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出人意料的丰盛午饭,让新移民们的心情有了显著的改善,他们和这批早来的开拓者之间门,也少却了几分生疏,由于来到南洋的缘由,是不太方便讨论的,因此,话题被有意地集中在了本地生活之上,张安、张定两兄弟也很快放下了对故乡远亲的牵挂,热情地为他们介绍了起来。
“光是从种田说,咱们南洋的农场,肯定是比广府道那里的农民日子过得好些,吃得好——也远没有那么辛苦,主要是因为这个地方不太需要赶农时。”
吃得好,这已经是证明过的事情了,不那么辛苦的道理也是令人信服的。种田辛苦不辛苦?辛苦,这辛苦里有必须去下力的苦,譬如犁地、栽秧、收割,还有后续对稻谷的处理,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活计。但除了下力的苦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张阿定说的,赶农时的辛苦。
赶农时,就等于是把力活全都集中在几天之内,必须干完,这样自然是加倍了力活的辛苦,比如说,在广府道如果想种双季稻,那就必须双抢——这边抢收,那边抢种,抢收的是一系列苦力活,抢种的也是熬人的活计,如此怎能不辛苦?每年双抢甚至都是有人落下大病,乃至活活累死的,但双抢又是必须的事情,因为倘若不在有限的农时内,把农活全部做完,秋稻就要错过了天气最好,最适合灌浆的时间门,要大量减产,甚至是绝收了。
但是,这样的事情在南洋是不太存在的,因为南洋就没有农时的说法,这里的天气,只要水利允许,一年中什么时候下苗都完全是可以的,哪怕是雨季,也没有终日阴雨的,多数都是有阵雨后迅速雨过天晴,日照一样充足,这就导致南洋并不太存在赶农时的辛苦,同时,南洋的农户又把稻谷的后续处理完全交出去了——他们只管最初的脱粒,那也有脱粒机,脱粒之后,再摊晒几天,就用相当便宜的价格,把稻子卖进城里去,或者换来成品米,作为自己的口粮。
从砻谷到最后舂米,那繁杂的工序完全免除了,省下的力气可不止一点半点,这么做也不完全为了偷懒,主要是因为,南洋这种宽泛的农时,以及普遍存在的农场形式,使得农场的规划充满了南洋的特色——农场的土地并不是一批下苗的,而是分区域,渐次栽秧,也就渐次成熟。也就是说,一年中许多时候都有稻谷成熟,始终有一些稻穗需要脱粒,也有一块区域在翻晒稻谷。
这么做的好处,是对人力没有那样消耗,对场地的需求也少,范老实等人是知道的,哪怕是在土楼里,收成时,族人也会因为晒稻谷的场地而发生口角,同一时间门内大量收割,那么就连这种晒稻谷的场地也都成为要争抢的资源了,甚至有些人家,还会因为场地被人先占去,自家的稻谷没有及时翻晒,遇到阴雨后发芽了,记恨上这个仇家,或者是仇杀,或者是阖家上吊的都有。南洋这种次序种植的方法,虽然非常的新奇,但一旦说起了客家人的土话,讨论的又是种植这样的问题,这些农民就一下变得非常的敏锐和开明了,他们立刻就意识到这样做的好处。
当然了,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坏处,那就是全村出动,合作干活对稻谷进行处理的景象也不会有了,砻谷、筛稻、扇稻、磨壳、舂米……这些事情都有特制的家什,是很麻烦的事情,张罗半天只为了一两亩地的收成,在人力上是很大的浪费,而南洋这里的劳力又很紧缺,所以他们也不完全是因为懒惰,只是因为实在不划算,这才宁愿把稻谷直接卖给过路商人,和他们换成品米——
“买活军有这样的车队,专门在农场周围,拉牛车慢慢的走,用米换稻谷,他们车上还有很多针头线脑,也卖报纸,定期过来,有什么都能用稻谷和其余农产品来换。”
“如此,倒是省不少事!”
“也就是平地里了,走路方便!才有这样的好事儿,我们老家本来在山坳里的,货郎两三个月来一次都不错了,拉什么车!便是货重了些,都怕翻下山路去!不消说了,他们肯定是不收稻谷的!”
