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郕国的齐襄公更加骄傲,俨然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
谁料风云突变,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即失信于驻守边防的大夫管至父和连称两位大夫,再加上一开始齐襄公对自己的堂兄弟公孙无知的无情打压,终于使齐国爆发了严重的权力斗争。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在内部权力斗争中被杀死,公孙无知篡位成为齐国国君。
这些故事,我们在讲齐国时作了详细介绍。
文姜忧心冲冲,齐国政变,齐襄公被弑,使她原本借齐襄公之力,为鲁国图谋更大更多利益的希望成了泡影。
禚地已经不再适合自己居住了,呆在禚邑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了。
文姜毅然作出了决定,回到鲁国都城曲阜鲁宫,她必须继续努力帮助鲁庄公实现鲁国霸业。
这个时候的鲁国上下,已经完全原谅了文姜。
鲁国人很清楚,他们的太后姜夫人,已经为鲁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单凭着吞并了郕国、使鲁国国土面积大大增加这一点,他们对文姜已经非常敬佩了。
回到鲁国后的文姜得到了鲁国上下的热烈欢迎。
文姜,也正式以鲁国太后的名义,向列国诸侯展示了一位优秀女政治家的风范。
是的,文姜虽然对于齐襄公的死非常难过,自己也曾经犯过大错。
但她没有因此而颓废,她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颓废。
后来,文姜去世,鲁国人给了她一个“文”的谥号,这个谥号足以证明她的才能。
她有足够的才能,去辅助自己的儿子治理好国家。
从此,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弱小的鲁国形势中,文姜大展其才,表现了过人的政治、外交、军事才能。
可以说,文姜已然成了鲁庄公的最得力的辅政力量。
此时的鲁庄公,还仅仅是一位少年君主,他于公元前694年年仅9岁时即位,此时才17岁,需要文姜这样绝对放心可靠的倚重力量。
史料记载,在文姜的辅助下,鲁庄公注重任用贤臣,发展生产,加强军备,爱护百姓。
当然,此时我们讲这些还有点早,因为此时的文姜,必须让鲁庄公以及鲁国公卿大夫们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齐国政变这样的重特大国际事件。
这个重特大国际事件,当然是与鲁国息息相关的。
齐国不但是鲁国的重要邻国,而且这些年过来是鲁国最重要的盟国兼姻亲国。
两国关系融洽了,对谁都有利。但两国关系恶化了,对鲁国来讲是重大危机。
齐国公子纠在这次齐国事变中,逃亡来了鲁国。
齐襄公有几位同父异母兄弟,除了已死的公子彭生外,还有公子纠,母亲是鲁国人。另一位公子小白,母亲是莒国人。
由于齐国内乱,公子纠就逃到了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往了莒国。
文姜对鲁庄公道:“国君应该清楚,那个公孙无知,在国内根本没有多少拥护力量,他仅仅靠几位大夫篡位成功而已。
齐国上卿国、高两大家族都不会支持他的,母后认为一定不得善终。
如今,公子纠已到了鲁国。国君何不善待公子纠?齐国先君无子,公子纠比公子小白年长,极有可能回国继位。”
鲁庄公大喜,命人善待公子纠。
公子纠非常感激。他这次逃亡鲁国,身边跟了两位忠心耿耿的大牛人,一位叫管仲,一位叫召忽。
正如文姜所料那样,公孙无知篡位仅仅过了一个多月,齐国国内的公卿大夫包括国氏、高氏、雍氏、东郭氏等各大家族就联合起来,设计干掉了公孙无知!
齐国堂堂一个高级别的大诸侯国,一时竟没了国君,那怎么成?
请也得请一个人来当当嘛。
请谁呢?
两位候选人,一位是齐襄公的三弟公子小白,一位是齐襄公的二弟公子纠。
历史的机会,冷不丁就如同一个蛋糕,直往这两人头上砸。
只不过,一个砸中了便中了大奖,无上荣耀;另一个被砸中了,便倒了血霉,灰飞烟灭。
谁无上荣耀,灰飞烟灭呢?
