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在先帝给李武意的密文中,找到一条,很重要的信息。那便是李武意与欧阳胤制定的斩首计划。
这个事,是武德末期的,发生在玄武门之变前,突厥人屡屡南下犯边,先帝派出南海公-欧阳胤出使突厥谈和平条件,结果欧阳胤与李武意碰面了,想来一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想学班超,搞了一个偷袭突厥可汗牙帐的计划,杀掉处罗让突厥人群龙无首。
但不知道怎么的,消息走漏了,欧阳胤使团全给突厥扣押。而对于大唐这种不耻行为,突厥人的表现是异常愤怒,攻势骤然加强,一直打到了甘肃平凉一代,距离长安也是不远了。至此为难时刻,李靖被任命为行军大总管,率军北上,在灵州一代拦住的突厥人的攻势,这才没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事后,李武意先帝的密文解释说,是欧阳胤的部下,接应失败,泄露了机密,他带着人都潜到牙帐附近了,却返现突厥大营竟然兵马突然调动,没能与接头人对上,不得不退了回来。而后不久,便传来南海公-欧阳胤与使团,皆被处罗斩首的消息。先帝也没有过分追究李武意,便将这次的行动计划封存了。
得到这个消息,李承乾把王永安从大理寺秘密的提了出来,安排了城中一处宅子中,这里是宁夫人的产业,地方偏僻,也没什么人来,又派了二十名亲军都尉府的士卒,保护他的安全。
于是,李承乾派人调查李武意,发现与他有密切来往的人,竟然是陆柬之。这个陆柬之是虞世南的外甥,欧阳询的学生。李承乾第一次见到他,也是虞世南病故的那一天。是欧阳询说他的学问不错,在崇文馆做学士实在有些可以,于是举荐了给了李承乾。于是,被授了朝散大夫,领太子司议郎职衔,在东宫任职。
李承乾对他的印象就是字写的好,他初学虞世南,又学欧阳询,后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隶书、草书上的造诣尤为突出。当然,他最擅长的就是临摹,不管是大家之作,还是公文什么的,只要给他时间,他都能仿写的惟妙惟肖。
连陛下都夸他的字,落笔浑成,如马不齐髦,人不栉沐,览之者未必便能识其佳处,柬之隶、行入妙。
看不出来啊,一个小小的司议郎,竟然能为封疆大吏所重,不简单啊!
而长孙无忌却提醒李承乾,可不是小小的太子司议郎那么简单,司议郎虽然只是个正六品上的小官,但掌东宫侍从规谏,驳正启奏,并记注皇太子出入动静,岁终送史馆。也就是说,他可以合理合法的打听李承乾出入宫廷和市面的动静,甚至还有可能探查到一些别人探查不到的东西。官虽然不大,但职权不小,李武意很可能是借助他,探查东宫!
“舅舅的意思,孤当然明白,就是我这出家贼了呗!”
瞧太子那毫不在乎的模样,长孙无忌也是无奈:“殿下,有些事,可不能大意了!”
在长孙无忌的建议下,李承乾以谏言有误的名义,让亲军都尉府拿下了陆柬之。一番审问后,才知道李武意每一旬给他三百贯,让他帮着打探东宫的消息,特别是李承乾的生活起居,出入情况,与倚重官员的一些事。
“殿下,要不要抓李武意?”,谢文远已经在磨拳擦掌了,他保证用最快的速度,把李武意从华州提回来。
李承乾摇了摇头:“你用什么名义抓李武意,说他窥探东宫,意图不轨?人家要说,就是为自己仕途着想,想拍拍东宫的马屁呢?”
这个陆柬之,不能继续押了,留着也是个问题。贬他到广州做胥吏,由谢文远派人押着,一路不要让他与任何人接触,到了地方交给冯盎,由他秘密的看押,不准任何人探查。
........
宁家小宅
李承乾与王永安相对而坐:“要不是你,孤还不知道东宫被埋了一颗钉子呢!来,孤敬你一杯!”