三户新移民的话匣子陆续也打开了,他们脸上焕发出了光彩,彻底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气候炎热的平原地带,农户的日子真比山区要好过得多。好处实在是多种多样的,很多时候,平原就意味着很多山区人民压根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比如说,便利的交通。
“车也去我们林场吗?”
已经开始主动打探林场的生活了,这在张阿定来看自然是好事,他热情地说,“当然来了!这个车它不止是为了买卖东西,还有一些特别的用意,除非是雨季里道路完全烂透了,不然它就必须要一圈一圈的走。”
用意在何处呢?这也是移民们没有想到的——在于把土地压实,不让周围的植被蔓延过来,遮蔽掉好不容易开出来的道路。“这些都是新修出来的路,必须要有人时不时的经过才能维持,听说以后干季的时候,还要让蒸汽拖拉机过来开一遍,彻底把土地里的种子压死了,否则的话,一个月没人走,那路就有点认不出来了!”
当然了,广府道的山间门小路,也很容易就会被树林掩盖,但那至少也是两三年没人走的才会发生的事情,移民们发现,南洋这里特有的气候,便利了农耕,却也让很多常识变得和广府道不同,如果还按老地方的思维来看待,怕是要吃亏。
他们不禁便钦佩起买地的官府来了,“考虑得倒是周到!别的不说,买活军的人,办事确实都是能干的,那条理,我们山里人赶不上。”这么看,输给买活军倒也是不亏。
“那是,买活军的吏目,倘若不能干可是要被降职的,有好法子的人立刻就顶上去了!要不然,一年多点,能把条理这么快捋出来?若是换了敏朝的官老爷们,一年多,官服都还没换好哩!”
“哈哈哈哈!”
尽管对买活军的情感,大概双方还是不同,但有一点是不会出错的,那就是骂敏朝的官府,不分新老,移民们都大笑了起来,尽管范老实一群人可能一辈子也没和真正的敏朝官吏打过交道,但他们族里每年纳粮时倒也见惯了那些税吏帮闲的脸色。
“买活军的官吏不这样吧?”他身边,新来的另一户移民已经是看似无意地问了起来,“在南洋讨生活,再怎么样也是人生地不熟的,也有些不易了,若是官老爷还有脸色看,那也不舒服的。”
“那买活军的吏目是真不这样。”张阿定等人立刻就摇起头来了,“人都挺好的,有些也是泥腿子上来,说话很可亲哩,经常都到林场、农场来走动的,有纠纷也来排解,就是真忙,去城里是找不到他人的,有事要留话,等他看到了再过来。总要个日的功夫。”
这不算是久的了,便是在广府道,有事要和城里联络的话,来回两三日也是要的,不急的事情,十天半个月都能拖了去。几个新移民家里的汉子,彼此对着眼神,都是隐晦地点头,对于这沃热的天气都多了几分接受——这会儿,大家已经吃完饭了,但也不急着动身,而是在吊脚楼下休息,因为这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走在烈日里真能晒出病来。
所以,午休是本地人普遍的习惯,现在那些农场的雇工,不论汉人土人,都攀上吊床,微微地摇晃着,给自己添一点风凉,至少要到下午三点钟、四点钟以后,他们才会继续去干活,这么炎热的天气,就连空气、虫豸似乎都是寂静的,只有人们低低的话语声,配合着蒲扇拍打皮肤的声音,动摇着凝固的热浪。
“这么看,农场的活真不算是重的了!地这么肥,怕也不用怎么搭理,平时是忙甘蔗林的事情更多些?砍甘蔗、煮糖卖,当很挣钱吧?”