这就是齐国历史上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的夺位之争,得看结果。
当时,无论是文姜,还是鲁庄公,或者是鲁国任何一位公卿大夫,都认为公子纠继任齐国国君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首先,公子纠是兄,公子小白是弟,齐国一直实施的是嫡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在齐襄公无子的情况下,当然得由公子纠来继位了。
第二,公子纠的外部倚重力量是鲁国,公子小白的倚重力量莒国。
相比之下,鲁国要强大得多,在莒国面前,鲁国绝对不是纸老虎,而是一只母老虎。
外部倚重力量,公子纠要比公子小白明显强大许多。
第三,公子纠得到了齐国内部公卿大夫们的支持。
鲁庄公的行动相当迅速,他在文姜的建议下,第一时间遣使赴齐国,表达了鲁国愿意扶持公子纠回齐国继位的意思,并得到了齐国主要公卿大夫们的支持。
这个消息令公子纠的团队非常兴奋。
按管仲的意见,公子纠应该立即回齐国。
但是,公子纠却认为大局已定,前途一片光明。
为了感谢鲁侯为自己所做的努力,也为了今后齐鲁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公子纠决定先隆重宴请鲁侯以及鲁国一干公卿大夫们。
但是,公子纠的老师管仲却提醒道:
“主公,得提防公子小白。据臣所知,公子小白素有大志,兼有鲍叔牙辅佐,眼下又是主公唯一的竞争对手。
依臣之计,想办法阻止公子小白回齐国。”
管仲的提议得到了鲁庄公的认同,但要如何阻止呢?
依管仲的意见,由鲁国人前去阻止不合礼仪,这毕竟是齐国人内部事务,得由公子纠出面解决,鲁国不方便出面。
正在研究呢,消息传来,公子小白在莒国的全力支持下,正率着一百乘战车急行军赶往齐国国都临淄。
啊?下手这么快?公子纠急了。
管仲道:“主公,此时再组织军队前去拦截已经不及,依臣之计,由臣率轻骑前去拦截,乘其不备,直接击杀!”
鲁庄公、公子纠大喜,于是管仲就率数十骑前去拦截。
管仲成功了吗?
看来是应该会成功的,要知道,这位管仲先生可是春秋江湖上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之一。
管仲这次自告奋勇率数十骑去追公子小白,他可不是要将公子小白一行人拦下,他要的是争取时间,拖延个几天就够了,所以带的兵很少。
由于是轻装前行,管仲很快就追上了公子小白。
管仲质问公子小白道:“现在齐国国内是请公子纠回去即位的,你们跑那么快做什么啊?”
追随公子小白鲍叔牙出头了,他严肃对管仲道:
“国君接连死于非命,作臣子的,理应早点回去奔丧。
你们管你们的,我们管我们的,管夷吾你怎么可以对公子那么无理?”
管仲何许人也?他还不知道鲍叔牙和公子小白的几根肚肠?
算了算了,关键时刻,讲什么道理啊。
不讲道理的管仲也是个狠角色,只见他再不多话,冷不妨抽出箭来,搭上弓,近距离朝公子小白就是一箭。
那可是双方正在唇枪舌剑争论之时,公子小白根本未曾提防管仲居然会箭射自己!
只听得铮地一声,管仲一箭正中公子小白胸口。
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地不起。
管仲大喜,距离那么近,自己的箭术也非同小可,这一箭也是朝公子小白心口而去。
此时羽箭正中其胸,公子小白这个样那应该是死定吧。
管仲不敢停留,立即拨转马头狂奔回逃走。
鲍叔牙以及公子小白一干人等都急红了眼,人人抢将上去抢救公子小白,谁都没有心思去追管仲。
管仲成功脱身,向公子纠报告了详细经过。
公子纠大喜,鲁庄公也大喜。这下一切都没问题了,公子纠已然是齐国唯一的国君继承人了。
那就不用太急了,大家把回齐国的一切细节考虑妥当,方是此时最重要的事。
就这样,公子纠不急于回齐国。
只是,他不知道,有时心急一点真的非常重要,自己正是因为如此不追求效率,居然会因此而死于非命!
