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世,在思想学说上,并非荒漠。
各大仙门功法各有特色的同时,相应的外门书院,也在凡间有着不同的思想学说,犹似百家之争鸣。
不论道家、法家、墨家还是儒家等,在此世其实都有着相近的学说理论。
比如儒家思想,总体上而言,与对应礼部的度厄书院之学说,颇为相近。
不过,或是因为此世神诡横行、凶险暗藏,大部分名头响亮的书生文人,基本都是修士,行事谨慎,顾惜性命,在杀身成仁一说上,并未有太多论述。
反倒是并不存在神诡异事的蓝星古代,书生文人轻易死不了,却也无缘长生,因此讲究人生价值,遂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之说,并逐渐演变为了侠文化。
侠者,志士仁人也。
而现在,南奕将侠之道,论述成文,搬运至了此世。
他作完《志士仁人》,自觉此文一出,不仅升华了自身所著武侠,更是能在此世彻底立起武侠精神。
只要打响了武侠精神、武侠思想之招牌,等《大离双龙传》剧情更新至后期,说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时,必能引起众人热议。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自打文抄《大离双龙传》,却最终引来天赋「天子剑」觉醒后,南奕便知:此世,话不能乱说;文章,亦不能乱作。
尤其他所作《志士仁人》,属于是在文抄基础上加以改动,在某种程度上,阐述自身心意。
但《志士仁人》所阐述的,只能说是南奕部分心意,却不等于南奕三观认知的全然凝聚。
至少,南奕本人,并非是杀身成仁的性子。
虽然说《志士仁人》,确是南奕真情实感之流露。南奕心中,也确实有着看不惯此世不少规矩与风气的思绪。
但南奕,也只是看不惯而已。
如果顺手为之便能行侠仗义,或者做些好事善事,南奕是愿意的。
可要南奕为了心中大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却是不大可能。
用前世的话来说,南奕清楚知道,自己或许是侠,但最多也就是个键盘侠而已。
只不过前世的键盘侠,只能在线上重拳出击,线下却唯唯诺诺。于是键盘侠一说逐渐异化,变成了通过线上重拳出击,来发泄线下积蓄的负面情绪。
但在此世,南奕广传内功武道,却是能给普通民众仗义行侠的力量。
南奕希望,成为志士仁人,能作为践行侠道精神者在精神层面的最高追求。
而最高追求,自然不会是最基础的要求。
在力有不逮时,选择量力而行的“键盘侠”,并不为过。只要其心中心气未失,依旧有着行侠仗义、为民发声的意愿,就算合格。
总之,成为志士仁人,是一种美好的期翼。
即便南奕本人不是杀身成仁的志士仁人,只是一个顾命惜身的键盘侠,也依旧能作出《志士仁人》,寄托心中部分向往之心。
但这篇文章,会否犯上忌讳;这种做法,是否有欠考虑,南奕并不能确定。
毕竟,前世的认知,能让南奕眼界开阔。但凭此眼界理解此世修行之道途,会否有偏差,并不由南奕小小养气修士说的算。
好在,他还可以向陶知命请教。
南奕缓了一手,并未直接发布《志士仁人》,而是等次日到了书店,先将《志士仁人》掏出来,给陶知命过目。
陶知命阅此文章,初时尚有些随意。但他很快便认真起来,仔细品阅。
等阅完之后,他甚至闭目凝思起来。
南奕此文,文笔娴熟尚属其次,关键在于文章之精神主旨,自成道理。
陶知命凝思片刻,睁眸问道:“志士仁人谓之侠,你以此论述武侠精神,是准备将侠之道,纳入自身道途否?”
