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查狱,独孤谋带着李象来到一处牢房前,里面有一个眼神孔洞,蓬头垢面的家伙,看到人来了一点反应都没有。
独孤谋给他介绍了一下,这个人叫冯宽,官至海东运粮使。当然,这个官职放在平常,并不算什么,就是个押运粮食的差事。
但是,放在东征高句丽时,这个官那一下就成了协调南北运输,手握重权的官员之一。山东、江南走海运,运抵高句丽的物资,都要经过他的手。
朝廷征高句丽,后勤补给有多充裕,而战后回运战利品,也因为要节省时间、成本而走的海运,这一点不用独孤谋讲,李象也是该知道的。
那一段时间,冯宽不管走到哪儿都是前扑后拥,那真是新官靴上脚,步子抬的比三省宰相都高!
官场上自古以来,都是锦上添花的有,雪中送炭的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别人围着你,肯定是有所求,否则谁特么搭理你。
可冯宽不知道,他就以为自己行了,被漂亮话,被美酒、美色迷了眼睛,魂儿都被勾飞了!开出去行方便的条子,也是越来越多。
所以,他就下道了!倒卖前线物资,侵吞战利品!按照大唐的律法,他有一百个脑袋,都不够朝廷砍的!
“那为什么现在都不杀他?”
“面子,大唐的面子!”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攻灭高句丽,恢复汉土,这是何等的功绩,如此功绩之下,天下军民无不欢乐,怎么能容忍有这样的污点呢!所以,他现在还不得死,还得等事情过去了,他才能死。因为朝廷的脸面,陛下、太子的脸面更重要。
做官啊,为君者讳,凡事要先以君父、朝廷的为先,哪怕事态再紧急也得压下来。这个案子,是他做侍郎的时候,一手压下的,压了这么久,陛下和太子都没有,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他们知道,有些事糊涂一点,麻烦会少很多。这种事,是不合规矩的,被言官抓住,很有可能吃参本,独孤谋这么做也是担了风险的。所以,做官啊,还要学会灵活,要学会审时度势,不能枉法,让罪犯逍遥法外,也不能让朝廷丢了脸面。
“你看看他这个熊样子,就该知道做贪官的下场了吧!”
“走,看下一个!”
下一间牢房关的,是一名叫邹兴的犯官,原户部清算司的主事,是负责查账的,国库、地方府库的账目,都要经过他们清算司的手。
国库的账目是朝廷的重点,首选繁琐,规矩也大,而且还有专门的军卫看守,想做什么手脚,那还真是不容易。
但地方的府库就没那么多规矩了,别看清算司的主事不过是从六品的小吏,但他这种小官重权的,只要轻轻带过一笔,下面的人三代都吃不完。
所以,清算司的官,大多都是御史出身,看重的就是御史们的正直、清廉、自律。而自武德三年起,清算司因为假账被捕的官吏,高达二十九人之多,平均是一年一个。为什么呢?是这些官员本就不干净吗?不是的,有心算无心,怎么着都会有人算计你,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钱、名誉、美色,对官员们的杀伤力太大了,很少有人能扛得住,所以中招也不奇怪。
“你出身好,位分又高,自然不知道下官官吏,有些日子过得还是很难的,一笔的收益,他们三辈子也挣不回来,能让他们的家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
“你年纪小,有理想,有报复,这是对的。你若是身份对调,你是他们这样的,到了这个年纪,家里需要钱,你就知道跨出那一步,并没有那么难!”
第三位,依旧是个贪官,杨祯浜,贞观六年的进山,官至京兆府司法参军。他犯的事,简单多了,就是在利用职权,为一些犯案的人,销毁不利的证据。在天子脚下,干这样的事,能长久吗?京兆尹-楚恒虽然老了,但还没到老而无用的地步,所以他就事发了!他觉得自己身为司法参军,没人会怀疑他,但太多的意外,太多的不确定,他自然就成了最大的嫌疑人。
“尚书,下官怎么觉得,你在吓唬我?”,李象笑眯眯的说到。
独孤谋淡淡一笑:“你错了,我是在告诉你,外面的清平盛世之下,有阴暗的角落!”
有日出,就有日落!有时候,律法能管得了光天化日,但却未必能管得了阴暗中的事。朝廷的触角,也有触及不到的地方。
李象上前一步:“尚书,我那几个叔公,是不是在你这也挂号了!”
嗯,独孤谋点点头,有一些不怎么清白的宗室亲王,的确在他这里都有档案,没动他们不是因为他们不该抓。君权凌驾于律法之上,而是陛下和太子没有下令。至于,陛下和太子为什么不动他们,一是因为他们惹的事,还不足大,还不至于影响朝廷。二则是因为玄武门之故,陛下曾经在太庙折箭为誓,此生绝不害一个兄弟。也就是说,只要他们不谋反,陛下和太子都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用不用这么认真啊,我爹可是号称谁都敢办的!”
“你爹是谁都敢办,可你爹也有需要顾忌的人和事。年轻人,这世道不是非黑即白,有些事很有可能没有摆在台面上,就已经办完了!”
