等等。所以,即使总指挥本人骑着马,整个指挥部也跑不了那么快。”
“而且,就算他们真的跑了,也是好事。这种规模的战场上,军旗突然消失或者迅速后撤,很容易引起恐慌。哪怕敌人训练有素,也迟早被追垮。那次,敌人就成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砺德公带着手下紧追不舍。敌人没办法,只能回头迎击。”
“几百个骑兵从背后冲过来,我堂叔当时在后队当百户,就大吼着率领自己手下冲了出去,和领头的匈牙利骑士撞在一起。他们那队人一下就阵亡了一小半,我堂叔也被骑枪砸得昏迷不醒,但这些敌人也被意想不到的还击冲垮,逃离了战场。趁这个机会,前锋也冲向了集结起来的敌人,很快就把他们杀穿,砍倒了敌人将领的旗帜。敌人立刻四散奔逃,不少人慌乱中被赶进了树林,在那里被追上杀死。剩下的人迅速逃走,再也不敢来了。”
“后来我爹问叔祖,怎么敢坚持咬着敌人指挥不放的。叔祖说,这是因为,按他的经验,最多追个大半天,大部分敌人的马就完全跑不动了,而他的手下,快步行军三天都没问题。所以他敢确定,能在更多敌人到来之前,把这些人硬给追死。”
“我爹又问,在侧后都有大批敌人骑兵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敢闷头前进。叔祖便告诉他,在我们郭氏老家,对于这种事情,大家早已有经验了。实际上,只要步兵足够坚定,就算唐太宗亲自来,也是冲不垮的。”
“至于他的兵,虽然没有那么离谱,但这些马扎儿鞑子,想要击垮他们,还是想太多了。”
“我之前确实不太了解这个案例。”普龙斯基承认:“没想到还可以这样……”
“这也确实是个规律了。从后来的结果看,这个经验也很靠谱。”郭康说:“围攻维谢格拉德的时候,波兰人终于意识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的议会一反常态,开始支持曾经也是宿敌的匈牙利。大批波兰骑兵赶过来支援,试图在城下里应外合,把我们击退。”
“巴西尔三世决定围点打援,而负责消灭援军的队伍里,就包括这三千子弟,我堂叔还是自告奋勇去做先锋。波兰人很急,首先发动了冲锋,我们的步兵也重复之前的表现,迎击上去。”
“据说,当时前锋队伍,就有五六千人,排着密集阵型冲锋。声势之浩大,让波兰骑士久经训练的战马都受到惊吓,半路就停了下来。他们的冲锋,也完全没能撼动前锋的阵型。我们第二线的骑兵随即前进,穿过步兵阵线,向前出击,一下就打垮了敌人。他们追着溃逃的敌骑,甚至一路打穿了波兰人的第二道骑兵线。其他人也立刻跟上,就这样简单而粗暴地压垮了敌人。”
“这一战之后,匈牙利保王党最后的堡垒也被攻陷。而发现这些人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之后,阿勒曼尼人立刻翻脸——即使在我们收缩之后,他们也没有选择重新扶持一个匈牙利国王,而是直接出兵,吞并了匈牙利西部大部分地区。”
“这次硬碰硬也失败之后,就没人还能组织起十字军了。波兰人也从狂热的宗教情绪中反应过来,以前来帮忙为借口,同样出兵占领了匈牙利中北部,他们之前争议的那一大片区域。就这样,也和我们一同,把原匈牙利王国的土地瓜分了。”
“还有一些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现在。”郭康又想了想,说:“比如前后几次十字军,俘获了大量大大小小的贵族。尤其是这一次,因为巴西尔三世率领大军,沿着新修的大道快速行军,在十字军反应过来之前,就用优势兵力迅速打垮了他们,因此抓到的人尤其多。”
“那些十字军骑士,有很多人事后交了钱,被放了回去。他们回家之后,就很喜欢反复宣传我们罗马的强大,以此证明,自己不是因为实力太菜才被活捉的。这种方式,倒是起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反而让我们的名声迅速扭转过来。”
“还有些人,实在没钱,就按照惯例,给我们当兵换报酬。不少法国骑士和意大利佣兵,后来参加了对奥斯曼的一系列战斗,有些还和我父亲一起守过城。”郭康回忆了下,说道:“这几次战争下来,他们倒是得到了大量可以吹嘘的题材。”
“而之后,他们又呼朋引伴,召来了更多想要博取一个前程的同行。现在的罗马汗国里,依然有不少法国人。其中很多,嘴上声称是前来逃难或者冒险,但其实都是这么引荐来的。你们现在,都还能见到不少呢。”
“原来是这样啊……”普龙斯基意外地说:“不过总是这么损失人,法国方面不会不高兴么?”