南奕点头。
他做事,向来喜欢走一步看三步,先做预案。
比如初得度厄令,意识到书院即仙门,猜测此世修士看重名望,当即便在南山县大搞免费阅读,并将连环画产业转托周青来与南山县文士名流合作,宁可牺牲部分盈利,也要为自己早早积名养望。
虽然因此导致「天子剑」天赋的觉醒略显突兀,但此事毕竟是好事,南奕并不打算改变自己的习惯。
所以南奕眼下,在炼化完截胡自顾永择的传火馈赠后,虽只不过是养气小成修为,却已提前想着自身道途,好为蜕凡期修行早做准备。
陶知命似笑非笑地看着南奕:“按理说,此乃蜕凡修行之要点。不过你小子著书邀名,连养气之修行,都早早入了门道,倒也确实可以开始考虑,蜕凡修行之事宜。”
正常来说,书院三年,除去常规授课外,第一年,是暗中考核评估学子心性。若心性太差,不会引之入道。
第二年,是传授《小无相诀》,指导观想接引无相源炁之窍门,助学子打牢藏精修行之根基。
第三年,则是在毕业前夕讲述养气修行的门道,让学子着手考虑毕业后,自身未来养气修行之方向。
一般而言,绝大部分书院学子,于书院就读期间,都只是在藏精期打磨根基。能在书院三年便观想入道,步入养气者,可兼任书院助教身份,已称得上是优秀学子,寥寥无几。
而毕业之后,书院学子,主要是在养气修行的方向上,做出选择。
源炁合于灵性,是为法力。
而源炁,接引自天地,只要肯费苦功,称得上无穷无尽。
是以,养气修行,关键其实在,如何快速积累灵性上。
除去日常功课积攒灵性外,炼精化气境的修士,基本都是圈立道场,借助道场兴衰变化,印证道行——翻译一下,就是名下得有相应产业,借产业经营积累名望;若经营壮大,成功起势,便能于冥冥之中,聚拢受自身产业所影响者散逸之灵性。
这个道场产业,可虚可实。
大部分修士,或是投身官场,借助官身辅以修行;或是经营家族产业,乃至自个创业经商,于商场修行;亦有修士,著书邀名,于文坛博取名望。
但南奕眼下,却是在著书邀名的基础上,自辟一道,广传内功号为侠。
如此行径,其实与建立教派传教,相差仿佛。
————
各大仙门功法各有特色的同时,相应的外门书院,也在凡间有着不同的思想学说,犹似百家之争鸣。
不论道家、法家、墨家还是儒家等,在此世其实都有着相近的学说理论。
比如儒家思想,总体上而言,与对应礼部的度厄书院之学说,颇为相近。
不过,或是因为此世神诡横行、凶险暗藏,大部分名头响亮的书生文人,基本都是修士,行事谨慎,顾惜性命,在杀身成仁一说上,并未有太多论述。
反倒是并不存在神诡异事的蓝星古代,书生文人轻易死不了,却也无缘长生,因此讲究人生价值,遂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之说,并逐渐演变为了侠文化。
侠者,志士仁人也。
而现在,南奕将侠之道,论述成文,搬运至了此世。
他作完《志士仁人》,自觉此文一出,不仅升华了自身所著武侠,更是能在此世彻底立起武侠精神。
只要打响了武侠精神、武侠思想之招牌,等《大离双龙传》剧情更新至后期,说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时,必能引起众人热议。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自打文抄《大离双龙传》,却最终引来天赋「天子剑」觉醒后,南奕便知:此世,话不能乱说;文章,亦不能乱作。
尤其他所作《志士仁人》,属于是在文抄基础上加以改动,在某种程度上,阐述自身心意。
但《志士仁人》所阐述的,只能说是南奕部分心意,却不等于南奕三观认知的全然凝聚。
至少,南奕本人,并非是杀身成仁的性子。
虽然说《志士仁人》,确是南奕真情实感之流露。南奕心中,也确实有着看不惯此世不少规矩与风气的思绪。
但南奕,也只是看不惯而已。