独孤谋给他举两个例子,党仁弘、庞相寿,他们犯的都是贪渎,陛下也可以把他们都杀了,但陛下为什么没这么多,是因为陛下顾忌秦府旧将们的心情,所以恩自上出,饶了他们一命。
东宫这几年经手的钱太多了,也有十几个人犯了贪渎,可太子呢,也只是处理其中五六个人,其他的不过是罢官、流放。不是太子有意纵容,而是这些人犯的事不大,且为东宫效力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人情是要兼顾的。
独孤谋给他介绍了一下,这个人叫冯宽,官至海东运粮使。当然,这个官职放在平常,并不算什么,就是个押运粮食的差事。
但是,放在东征高句丽时,这个官那一下就成了协调南北运输,手握重权的官员之一。山东、江南走海运,运抵高句丽的物资,都要经过他的手。
朝廷征高句丽,后勤补给有多充裕,而战后回运战利品,也因为要节省时间、成本而走的海运,这一点不用独孤谋讲,李象也是该知道的。
那一段时间,冯宽不管走到哪儿都是前扑后拥,那真是新官靴上脚,步子抬的比三省宰相都高!
官场上自古以来,都是锦上添花的有,雪中送炭的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别人围着你,肯定是有所求,否则谁特么搭理你。
可冯宽不知道,他就以为自己行了,被漂亮话,被美酒、美色迷了眼睛,魂儿都被勾飞了!开出去行方便的条子,也是越来越多。
所以,他就下道了!倒卖前线物资,侵吞战利品!按照大唐的律法,他有一百个脑袋,都不够朝廷砍的!
“那为什么现在都不杀他?”
“面子,大唐的面子!”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攻灭高句丽,恢复汉土,这是何等的功绩,如此功绩之下,天下军民无不欢乐,怎么能容忍有这样的污点呢!所以,他现在还不得死,还得等事情过去了,他才能死。因为朝廷的脸面,陛下、太子的脸面更重要。
做官啊,为君者讳,凡事要先以君父、朝廷的为先,哪怕事态再紧急也得压下来。这个案子,是他做侍郎的时候,一手压下的,压了这么久,陛下和太子都没有,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他们知道,有些事糊涂一点,麻烦会少很多。这种事,是不合规矩的,被言官抓住,很有可能吃参本,独孤谋这么做也是担了风险的。所以,做官啊,还要学会灵活,要学会审时度势,不能枉法,让罪犯逍遥法外,也不能让朝廷丢了脸面。
“你看看他这个熊样子,就该知道做贪官的下场了吧!”
“走,看下一个!”
下一间牢房关的,是一名叫邹兴的犯官,原户部清算司的主事,是负责查账的,国库、地方府库的账目,都要经过他们清算司的手。
国库的账目是朝廷的重点,首选繁琐,规矩也大,而且还有专门的军卫看守,想做什么手脚,那还真是不容易。
但地方的府库就没那么多规矩了,别看清算司的主事不过是从六品的小吏,但他这种小官重权的,只要轻轻带过一笔,下面的人三代都吃不完。
所以,清算司的官,大多都是御史出身,看重的就是御史们的正直、清廉、自律。而自武德三年起,清算司因为假账被捕的官吏,高达二十九人之多,平均是一年一个。为什么呢?是这些官员本就不干净吗?不是的,有心算无心,怎么着都会有人算计你,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钱、名誉、美色,对官员们的杀伤力太大了,很少有人能扛得住,所以中招也不奇怪。
“你出身好,位分又高,自然不知道下官官吏,有些日子过得还是很难的,一笔的收益,他们三辈子也挣不回来,能让他们的家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
“你年纪小,有理想,有报复,这是对的。你若是身份对调,你是他们这样的,到了这个年纪,家里需要钱,你就知道跨出那一步,并没有那么难!”
第三位,依旧是个贪官,杨祯浜,贞观六年的进山,官至京兆府司法参军。他犯的事,简单多了,就是在利用职权,为一些犯案的人,销毁不利的证据。在天子脚下,干这样的事,能长久吗?京兆尹-楚恒虽然老了,但还没到老而无用的地步,所以他就事发了!他觉得自己身为司法参军,没人会怀疑他,但太多的意外,太多的不确定,他自然就成了最大的嫌疑人。
“尚书,下官怎么觉得,你在吓唬我?”,李象笑眯眯的说到。
独孤谋淡淡一笑:“你错了,我是在告诉你,外面的清平盛世之下,有阴暗的角落!”
有日出,就有日落!有时候,律法能管得了光天化日,但却未必能管得了阴暗中的事。朝廷的触角,也有触及不到的地方。
李象上前一步:“尚书,我那几个叔公,是不是在你这也挂号了!”
嗯,独孤谋点点头,有一些不怎么清白的宗室亲王,的确在他这里都有档案,没动他们不是因为他们不该抓。君权凌驾于律法之上,而是陛下和太子没有下令。至于,陛下和太子为什么不动他们,一是因为他们惹的事,还不足大,还不至于影响朝廷。二则是因为玄武门之故,陛下曾经在太庙折箭为誓,此生绝不害一个兄弟。也就是说,只要他们不谋反,陛下和太子都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用不用这么认真啊,我爹可是号称谁都敢办的!”
“你爹是谁都敢办,可你爹也有需要顾忌的人和事。年轻人,这世道不是非黑即白,有些事很有可能没有摆在台面上,就已经办完了!”
独孤谋给他举两个例子,党仁弘、庞相寿,他们犯的都是贪渎,陛下也可以把他们都杀了,但陛下为什么没这么多,是因为陛下顾忌秦府旧将们的心情,所以恩自上出,饶了他们一命。
东宫这几年经手的钱太多了,也有十几个人犯了贪渎,可太子呢,也只是处理其中五六个人,其他的不过是罢官、流放。不是太子有意纵容,而是这些人犯的事不大,且为东宫效力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人情是要兼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