因为管仲这一箭,根本没射死公子小白,甚至公子小白半点伤都没有。
原来,公子小白穿着铠甲,穿着披风,披风铜扣正位于心口处。
管仲一箭射来,正中那铜扣,而且还正好将箭头给卡住了。
乍一看,正好是射中了心口的样子。
公子小白反应和演技也是世界一流的,见此情形,干脆就翻身落车,并咬破舌尖,装成伤重吐血的样子,居然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骗过了。
管仲逃走后,公子小白就忽地站起身来,擦了擦嘴边的血,蹂了蹂摔疼的屁股,恨恨道:“这一箭之仇,本公子非报不可。”
一箭之仇这个成语,就是渊源于此。
然后,公子小白更不停留,率军快马加鞭赶往齐国都城临淄。
谁料风云突变,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即失信于驻守边防的大夫管至父和连称两位大夫,再加上一开始齐襄公对自己的堂兄弟公孙无知的无情打压,终于使齐国爆发了严重的权力斗争。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在内部权力斗争中被杀死,公孙无知篡位成为齐国国君。
这些故事,我们在讲齐国时作了详细介绍。
文姜忧心冲冲,齐国政变,齐襄公被弑,使她原本借齐襄公之力,为鲁国图谋更大更多利益的希望成了泡影。
禚地已经不再适合自己居住了,呆在禚邑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了。
文姜毅然作出了决定,回到鲁国都城曲阜鲁宫,她必须继续努力帮助鲁庄公实现鲁国霸业。
这个时候的鲁国上下,已经完全原谅了文姜。
鲁国人很清楚,他们的太后姜夫人,已经为鲁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单凭着吞并了郕国、使鲁国国土面积大大增加这一点,他们对文姜已经非常敬佩了。
回到鲁国后的文姜得到了鲁国上下的热烈欢迎。
文姜,也正式以鲁国太后的名义,向列国诸侯展示了一位优秀女政治家的风范。
是的,文姜虽然对于齐襄公的死非常难过,自己也曾经犯过大错。
但她没有因此而颓废,她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颓废。
后来,文姜去世,鲁国人给了她一个“文”的谥号,这个谥号足以证明她的才能。
她有足够的才能,去辅助自己的儿子治理好国家。
从此,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弱小的鲁国形势中,文姜大展其才,表现了过人的政治、外交、军事才能。
可以说,文姜已然成了鲁庄公的最得力的辅政力量。
此时的鲁庄公,还仅仅是一位少年君主,他于公元前694年年仅9岁时即位,此时才17岁,需要文姜这样绝对放心可靠的倚重力量。
史料记载,在文姜的辅助下,鲁庄公注重任用贤臣,发展生产,加强军备,爱护百姓。
当然,此时我们讲这些还有点早,因为此时的文姜,必须让鲁庄公以及鲁国公卿大夫们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齐国政变这样的重特大国际事件。
这个重特大国际事件,当然是与鲁国息息相关的。
齐国不但是鲁国的重要邻国,而且这些年过来是鲁国最重要的盟国兼姻亲国。
两国关系融洽了,对谁都有利。但两国关系恶化了,对鲁国来讲是重大危机。
齐国公子纠在这次齐国事变中,逃亡来了鲁国。
齐襄公有几位同父异母兄弟,除了已死的公子彭生外,还有公子纠,母亲是鲁国人。另一位公子小白,母亲是莒国人。
由于齐国内乱,公子纠就逃到了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往了莒国。
文姜对鲁庄公道:“国君应该清楚,那个公孙无知,在国内根本没有多少拥护力量,他仅仅靠几位大夫篡位成功而已。
齐国上卿国、高两大家族都不会支持他的,母后认为一定不得善终。
如今,公子纠已到了鲁国。国君何不善待公子纠?齐国先君无子,公子纠比公子小白年长,极有可能回国继位。”
鲁庄公大喜,命人善待公子纠。
公子纠非常感激。他这次逃亡鲁国,身边跟了两位忠心耿耿的大牛人,一位叫管仲,一位叫召忽。
正如文姜所料那样,公孙无知篡位仅仅过了一个多月,齐国国内的公卿大夫包括国氏、高氏、雍氏、东郭氏等各大家族就联合起来,设计干掉了公孙无知!
齐国堂堂一个高级别的大诸侯国,一时竟没了国君,那怎么成?
请也得请一个人来当当嘛。
请谁呢?
两位候选人,一位是齐襄公的三弟公子小白,一位是齐襄公的二弟公子纠。
历史的机会,冷不丁就如同一个蛋糕,直往这两人头上砸。
只不过,一个砸中了便中了大奖,无上荣耀;另一个被砸中了,便倒了血霉,灰飞烟灭。
谁无上荣耀,灰飞烟灭呢?
