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于志宁、李道宗、侯君集、李勣、马周、张行成、高季辅,每一次看到八臣来,李承乾都头疼,倒不是八臣与他为难,而是他们来了,必然是大事。

    林邑国王范头利死了,太子-真龙继立,权臣-伽独将他杀死,并杀死范氏家人。伽独自立为王,林邑百姓不服从纷纷出来,又迎立范头利的女婿婆罗门为王。但这个新王实在不是那快了,当了两个月就干不下去了。国人想念范氏,又罢去婆罗门,立范头利的女儿为国王。

    其女跟婆罗门一样,无治理国家之能,搞得国中百姓怨声载道,没得办法,林邑重臣-可伦翁定,不得不从真腊迎回范头地姑母之子-诸葛地为王。

    林邑国本汉时象林县,则马援铸柱之处也,其国延袤数千里,北与皛州接。地气冬温,不识冰雪,常多雾雨。武德六年,其王范梵志遣使来朝。八年,又遣使献方物,从此成为大唐的附属国,时常来朝献供。如今林邑国在半年内,除了这样频繁的动乱,国家混乱不堪,新王诸葛地又急于得到大唐的册封,故而遣使者入朝,恭贺陛下登基之喜。

    虽然晚了一些,但人家毕竟内乱刚刚平息,而且林邑国每年都要为大唐提供大量的稻种,他们都认为陛下应该下旨认可诸葛地的地位,同时赐见诸葛地之弟-诸葛冲!

    “诸葛?这个姓氏,挺有意思的!”

    右仆射-于志宁拱手言道:“陛下,林邑的诸葛家本是汉人,是诸葛武侯的后代,蜀国灭亡后,武侯的一支后人逃到那里,落叶生根,成为了当地的大族。”

    哦,诸葛亮的后人!李承乾打了个哈欠,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流传下来,也真是挺不容易的。而且,江南的开发离不开林邑的稻种,见一见也是应该的。

    但不能现在见,需要再拖一段时间,要让诸葛冲急一急,要让他们知道,这个王位,大唐可以给他们,也可以给其他人。诸臣闻言,也是点点头,算是认可了陛下这种说法。

    李承乾拿起御案上的一沓本子:“这是朕审理的律令格式,国家律法几十年没有整理了,很多地方都不规范。”

    “你拿下去议一议,重新梳理律法,朕要将武德、贞观二律,综合一下,编撰成新的《永祯律》。”

    长孙无忌上前接过本章,见皇帝有些疲倦,也知道这是皇帝连夜赶出来的。作为陛下的元舅,国家宰相,他必需说点别人不敢说的,陛下还是要多多注意休息才是。

    李承乾笑了笑:“舅舅说的是,朕会注意的。”

    “可朕的脾气,诸卿也是了解的,朕是个恨活儿的,不把手头的事处理了,躺下也睡不着。当太子的时候,就落下这毛病了!”

    议完了,李承乾还叮嘱了长孙无忌,《永祯律》由他领衔来做,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柳奭、令狐德棻等人共同辅助,要用最快的时间做出来。

    秋收将近,弘文殿也要行文下去,督促各州、县,把控好秋收。大唐大多数的地方,一年就一茬庄稼,百姓的指望都在这呢,不可耽误了。

    还有,吴王啊,加封户一千户,四个儿子-李仁、李玮、李琨、李璄全部加封为郡王。吴王佐他多年,总要让他跟魏王的封户一样,才不算是辜负兄弟吧!诸臣都觉得,陛下说的很有道理,而且多年来,吴王一直跟着陛下,鞍前马后,很有功劳。

    .........

    顺天门前

    吴王-李恪,魏王-李泰,蜀王-李愔,晋王-李治,四王的车架同时抵达。

    下场之后,兄弟之间自然要互相见礼,他们今天都是奉旨入宫,不为别的,就是因为陛下想他们,想跟他们一起吃顿饭。

    蜀王-李愔,晋王-李治包袱最小,他们都是陛下提携才有今天的,与李承乾的关系密切,吃饭也是常事,所以并不害怕。

    李恪呢,更是如此了,即便李承乾做了皇帝,他们私下也是兄弟相称,而且李承乾登基后,还把他送到北衙大都督的位置,让他通管北军,吴王的风光一时。

    而相比于李恪的得意,李泰就惨多了,李承乾登基前,上皇就削除了他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等官职。现在,他的手里,除了一个文学馆,那真是屁都没有。

    贞观一朝,最受宠的皇子,到了永祯朝,那真是什么都没有,掉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啊!

    “三哥,春风得意,满面红光啊!”

    “青雀,你说笑了,愚兄也不过给陛下跑跑腿!”

    李恪当然知道,老四的心里不服。从前呢,他不服,自己生的晚,让陛下占了长子的名头;现在,他不服,是因为上皇太偏心,因为上皇竟然在活着的时候,就把皇位传给陛下,生生恰断了他的路。

    可这事啊,李恪觉得,他还真怨不着上皇,谁让李泰自己嘴贱,把上皇吓着了!

    他为了争皇位,竟然在上皇试探他时说,如果上皇立他做太子,他一定做个文治的帝王,好好做事,绝不像陛下那样随意挥霍国力。等他老了,不能动了,便把皇位传给太孙。

    至于他自己的儿子,为了防止他们挨了太孙的事,他会杀掉他们。上皇真是吓坏了,一个人可以狠毒到杀掉自己的儿子,又怎么会善待太孙呢!上皇认为李泰的野心太大了,担心自己驾崩后,李泰会趁机作乱,所以他才在活着时,便将大位传给了陛下。

    李泰啊,其实一直就没想明白,他和李恪一样,都是上皇给陛下的磨刀石,上皇从来都没想过把皇位传给他们。李恪也正因为是看穿了这一点,才一早就转投了东宫。否则的话,他的今天不会这么风光,处境甚至可能李泰现在还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