“我们只管卖甘蔗,现在自己还煮不了糖,就是自家煮了也不合算,糖厂里出的雪白的洋塘,价格和我们熬的红糖差不多,甚至还低些,这账是不划算的,若要卖得更低,那就是折了柴火的功夫,不值当,想吃糖还不如拿甘蔗去换呢……”
这也是一样的道理,张安说,“不过他们事情也不少的,每日还是忙,因为种的是高产稻,便是咱们汉人农工也一样,不像是从前在老家,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来,要按田师傅的教导来种,一块地,这一季种什么,下一季种什么,怎么堆肥、施肥,都是有讲究的,不能凭着性子乱来。否则,再好的地,不几年也要板结减产了,如果有空闲的时间门,还要学习农书——”
他从吊篮里摸出一本卷边的书,冲众人扬了一下,指着上头的文字,说道,“这叫营养归还,这里的道理是这样的,你每种一种作物,每成熟一次,就等于是从土壤里拿走了一定的营养。”
“这些营养,有些会随着阳光、雨水归还到土壤里,有些会随着另一种作物的成熟回到土壤里,也有些会随着特定的肥料施进去,回到土壤里……营养归还就是你得把这些作物夺走的营养给还回去,这块地才会一直这样好,甚至越来越好。田师傅就是学这个的,来南洋的田师傅,都是农业专门学校的读书人,比多少年的老农懂得的道理都多,他们还会分析土壤,告诉咱们,这块田缺了什么营养,怎么样才能增长。”
范老实等人大张着嘴,如痴如醉地听着他的话语,要不是说的是客户土话,真和听天书是一样的。种了这些年的地,真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道理在——但是,却又一听就知道不是瞎编出来的,感觉……感觉就像是多少年来大家咂摸的一种道理,一下被总结出来了一样,像是心里的话被说出了,一种疑问被完全捅破了,道明白了,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
“那怎么知道种什么作物会夺走什么营养,又该如何去归还呢?”他们不由得急切地追问了起来。“这是怎么发现的?”
这一点,张安却是解释不清楚了,只能含糊地说,“田师傅会分析的,只要知道土壤里有什么营养,就知道可以种什么作物,该怎么去归还——作物会从土地里夺走什么,留下什么,书里都写得清清楚楚的,能背下来就可以了——那是六姐赐下的天书!全都是仙界早已经验证过的道理!”
这一下,买活军擅长种田的道理算是被说明白了,而范老实等人,虽然已经在买活军的淫威下讨了几个月的生活,但也就是此时,才完全彻底地信服了这一点:谢六姐看来的确是神仙不错啊!难怪买活军的活死人,如此擅长种田,甚至能在这样陌生的地方,第一年就完全取得丰产,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不是仙人庇佑又怎么可能呢?
这样长途的迁徙,除了背井离乡的痛苦之外,其实最担忧的就是到了新地方能否立足,对农民来说,立足与否也就是能不能从土地里种出粮食来——这不是在熟悉的地方迁徙个一两百里,而是跨越了上千里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气候、土壤、水文完全是一片空白,越是有经验的农民,心里就越是会打鼓,越是会害怕种田上出差错——因为他们见到的差错太多了,每一个差错都会导致减产,甚至,更残酷一点的,如果没有官府的帮扶,没有宗族的接济,一次减产绝收,就会导致断粮、死人。
从对他们的处置来说,这些罪民被强迫迁徙了,但并没有限制他们在地方的从业自由,也就是说,其实范老实一帮人若是不愿服从官府的安排,不来林场做工,想要自己去开荒,道理上来说也是可以的,但他们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便是因为,没有粮食,只有一点点钱财,真不敢自己种田!
