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鞅危难之际,中军将智跞出来帮忙了,智跞其实不是为了救赵鞅,他是准备借机洗牌晋国六卿。智跞准备让其宠臣梁婴父替代中行家进入六卿,再改立范家旁支士皋夷担任范家老大,这样他就能集大权于手中。智跞联合了韩家韩不信、魏家魏侈,一起向晋定公请命攻打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同意,下令三卿出兵。
智、韩、魏三家军队出战,但是难以攻克家底雄厚的范氏和中行氏。范吉射、中行寅反过头来直接带领大军攻打晋定公,公开叛乱,双方僵持不下。但毕竟叛变是站不住脚的,范吉射、中行寅一时半会儿没打下国都,最后战败逃往了朝歌。
范吉射、中行寅逃走了,智跞按照原来的想法准备让梁婴父、士皋夷上台,但赵鞅坚决不同意,赵鞅和韩不信、魏家魏说:“你们年纪小,不知道政坛险恶,如果真按智跞的方案,那么我们三家以后就危险了。”于是韩赵魏三家联合反对,智跞的计划作罢,晋国六卿变成了四卿。
赵鞅不准备放过逃走的范吉射、中行寅,于是率大军攻打朝歌。范吉射、中行寅一方面向意图称霸的齐景公求助,一方面联络戎狄合伙进攻晋国绛都,但智家牢牢守住了绛都,击退了戎狄和范、中行家的联军。
范吉射、中行寅的手下籍秦、高强从朝歌突围,到两家旧地召集了一波人马,发动反击,齐景公则怂恿了郑献公出兵,攻打赵氏的封地,但都被赵鞅击退。混战的初期,赵鞅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接下来的形势将更加凶险。
公元前494年,赵鞅再次对邯郸、朝歌发起进攻,齐景公给郑国调去了一大批粮食和人马,由郑国人带队驰援与叛军汇合。赵鞅部队与敌人在戚邑(今河南省濮阳境内)相遇,展开大战。
由于郑国的增援,赵鞅的兵力不如对方,士兵们都很担忧。赵鞅发表了战前演讲提振士气,随后又在战斗中一马当先奋勇杀敌,士兵们看主帅这么拼命,纷纷浴血奋战,郑国军队败退,这场战役史称铁之战,晋军以少胜多。
铁之战结束不久,智跞病死了,赵鞅从中军佐升任中军将,成为了执政正卿。智跞的接任者能力平庸,韩家和魏家奉赵鞅为老大,此时已经没有人能制衡赵鞅了。赵鞅集大权于一身,开始了长达17年的专权统治。
次年,赵鞅再次集结军队,攻打朝歌,中行寅突围而出,逃往邯郸。范吉射在朝歌独木难支,齐景公便联合了卫国,发兵救援朝歌。赵鞅看到齐、卫联军来救,于是转而猛攻邯郸,两个月后,邯郸被破,中行寅、赵稷逃亡。
齐景公趁赵鞅带兵在前线作战,另外又派了一拨军队朝另个方向攻打晋国,接连攻克晋国城池,护送中行寅到柏人。赵鞅顾不及救援,先集中兵力攻破朝歌,范吉射逃往柏人和中行寅会和。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赵鞅在第二年和范吉射、中行寅发起了决战,打败了二人的军队,范吉射、中行寅逃往齐国。经过赵鞅的东征西讨,晋国8年内乱终于结束。
内部平稳后,赵鞅先后出兵教训了卫国和齐国,取得大胜,进一步清除了范氏、中行氏余党。在赵鞅的领导下,晋国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强势了一把。赵鞅执政后致力于恢复晋国霸业,他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于公元前476年去世,其子赵无恤接任家住之位。晋国中军将由智瑶(智跞的孙子,即智伯)接任。智伯和赵鞅一样,致力于恢复晋国霸业,但因为他的一个提案,使得晋国陷入到了危机之中,这是后话了。