这就是齐国历史上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的夺位之争,得看结果。
当时,无论是文姜,还是鲁庄公,或者是鲁国任何一位公卿大夫,都认为公子纠继任齐国国君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首先,公子纠是兄,公子小白是弟,齐国一直实施的是嫡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在齐襄公无子的情况下,当然得由公子纠来继位了。
第二,公子纠的外部倚重力量是鲁国,公子小白的倚重力量莒国。
相比之下,鲁国要强大得多,在莒国面前,鲁国绝对不是纸老虎,而是一只母老虎。
外部倚重力量,公子纠要比公子小白明显强大许多。
第三,公子纠得到了齐国内部公卿大夫们的支持。
鲁庄公的行动相当迅速,他在文姜的建议下,第一时间遣使赴齐国,表达了鲁国愿意扶持公子纠回齐国继位的意思,并得到了齐国主要公卿大夫们的支持。
这个消息令公子纠的团队非常兴奋。
按管仲的意见,公子纠应该立即回齐国。
但是,公子纠却认为大局已定,前途一片光明。
为了感谢鲁侯为自己所做的努力,也为了今后齐鲁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公子纠决定先隆重宴请鲁侯以及鲁国一干公卿大夫们。
但是,公子纠的老师管仲却提醒道:
“主公,得提防公子小白。据臣所知,公子小白素有大志,兼有鲍叔牙辅佐,眼下又是主公唯一的竞争对手。
依臣之计,想办法阻止公子小白回齐国。”
管仲的提议得到了鲁庄公的认同,但要如何阻止呢?
依管仲的意见,由鲁国人前去阻止不合礼仪,这毕竟是齐国人内部事务,得由公子纠出面解决,鲁国不方便出面。
正在研究呢,消息传来,公子小白在莒国的全力支持下,正率着一百乘战车急行军赶往齐国国都临淄。
啊?下手这么快?公子纠急了。
管仲道:“主公,此时再组织军队前去拦截已经不及,依臣之计,由臣率轻骑前去拦截,乘其不备,直接击杀!”
鲁庄公、公子纠大喜,于是管仲就率数十骑前去拦截。
管仲成功了吗?
看来是应该会成功的,要知道,这位管仲先生可是春秋江湖上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之一。
管仲这次自告奋勇率数十骑去追公子小白,他可不是要将公子小白一行人拦下,他要的是争取时间,拖延个几天就够了,所以带的兵很少。
由于是轻装前行,管仲很快就追上了公子小白。
管仲质问公子小白道:“现在齐国国内是请公子纠回去即位的,你们跑那么快做什么啊?”
追随公子小白鲍叔牙出头了,他严肃对管仲道:
“国君接连死于非命,作臣子的,理应早点回去奔丧。
你们管你们的,我们管我们的,管夷吾你怎么可以对公子那么无理?”
管仲何许人也?他还不知道鲍叔牙和公子小白的几根肚肠?
算了算了,关键时刻,讲什么道理啊。
不讲道理的管仲也是个狠角色,只见他再不多话,冷不妨抽出箭来,搭上弓,近距离朝公子小白就是一箭。
那可是双方正在唇枪舌剑争论之时,公子小白根本未曾提防管仲居然会箭射自己!
只听得铮地一声,管仲一箭正中公子小白胸口。
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地不起。
管仲大喜,距离那么近,自己的箭术也非同小可,这一箭也是朝公子小白心口而去。
此时羽箭正中其胸,公子小白这个样那应该是死定吧。
管仲不敢停留,立即拨转马头狂奔回逃走。
鲍叔牙以及公子小白一干人等都急红了眼,人人抢将上去抢救公子小白,谁都没有心思去追管仲。
管仲成功脱身,向公子纠报告了详细经过。
公子纠大喜,鲁庄公也大喜。这下一切都没问题了,公子纠已然是齐国唯一的国君继承人了。
那就不用太急了,大家把回齐国的一切细节考虑妥当,方是此时最重要的事。
就这样,公子纠不急于回齐国。
只是,他不知道,有时心急一点真的非常重要,自己正是因为如此不追求效率,居然会因此而死于非命!
因为管仲这一箭,根本没射死公子小白,甚至公子小白半点伤都没有。
原来,公子小白穿着铠甲,穿着披风,披风铜扣正位于心口处。
管仲一箭射来,正中那铜扣,而且还正好将箭头给卡住了。
乍一看,正好是射中了心口的样子。
公子小白反应和演技也是世界一流的,见此情形,干脆就翻身落车,并咬破舌尖,装成伤重吐血的样子,居然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骗过了。
管仲逃走后,公子小白就忽地站起身来,擦了擦嘴边的血,蹂了蹂摔疼的屁股,恨恨道:“这一箭之仇,本公子非报不可。”
一箭之仇这个成语,就是渊源于此。
然后,公子小白更不停留,率军快马加鞭赶往齐国都城临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