给点种子,给点农具,给块荒地就让他们自寻生路,那才是他们最害怕的前景,哪怕是佃户,也宁可先做几年苦工,摸清了本地的田性再图其余发展。因此他们都很顺从地接受了被林场雇佣的安排,认为这不算是最坏的结果。
现在呢,现在看过农场的发展之后,他们实在就不觉得迁徙是什么很坏的事情了,甚至已经感觉到,这将是家庭发展的一个机遇——林场还不知道怎么样,但农场的日子,已经让他们大为艳羡了,这多少就是个念想,即便是林场的日子有些苦,那也可以寻找机会,进农场来干活。
当然了,当着张阿定的面,不好表露这个态度,大家是不会毛遂自荐的,但张阿定大概也看出来了,等到太阳没那么烈,他们重新动身之后,便有意无意地说起了这事儿。
“农场其实也缺人,只是要招人没那么容易,他们的要求高——要会说官话,会认字,至少是要认识拼音,还要会做算数……因为他们每天的工作复杂,施肥也要求精确,还要去上种田学习班,所以雇工报酬虽然高,但却很难找。不过,官府也上心——官府是以农为本的,每一次有船来,都优先分配好的工人给他们,你们这一船前头还有一船的,在那倒是捞了两个人。”
这意思倒很明显了——要求高,新移民们基本都不符合,且是官府分配为主,身家清白的移民怕是也争着去的,他们这些多少有些说道的罪民,优势就很小了。范老实等人,还算是有些城府,都故作不知道他的意思,只是憨笑着点头。张阿定又道,“我们林场就不太一样了,工作要简单得多,因为我们的作物比较单一,就只有两种,工作么——”
他扫了几个女眷一眼,大概是估量着她们的气力,“这里和农场不一样,我们林场要伐木、栽树,都是体力活,体力不足的话,自然是做后勤的,若是身强体壮,干活能当男人一样的,也能来做力工,另外,管理岗是男女都能当的,不过要求识字,能记账,嫂子们可自己掂量着,不行便在后勤上帮手,酬劳也有,只是少些。”
虽然一路上已经见识到了买地任用女子的景象,到占城港之后,更是从阿学身上看到了本地的民风——虽然是乡间门农场,但也是男女都用的,不过,知道自己还能正儿八经的出来做活当管理,显然也让这几个憨厚的客户妇人有些不适应,都是摘下斗笠,挠着光溜溜的头皮,尴尬地笑着没有应声。张阿定也不再说什么,只是介绍了现在林场主要的工作内容:
“我们林场,现在主要是三块,第一块就是伐木、运木,第二块是栽树,第三块是做林间门养护的,目前最赚钱的其实还是伐木这块,需要伐木工,还有老猎户,我也不瞒着,南洋密林里,蛇是极多的,如果有捕蛇人,那能开一等的工钱,其次便是山林猎户,这活危险是危险,要在伐木时周围护送着,驱赶野兽,下套子什么的那不用说了——咱们这几户人家,如果有这方面的经验——”
范老实揪着媳妇的手紧了紧,众人都是沉默,张阿定也不意外,毕竟这技能若是有,在船上就早说了,便拍了拍手,笑道,“那就是伐木工了,辛苦些,但赚头不少,那都是多少年的红木、酸枝木,很值钱的,伐了以后种上棕榈、橡胶树,不几年也是财源滚滚……”
被他挑选出来的工人,都是山里的农户,也是问明白了有伐木经验,听着张阿定口若悬河地描绘着未来那美好的图景,面上也都不由露出笑意,有些憧憬起来。只有范老实还是那样不动声色——他天生表情是少的,不然也不得个这样的名字。
待到日暮时分,他们到林场了,几人仓促在吊脚楼旁的棚子里安顿下来后,各家分开了,他才对媳妇使了个眼色,两人凑到一边去低声商议起来,她媳妇低声问范老实,“这个猎户不说了,便是捕蛇人,我也抓过蛇的——”
抓是抓过的,范老实的媳妇一家都是猎户,广府道的猎户很少有不会抓蛇的,她少女时期也没少帮着家人进山下套,只是溺水的都是会游泳的,老猎户能善终的没有几个,老实嫂成亲后也不怎么进山了。这会儿,要不要在林场显露自己的这番本领,她也有些犹豫,因此在路上便不曾说话,这会儿要和当家的好生议一议。
范老实摇头道,“这样的生地儿,做什么进山伐木去……看东家的意思,我们是去做伐木工了,那你就得在场子里呆着,否则,我们俩都出事了,孩子们怎么办,能活么?”
