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仙书的内容,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与风水有关。墓地的选择,一直都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帝王。
他选择骊山,既是符合礼制,二是因为也因为骊戎之山是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帝以为金与美玉都产自天地灵气汇集之地,因而葬焉。
但这本帛书中却说,早早便选择这里,不是因为什么美玉、黄金,而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正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
可是,仙书中却给了他启发,江者水也,想要国运昌隆,必须要沾染水气。骊山的水势,自骊山东北导源北流,始皇陵的原因,则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又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这个鱼池,李泰特意比照过了,就是现在的五岭。
这上面说,始皇帝虽然认为卢生是骗子,但却认为这部仙书是真的。只是他没有慧根,无法参透其中的秘密,故而把书藏在了五岭中,留给赢家的后人。
“老四,你确定你不是想拍父皇马屁,才注意到这个的?”
“老三,你什么意思,这就咱们三,你把话说清楚,什么叫本王拍父皇的马匹!”
又来了,李承乾抬手制止了二人:“行了,都有点正形,别忘了咱们是来干嘛的!”
好吧,李恪摊了摊手,示意李泰继续。
这帛书中说,这存放仙书的宝阁,藏在山中,是由金铜为材,打造的一间房子。
始皇帝是什么规格的人,他存放仙书的房子,那能是一般的房子吗?
李承乾点点头:“房子呢,是不一般。可这跟我要查的天宗派,有什么关系?”
李泰瘪了瘪嘴:“那小弟就不知道了。只是觉得,他们在陈仓,专门弄铜、金,而这房子的材料也是铜金,就觉得有些奇怪。”
李承乾又问:“这上面,还有些什么?”
李泰说,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涉及到补地节。
临潼一带有个风俗,正月二十前不准烧干锅,要到这天才开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烙干馍,馍烙好后,先给房上扔一块,是谓"补天";再往地上撂一块,是谓"补地"。
相传,共工败而怒触不周山,遂使天柱折坏,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人间遭受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女娲,以五色石补天,而地陷则是要用五彩石炼成石浆,擀成一个又一个薄薄的石饼,补好了地。也因此,女娲也被当地人成为老母,或许这就是骊山老母的由来。
李泰想了一下,如果这个骊山老母就是女娲的化身,那她为什么要留在此地呢?就是为了许多年后,这里会有一个秦国的诞生?
且,他看到帛书中说了,骊山老母驻守在此,就是为了镇压。她镇压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是这地陷之地呢?
而且,秦国把骊山老母供养的很好,秦统一天下后,她可以享受更多的血食,她为什么还要不辞而别呢?她又去了哪儿。
如果,那本仙书真的存在,是不是也能证明骊山老母也是真实存在的呢?李泰是个读书人,认死道,他对这个非常的好奇。
“老四,你想去看看?”
李泰点点头,开口称是。
但李承乾不同意,千金之子戒垂堂,这个道理不用他说。
可既然李泰有兴趣,那就让人去看看,他的卫队长-张慎微不是跟着么,就让他挑二十个禁卫,去五岭看看好了!
.........
马上天亮了,三兄弟也都乏了,他们三个呢,又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睡觉的时候怕光,所以特意让郝通那些纱帐,把他们三人的榻围了起来。
躺坐在北桌头榻上的李承乾,淡淡笑道:“我记得,上次咱们三个躺在一起,还是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夜吧!”
东边的李恪嗯了一声:“我记得那夜,母后就坐在外面,拿着剑,不准任何人靠近我们!”
李泰虽然比他俩小一点,但多少也有一些记忆:“我记得,我夜里好像还尿床了,还是跑到太子大兄的被窝睡了一宿。”
三兄弟都不记得,他们是什么时候分道扬镳的,但他们却记得小时候,那段珍贵的记忆。兄弟,也许只有在没有利益纠葛的时候,兄弟的感情的才是最纯粹的。作为皇子,作为一方大佬,三个人政治头脑都不简单,他们都自觉的不提利益上的纠葛,也没有说什么缓和的话,因为他们都知道人一旦走出那一边,便无法再像从前一样了。
睡了几个时辰,郝通来送膳食,李泰叮嘱张慎微,要带人好好的把五岭像犁地一般犁一遍,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找到那间房子,他重重有赏。
张慎微领命走后,李承乾看向李泰:“青雀,你确定不是为了长生术,才这么做的。”
李泰没有否认,但他却反问李承乾一句:“太子确定他们不是盯着长生术来的,或者长生术摆在你面前,你能不动心?”
李承乾笑了,是啊,他承认自己问得是废话。利益摆在面前,谁能不动心。如果真的找到长生术,李泰在御前只能更受宠,甚至取代他也不是不可能。虽然小胖子的野心昭然若揭,但他欣赏李泰的态度,因为人家是明争,没有选择用下作的手段,这一点比杨广强多了。
良性竞争嘛,是没有错的。都是皇帝的儿子,难道就因为自己比他年长,就让人家甘心拜俯在自己脚下?
李承乾没有那么自大,自认为自己有什么王八之气,他更不会用下作的手段去坑李泰。因为他不想把可控的竞争,变得像老一辈般不可能控了。
李恪敲了敲桌子,对对面的李泰道:“青雀,注意与大兄说话的态度。”
李泰呢,也是没有发怒,只是听话的起身拱手:“太子大兄,臣弟失礼了,请殿下见谅!”
