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克死了,反对赵盾的人也死了,六卿的职位又出现空缺,赵盾决定重组六卿。中军统帅自然还是赵盾,中军佐将他给了荀林父,他也算是这届六卿中的唯一老贵族,因为他比较安分,资历也老,赵盾并不排斥他。其余四卿分别由智囊郤缺(上军统帅)、栾枝之子栾盾(下军统帅)、胥臣之子胥甲(下军佐将)、赵盾自己的家臣臾骈(上军佐将),本来赵盾感念先氏家族的功德,准备留个位置给先氏的,不过先克的儿子先榖还没长大,所以他先让臾骈担任。

    这套六卿阵容里,郤缺是赵盾的忠实党羽,臾骈是自己的家臣,胥甲、栾盾的父辈和赵盾的父辈都是跟着晋文公打天下的功臣,交情很深,就一个荀林父,赵盾为了给老贵族一个面子才留着他。重组六卿后,赵盾实际上接管了晋国。

    自从上次赵盾欺骗秦康公后,秦晋关系决裂,秦国加入了楚国阵营,对抗晋国,不过秦国实力有限,掀不起什么大浪,每年都是派兵来打打游击,抢了东西就跑。一开始赵盾并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赵盾也忍不住了,准备组织军队还击。

    晋灵公六年,秦康公以士会为军师,再次出兵攻打晋国。赵盾这次动了真格,直接带领三军奔赴前线,与秦军对峙于河曲。臾骈建议赵盾:“秦国人远道而来,打不起消耗战,我们高筑壁垒,等他们疲惫后再出击。”赵盾采纳了臾骈的方法坚守不出。

    秦军这边还好有个士会,他是土生土长的晋国人,上次护送公子雍不成,索性和公子雍一起回到秦国,为秦国效力。他对晋军的情况了如指掌,也知道这么消耗下去不是办法,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赵盾的堂弟赵穿,此人是个莽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本想借着赵盾的关系混个六卿的职位,没想到赵盾不顾亲情,只看能力,提携了臾骈,赵穿因此对臾骈颇有微词。士会心想,此次臾骈提出避战,如果秦军前去挑衅,与臾骈不合的赵穿必然会出战。

    士会命人带着一小队人马去晋军大营前挑衅,骂脏话、吐口水之类的,赵穿看了,果然按捺不住,带着一票士兵就冲了出去。秦兵往后撤,赵穿穷追不舍,赵盾听说赵穿出击了,由于担心他的安危,只好全军出击。晋军出击较为仓促,秦兵虽然人少,但占据了一定的有利地形,打了一天,硬是和晋军打了个平手。当晚,士会觉得秦军很难再坚持作战,于是假意向晋军下战书约定明日再战,实则准备连夜撤退。

    臾骈看出了战书中的端倪:“他们肯定粮草不够了,故意约好时间,我估计他们今晚就要开溜,我们不如将计就计,在黄河边上埋伏,肯定把他们打个落花流水。”赵穿蹦出来唱反调:“阵亡将士的尸骨还没收好呢,再说秦国约我们明天打,我们怎么能失信于人呢,黄河水那么湍急,我才不去类。”他还和下军佐将胥甲一起在军中起哄,导致赵盾无法调度大军,贻误了大好战机,秦军连夜撤退。河曲之战就这么结束了,赵盾无功而返。

    这次河曲之战,赵盾唯一的收获是一个人,韩厥(韩国先祖)。韩氏本来也是晋国公族,权势显赫,之前是晋惠公的忠实追随者,晋文公上台后,韩氏就开始没落了。赵盾向来任人唯贤,他提拔韩厥做了三军司马,统管三军秩序,地位仅此于六卿,此时韩厥才二十出头。

    河曲之战,在押送粮草的途中,赵盾的车夫,别看只是车夫,车夫往往大多都是主将的亲信,比如担任六卿的荀林父也曾帮晋文公驾车。这个车夫仗着赵盾的权势,乱开赵盾的战车,严重扰乱交通秩序,韩厥眼里容不得沙子,不管他是不是赵盾亲信,直接抓来砍头。

    将士私底下都在议论纷纷:“这个小伙子不懂事啊,赵大人刚提拔你,你就砍了他的车夫,要完蛋了。”然而赵盾心胸开阔,当年政敌狐射姑出逃后,他没有深究,还把狐氏家人一并送去。这次他同样没有生气,反而十分敬佩韩厥公正无私的精神,拍着韩厥的肩膀称赞道:“小伙子有前途,以后必成大器。”韩厥后来果然如赵盾所言,成为了晋国的顶梁柱,并且拯救了处于危难之际的赵氏一族。

    河曲之战有两个捣蛋鬼还没处理,那就是赵穿和胥甲。赵盾在维护家人方面就没有那么公正无私了,他不想处罚赵穿,于是也没有责罚胥甲,此事不了了之。五年后,赵盾将赵穿发配至郑国当人质,正好有机会把不听话的胥甲赶走,给他定了几条罪责,遣送至卫国,并让他的儿子胥克继任下军佐将。

    另一方面,士会的存在让赵盾十分头疼,士会对晋国实在太过熟悉,他在秦国始终是个隐患。于是赵盾当了一回导演,导了一出苦肉计。这部戏的主角是魏寿余,根据赵导给的剧本,魏寿余假装以魏邑叛晋投秦,赵盾缉拿了魏寿余的家人,让魏寿余只身逃脱至秦国。魏寿余向秦康公提出愿意献上魏邑,趁秦康公在思考的时候,魏寿余给士会使了个颜色,士会心领神会。

    士会当年被迫离开故土,心里其实也有归国之意,于是士会劝秦康公:“魏邑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就怕魏邑长官怕晋国讨伐,不肯归降。”魏寿余说道:“魏邑长官是我的家臣,请大王派一个人熟悉晋国的人随我一同前往宣读大王的旨意即可。”秦康公就对士会说:“你去吧。”士会担心自己的妻儿,对秦康公说道:“晋国人狡诈,我要是去了被抓住,无功于秦国,恐怕大王要加罪于我的妻儿了。”

    秦康公倒是继承了秦穆公的善良秉性,说:“你尽管去吧,就算你被拘在晋国,我也会把你家人送来的。”随后,士会放心地随魏寿余回国。秦康公被骗后,倒是没有为难士会的家人,他遵守了诺言把他们送回了晋国。士会感念秦康公之恩,写信致谢,并劝秦康公休养生息,安心发展,此后二十年间,秦晋再无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