他虽不算太聪明,但这道理还是能想明白的,媳妇听了也无从反驳,点头道,“只是毕竟想着,多得些钱日子好过些……”
“赚钱,这不着急的。”范老实也是若有所思地琢磨了起来,“本来想着,我们过来也是种田,认字不认字的实在无关紧要,今日这一听说,倒是发觉,在南洋这里,哪怕是种田呢,那都是要知书达礼的,知识教,知识教,还真没叫错,这知识真挺重要的……”
他很快便以爱拜神的客户人家,特有的一种逻辑下了决定,“都说南洋知识教盛行,安顿下来后,你多学官话,和林场里的妇女多套套近乎,我们也请一尊知识神进家,也拜拜这个山头……”:,,
“光是从种田说,咱们南洋的农场,肯定是比广府道那里的农民日子过得好些,吃得好——也远没有那么辛苦,主要是因为这个地方不太需要赶农时。”
吃得好,这已经是证明过的事情了,不那么辛苦的道理也是令人信服的。种田辛苦不辛苦?辛苦,这辛苦里有必须去下力的苦,譬如犁地、栽秧、收割,还有后续对稻谷的处理,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活计。但除了下力的苦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张阿定说的,赶农时的辛苦。
赶农时,就等于是把力活全都集中在几天之内,必须干完,这样自然是加倍了力活的辛苦,比如说,在广府道如果想种双季稻,那就必须双抢——这边抢收,那边抢种,抢收的是一系列苦力活,抢种的也是熬人的活计,如此怎能不辛苦?每年双抢甚至都是有人落下大病,乃至活活累死的,但双抢又是必须的事情,因为倘若不在有限的农时内,把农活全部做完,秋稻就要错过了天气最好,最适合灌浆的时间门,要大量减产,甚至是绝收了。
但是,这样的事情在南洋是不太存在的,因为南洋就没有农时的说法,这里的天气,只要水利允许,一年中什么时候下苗都完全是可以的,哪怕是雨季,也没有终日阴雨的,多数都是有阵雨后迅速雨过天晴,日照一样充足,这就导致南洋并不太存在赶农时的辛苦,同时,南洋的农户又把稻谷的后续处理完全交出去了——他们只管最初的脱粒,那也有脱粒机,脱粒之后,再摊晒几天,就用相当便宜的价格,把稻子卖进城里去,或者换来成品米,作为自己的口粮。
从砻谷到最后舂米,那繁杂的工序完全免除了,省下的力气可不止一点半点,这么做也不完全为了偷懒,主要是因为,南洋这种宽泛的农时,以及普遍存在的农场形式,使得农场的规划充满了南洋的特色——农场的土地并不是一批下苗的,而是分区域,渐次栽秧,也就渐次成熟。也就是说,一年中许多时候都有稻谷成熟,始终有一些稻穗需要脱粒,也有一块区域在翻晒稻谷。
这么做的好处,是对人力没有那样消耗,对场地的需求也少,范老实等人是知道的,哪怕是在土楼里,收成时,族人也会因为晒稻谷的场地而发生口角,同一时间门内大量收割,那么就连这种晒稻谷的场地也都成为要争抢的资源了,甚至有些人家,还会因为场地被人先占去,自家的稻谷没有及时翻晒,遇到阴雨后发芽了,记恨上这个仇家,或者是仇杀,或者是阖家上吊的都有。南洋这种次序种植的方法,虽然非常的新奇,但一旦说起了客家人的土话,讨论的又是种植这样的问题,这些农民就一下变得非常的敏锐和开明了,他们立刻就意识到这样做的好处。
当然了,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坏处,那就是全村出动,合作干活对稻谷进行处理的景象也不会有了,砻谷、筛稻、扇稻、磨壳、舂米……这些事情都有特制的家什,是很麻烦的事情,张罗半天只为了一两亩地的收成,在人力上是很大的浪费,而南洋这里的劳力又很紧缺,所以他们也不完全是因为懒惰,只是因为实在不划算,这才宁愿把稻谷直接卖给过路商人,和他们换成品米——
“买活军有这样的车队,专门在农场周围,拉牛车慢慢的走,用米换稻谷,他们车上还有很多针头线脑,也卖报纸,定期过来,有什么都能用稻谷和其余农产品来换。”
“如此,倒是省不少事!”
“也就是平地里了,走路方便!才有这样的好事儿,我们老家本来在山坳里的,货郎两三个月来一次都不错了,拉什么车!便是货重了些,都怕翻下山路去!不消说了,他们肯定是不收稻谷的!”