他选择骊山,既是符合礼制,二是因为也因为骊戎之山是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帝以为金与美玉都产自天地灵气汇集之地,因而葬焉。
但这本帛书中却说,早早便选择这里,不是因为什么美玉、黄金,而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正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
可是,仙书中却给了他启发,江者水也,想要国运昌隆,必须要沾染水气。骊山的水势,自骊山东北导源北流,始皇陵的原因,则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又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这个鱼池,李泰特意比照过了,就是现在的五岭。
这上面说,始皇帝虽然认为卢生是骗子,但却认为这部仙书是真的。只是他没有慧根,无法参透其中的秘密,故而把书藏在了五岭中,留给赢家的后人。
“老四,你确定你不是想拍父皇马屁,才注意到这个的?”
“老三,你什么意思,这就咱们三,你把话说清楚,什么叫本王拍父皇的马匹!”
又来了,李承乾抬手制止了二人:“行了,都有点正形,别忘了咱们是来干嘛的!”
好吧,李恪摊了摊手,示意李泰继续。
这帛书中说,这存放仙书的宝阁,藏在山中,是由金铜为材,打造的一间房子。
始皇帝是什么规格的人,他存放仙书的房子,那能是一般的房子吗?
李承乾点点头:“房子呢,是不一般。可这跟我要查的天宗派,有什么关系?”
李泰瘪了瘪嘴:“那小弟就不知道了。只是觉得,他们在陈仓,专门弄铜、金,而这房子的材料也是铜金,就觉得有些奇怪。”
李承乾又问:“这上面,还有些什么?”
李泰说,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涉及到补地节。
临潼一带有个风俗,正月二十前不准烧干锅,要到这天才开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烙干馍,馍烙好后,先给房上扔一块,是谓"补天";再往地上撂一块,是谓"补地"。
相传,共工败而怒触不周山,遂使天柱折坏,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人间遭受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女娲,以五色石补天,而地陷则是要用五彩石炼成石浆,擀成一个又一个薄薄的石饼,补好了地。也因此,女娲也被当地人成为老母,或许这就是骊山老母的由来。
李泰想了一下,如果这个骊山老母就是女娲的化身,那她为什么要留在此地呢?就是为了许多年后,这里会有一个秦国的诞生?
且,他看到帛书中说了,骊山老母驻守在此,就是为了镇压。她镇压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是这地陷之地呢?
而且,秦国把骊山老母供养的很好,秦统一天下后,她可以享受更多的血食,她为什么还要不辞而别呢?她又去了哪儿。
如果,那本仙书真的存在,是不是也能证明骊山老母也是真实存在的呢?李泰是个读书人,认死道,他对这个非常的好奇。
“老四,你想去看看?”
李泰点点头,开口称是。
但李承乾不同意,千金之子戒垂堂,这个道理不用他说。
可既然李泰有兴趣,那就让人去看看,他的卫队长-张慎微不是跟着么,就让他挑二十个禁卫,去五岭看看好了!
.........
马上天亮了,三兄弟也都乏了,他们三个呢,又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睡觉的时候怕光,所以特意让郝通那些纱帐,把他们三人的榻围了起来。
躺坐在北桌头榻上的李承乾,淡淡笑道:“我记得,上次咱们三个躺在一起,还是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夜吧!”
东边的李恪嗯了一声:“我记得那夜,母后就坐在外面,拿着剑,不准任何人靠近我们!”
李泰虽然比他俩小一点,但多少也有一些记忆:“我记得,我夜里好像还尿床了,还是跑到太子大兄的被窝睡了一宿。”
三兄弟都不记得,他们是什么时候分道扬镳的,但他们却记得小时候,那段珍贵的记忆。兄弟,也许只有在没有利益纠葛的时候,兄弟的感情的才是最纯粹的。作为皇子,作为一方大佬,三个人政治头脑都不简单,他们都自觉的不提利益上的纠葛,也没有说什么缓和的话,因为他们都知道人一旦走出那一边,便无法再像从前一样了。
睡了几个时辰,郝通来送膳食,李泰叮嘱张慎微,要带人好好的把五岭像犁地一般犁一遍,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找到那间房子,他重重有赏。
张慎微领命走后,李承乾看向李泰:“青雀,你确定不是为了长生术,才这么做的。”
李泰没有否认,但他却反问李承乾一句:“太子确定他们不是盯着长生术来的,或者长生术摆在你面前,你能不动心?”
李承乾笑了,是啊,他承认自己问得是废话。利益摆在面前,谁能不动心。如果真的找到长生术,李泰在御前只能更受宠,甚至取代他也不是不可能。虽然小胖子的野心昭然若揭,但他欣赏李泰的态度,因为人家是明争,没有选择用下作的手段,这一点比杨广强多了。
良性竞争嘛,是没有错的。都是皇帝的儿子,难道就因为自己比他年长,就让人家甘心拜俯在自己脚下?
李承乾没有那么自大,自认为自己有什么王八之气,他更不会用下作的手段去坑李泰。因为他不想把可控的竞争,变得像老一辈般不可能控了。
李恪敲了敲桌子,对对面的李泰道:“青雀,注意与大兄说话的态度。”
李泰呢,也是没有发怒,只是听话的起身拱手:“太子大兄,臣弟失礼了,请殿下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