谢过太子后,王永安便问,什么时候对李武意动手,他只关心这个!
“额,这个,李武意呢!想动他很简单,可你也知道,他身后很可能还有人,甚至是一股势力。”
“这股势力杀了刘林甫,切断了线索蛰伏起来,李武意是唯一的线头,现在要是抓了李武意,那可就把他们惊了。”
王君廓有勇有谋,随陛下东征西讨,屡立战功,连先帝都称赞他:尔以十三人破贼万余,自古以少制众无有也。
其身死后,陛下念及战功,将他收葬,并待其家如初。御史大夫温彦博上奏说:君廓叛臣,不宜食封邑,有司失所宜言 。于是,陛下下旨追削其封邑,贬为庶人。但对王家的眷属,却依然是待遇不变,这些年她们在长安也过得很好。李承乾相信,王永安也是看到陛下善待他的家人,才选择相信朝廷的。
这么多年都等了,不差再等一等,等李武意这个事解决了,李承乾会亲自上书,请陛下为王君廓平反,并追赠官职,陪葬昭陵。至于,王永安,也可是授予官职,袭其父爵,光明正大的回到家去,与家人团聚。
王永安也知道,太子之言是为了他好,所以也是点点头,表示自己愿意等。但如果,太子决定对李武意动手,不要忘记他,他想着一起行动。这些年,他虽然漂泊在外,但却也练就一身功夫,他是不会拖后腿的。
听到王永安这么说,李承乾也是淡淡一笑:“好啊!如果动手,孤一定让跟着亲军都尉府一起行动。”
这些天,王永安一直跟亲军都尉府的人在一起,多少也了解一些亲军都尉府的职能,他也表示喜欢这个军卫。等这个事结束,他希望太子能允许他,加入亲军都尉府。
“这更没问题了,不过,孤得跟你说好了,这里的人都只能做无名英雄,他们立了功,都是不能公开奖赏的。”
“殿下,我熬了这么多年,早就不是小年轻了,我做这个正好!”
这个事,是武德末期的,发生在玄武门之变前,突厥人屡屡南下犯边,先帝派出南海公-欧阳胤出使突厥谈和平条件,结果欧阳胤与李武意碰面了,想来一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想学班超,搞了一个偷袭突厥可汗牙帐的计划,杀掉处罗让突厥人群龙无首。
但不知道怎么的,消息走漏了,欧阳胤使团全给突厥扣押。而对于大唐这种不耻行为,突厥人的表现是异常愤怒,攻势骤然加强,一直打到了甘肃平凉一代,距离长安也是不远了。至此为难时刻,李靖被任命为行军大总管,率军北上,在灵州一代拦住的突厥人的攻势,这才没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事后,李武意先帝的密文解释说,是欧阳胤的部下,接应失败,泄露了机密,他带着人都潜到牙帐附近了,却返现突厥大营竟然兵马突然调动,没能与接头人对上,不得不退了回来。而后不久,便传来南海公-欧阳胤与使团,皆被处罗斩首的消息。先帝也没有过分追究李武意,便将这次的行动计划封存了。
得到这个消息,李承乾把王永安从大理寺秘密的提了出来,安排了城中一处宅子中,这里是宁夫人的产业,地方偏僻,也没什么人来,又派了二十名亲军都尉府的士卒,保护他的安全。
于是,李承乾派人调查李武意,发现与他有密切来往的人,竟然是陆柬之。这个陆柬之是虞世南的外甥,欧阳询的学生。李承乾第一次见到他,也是虞世南病故的那一天。是欧阳询说他的学问不错,在崇文馆做学士实在有些可以,于是举荐了给了李承乾。于是,被授了朝散大夫,领太子司议郎职衔,在东宫任职。
李承乾对他的印象就是字写的好,他初学虞世南,又学欧阳询,后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隶书、草书上的造诣尤为突出。当然,他最擅长的就是临摹,不管是大家之作,还是公文什么的,只要给他时间,他都能仿写的惟妙惟肖。
连陛下都夸他的字,落笔浑成,如马不齐髦,人不栉沐,览之者未必便能识其佳处,柬之隶、行入妙。
看不出来啊,一个小小的司议郎,竟然能为封疆大吏所重,不简单啊!