三户新移民的话匣子陆续也打开了,他们脸上焕发出了光彩,彻底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气候炎热的平原地带,农户的日子真比山区要好过得多。好处实在是多种多样的,很多时候,平原就意味着很多山区人民压根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比如说,便利的交通。
“车也去我们林场吗?”
已经开始主动打探林场的生活了,这在张阿定来看自然是好事,他热情地说,“当然来了!这个车它不止是为了买卖东西,还有一些特别的用意,除非是雨季里道路完全烂透了,不然它就必须要一圈一圈的走。”
用意在何处呢?这也是移民们没有想到的——在于把土地压实,不让周围的植被蔓延过来,遮蔽掉好不容易开出来的道路。“这些都是新修出来的路,必须要有人时不时的经过才能维持,听说以后干季的时候,还要让蒸汽拖拉机过来开一遍,彻底把土地里的种子压死了,否则的话,一个月没人走,那路就有点认不出来了!”
当然了,广府道的山间门小路,也很容易就会被树林掩盖,但那至少也是两三年没人走的才会发生的事情,移民们发现,南洋这里特有的气候,便利了农耕,却也让很多常识变得和广府道不同,如果还按老地方的思维来看待,怕是要吃亏。
他们不禁便钦佩起买地的官府来了,“考虑得倒是周到!别的不说,买活军的人,办事确实都是能干的,那条理,我们山里人赶不上。”这么看,输给买活军倒也是不亏。
“那是,买活军的吏目,倘若不能干可是要被降职的,有好法子的人立刻就顶上去了!要不然,一年多点,能把条理这么快捋出来?若是换了敏朝的官老爷们,一年多,官服都还没换好哩!”
“哈哈哈哈!”
尽管对买活军的情感,大概双方还是不同,但有一点是不会出错的,那就是骂敏朝的官府,不分新老,移民们都大笑了起来,尽管范老实一群人可能一辈子也没和真正的敏朝官吏打过交道,但他们族里每年纳粮时倒也见惯了那些税吏帮闲的脸色。
“买活军的官吏不这样吧?”他身边,新来的另一户移民已经是看似无意地问了起来,“在南洋讨生活,再怎么样也是人生地不熟的,也有些不易了,若是官老爷还有脸色看,那也不舒服的。”
“那买活军的吏目是真不这样。”张阿定等人立刻就摇起头来了,“人都挺好的,有些也是泥腿子上来,说话很可亲哩,经常都到林场、农场来走动的,有纠纷也来排解,就是真忙,去城里是找不到他人的,有事要留话,等他看到了再过来。总要个日的功夫。”
这不算是久的了,便是在广府道,有事要和城里联络的话,来回两三日也是要的,不急的事情,十天半个月都能拖了去。几个新移民家里的汉子,彼此对着眼神,都是隐晦地点头,对于这沃热的天气都多了几分接受——这会儿,大家已经吃完饭了,但也不急着动身,而是在吊脚楼下休息,因为这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走在烈日里真能晒出病来。
所以,午休是本地人普遍的习惯,现在那些农场的雇工,不论汉人土人,都攀上吊床,微微地摇晃着,给自己添一点风凉,至少要到下午三点钟、四点钟以后,他们才会继续去干活,这么炎热的天气,就连空气、虫豸似乎都是寂静的,只有人们低低的话语声,配合着蒲扇拍打皮肤的声音,动摇着凝固的热浪。
“这么看,农场的活真不算是重的了!地这么肥,怕也不用怎么搭理,平时是忙甘蔗林的事情更多些?砍甘蔗、煮糖卖,当很挣钱吧?”