春秋到公元前476年,就结束了。经过长期的混战,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剩下第一梯队的强国有晋、齐、越、秦、楚,第二梯队鲁、宋、郑、卫、燕,再其他都是些小国。大部分国家都要依附于T1的强国生存。接下去便到了战国时期,顾名思义,战国时期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智、韩、魏三家军队出战,但是难以攻克家底雄厚的范氏和中行氏。范吉射、中行寅反过头来直接带领大军攻打晋定公,公开叛乱,双方僵持不下。但毕竟叛变是站不住脚的,范吉射、中行寅一时半会儿没打下国都,最后战败逃往了朝歌。
范吉射、中行寅逃走了,智跞按照原来的想法准备让梁婴父、士皋夷上台,但赵鞅坚决不同意,赵鞅和韩不信、魏家魏说:“你们年纪小,不知道政坛险恶,如果真按智跞的方案,那么我们三家以后就危险了。”于是韩赵魏三家联合反对,智跞的计划作罢,晋国六卿变成了四卿。
赵鞅不准备放过逃走的范吉射、中行寅,于是率大军攻打朝歌。范吉射、中行寅一方面向意图称霸的齐景公求助,一方面联络戎狄合伙进攻晋国绛都,但智家牢牢守住了绛都,击退了戎狄和范、中行家的联军。
范吉射、中行寅的手下籍秦、高强从朝歌突围,到两家旧地召集了一波人马,发动反击,齐景公则怂恿了郑献公出兵,攻打赵氏的封地,但都被赵鞅击退。混战的初期,赵鞅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接下来的形势将更加凶险。
公元前494年,赵鞅再次对邯郸、朝歌发起进攻,齐景公给郑国调去了一大批粮食和人马,由郑国人带队驰援与叛军汇合。赵鞅部队与敌人在戚邑(今河南省濮阳境内)相遇,展开大战。
由于郑国的增援,赵鞅的兵力不如对方,士兵们都很担忧。赵鞅发表了战前演讲提振士气,随后又在战斗中一马当先奋勇杀敌,士兵们看主帅这么拼命,纷纷浴血奋战,郑国军队败退,这场战役史称铁之战,晋军以少胜多。
铁之战结束不久,智跞病死了,赵鞅从中军佐升任中军将,成为了执政正卿。智跞的接任者能力平庸,韩家和魏家奉赵鞅为老大,此时已经没有人能制衡赵鞅了。赵鞅集大权于一身,开始了长达17年的专权统治。
次年,赵鞅再次集结军队,攻打朝歌,中行寅突围而出,逃往邯郸。范吉射在朝歌独木难支,齐景公便联合了卫国,发兵救援朝歌。赵鞅看到齐、卫联军来救,于是转而猛攻邯郸,两个月后,邯郸被破,中行寅、赵稷逃亡。
齐景公趁赵鞅带兵在前线作战,另外又派了一拨军队朝另个方向攻打晋国,接连攻克晋国城池,护送中行寅到柏人。赵鞅顾不及救援,先集中兵力攻破朝歌,范吉射逃往柏人和中行寅会和。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赵鞅在第二年和范吉射、中行寅发起了决战,打败了二人的军队,范吉射、中行寅逃往齐国。经过赵鞅的东征西讨,晋国8年内乱终于结束。
内部平稳后,赵鞅先后出兵教训了卫国和齐国,取得大胜,进一步清除了范氏、中行氏余党。在赵鞅的领导下,晋国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强势了一把。赵鞅执政后致力于恢复晋国霸业,他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于公元前476年去世,其子赵无恤接任家住之位。晋国中军将由智瑶(智跞的孙子,即智伯)接任。智伯和赵鞅一样,致力于恢复晋国霸业,但因为他的一个提案,使得晋国陷入到了危机之中,这是后话了。
春秋到公元前476年,就结束了。经过长期的混战,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剩下第一梯队的强国有晋、齐、越、秦、楚,第二梯队鲁、宋、郑、卫、燕,再其他都是些小国。大部分国家都要依附于T1的强国生存。接下去便到了战国时期,顾名思义,战国时期的斗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