而长孙无忌却提醒李承乾,可不是小小的太子司议郎那么简单,司议郎虽然只是个正六品上的小官,但掌东宫侍从规谏,驳正启奏,并记注皇太子出入动静,岁终送史馆。也就是说,他可以合理合法的打听李承乾出入宫廷和市面的动静,甚至还有可能探查到一些别人探查不到的东西。官虽然不大,但职权不小,李武意很可能是借助他,探查东宫!
“舅舅的意思,孤当然明白,就是我这出家贼了呗!”
瞧太子那毫不在乎的模样,长孙无忌也是无奈:“殿下,有些事,可不能大意了!”
在长孙无忌的建议下,李承乾以谏言有误的名义,让亲军都尉府拿下了陆柬之。一番审问后,才知道李武意每一旬给他三百贯,让他帮着打探东宫的消息,特别是李承乾的生活起居,出入情况,与倚重官员的一些事。
“殿下,要不要抓李武意?”,谢文远已经在磨拳擦掌了,他保证用最快的速度,把李武意从华州提回来。
李承乾摇了摇头:“你用什么名义抓李武意,说他窥探东宫,意图不轨?人家要说,就是为自己仕途着想,想拍拍东宫的马屁呢?”
这个陆柬之,不能继续押了,留着也是个问题。贬他到广州做胥吏,由谢文远派人押着,一路不要让他与任何人接触,到了地方交给冯盎,由他秘密的看押,不准任何人探查。
........
宁家小宅
李承乾与王永安相对而坐:“要不是你,孤还不知道东宫被埋了一颗钉子呢!来,孤敬你一杯!”
谢过太子后,王永安便问,什么时候对李武意动手,他只关心这个!
“额,这个,李武意呢!想动他很简单,可你也知道,他身后很可能还有人,甚至是一股势力。”
“这股势力杀了刘林甫,切断了线索蛰伏起来,李武意是唯一的线头,现在要是抓了李武意,那可就把他们惊了。”
王君廓有勇有谋,随陛下东征西讨,屡立战功,连先帝都称赞他:尔以十三人破贼万余,自古以少制众无有也。
其身死后,陛下念及战功,将他收葬,并待其家如初。御史大夫温彦博上奏说:君廓叛臣,不宜食封邑,有司失所宜言 。于是,陛下下旨追削其封邑,贬为庶人。但对王家的眷属,却依然是待遇不变,这些年她们在长安也过得很好。李承乾相信,王永安也是看到陛下善待他的家人,才选择相信朝廷的。
这么多年都等了,不差再等一等,等李武意这个事解决了,李承乾会亲自上书,请陛下为王君廓平反,并追赠官职,陪葬昭陵。至于,王永安,也可是授予官职,袭其父爵,光明正大的回到家去,与家人团聚。
王永安也知道,太子之言是为了他好,所以也是点点头,表示自己愿意等。但如果,太子决定对李武意动手,不要忘记他,他想着一起行动。这些年,他虽然漂泊在外,但却也练就一身功夫,他是不会拖后腿的。
听到王永安这么说,李承乾也是淡淡一笑:“好啊!如果动手,孤一定让跟着亲军都尉府一起行动。”
这些天,王永安一直跟亲军都尉府的人在一起,多少也了解一些亲军都尉府的职能,他也表示喜欢这个军卫。等这个事结束,他希望太子能允许他,加入亲军都尉府。
“这更没问题了,不过,孤得跟你说好了,这里的人都只能做无名英雄,他们立了功,都是不能公开奖赏的。”
“殿下,我熬了这么多年,早就不是小年轻了,我做这个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