“我们只管卖甘蔗,现在自己还煮不了糖,就是自家煮了也不合算,糖厂里出的雪白的洋塘,价格和我们熬的红糖差不多,甚至还低些,这账是不划算的,若要卖得更低,那就是折了柴火的功夫,不值当,想吃糖还不如拿甘蔗去换呢……”
这也是一样的道理,张安说,“不过他们事情也不少的,每日还是忙,因为种的是高产稻,便是咱们汉人农工也一样,不像是从前在老家,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来,要按田师傅的教导来种,一块地,这一季种什么,下一季种什么,怎么堆肥、施肥,都是有讲究的,不能凭着性子乱来。否则,再好的地,不几年也要板结减产了,如果有空闲的时间门,还要学习农书——”
他从吊篮里摸出一本卷边的书,冲众人扬了一下,指着上头的文字,说道,“这叫营养归还,这里的道理是这样的,你每种一种作物,每成熟一次,就等于是从土壤里拿走了一定的营养。”
“这些营养,有些会随着阳光、雨水归还到土壤里,有些会随着另一种作物的成熟回到土壤里,也有些会随着特定的肥料施进去,回到土壤里……营养归还就是你得把这些作物夺走的营养给还回去,这块地才会一直这样好,甚至越来越好。田师傅就是学这个的,来南洋的田师傅,都是农业专门学校的读书人,比多少年的老农懂得的道理都多,他们还会分析土壤,告诉咱们,这块田缺了什么营养,怎么样才能增长。”
范老实等人大张着嘴,如痴如醉地听着他的话语,要不是说的是客户土话,真和听天书是一样的。种了这些年的地,真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道理在——但是,却又一听就知道不是瞎编出来的,感觉……感觉就像是多少年来大家咂摸的一种道理,一下被总结出来了一样,像是心里的话被说出了,一种疑问被完全捅破了,道明白了,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
“那怎么知道种什么作物会夺走什么营养,又该如何去归还呢?”他们不由得急切地追问了起来。“这是怎么发现的?”
这一点,张安却是解释不清楚了,只能含糊地说,“田师傅会分析的,只要知道土壤里有什么营养,就知道可以种什么作物,该怎么去归还——作物会从土地里夺走什么,留下什么,书里都写得清清楚楚的,能背下来就可以了——那是六姐赐下的天书!全都是仙界早已经验证过的道理!”
这一下,买活军擅长种田的道理算是被说明白了,而范老实等人,虽然已经在买活军的淫威下讨了几个月的生活,但也就是此时,才完全彻底地信服了这一点:谢六姐看来的确是神仙不错啊!难怪买活军的活死人,如此擅长种田,甚至能在这样陌生的地方,第一年就完全取得丰产,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不是仙人庇佑又怎么可能呢?
这样长途的迁徙,除了背井离乡的痛苦之外,其实最担忧的就是到了新地方能否立足,对农民来说,立足与否也就是能不能从土地里种出粮食来——这不是在熟悉的地方迁徙个一两百里,而是跨越了上千里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气候、土壤、水文完全是一片空白,越是有经验的农民,心里就越是会打鼓,越是会害怕种田上出差错——因为他们见到的差错太多了,每一个差错都会导致减产,甚至,更残酷一点的,如果没有官府的帮扶,没有宗族的接济,一次减产绝收,就会导致断粮、死人。
从对他们的处置来说,这些罪民被强迫迁徙了,但并没有限制他们在地方的从业自由,也就是说,其实范老实一帮人若是不愿服从官府的安排,不来林场做工,想要自己去开荒,道理上来说也是可以的,但他们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便是因为,没有粮食,只有一点点钱财,真不敢自己种田!