“没有,法国王室对此一直很满意。”郭康解释道:“这削藩的效果,比当时吴王的努力,可都要好多了。”
“啊……”
普龙斯基惊讶了片刻,才说道:“那确实不太一样。看来不同地方,哪怕位置上差不多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实际差别也挺大的啊。”
“在我们老家那边,王公的亲兵,就有些类似骑士。”他介绍道:“按照传统,这些亲兵的家族世代服役,他们在4岁的时候就要开始练习骑马的技巧;到10岁,就要练习骑乘没有马鞍的马,以此熟悉马上的各种功夫,还要通过投石训练,来锻炼力量和技巧;12岁开始,就要练习射箭,达标的要求是连续射出五支箭,并且同时击中目标。有些规则,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太夸张了。”
“而且,这些亲兵比欧洲同行更加吃苦耐劳。按照习惯的要求,他们不但不能在行军和作战的过程中追求享乐,还要忍受艰辛。为了方便行军,亲兵们不携带任何锅和厨具,饿了就把马肉、牛肉切成薄片,用火烤熟了就吃。他们也不带帐篷之类的安营用具,只带一张毛毡。就算是寒冷的夜间,也只是铺上毡毯,枕着马鞍就睡觉。”
“这些都是为了减少负重,可以说把追求轻便快速发挥到了极致。“虽然欧洲人一直看不起我们,但我觉得,我们那里的职业武士,一点也不比那里的同行逊色,甚至要更加适合战争。”他忍不住摇摇头,明显对欧洲人有些不满:“只不过,我们身处东边,要替那些矫揉造作的娘炮阻挡更强大的东方游牧民,所以无暇去揍他们罢了。”
“当然,更大的问题,大概是我们那里从没实现统一过。”他想了想,又承认道:“这种亲兵的数量太少了。一般的王公,身边大概也就能凑出来百来个。强势一些的,能拿出好几百。据说当年兴盛时期的基辅大公,可以带出来三五千亲兵,不过我感觉那也太夸张了,‘智者’雅罗斯拉夫恐怕都做不到吧。”
“而之所以没有统一,说白了还是政治因素,而不是人不行。”他看了看其他人,直言:“大家其实都清楚,那边的文化和社会过于原始,政治制度也远不如希腊人完善,更别提现在了。”
“所以,我决定支持你。因为我觉得,只靠自己瞎摸索,天知道会搞出来什么乱七八糟的结果。还不如跟着罗马,认真做事好了。否则,今后恐怕还得吃很多亏的。”
“这都是大实话啊。”郭康点头赞同:“不过你刚才的意思,好像却是说,招来的这些人估计是练不好的。这不是自相矛盾了么?”
“没有,当时说的不是一件事。”普龙斯基解释道:“你要招募罗斯人,我们肯定支持。但你现在招纳的,其实是斯拉夫人啊。”
“虽然广义上来说,罗斯大地上都是罗斯人,但实际上,罗斯人一般只是留里克家族和他们那些追随者的称呼。对于军事方面而言,一般来说,亲兵才算是罗斯人吧;最次,也只有城里征召的市民兵,才算是这种。”
“当然了,这也无所谓。”他摆摆手:“你带着斯拉夫人打仗,都能打这么好。如果是整训过的罗斯人,肯定就更稳了。”
“具体怎么安排,肯定看你自己的意思。不过我总觉得……”他又犹豫了下,还是建议道:“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打仗,不知道怎么形容。不过,把精力花在这种人上面,总感觉有些浪费了……”
“放心吧,这些都无所谓。”郭康倒是心意已决,直接说道:“我们的长远计划里,连招募埃及人都有。这些事情,都是迟早要做的。”
“啊?”这下,连王大喇嘛都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