如果顺手为之便能行侠仗义,或者做些好事善事,南奕是愿意的。
可要南奕为了心中大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却是不大可能。
用前世的话来说,南奕清楚知道,自己或许是侠,但最多也就是个键盘侠而已。
只不过前世的键盘侠,只能在线上重拳出击,线下却唯唯诺诺。于是键盘侠一说逐渐异化,变成了通过线上重拳出击,来发泄线下积蓄的负面情绪。
但在此世,南奕广传内功武道,却是能给普通民众仗义行侠的力量。
南奕希望,成为志士仁人,能作为践行侠道精神者在精神层面的最高追求。
而最高追求,自然不会是最基础的要求。
在力有不逮时,选择量力而行的“键盘侠”,并不为过。只要其心中心气未失,依旧有着行侠仗义、为民发声的意愿,就算合格。
总之,成为志士仁人,是一种美好的期翼。
即便南奕本人不是杀身成仁的志士仁人,只是一个顾命惜身的键盘侠,也依旧能作出《志士仁人》,寄托心中部分向往之心。
但这篇文章,会否犯上忌讳;这种做法,是否有欠考虑,南奕并不能确定。
毕竟,前世的认知,能让南奕眼界开阔。但凭此眼界理解此世修行之道途,会否有偏差,并不由南奕小小养气修士说的算。
好在,他还可以向陶知命请教。
南奕缓了一手,并未直接发布《志士仁人》,而是等次日到了书店,先将《志士仁人》掏出来,给陶知命过目。
陶知命阅此文章,初时尚有些随意。但他很快便认真起来,仔细品阅。
等阅完之后,他甚至闭目凝思起来。
南奕此文,文笔娴熟尚属其次,关键在于文章之精神主旨,自成道理。
陶知命凝思片刻,睁眸问道:“志士仁人谓之侠,你以此论述武侠精神,是准备将侠之道,纳入自身道途否?”
南奕点头。
他做事,向来喜欢走一步看三步,先做预案。
比如初得度厄令,意识到书院即仙门,猜测此世修士看重名望,当即便在南山县大搞免费阅读,并将连环画产业转托周青来与南山县文士名流合作,宁可牺牲部分盈利,也要为自己早早积名养望。
虽然因此导致「天子剑」天赋的觉醒略显突兀,但此事毕竟是好事,南奕并不打算改变自己的习惯。
所以南奕眼下,在炼化完截胡自顾永择的传火馈赠后,虽只不过是养气小成修为,却已提前想着自身道途,好为蜕凡期修行早做准备。
陶知命似笑非笑地看着南奕:“按理说,此乃蜕凡修行之要点。不过你小子著书邀名,连养气之修行,都早早入了门道,倒也确实可以开始考虑,蜕凡修行之事宜。”
正常来说,书院三年,除去常规授课外,第一年,是暗中考核评估学子心性。若心性太差,不会引之入道。
第二年,是传授《小无相诀》,指导观想接引无相源炁之窍门,助学子打牢藏精修行之根基。
第三年,则是在毕业前夕讲述养气修行的门道,让学子着手考虑毕业后,自身未来养气修行之方向。
一般而言,绝大部分书院学子,于书院就读期间,都只是在藏精期打磨根基。能在书院三年便观想入道,步入养气者,可兼任书院助教身份,已称得上是优秀学子,寥寥无几。
而毕业之后,书院学子,主要是在养气修行的方向上,做出选择。
源炁合于灵性,是为法力。
而源炁,接引自天地,只要肯费苦功,称得上无穷无尽。
是以,养气修行,关键其实在,如何快速积累灵性上。
除去日常功课积攒灵性外,炼精化气境的修士,基本都是圈立道场,借助道场兴衰变化,印证道行——翻译一下,就是名下得有相应产业,借产业经营积累名望;若经营壮大,成功起势,便能于冥冥之中,聚拢受自身产业所影响者散逸之灵性。
这个道场产业,可虚可实。
大部分修士,或是投身官场,借助官身辅以修行;或是经营家族产业,乃至自个创业经商,于商场修行;亦有修士,著书邀名,于文坛博取名望。
但南奕眼下,却是在著书邀名的基础上,自辟一道,广传内功号为侠。
如此行径,其实与建立教派传教,相差仿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