给点种子,给点农具,给块荒地就让他们自寻生路,那才是他们最害怕的前景,哪怕是佃户,也宁可先做几年苦工,摸清了本地的田性再图其余发展。因此他们都很顺从地接受了被林场雇佣的安排,认为这不算是最坏的结果。
现在呢,现在看过农场的发展之后,他们实在就不觉得迁徙是什么很坏的事情了,甚至已经感觉到,这将是家庭发展的一个机遇——林场还不知道怎么样,但农场的日子,已经让他们大为艳羡了,这多少就是个念想,即便是林场的日子有些苦,那也可以寻找机会,进农场来干活。
当然了,当着张阿定的面,不好表露这个态度,大家是不会毛遂自荐的,但张阿定大概也看出来了,等到太阳没那么烈,他们重新动身之后,便有意无意地说起了这事儿。
“农场其实也缺人,只是要招人没那么容易,他们的要求高——要会说官话,会认字,至少是要认识拼音,还要会做算数……因为他们每天的工作复杂,施肥也要求精确,还要去上种田学习班,所以雇工报酬虽然高,但却很难找。不过,官府也上心——官府是以农为本的,每一次有船来,都优先分配好的工人给他们,你们这一船前头还有一船的,在那倒是捞了两个人。”
这意思倒很明显了——要求高,新移民们基本都不符合,且是官府分配为主,身家清白的移民怕是也争着去的,他们这些多少有些说道的罪民,优势就很小了。范老实等人,还算是有些城府,都故作不知道他的意思,只是憨笑着点头。张阿定又道,“我们林场就不太一样了,工作要简单得多,因为我们的作物比较单一,就只有两种,工作么——”
他扫了几个女眷一眼,大概是估量着她们的气力,“这里和农场不一样,我们林场要伐木、栽树,都是体力活,体力不足的话,自然是做后勤的,若是身强体壮,干活能当男人一样的,也能来做力工,另外,管理岗是男女都能当的,不过要求识字,能记账,嫂子们可自己掂量着,不行便在后勤上帮手,酬劳也有,只是少些。”
虽然一路上已经见识到了买地任用女子的景象,到占城港之后,更是从阿学身上看到了本地的民风——虽然是乡间门农场,但也是男女都用的,不过,知道自己还能正儿八经的出来做活当管理,显然也让这几个憨厚的客户妇人有些不适应,都是摘下斗笠,挠着光溜溜的头皮,尴尬地笑着没有应声。张阿定也不再说什么,只是介绍了现在林场主要的工作内容:
“我们林场,现在主要是三块,第一块就是伐木、运木,第二块是栽树,第三块是做林间门养护的,目前最赚钱的其实还是伐木这块,需要伐木工,还有老猎户,我也不瞒着,南洋密林里,蛇是极多的,如果有捕蛇人,那能开一等的工钱,其次便是山林猎户,这活危险是危险,要在伐木时周围护送着,驱赶野兽,下套子什么的那不用说了——咱们这几户人家,如果有这方面的经验——”
范老实揪着媳妇的手紧了紧,众人都是沉默,张阿定也不意外,毕竟这技能若是有,在船上就早说了,便拍了拍手,笑道,“那就是伐木工了,辛苦些,但赚头不少,那都是多少年的红木、酸枝木,很值钱的,伐了以后种上棕榈、橡胶树,不几年也是财源滚滚……”
被他挑选出来的工人,都是山里的农户,也是问明白了有伐木经验,听着张阿定口若悬河地描绘着未来那美好的图景,面上也都不由露出笑意,有些憧憬起来。只有范老实还是那样不动声色——他天生表情是少的,不然也不得个这样的名字。
待到日暮时分,他们到林场了,几人仓促在吊脚楼旁的棚子里安顿下来后,各家分开了,他才对媳妇使了个眼色,两人凑到一边去低声商议起来,她媳妇低声问范老实,“这个猎户不说了,便是捕蛇人,我也抓过蛇的——”
抓是抓过的,范老实的媳妇一家都是猎户,广府道的猎户很少有不会抓蛇的,她少女时期也没少帮着家人进山下套,只是溺水的都是会游泳的,老猎户能善终的没有几个,老实嫂成亲后也不怎么进山了。这会儿,要不要在林场显露自己的这番本领,她也有些犹豫,因此在路上便不曾说话,这会儿要和当家的好生议一议。
范老实摇头道,“这样的生地儿,做什么进山伐木去……看东家的意思,我们是去做伐木工了,那你就得在场子里呆着,否则,我们俩都出事了,孩子们怎么办,能活么?”
他虽不算太聪明,但这道理还是能想明白的,媳妇听了也无从反驳,点头道,“只是毕竟想着,多得些钱日子好过些……”
“赚钱,这不着急的。”范老实也是若有所思地琢磨了起来,“本来想着,我们过来也是种田,认字不认字的实在无关紧要,今日这一听说,倒是发觉,在南洋这里,哪怕是种田呢,那都是要知书达礼的,知识教,知识教,还真没叫错,这知识真挺重要的……”
他很快便以爱拜神的客户人家,特有的一种逻辑下了决定,“都说南洋知识教盛行,安顿下来后,你多学官话,和林场里的妇女多套套近乎,我们也请一尊知识神进家,也拜拜这个山头……”:,,